行动和目的相反的成语(与期望不符的成语)

牵着乌龟去散步 成语 6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行动和目的相反的成语,与期望不符的成语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与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的成语
  2. 形容事情的结果与所想象的刚好相反的成语有哪些
  3. 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的成语有哪些
  4. 比喻行动与目的正好相反的寓言
  5. 行动和目的相反的成语是什么
  6. 有关行动与目的正相反的成语有哪些
  7. 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的词语有哪些

一、与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的成语

1、【事与愿违】意思是事情的发展与愿望相反,指事情没能按照预想的方向发展。

2、【背道而驰】朝着相反的方向跑。比喻行动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完全相反。

3、【相背而行】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4、【救经引足】救 *** 的人却去拉他的脚。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越做越离目的越远。

二、形容事情的结果与所想象的刚好相反的成语有哪些

1、事与愿违【shì yǔ yuàn wéi】: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

2、造句:本想做了手术以后,他的身体会好起来的,但事与愿违,他的身体还是一天天地衰弱下去。

3、适得其反【shì dé qí fǎn】:适:正,恰好。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

4、造句:为了考得更好,他通宵看书,结果适得其反。

5、大失所望【dà shī suǒ wàng】:表示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

6、造句:今晚篮球表演赛临时取消,使球迷们大失所望。

7、救经引足【jiù jīng yǐn zú】:引:拉;经:缢死。救 *** 的人却去拉他的脚。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越做越离目的越远。

8、造句:如今我的生活方式和原本的构想,可是救经引足,全不相干。

9、南辕北辙【nán yuán běi zhé】: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10、造句:只有目标明确,才不会南辕北辙。

三、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的成语有哪些

1、南辕北辙、背道而驰、适得其反、东趋西步、戴盆望天

2、一、南辕北辙 [ nán yuán běi zhé ]

3、【解释】: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4、【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行动和目的相反的成语(与期望不符的成语)-第1张图片-

5、【翻译】:就像到了楚国,向北运行了。

6、二、背道而驰 [ bèi dàoér chí ]

7、【解释】:背:背向;道:道路;驰: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8、【出自】:唐·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其余各探一隅,相与背驰于道者,其去弥远。”

9、【翻译】:其余各找一个角落,在道路上朝相反的方向跑去,距离越来越远。

10、三、适得其反 [ shì dé qí fǎn ]

11、【解释】:适:正,恰好。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

12、【出自】:清·魏源《筹海篇·议守上》:“不知此适得其反也。”

13、【翻译】:不知道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

14、四、东趋西步 [ dōng qū xī bù ]

15、【出自】:汉·焦赣《易林·比之损》:“二人异路,东趋西步,千里之外,不相知处。”

16、【翻译】:二人走不同的路,一个向东一个向西走,千里之外,不知道在何处。

17、五、戴盆望天 [ dài pén wàng tiān ]

18、【解释】:头上顶着盆子看天。比喻行为和目的相反,愿望不可能达到。

19、【出自】: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

20、【翻译】:我认为头上顶着盆子是看不到天的,所以谢绝宾客的交往。

四、比喻行动与目的正好相反的寓言

1、比喻行动与目的正好相反的寓言南辕北辙。

2、南辕北辙,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四》。该成语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含贬义。它在句子中可作定语、宾语。

3、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四》: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4、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以上史事,形成成语“北辕适楚”,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习惯说作“南辕北辙”。

5、战国时期,有个人要去楚国。他驾着马车在大路上急驰。路上,他遇到一个同 *** ,二人攀谈起来,当同 *** 得知他要去楚国时大吃一惊,问他:“楚国在南方,你怎么朝北走啊?这样走,什么时候能到楚国呢?“这人不慌不忙地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不愁到不了楚国。”

6、同 *** 提醒他:“这样走会离楚国越来越远的。”这人指指自己的行李说:“我带的路费、干粮很多,能用好多天,路远不要紧。“同 *** 着急地说:“你走错了,这样走你到不了楚国的。”

7、那人很自信地说:“我的车夫驾车技术非常好,不用担心。”同 *** 见这人如此糊涂,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叹了口气。

五、行动和目的相反的成语是什么

1、行动和目的相反的成语是什么?相关内容如下:

2、杀鸡取卵:比喻贪图眼前的小利益,而 *** 了长远的利益。

3、自相矛盾:形容言行或情况矛盾,相互抵触。

4、张牙舞爪:形容威风凛凛,但实际上毫无威胁。

5、画蛇添足:本来已经足够,却多此一举,反而 *** 了原有的好局面。

6、刻舟求剑:比喻因为固守旧习惯而不能顺应新的情况。

7、本末倒置:将重要的事情放在次要的地位,将次要的事情看得比重要的还重要。

8、水中捞月:形容做事完全无望或无效。

9、打草惊蛇:比喻行动过急,使对方有所警觉。

10、适得其反:本意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采取的行动,结果却产生了相反的效果。

11、杯弓蛇影:形容因过于敏感或多疑而产生的不安情绪。

12、强词夺理:指用不正当手段来证明自己的理论或观点,通常是因无法提供合理证据而采取的行动。

13、篡位 *** :指非法取得 *** 或地位,通常是指通过背叛、叛乱等方式。

14、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它们以简洁的方式表达丰富的含义,其中有一类成语是指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这些成语往往富有趣味 *** 和修辞效果。

15、这些成语反映了人们在生活和思考中对行动和目的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同时也提醒人们在处理问题和决策时要慎重考虑,不要因行动和目的相反而导致不必要的问题或挫折。成语是汉语中丰富的文化表达方式之一,通过学习成语,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语言的内涵。

六、有关行动与目的正相反的成语有哪些

释义:引:拉;经:缢死。救 *** 的人却去拉他的脚。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越做越离目的越远。

出处:《荀子·仲尼》:“志不免乎奸心,行不免乎奸道,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之是犹伏而咶天,救经而引其足也。”

释义: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处:出自《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七、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的词语有哪些

南辕北辙。南辕北辙出自《战国策·魏策四》,意思是心想往南却驾车向北行。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衰,可是国君仍想出兵攻伐赵国。谋臣季梁得知后,立刻赶来求见,以南辕北辙的故事劝阻国君伐赵。后来,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行动和目的才目反。在古人看来,南辕北辙的人会越走越远,绝对不可能到达目的地,因为古人认为天圆地方。但是,随着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深入,如今我们都知道:在理想状态下,南辕北辙的人可以到达目的地。人们假定地球上有经线和纬线。如果两个地点在同一条经线或纬线上,旅行者无论从哪个地点向反方向出_,都会到达另一个地点。即使两个地点不在同一条经线或纬线上,旅行者往两点连接线的延长线方向走,绕地球一圈后,也可以到达另一个地点。所以,南辕北辙的结果是:旅行者先是离目的地越来越远,过了特 *** 置后,离目的地越来越近,最终到达目的地。来源:少儿科技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标签: 成语 不符 相反 期望 目的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