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藏在深宫人未识打一成语,以及藏在深闺人未识猜成语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更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藏在深宫人未识全句
1、原句是”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2、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3、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4、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5、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6、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 ,三千宠爱在一身。
7、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8、遂令 *** ,不 *** 男 *** 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9、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10、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11、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12、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13、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14、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15、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16、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17、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18、梨园 *** 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19、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 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20、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21、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 *** 入地求之遍。
22、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23、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24、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25、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26、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27、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28、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29、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30、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31、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二、成语的典故
1、导语: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 *** 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有关成语的典故,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薛蟠在酒席上 *** 柳湘莲,遭到柳湘莲的一顿 *** 后,觉得没有面子在京城呆下去,于是想与手下员工一起外出做生意,请示薛母,母亲没有主意,宝钗认为应该让他去试一试,如果旧病复发也没办法,如果彻底改变 *** 倒也是好事。
3、旧病复发的意思是:比喻 *** 病又犯了。
4、孔子有许许多多 *** ,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 *** :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
5、孔子的另一个 *** ,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 *** 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
6、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他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7、【释读】以:根据;貌:外貌;取:衡量。根据外貌来判别人的品质才能。
8、【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 *** 列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9、【解释】: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10、这故事记载在“史记”这本书中。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对射箭很精明的人,叫做养由基。
11、养由基小就精通射箭,能够在一百步远的距离,命中那些只有三、四公分宽度的柳叶,同时,只要旁人指明想射中哪一片柳叶,他都能够很快的把箭射出,而且没有射不中的。因此,人人都夸赞他的箭法,有的人说“百步穿杨”,也有的人说“百发百中”,都是用来形容他射箭的绝技。它的意思是在称赞别人做事要有绝对的把握,有时分析事情,对将来的发展也一如所料。
12、虽然现代的人们,已经很少人再对射箭会发生兴趣,但是“百发百中”这句成语,可以用在不只是箭术一件事情上,很多事情都可以引用。
13、例如,喜欢玩箭的人,他的射击技术很高明,他拔出箭,并不需要花时间瞄准,就可以在射程的距离内准确的命中目标,这样,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人的射击术“百发百中”。
14、又譬如说某人对事物的发展,因为观察很仔细,并且了解它的规律,推断很正确,我们这个时候,也可以说他是“百发百中”。
15、地主周扒皮每天半夜里学鸡叫,然后把刚刚入睡的长工们喊起来下地干活。日子一长,长工们对鸡叫得这样早产生了怀疑。小长工小宝为了弄明白此事,在一天夜里,他独自躲在大车后边观察院内动静,不一会儿,只见周扒皮悄悄来到鸡窝跟前,伸长脖子学鸡叫,随后又用棍子捅鸡窝,直到公鸡都叫了起来,他才离开。
16、小宝把看到的情况告诉了长工们,大家非常气愤,都到地里睡觉去了。天亮后,周扒皮到地里一看,长工们都在睡觉,他举起棍子又骂又打。长工们不甘心受 *** ,他们想了个对付周扒皮的办法:当天夜里,正当周扒皮在鸡窝跟前学鸡叫的时候,躲在暗处的小宝喊了声:“捉贼!”早已准备好的长工们纷纷跑来,对着周扒皮一阵乱打。地主婆闻声赶来,说明被打的是老东家,大家这才住手,并故意表现出惊讶的样子。地主婆无可奈何地扶着狼狈不堪的周扒皮回到屋里去,长工们见状都高兴得笑起来。
17、释义赞扬少年聪明努力,有光明的前途。
18、故事元朝的大臣彻里帖木耳,处理公务精明干练,善于决断。有一年他在浙江任职,正好逢上省城举行科举 *** 。他目睹了这场 *** ,从官府到考生都花费了许多钱财,并且免不了有营私舞弊的情况。他暗暗下了决心,待到自己掌握了大权,一定要促使朝廷废除这种 *** 。
19、后来,他升任相当于副宰相的中书平章政事,便奏告元顺帝,请求废除科举 *** 。中国科举 *** 隋唐以来已实行了七百多年,要废除它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 伯颜表示支持,但反对的很多。有位御史坚决反对废除科举 *** ,他请求顺帝治彻里帖木耳的罪。不料顺帝虽然很昏庸,但对废除科举 *** 倒是赞成的。因此不仅不支持那位御史,反而把他贬到外地去当官。不久,他命人起草了废除科举 *** 的诏书,准备颁发下去。书还未下达,地位略低于平章的参政许有王,又出来反对废除科举 *** 。他对伯颜说:“如果废除科举 *** *** ,世上有才能的人都会怨恨的。”伯颜针锋相对地说:“如果继续实行科举 *** *** ,世上贪赃枉法的人还要多。”许有王反驳说:“没有实行科举 *** *** 的时候,贪赃枉法的 *** 不是很多吗?”伯颜讽刺他说:“我看中举的人中有用之材太少,只有你参政一个人可以任用!”许有王不服气,举出许多当时中举的 *** 来反驳伯额。伯颜当然不会改变自己的观点,于是两人争论得非常激烈。
20、第二天,满朝文武被召到祟天门听读皇帝下达的废除科举制席的诏书,许有王还特地被侮辱 *** 地通知在班首听读。看来,皇帝特意要让这个反对者将诏书听得明白些。许有王心里非常不愿意,但又惧怕得罪皇帝遭到祸害,只好勉强跪在百官前列听读诏书。听读完诏书后,百官纷纷回府,许有王满脸不高兴地低头走路。有个名叫普化的御史特地走到他边上,凑着他的耳朵冷嘲热讽他说:“参政,你这下成为过河拆桥的人啦。
21、这话的意思是,你许参政是靠科举当官的,现在宣读皇上关于废除科举 *** 诏书,你跪在最前面,似乎是废除科举 *** 的领头人,就像一个人过了桥后就把桥拆掉一样。许有王听了又羞又恨,加快步伐离开。之后他借口有病,再也不上朝了。
22、东汉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做陈寔(音:实)。每次别人遇到什么纷争的时候,都会请陈寔出来主持公道,因为大家都知道陈寔是一个忠厚诚恳的大好人,每个人都很喜欢他、听他的话!有一年陈寔的家乡闹饥荒,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做,有的人就到别的地方去工作,也有人因为没有工作可以做,变成了小偷,专门去偷别人的东西!
23、有一天晚上,有一个小偷溜进陈寔的家,准备等陈寔睡觉以后偷东西,这个小偷不知道陈寔发现他躲在屋梁上面,不过陈寔却假装没看到,安静地坐在客厅里喝茶。过了一会儿,陈寔把全家人都叫到客厅,对着大家说:「你们知道,人活在世界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如果我们不好好把握时间去努力,等我们老了以后再努力就来不及了。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就要养成努力向上的好习惯,长大以后才能对社会、家庭,还有自己有好的贡献!当然也有一些不努力的人,只喜欢享受,这些人的本 *** 并不坏,只是他们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才会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坏事情,你们现在把头往上看,在我们屋梁上的这位先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24、小偷一听,吓得赶快从屋梁上爬下来,跪在陈寔的前面:「陈老爷,对不起!我知道我错了,请您原谅我!」陈寔不但没有责骂小偷,还非常慈祥的对小偷说:「我看你不象是一个坏人,可能是因为生活困苦所逼,我现在给你一些钱,你不要再去偷东西了,好好努力,做错事情只要能改过,你还是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的!」小偷感动的哭着对陈寔说:「谢谢陈老爷!我一定会好好努力的!」后来,这个小偷果然把自己的坏习惯改掉,努力做事,成为一个大家都称赞的好青年!后来,大家就把陈寔说的话变成“梁上君子”这句成语,用来称呼偷拿别人东西的小偷
25、战国后期,有齐、秦、楚、燕、韩、魏七国,其中七雄之一的秦国是最为强大,它经常侵犯其他国家有一年,秦惠文王派使者去见楚威王,要挟说:“如果楚国不服从秦国,秦国就要出兵伐楚。楚威王闻听大怒,下令把秦国使者驱逐出境。但楚威王又因实力不足而焦虑不安,如果强秦发兵入侵该如何办呢?恰在这时说客苏秦(曾任赵国相国、武安侯)前来拜他劝楚威王与赵、魏等国联合起来抗秦。楚威王一听,十分高兴,说:“非常感谢你的.妙计,我正为这件事‘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呢,现在就按你的计策去做。”
26、【释读】甘味:感到味道好。吃东西都觉得没有味道。形容心里有事或身体不好,吃东西也不香。
27、【出处】《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28、解释:对于别人给自己施与恩惠表示感激,并想办法报答。图:谋求。
29、春秋时候,吴国的大将军伍子胥带领吴国的士兵要去攻打郑国。郑国的国君郑定公说:「谁能够让伍子胥把士兵带回去,不来攻打我们,我一定重重地奖赏他。」可惜没有一个人想到好办法,到了第四天早上,有个年轻的打渔郎跑来找郑定公说:「我有办法让伍子胥不来攻打郑国。」郑定公一听,马上问打渔郎:「你需要多少士兵和车子?」打渔郎摇摇头说:「我不用士兵和车子,也不用带食物,我只要用我这根划船的桨,就可以叫好几万的吴国士兵回去吴国。」是什么样的船桨那么厉害呀?打渔郎把船桨夹在胳肢窝下面,跑去吴国的兵营找伍子胥。
30、他一边唱着歌,一边敲打著船桨:「芦中人,芦中人;渡过江,谁的恩?宝剑上,七星文;还给你,带在身。你今天,得意了,可记得,渔丈人?」伍子胥看到打渔郎手上的船桨,马上问他:「年轻人,你是谁呀?」打渔郎回答说:「你没看到我手里拿的船桨吗?我爸爸就是靠这根船桨过日子,他还用这根船桨救了你呀。」伍子胥一听:「我想起来了!以前我逃难的时候,有一个打渔的先生救过我,我一直想报答他呢!原来你是他的儿子,你怎么会来这里呢?」
31、打渔郎说:「还不是因为你们吴国要来攻打我们郑国,我们这些打渔的人通通被叫来这里。我们的国君郑定公说:『只要谁能够请伍将军退兵,不来攻打郑国,我就重赏谁!』希望伍将军看在我死去的爸爸曾经救过您,不要来攻打郑国,也让我回去能得到一些奖赏。」伍子胥带着感激的语气说:「因为 *** 爸救了我,我才能够活着当上大将军。我怎么会忘记他的恩惠呢?我一定会帮你这个忙的!」伍子胥一说完,马上把吴国的士兵通通带回去。打渔郎高兴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郑定公。一下子,全郑国的人都把打渔郎当成了大救星,叫他「打渔的大夫」,郑定公还送给他一百里的土地呢!
32、伍子胥为了报答打渔郎的爸爸帮助过他,他不但不攻打郑国还让打渔郎得到奖赏,这就叫做“感恩图报”。
33、有一次,孟子的 *** 问起,现在要知道和要去干的事情很多,究竟应该先知道和干些什么。孟子回答说:“有智慧的人无所不知,但要知道当前应该做的事中最急需要办的事,而不要面面俱到。比如仁德是人们无所不爱的,但应先爱亲人和贤者。又比如古代的圣主尧和舜,尚且不能认识所有的事物,因为他们必须急于抽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尧舜的仁德也不是爱一切人,因为他们急于爱的是亲人和贤人。”接着,孟子又从反面来回答这个问题:“父母死了,不去服三年的丧期,却对服三个月、五个月丧期的礼节很讲究;在长者面前用餐没有礼貌地狼吞虎咽,咕哆咕哆地喝汤,却去讲什么不能用牙齿咬断干肉等等,这就是舍本逐末,不知道当前最需要知道和干的是什么。”
34、【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
35、【释读】孟于曰:“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释义意思是指当前应该做的事情中最急需办的事。
36、《三国志·魏书·常林传》注引《魏略》曰:‘林少单贫。虽贫,自非手力,不取之于人。 *** 好学,汉末为诸生,带经耕锄。”《汉书·儿宽传》:“儿(ni)宽,千乘 *** 。治《尚书》,事欧阳生。以郡国选诣博士,受业孔安国。贫无资用,尝为 *** 都养。时行赁作,带经而锄,休息则读诵,其精如此。”
37、常林、儿(倪)宽家贫,但好学不倦,去田间耕作时,也带着经书,一有空就诵读。后以此典称扬人贫而好学。
38、【带经】明·唐寅:“贫士园无一食蔬,带经犹自力耘锄。”
39、【带经人】宋·曾巩:“平日将军不三顾,寻常田里带经人。”
40、【带经锄】北周·庾信:“无机抱瓮汲,有道带经锄。”宋·刘筠:“时陪折俎宴,顿异带经锄。”清·王士禛:“逃名东海上,时复带经锄。”
41、【倪生经锄】宋·苏轼:“有子休论贤与愚,倪生枉欲带经锄。”
42、【家学经锄】清·钱谦益:“家学经锄世所欲,会稽竹箭比南金。”
43、唐诗人崔护,资质甚美,清明独游长 *** 庄,至一村户,见花木丛萃,寂无人声。因渴极,叩门求浆。良久始有一女子应门,捧杯水让坐。女子独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态楚楚动人;凝睇相对,似有无限深情。
44、崔护以言挑之,不应。彼此注目久之。崔辞行,女子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次年清明,崔护追忆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访,唯见门院如故,扁锁无人。
45、惆怅之余,乃题诗于门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 *** !”
46、后代诗文中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子邂逅一女子,来后不复再见的惆怅心情。
47、三国时的曹 *** 是当时的一代枭雄。他 *** 风云,挟天子以令诸侯,纵横天下三十余年,才削平群雄,统一了北方,进爵为魏王。
48、曹 *** 晚年,患有严重的头疼病,且经常发作。他头疼病发作的时候,头痛得像要裂开来一样。虽经宫中太医无数次诊疗,但毫不见效。后来他把名医华佗请来诊治,华佗认为曹 *** 的病灶在大脑,需打开脑壳,取出病灶,才能治愈。曹 *** 认为华佗想谋害他,竟下令将华佗 *** 。
49、华佗死后,曹 *** 的头疼病无人能医,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起来。临终之前,他把曹洪、司马懿等召到病床前,嘱咐将长子曹丕立为继承者,又把自己的侍妾都叫来,吩咐近侍把平日所藏的名香分赐给她们,并嘱咐她们说:“我死了以后,你们要勤习女红,学会做丝鞋的本领,以便将来生活困难的时候,可以卖了自给自足,维持起码的生计。”
50、曹 *** 又留下 *** ,把众多侍妾全部迁往铜雀台居住,让她们每天在台中设祭。他又怕自己死后有人盗掘他的坟墓,吩咐在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七十二处疑 *** 。曹 *** 一一嘱咐完毕,长叹一声,气绝而死。
51、后来,“分香卖履”这个典故,用来形容一个人临死前对妻儿的留恋、关爱。
52、唐朝宣宗时,年轻书生卢渥到京城参加 *** 后,带着一个仆人外出游玩。他俩偶然经过后宫外面的一条小河时,卢渥突然发现小河中有一片漂浮的红叶,叶上隐隐有字,顿时发生了兴趣,马上让仆人把那片红叶捞了上来。
53、仆人把红叶交给卢渥,卢渥一看,红叶上题着一首五言绝句:“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54、“这红叶一定是宫中一位很有才气的宫女题诗后顺水漂出来的。这些年纪轻轻的宫女一定很寂寞!”!"
55、他回到客栈,把红叶珍藏在衣箱里。不久,发榜了,卢握渥高中进士,随即被派到范阳去做地方官。
56、过了一段时间,唐宣宗看到后宫宫女太多,决定放出一部分宫女嫁人。卢渥也获准到长安挑选一个宫女做自己的妻子。他赶到长安,挑选了一个文静而秀丽的宫女回到范阳。他虽然很喜欢她,但又不免想到那个在红叶上题诗的宫女。
57、回到范阳后的当天,卢渥就和那宫女成了亲。洞房花烛之夜,卢渥又情不自禁地拿出那片红叶,想对妻子讲述红叶上的诗以极当时捞到红叶时的情况。不料他妻子一见到红叶,万分惊异,吟道:
58、“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59、卢渥一听,上前握住妻子的手,说:
60、“你就是那个题诗的宫女,真是太巧了!”
61、“当时我偶然在红叶上题了首诗,放在河中,没有想到被郎君捡到,还一直珍藏着,这真是太巧了!”
62、“这是我们的缘分呀!”卢渥说。
63、两人四目相对,无比激动兴奋。第二天,卢渥的亲友都知道了这件事,他们简直不相信这是真的。有人让卢渥妻子当场题诗一首验看笔迹,结果笔迹一模一样。
*** 、后来,“红叶题诗”这一典故,用来描写情思、闺怨,也用来描写良缘巧合。
65、典出唐·孟棨《本事诗·情感》。
66、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陈朝,政事混乱。陈后主不务政事,沉醉于声色犬马之中。
67、太子舍人徐德言,娶陈后主之妹乐昌公主为妻,公主姿色绝佳,世间罕有。徐德言知道陈王朝不会长久,社会 *** 不可避免,也深为妻子的命运担忧,于是对妻子说:
68、“以你的美貌,国亡后你一定会被权贵之家占有,我们夫妻情分难以保留。如果我们之间情缘未了,就应该有机会相见,见面时须有一信物。”
69、于是,徐德言将一面铜镜破为两半,夫妇各执一半,约定以后每年正月十五将破镜拿到都市去卖,只要一方看到破镜,就设法寻找。
70、果然,陈被隋灭后,徐德言夫妇离散,其妻被越公杨素征入府巾,宠爱有加。徐德言历经千辛万苦,跋涉到京城,正月十五日到集市之上,就有一仆人高价 *** 破镜。德言将仆人领至他的住处,讲述缘由,将自己所藏半面破镜合于一处,并在上面题诗一首。
71、仆人将镜拿回,陈氏见诗后伤心不已,悲泣不食。杨素弄清事情原委,也有些感慨,于是召来德言,将陈氏归还给他,夫妻二人终于团圆,返回江南,共度余生。
72、后来,“乐昌破镜”这一典故,用来形容夫妻离散或分离后又团圆。
73、典出汉·蔡邕《河间杂歌·箕山 *** 》。
74、帝尧是我国上古时代的部落联盟首领。这一年,中原连遭水灾,帝尧为此而感到忧心如焚。他感到自己无力治理天下,便想把自己的帝位禅让给有才能的贤德之士。于是,他向自己的老师尹寿请教,请尹寿举荐贤人。
75、尹寿向帝尧举荐了许由等人,于是,帝尧派人四处去寻找他们,可过了好长时间,却一个也没有找到。
76、又过了一段时间,帝尧终于打听到许由隐居在箕山,就派使者带着玉玺来到箕山找到许由,对他说:“我们大王听说你的贤名,我拿来帝王的玉玺,要把天下禅让给你,请你不要推辞。”
77、许由听了,长长叹了口气说:“一个人立下了志向,就会坚如磐石,不可动摇。我志不在天下,而在山水之中。饿了,就上山采些果子充饥,渴了,就捧几口河水喝。我这样悠然自得,在这清幽的环境中修身养 *** ,真是其乐无穷。哪里想求得什么官职呢?现在你们大王竟想把天下禅让给我,我怎么会接受呢?”
78、使者听了,知道许由这样的隐士是决不肯接受禅让的,就回人向帝尧禀告。帝尧听了,也只得算了,以后再另择贤人禅让。
79、而许由等使者走后,独自翻过后山,不觉来到山下的颍水边上,自言自语地说:“水清如此,而我偏要受这股浊气,听这种浊话,我的两耳,不免污浊了。不如用这清水来洗它一洗吧!”
80、于是,许由走近水边,俯身用清水来灌洗两耳。
81、后来,“许由洗耳”这一典故,用来形容以接触尘俗的东西为耻辱,心 *** 旷达于名利之外。
82、花园中,蔷薇花蓓蕾初绽,在微风中轻轻摆动,似乎是在羞涩、多情地笑着。
83、“你看,花在笑呢!”汉武帝说。
84、丽娟问汉武帝:“花笑,固然是好看的。但难道能比美人的笑还要好看吗?"汉武帝说:“花的笑容、当然胜过美人的笑容。”
85、丽娟听了,开玩笑地说:“那么,这花的笑容,也是可以用钱来买的吗?”
86、“当然可以。”汉武帝轻松地答道。
87、丽娟听了汉武帝的话,立即让侍者取来黄金一百斤,作为买笑的钱,让汉武帝高兴了一天。
88、后来,“一笑千金”这一典故,用来形容 *** 之笑,或用以比喻买笑追欢。
*** 、西施有心痛病,总是皱着眉走路。村子里的人见到西施楚楚可怜的样子,都觉得西施更加美丽了,对她的美貌赞不绝口。
90、村子里还有一个女子名叫东施,模样长得非常丑陋,她看见后,认为西施那种样子非常好看,于是就模仿着西施,也捂着心口,皱眉蹙(cù)额地走在村庄里。
91、可是,事与愿违,人们见了她那种怪模样都避得远远的。后来人们用“东施效颦”嘲讽不顾本身条件而一味模仿,以致效果很坏的人。
*** 、汉·刘向《说苑·善说》:“襄成君始封之日,衣翠衣,带玉剑,履缟舄,立于流水之上。大夫拥钟锤县,令执桴号令,呼谁渡王者于是也?楚大夫庄辛过而说(悦)之,遂造托而拜谒,起立曰:‘臣愿把君之手,其可乎?’襄成君忿然作色而不言。庄辛迁延沓手而称曰:‘君独不闻夫鄂君子皙之泛舟于新波之中也?乘青翰之舟,极芘,翠盖而(xi)犀尾,班丽袿(gui)衽,会钟鼓之音毕,榜枻(yi)越人拥楫而歌。歌辞曰:‘滥兮抃草滥予,昌枑(hu)泽予,昌州州,谌(kan)州焉乎,秦胥胥,缦予乎,昭澶(chan)秦逾,渗惿(ti)随河湖。”鄂君子皙曰:‘吾不知越歌,子试为我楚说之。’于是乃召越译,乃楚说之曰:‘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顽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悦)君兮君不知。’于是鄂君子皙乃揄(yu)修袂行而拥之,举绣被而覆之。鄂君子皙亲楚王母弟也,官为令尹,爵为执珪,一榜枻越人,犹得 *** 尽意焉。今君何以逾于鄂君子皙,臣何以独不若榜枻之人,愿把君之手其不可何也?’襄成君乃奉手而进之曰:‘吾少之时,亦尝以色称于长者矣,未尝遇僇(lu)如此之卒也。自今以后,愿以壮少之礼,谨受命。’”
93、鄂君子皙为楚王母弟,年少貌美,划船的越人见其美,作歌夸赞他,鄂君子皙对他们表示亲近,“举绣被而覆之”。后用此典指 *** ;也用来指以色事人的男宠等。
94、【绣被】唐·李商隐:“锦帷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宋·刘骘:“霓裳犹未解,绣被已成堆。”明·陈子龙:“何堪绣被焚香夜,面面衡湘带晓风。”
95、【鄂舟】清·黄景仁:“记鄂舟雨夜, *** 绣被;彭城佛寺,相赠槟榔。”
96、【同绣被】清·郑燮:“南堂夫人赐金兕,北堂相公同绣被。”
97、【奉绣被】南朝梁·吴均:“愿言奉绣被,来就越人宿。”
98、【妒鄂君】唐·温庭筠:“博山香重欲成云,锦段机丝妒鄂君。”
99、【咏鄂君】唐·皮日休:“连钱锦暗麝氛氲,荆思多才咏鄂君。”
100、【鄂君船】唐·陆龟蒙:“回看帝子渚,稍背鄂君船。“明·徐:“隔岸数声湘女瑟,中流千里鄂君船。”
101、【越鄂裘】宋·刘筠:“夕劲淮阳桂,晨凄越鄂裘。”
102、【翠被君】宋·苏轼:“我游清颍尾,想见翠被君。”
103、【舟中鄂君】唐·韩翃:“春风落日谁相见,青翰舟中有鄂君。”
104、【绣被留欢】金·元好问:“绣被留欢香未减,锦书封泪红犹湿。”
105、【绣被掩口】宋·吴迈远:“幽芳远客悲如何,绣被掩口越人歌。”
106、【鄂君绣被】宋·钱惟演:“鄂君绣被朝犹掩,荀令熏炉冷自香。”清·钱谦益:“鄂君绣被歌谁和,且试灯前一局棋。”
107、【越人翠被】唐·顾况:“越人翠被今何夕, *** 沙边江草碧。”
三、养在深宫人未识写成语
1、养在深宫人未识写成语——其貌不扬、金屋藏娇、深藏不露。
2、【解释】不扬:不好看。形容人容貌难看。
3、【出处】《左传·昭公二 *** 》:“今子少不扬,子若无言,吾几失子矣。”杜预注:“颜貌不显扬。”唐·裴度《自题 *** 赞》:“尔才不长,尔貌不扬。”
4、【用法】用作贬义;用于形容人的外表。一般作谓语、定语。
5、(1)~的他;年年都被评为三好 *** 。
6、(2)这个人;虽然~;但才华出众。
文章分享结束,藏在深宫人未识打一成语和藏在深闺人未识猜成语的 *** 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