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大唢呐之乡?河南唢呐谁吹的更好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7

很多朋友对于河南三大唢呐之乡和河南唢呐谁吹的更好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豫剧 河南坠子 什么联系什么区别
  2. “河南坠子“有什么历史背景
  3. 河南曲剧详细资料大全
  4. 详细介绍下 *** 河南的独有特色

一、豫剧 河南坠子 什么联系什么区别

豫剧和河南坠子除了都是起源于河南以为没有其他联系。

豫剧和河南坠子区别为:起源不同、伴奏乐器不同、分布不同。

1、豫剧:豫剧起源于明朝中后期,是在河南盛行的时尚小令(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吸收北曲弦索、秦腔、蒲州梆子等演唱艺术后发展而成的。

2、河南坠子:河南坠子的前身是流行于河南的道情和"莺歌柳"两种曲艺形式。从清代末叶开始,两个曲种的艺人逐渐合流,在音乐唱腔等方面互相吸收融合,促成唱腔音乐的重大变革,"溜腔"的使用就是曲型成熟的表现。

1、豫剧:豫剧乐队的文场伴奏乐器,早期为大弦、二弦和三弦。50年代后,一般的文场逐渐增添二胡、琵琶、竹笛、笙、闷子、大提琴等。有的增加坠胡、古筝等。还有增加电子琴,小提琴及西洋铜管、木管乐器的,组成中西混合乐队。

2、河南坠子:河南坠子的伴奏乐器是坠胡,也叫做坠琴、河南坠子。由于它常作五度转换,所以艺人们说:“过板下五度,唱腔上五度。”坠胡主要是随腔伴奏,有时加花,或用老少配等手法烘托唱腔,以增强艺术表现力。

1、豫剧: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四川、甘肃、青海以及新疆、 *** 等省市区都有专业豫剧团分布。

2、河南坠子:流行于河南、山东、安徽、天津、北京等地。

河南三大唢呐之乡?河南唢呐谁吹的最好-第1张图片-

二、“河南坠子“有什么历史背景

1、从清代末期开始,道情和莺歌柳两种曲艺形式的艺人逐渐合流,在音乐唱腔等方面互相吸收融合。

2、这时,有人将莺歌柳的伴奏乐器小鼓、三弦改制成了坠胡,并且改弹拨乐器为弓弦乐器,从而使新融合的唱腔伴奏旋律起了根本 *** 的变化,也促成新唱腔音乐发生了重大变革,新的唱腔和音乐结构的出现后,因主要伴奏乐器为“坠子弦”,即坠胡,且用河南语音演唱,故给这个新唱腔取名为“河南坠子“。

3、后来,河南坠子以新鲜活泼的特色吸引了不少三弦书和山东大鼓艺人参加到 *** 创造的行列中来,使河南坠子增加了大量曲目,丰富了演唱技巧,促使这一新兴曲种日益成熟,并迅速流传到邻近的山东、安徽等地。

4、后来,河南坠子又传入北京、天津、上海、沈阳、兰州、西安、武汉、重庆, *** 等地,成为我国流行最广的曲艺形式之一。

5、1911年后,随着男女平等思想的不断深入人心,河南坠子表演开始出现了女 *** 艺人。1913年,河南坠子出现了之一个女演员张三妞,随后又出现了乔清秀、程玉兰和董桂枝3位名家。

6、其中,乔清秀和她的师傅乔利元从河南至天津行艺。其间,她和乔利元一起充分借鉴和吸收戏曲和曲艺诸曲种的精华,丰富发展了河南坠子的演唱艺术,创造出一套清新优美,别具一格的河南坠子的唱腔音乐,成为雅俗共赏的一个流派,即“乔派”。

7、在天津乔清秀获得了“坠子皇后”的桂冠。她的嗓音纯美甜脆,吐字清晰俏丽,以行腔明快、节奏流畅、音区变换自如而被时人称之为“巧口”或“俏口”。

8、乔清秀擅演长篇鼓书《杨家将》、《包公案》等,而短篇之《王二姐思夫》、《玉堂春》、《兰桥会》、《宝玉探病》则更受世人喜爱。

9、女演员的出现及家班的形成,使得河南坠子的表演在通常的自拉自唱之外又出现了男拉女唱或男女对唱的方式。

10、同时也促使河南坠子扩展了唱腔的音域, *** 和丰富了唱腔的旋律,伴奏技巧也有所提高。影响也随之不断扩大。

11、这一时期,出现很多演唱河南坠子的艺人,先后有车姓男艺人在天桥撂地演唱坠子,因脸上有麻子,人称他“车 *** 子”。他一个人自拉自唱,很有滋味,人们瞧着他又拉又唱,都听他唱一会儿,看得乐了,扔钱就走。

12、1 *** 8年左右,唱河南坠子的男女班纷纷来京,争演于天桥爽心园、天华园等杂耍园子,孙家、贾家等茶馆及露天棚场之中。

13、这一时期有 *** 档卢永爱、大老黑夫妻俩尤受欢迎。卢永爱唱做俱佳,身段好看,表情细腻。大老黑专会抓哏,形容态度,使人解颐。

14、女演员姚俊英也是其中的佼佼者,她嗓音甜润,动作潇洒,她的表演是地道的河南滋味,唱一句弦儿跟一句的音韵,令人听了真有绕耳三日不断的妙趣。姚俊英的拿手段子有《小黑牛》、《刘二姐拴娃娃》、《许仙游湖》、《黛玉悲秋》、《剑阁闻铃》等。

15、男女拼档的赵勤堂、赵金兰生意同样很火,也能叫满堂座儿。

16、1930年以后,河南坠子进入兴盛时期,在1940年前后,河南坠子女演员董桂芝、宗玉兰姑嫂,程玉兰、周玉花及擅唱“武坠子”的男演员王永安等进入北京,除天桥外,也演出于城内各处杂耍园子,以各自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 *** 了北京观众。

17、程玉兰以曲调朴实明朗、音色圆润柔美见长,人称“大口”坠子。董桂芝以唱腔含蓄深沉、板眼规整有致见长,人称“老口”坠子。

18、她二人与当时往返于京、津被称为“小口”坠子的乔清秀成鼎足之势,分别创立河南坠子三大唱腔流派。程玉兰的 *** 曲目有《王二姐思夫》、《小黑驴儿》、《小 *** 上坟》等。

19、董桂芝的 *** *** 曲目有《宝玉探病》、《游西湖》、《俞伯牙摔琴》、《徐母骂曹》、《九字图》、《哭祖庙》等,程、董二人对唱的段子有《蓝桥会》、《相府借银》、《玉堂春》等。

20、这二人创立的程派和董派与乔清秀创立的乔派在天津形成鼎足之势。除此之外,在天津还有很多有名的女演员,郭文秋便是其中之一。

21、郭文秋演唱的河南坠子是以“乔派”为基础,并有所发展。她的声音甜美,清脆,吐字清楚,善唱贯口。她演唱的《偷石榴》感情细腻真挚,准确地把握了小女婿与未婚妻两个人物的不同 *** 格,把小女婿的愚顽,未婚妻的恼怒与哀怨,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观众面前。

22、郭文秋更发挥了乔派坠子把乡间曲艺所特有的自然美,与都市曲艺华丽、考究的艺术美相结合的特点,既保持了唱腔浓郁的地方色彩,又唱得酣畅、俏丽,使《偷石榴》传唱了很久。

23、女演员的出现使河南坠子的表演在大城市里的发展趋向短段“唱曲”,虽然丰富了唱腔旋律,扩展了唱腔音域,提高了伴奏技巧,但也丢失了长篇说唱的特质与优势。

24、1948年,河南坠子老艺人杜学勤,一次按照书中主要人物形象化了妆,藏在桌围后边,开书时突然钻了出来,引起听众的极大兴趣,艺人们也受到了很大启发。从此,艺人们对于河南坠子便开始化妆演出,由单口、对口说唱发展为多口说唱,并辅之以简单的表演动作。

25、1949年后,有些河南坠子的老艺人,在戏剧界老艺术家的指导下,用京剧、梆子的表演程式,加上锣鼓,把它搬上舞台,取名“化装坠子”。

26、我国威县、邢台、南宫、隆尧等县曾建有坠子剧团。这些剧团组建后,经过舞台实践和吸取各剧种之长,将原来的“水词”改为固定台词。乐器增加了笙、笛、扬琴、二胡、低胡、大提琴。同时采用了京、评、梆子等戏的唢呐牌子、行弦、曲牌,在唱腔上创造了坠子腔的尖板、摇板等。

27、到1956年,“化装坠子”已在我国发展成为具有文乐、武乐、灯光布景、文戏武打的完整剧种。1961年,坠子剧团到北京演出时,受到首都人民热烈称颂,并将此剧正式定名为“坠子戏”。

三、河南曲剧详细资料大全

河南曲剧是一种地方戏曲剧种,又名河南曲子戏、高台曲。起源于河南南阳,分大调曲和小调曲,小调曲优雅婉转,轻快。由坐班清唱的河南鼓子曲中杂牌小调与民间歌舞踩高跷相结合的河南曲剧,发展为戏曲剧种。由于曲调易学,用本嗓演唱,表演接近生活,传播极快。

四、详细介绍下 *** 河南的独有特色

1、南召猿人:发现于河南南阳南召县的古猿人化石,证明在大约五六十万年以前,河南就有人类居住。

2、许昌人:距今约10万年的古人类化石于2007年在河南许昌被发现。它的发现,通过与其它遗址配合,为中国人不是起源于非洲提供了一定的证据。

3、贾湖遗址:距今约9000年左右,位于河南舞阳,这里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酒、世界上最早的类似文字的契刻符号等几项世界最早的文明成果,轰动世界,被认为是“人类从蒙昧迈向文明的之一个门槛”。

4、裴李岗文化:距今约8000年左右,因发现于河南新郑裴李岗村而得名,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5、太昊陵:距今约7000年,位于河南周口淮阳县,是位居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的陵墓,位居中华 *** 名陵之首,始建于春秋,扩建于唐宋,完善于明清,历代帝王51次御祭。淮阳古称“宛丘”,是伏羲定都和长眠之地,也是神农氏定都之地,被认为是中华姓氏文化、农耕文化和龙图腾的发源地,是华夏族和东夷族共同的圣地。

6、仰韶文化:距今约5000年至7000年,因发现于河南三门峡仰韶村而得名。这是同时期影响范围最广最典型的古文化,仰韶村的考古发掘也是中国近 *** 古学的发端。

7、黄帝故里:河南新郑是国内史学 *** 认的位居五帝之首的轩辕黄帝出生、创业和定都之地。中国人从春秋起开始在新郑轩辕丘祭拜人文始祖黄帝,一直延续至今。“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也因全世界华人的广泛认同而成为中华之一大典,在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方面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8、二里头文化:距今约4000年,因发现于洛阳偃师二里头而得名,被学界认为是夏朝的都城。这里出土了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

9、郑州商城:位于今天郑州市区,是商朝早期比较重要的都城。这是郑州成为古都的原因之一。

10、安阳殷墟:因发现了世界上更大的青铜器和甲骨文而轰动世界,堪称20世纪人类10大考古发现之首,殷墟也毫无争议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甲骨文是一种常用字在5000字左右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是世界上四种最古老的文字中唯一流传下来的文字。“十一五”期间,我们国家要在安阳建设世界上唯一的文字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

11、白马寺:位于洛阳,建于东汉,是 *** 传入中国后所建的之一座官办寺院,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有力见证。

12、龙门石窟:位于洛阳,是北魏 *** 洛阳后开凿的。它既是少数民族与汉民族文化交流的产物,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龙门石窟产物。尤其是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它那“东方的微笑”将神 *** 与人 *** 、阳刚与阴柔很好地结合起来,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龙门石窟也因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3、少林寺:位于登封,是禅宗和少林武术的发源地。 *** 传入中国后,少林僧人将它与中国本土的儒家和道家思想相融合,创立了禅宗。禅宗是中国化的 *** ,它迅速地传向全国各地及周边的日本、 *** 、韩国和东南亚等地,对中国历史以及日本的花道、茶道、柔道、武士道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少林武术冠天下,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僧人在交流中汲取天下武术之大成,总结出了少林拳、少林棍、易筋经、铁布衫等700多种武术绝技,并对其它武术流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仅从少林拳派生出的拳术就有四五十种。少林的积极入世使它与中国历史紧密相连,在南北朝、隋朝、唐朝、北宋和明等朝代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少少林寺林也因承担社会责任而成为“天下之一名刹”,少林武术也因此广播四方并在实战中进一步发展壮大。少林的与时俱进、 *** 和积极入世,使它一直保持着很强的生命力,在历经磨难后的今天,禅宗和少林武术依然生机无限。今天的少林僧人又将互联网、营销学等现代文化融入少林文化,使少林迅速走向世界。少林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典范,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中华文化的代名词。

14、中岳庙:位于嵩山,是五岳名山中规模更大的道教建筑群,共有古建筑514间。中岳庙始建于秦,后来,汉武帝、武则天和唐玄宗等帝王仿照皇宫对其进行扩建。现存的中岳庙为乾隆皇帝仿照北京故宫所建,因酷似故宫,故有“深山故宫”之称。五岳名山为道教所封,而中岳庙是五岳名山中更大的道教建筑,所以中岳庙被认为是嵩山地位的象征。

15、嵩阳书院:位于登封嵩山,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范仲淹、程颐、程颢、司马光等大儒曾在这里讲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有一部分就是在这里写的。这里在洛阳附近,二程在这一带将儒释道三者相融合,初步创立了以后影响中国800年的理学。

16、应天书院:位于商丘(北宋时称应天府)睢阳区,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学子不远千里而至”,“远近学者皆归之”,说的就是应天书院。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曾求学于此,在商丘落户,并担任应天书院掌学主教。

17、登封观星台:位于登封,建于元代,距今约有800年的历史,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天文学遗址。大天文学家郭守敬在这里取得了领先西方301年的天文学成就,由此制定的“授时历”被中国、 *** 和日本沿用了360多年。今天,我们国家正以此为依托,在这里建设“中国天文博物院”,以集中展示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

18、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是闻名于世的“人工天河”和“世界第八大奇迹”。为了修建这条渠,10万人在崇山峻岭中的悬崖峭壁上辛辛苦苦地整整干了10年。他们没有钱、没有粮食、没有技术、又不受政策支持,却靠着顽强的毅力削平了1 *** 座山头,修建了上百座引桥,凿通了上百座隧道,最终将生命的河水引入到了干涸的土地。红旗渠的总渠长超过4000公里,其土石方可以从哈尔滨到广州修一条宽2米高3米的石墙!红旗渠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杰作。

1、伏羲氏:伏羲位居三皇之首,定都和长眠于河南周口的淮阳。

2、神农氏:神农氏是另一位重要的古代帝王,他也定都在淮阳。

3、轩辕氏:轩辕氏即黄帝,位居五帝之首,他出生、创业和定都于新郑。

4、夏:夏朝是中国之一个朝代。夏曾多次 *** ,主要国都有三个:洛阳偃师二里头,阳城(今郑州登封,也在洛阳附近),阳翟(今许昌禹州)。

5、商:商朝曾多次 *** ,比较重要的有三个:洛阳偃师商城、郑州商城和朝歌(在鹤壁淇县)。

6、西周:西周的国都有两个,一个是镐京(在今陕西),另一个是洛阳。

7、东周:东周定都洛邑(今洛阳),持续时间达数百年。

8、西汉:西汉的主要国都是长安(今西安),但早期也曾短期定都洛阳。

9、东汉:东汉定都洛阳。东汉末年董卓把汉献帝挟持到长安几年。

10、曹魏:曹魏早期定都许昌,后来曹丕定都洛阳。

11、西晋:西晋定都洛阳。西晋末年皇帝被挟持到长安几年。

12、北魏:北魏早期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后来魏孝文帝 *** 洛阳。

13、隋:隋文帝定都长安,隋炀帝 *** 洛阳。

14、唐:唐的主要国都是长安,洛阳为东都。晚唐时朱温把唐朝皇帝挟持到洛阳几年。

15、武周:武则天篡夺李唐王位,建立武周,定都洛阳,称洛阳为神都洛阳。

15、后梁:后梁定都开封,后迁洛阳。

17、后晋:后晋定都开封,曾短期都洛阳。

21、金:金曾定都北京,晚期 *** 开封20年,直到灭亡。

河南不仅被称为“中原”和“中州”,在历史上还曾被称为“中国”和“中土”。今天的“中国”是中华人民 *** 国的简称,但历史上最早的“中国”却是指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一带,这是史学界的 *** 。

“中国”一词,在西周周武王时期意为“ *** 之国”。3000多年前,周公在阳城(今河南登封,在洛阳附近)用土圭测度日影(今登封嵩山有周公测影台遗址),测得夏至这一天午时,八尺之表于周围景物均没有日影,便认为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谓之中国,并在附近营建了成周洛邑。洛阳也因此被历代文人认为“居天下之中”。

大量的文献也可以证明“中国”一词源于河南。“中国”一词,曾见于.《诗经·民劳》中:“中国,京师也”,而当时的“京师”正是东周国都洛邑(今洛阳)。另见于《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也见于《诗·小雅·六月序》:“《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另由出土文物来看,“中国”一词,最早见于1965年陕西省宝鸡县所出土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其文曰:“唯王初迁宅于成周,复禀王礼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文王,肆文王受兹因(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ㄨ民。”可以看出,这里的“中国”,即指周王朝疆域的中心地区,即成周,也即今洛阳一带。《史记•刘敬传》说:“成王即位,周公之属傅相焉,乃营成周雒邑,以此为天下之中也,诸侯四方纳贡职,道里均矣。”因雒邑成周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土”或“土中”,这应该也是后来河南地区被称“中州”和“中原”的原因。

事实上,中国一词,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含义。大致统一时期略指全国, *** 时多指中原(今天河南一带)。随着皇帝 *** 疆土的变化,中国包括的范围也相应有所不同。

由于河南不仅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而且数 *** 都是这片广阔土地的 *** 、经济和文化中心,所以“中国”一词渐渐成了正统国家的代称。历史上无论是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 *** ,还是失掉中原的汉族 *** ,都自称“中国”而不承认对方为“中国”。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表层看,她是一种地域文化,从深层看,她又不是一般的地域文化,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历时近20年才完成的国家重点出版工程------《中原文化大典》共55卷,两米多厚。限于篇幅,下面仅从中原文化的简易读本-----《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一书中选取部分内容,简要介绍一下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

神龙是智慧、勇敢、吉祥、尊贵的象征。河南是龙的故乡。被称为人文始祖的太昊伏羲,在今周口淮阳一带“以龙师而龙名”,首创龙图腾,实现了上古时期多个部族的之一次大融合;被称为又一人文始祖的黄帝,在统一黄河流域各部落之后,为凝聚各部族的思想和精神,在今新郑一带也用龙作为新部落的图腾,我们今天的中国人被称为“炎黄子孙”和“龙的传人”,就是因此而来。从发掘出土的文物来看,河南发现的龙文物不但历史久远,而且最为正宗。濮阳蚌龙距今 *** 00年,是中国最早的龙形象,被考古学界誉为“中华之一龙”;在“华夏之一都”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型绿松石龙形器,距今至少3700年,被学者命名为“中国龙”,等等。这些龙文化的遗存从夏、商、周到汉唐、明清一脉相承,都是中华民族龙图腾的源头,在形态上可以说都是北京故宫里各种龙形象的祖先。从中原大地产生并完善的龙形象,目前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中华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共同的精神支柱。

汉字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标志,也是中华文明的显著标志,并对 *** 、韩国、日本甲骨文等国文字文化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连续4000多年的汉字文化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中原汉字史,汉字的产生及其每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几乎都发生在中原大地上。传说中黄帝时代的仓颉造字在河南;之一套完善的汉文字 *** 甲骨文出土在河南;帮助秦始皇“书同文”、制定规范书写“小篆”的李斯,是河南上蔡人;编写世界之一部字典、归纳汉字生成规律、统一字 *** 析的文字学家许慎是河南漯河人,他在家乡完成了《说文解字》这部汉文字学巨著;至今我们还在使用的规范 *** 字体“宋体”字产生在河南开封,著名的活字印刷术也发明于这里。

河南是中华姓氏的摇篮,中华姓氏无论肇始与大量衍生都与中原关系密切。《中华姓氏大典》中的4820个汉族姓氏中,起源于河南的有1834个,占姓氏总数的38%,其所包含的人口则占到了今天汉族总人口的84.9%以上;在当今的300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占57%;在依人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100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与部分源头在河南,无论是李、王、张、刘为 *** 的中华四大姓,还是林、陈、郑、黄为 *** 的南方四大姓,其根均在河南。近年来,河南以“万姓同根,万宗同源”为主题举办姓氏文化节,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认可与响应,在全球华人中掀起了寻根到河南、朝觐到河南、拜祖到河南的热潮。姓氏文化是河南独有的文化现象。

农业最早是在中原地区兴起来的。中原农耕文化包含了众多特色耕作技术、科学发明。裴李岗文化有关遗存 *** 土了不少农业生产工具,为早期农耕文化的发达提供了实物证据,尤其是琢磨精制的石磨盘棒,成为我国所发现的最早的粮食加工工具。大家知道,三皇之首的伏羲教人们“作网”,开启了渔猎经济时代;炎帝号称“神农氏”,教人们播种收获,开创了农业时代。大禹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推进了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数学、测绘、交通等相关技术的进步。战国时期,由河南人郑国主持修建的“郑国渠”,极大地改善了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随着民族的融合特别是中原人的南迁,先进的农业技术与理念传播到南方,促进了中国古代农业水平的提高。可以说,中国农业的起源与发达、农业技术的发明与创造、农业的 *** 与理念,均与河南密切相关。

中国商人、商业和商业文化的起源在中原,是考古学界、史学界的 *** 。自古以来,中原地区就有比较自觉的商业意识,产生了中华商业文化的许多之一。商代的王亥“肇牵车牛远服贾”,也就是之一个用牛车拉着货物到远地去做生意,被奉为商业鼻祖。之一个儒商孔老夫子的高足子贡,是河南浚县人,不仅能做官,而且善于经商致富。之一个热心公益事业而被后人称为商圣的范蠡,是南阳人,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之后,悄然引退,把才能用于经商。之一个爱国商人是新郑人弦高,在经商途中遇到了秦师入侵,以自己的十五头牛为代价智退秦军。此外,中原还产生了中国商业的许多之一。比如中国历史上之一批职业商人诞生于西周时期的洛阳,之一个由 *** 颁布的保护商人利益的法规《质誓》诞生于春秋时期的新郑,以“城门之征”为 *** 的最早的关税征收发生在春秋时期的商丘,之一个有战略思路的产业商人为东周时洛阳人白圭,之一个商业理论家是今商丘人计然,最早的商家诉讼条例发生在春秋时的郑国即今郑州,之一个重商理论的倡导者为西汉洛阳人桑弘羊,唐代洛阳城内的管理市场的“三市之长”是最早的“ *** ”。世界上之一座真正意义的人口超百万的国际化大都市就是北宋时的汴京(今开封),当时人口达到150多万,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这一盛况的真实写照,而欧洲最古老、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伦敦当时只有5万人。清代巩义的康百万家族,更是写下了“富过十二代、历经400年而不败”的商业神话。由此可见,中原商业文化在中华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原思想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核心。伏羲在河南淮阳一带演八卦,后来周文王在伏羲八卦的基础上,在河南安阳羑里城监狱里写成了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易经》。周公在洛邑制礼作乐,建立典章 *** ,教化人伦。诸子百家大多是河南人,而且活动区域主要在河南。道家的老子和庄子都是河南人,他们分别在河南写成了影响深远的《道德经》和《庄子》。孔子是儒学的开山人物,虽然出生在山东,但太极八卦祖籍河南商丘,而且孔子讲学、游说的主要活动地域在中原。法家思想的 *** 人物韩非、商鞅和申不害,都是河南人。此外,墨家的墨子、纵横家的苏秦和张仪、兵家的吴起以及杂家的吕不韦,也都是河南人。东汉时, *** 传入中原,以河南为中心向全国传播,并迅速成为有重要影响的思想流派,最终与儒家和道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内核。东汉王充在洛阳写成的《论衡》是一部唯物主义哲学巨著。南北朝时河南人范缜的《神灭论》 *** 地阐述了无神论的思想,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少林僧人将儒、释、道三者相融合,创立了影响深远的禅宗。洛阳人程颢、程颐开创的宋 *** 学,又把儒学推向一个新的思想高峰,成为宋元明清以来居 *** 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总的来看,中原思想文化传达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中庸尚和的生活哲学,不仅隐 *** “日新”的变革进取精神,而且也体现了友好共处、向往和平的精神境界。这些思想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形态和 *** 格,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宝库,并对世界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中原科技文化比较发达,具有内容的广博 *** 、发明创造的实用 *** 、历史发展的传承 *** 等特点。如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更大最重的青铜器,其冶铸技术和工艺不仅达到那个时代更先进的水平,就连现代 *** 叹为观止。三门峡出土的西周时期的铜柄铁剑,为目前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实物,被誉为“华夏之一剑”。郑州发现的汉代冶铁高炉,为世界上最早的椭圆形高炉。东汉河南人杜诗发明的“水排”鼓风技术,较欧洲早1000余年。陶器、瓷器最早也出现在河南。“仰韶彩陶”造型精美,“唐三彩”驰名中外,钧瓷色彩缤纷,汝瓷古朴典雅,不仅都 *** 了历史上瓷器 *** 技术的更高水平,而且具有极高的美学艺术价值。常言道,“家有财产万千,不如钧瓷一件”,就说明了这个道理。被誉为“科圣”的东汉太史令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比西方早1700年;创立的“浑天说”,比同时代的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宇宙理论”先进得多。唐代河南人僧一行,不仅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自动计时器,而且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早1000年提出了“恒星自行”的观点,他与同行们进行了世界上首次子午线实测活动,因此而成为古代天文学发展的里程碑。中国的四大发明,都是在中原孕育而发明的。

中原医学文化以整体的治疗思想,多角度观察病理的 *** ,奇特的治疗技术,和谐的用 *** 手段而著称于世,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国粹。黄帝被后人公认为中医 *** 的创始人,战国时期编著的《黄帝内经》至今仍是中医学工作者必读的指导 *** 医学著作。东汉南阳人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提出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是我国之一部理、法、方、 *** 兼备的中医经典专著,被誉为“中国医方之祖”。洛阳龙门石窟的“ *** 方洞”,保留有北齐时期完整的中医 *** 方118个,治疗的病种达37个。这些 *** 方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 *** 方。北宋都城开封设有“尚医局”、“御 *** 院”、“ *** 密库”、“太医局”、“翰林医宫院”等机构,设置之全在当时首屈一指。在“医宫院”放置的 *** 精细的“针灸铜人”,成为世界针灸医学发祥地的象征。可以说,中医 *** 文化起源并发达于中原,中医 *** *** 荟萃于中原,中医 *** 巨著诞生于中原。

河南是中国文学的发祥地。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尚书》,是经过东周洛阳的史官整理成书的。我国之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属于今河南省境内的作品有100多篇,占总篇目的三分之一以上。 *** 说过,在秦代可称之为作家的,仅河南上蔡的李斯一人。汉魏时期,有“汉魏文章半洛阳”之说。洛阳贾谊开 *** 体赋之先河,张衡《二京赋》则为汉大赋之极品,贾谊、晁错将西汉政论推向巅峰。汉魏时期的“建安七子”中的阮瑀、应玚都是河南人。左思的《三都赋》名动天下,留下了“洛阳纸贵”的佳话。宋词的故乡在开封,“梁园文学”的主阵地在商丘,都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东晋以后,河南大族南迁,以谢灵运的山水诗、江淹的抒情赋为 *** 的中原文人作品,推动了江南文学的繁荣。唐代最著名的三大诗人中,河南有其二。“诗圣”杜甫是河南巩义人,他以沉郁顿挫的笔锋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沧桑巨变,其诗歌被赞为“诗史”;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诗人白居易是河南新郑人,他创作的《长恨歌》、《琵琶行》成为千古传诵的佳篇。“文起八代之衰”的孟州人韩愈,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达到了中国散文的高峰。岑参、刘禹锡、李贺、李商隐等河南人,也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跻身于著名诗人之列。

武术文化又称功夫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鲜明特色。中原武术文化技冠天下,德播神州。“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说,形象地少林功夫表明了少林武术在中国武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历史传奇,帮助戚继光抗倭立功的光辉业绩,使少林寺遐迩闻名,成为中华武术的荟萃之所、流播之处、发扬光大之地,使“少林”成为中国武术的品牌,也成为中原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品牌。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创立的太极拳,是中国武术文化的又一重要流派,以刚柔并济为特征,以强身健体、修心养 *** 为主旨,已推广到五大洲,成为上亿民众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河南 唢呐 三大 更好 呐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