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中国编织之乡 中国三大纺织基地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4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被誉为中国编织之乡,以及中国三大纺织基地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被誉为“中国柳编之乡”的是
  2. 中国丝网之乡的简介
  3. 中国夏布之乡在哪里夏布有何特色

一、被誉为“中国柳编之乡”的是

1、阜南县黄岗柳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杞柳种植可上溯 *** ,编织历史亦达500多年。据文献所载,洪淮两岸有滩涂湿地,自然生长着 *** 喜湿之柳。柳制品之兴起缘于十七世纪末。

2、黄岗柳条柔软易弯、粗细匀称、色泽高雅,通过新颖的设计,可以编织成各种朴实自然、造型美观、轻便耐用的实用工艺品。

3、其产品包括:柳条箱(包)、饭篮、菜篮(圆、椭圆)、笊篱、针线笸箩、炕席、苇箔等。柳编制品是中 *** 间广泛流传的手工艺品,“编筐、编篓,家家都有”。

4、20世纪80年代 *** *** 后,阜南一些乡镇成立了柳编工艺厂,柳编产品花样更多,无污染、无公害的柳编产品在国内外市场走俏,逐步形成了特色规模产业。

5、特别是随着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被广泛应用到生产领域,黄岗镇柳编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年销售5多亿元,成为吸纳就业最多、致富百姓最广、财政贡献更大、发展速度最快的支柱产业。

6、到2010年,黄岗镇有49家柳编企业,其中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0家,具有直接出口权企业10家,有家企业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企业被评为市级产业化企业,有4家企业通过了环境、质量、健康三个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柳编产业覆盖了全镇14个村中的12个。

7、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黄岗柳编

二、中国丝网之乡的简介

9月27日,是一个着实令素有“中国丝网之乡”美誉的河北安平县32万人欢欣鼓舞和振奋不已的日子,记者在这天上午的北京2004年秋季全国五金商品交易会暨第六届国际五金商品博览会开幕式上获悉:作为本次盛会内容之一,会上举行了隆重的授牌仪式, *** 安平县委 *** 赵庆云,安平县人民 *** 县长 *** 林满怀深情的接过了写有“中国丝网产销基地”的金色铜牌。这是安平丝网在继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丝网之乡”和“中国丝网产业基地”之后,获得的又一殊荣。这既是安平丝网发展史上又一个崭新的里程碑,又给安平丝网的发展轨迹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这一桂冠的获得也进一步确立、明晰和巩固了安平丝网在国内乃至世界生产和销售两个领域的头把“金交椅”地位。已有500多年发展历史的安平丝网产业,年生产量和销售量均占全国的80%,丝网产品已发展到8大系列、400多个品种、6000多种规格。“中国丝网产销基地”的荣誉称号是中国五金交电化 *** 业协会,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动工具分会,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材料 *** 会通过对安平丝网产业充分考察论证后联合授予的。安平县县长 *** 林表示:“这一殊荣的获得是我们大力实施‘特色兴县、 *** 兴县、科教兴县’三大战略,通过‘政策带动、科技推动、 *** 促动、市场拉动’不断推进丝网产业优化升级的结果”。

政策带动,加快发展优环境。安平县相继 *** 了《关于鼓励个体 *** 经济发展的决定》、《关于实施特色兴县战略的决定》、《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关于鼓励外来项目投资和建设的规定》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投资400多万元建成了县 *** 政务服务中心,制定了《外来企业服务 *** 》,实行项目“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极大地简化了项目审批手续。并从办电、用地、资金等方面给予优惠,使广大丝网生产经营者放心想路子,放手铺摊子,放胆挣票子。另外,安平县为使丝网产业做大做强,规模化发展,又做出了建设高标准中国安平国际丝网生产基地的决定,该项目投资60亿元占地6780亩,由清华大学设计的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98家大型丝网生产企业已入驻。

科技推动,更新设备强科技。投资数亿元引进高密度织机、超细型拔丝机、聚脂网织机等一大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设备和技术,把全县旧型织机全部更新,全行业机械化程度达到了98%,与京津30多所大专院校结成科研联合体,进行高新技术开发,全县已研制出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1600台(套)、研制开发新产品60多项、其中29项填补国内空白,24项填补省内空白,11项获省、部优奖,使全县丝网业的整体科技水平和丝网产品的科技含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 促动,注入新机添活力。安平县加大对外 *** 力度,坚持引、输并重,积极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请丝网行业的专家、学者和教授培训丝网专业人才,传授国际贸易知识;请各级中间商到安平实地参观考察,使他们进一步了解安平丝网的规模、质量和信誉,活跃安平丝网的流通和销售;请生产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外地丝网企业到安平投资办厂。近几年相继建成安基、捷通、隆兴等丝网三资企业54家。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泰国、 *** 、 *** 等国家设立20多处丝网销售窗口和办事机构,直接参与国际大循环、大竞争。由县委、 *** 主要领导带队,组织有关部门和企业将赴韩国、 *** 进行大型 *** 活动,并已在杭州举办了首次大型中介机构 *** 会。另外在 *** 的太平洋日报连续发了三个专版,专门介绍安平丝网产业情况。通过发挥驻欧办事处和其他驻外机构的作用,赴德国科隆、日本大阪参加了世界五金年会和著名的科隆五金展,开阔眼界,寻求合作。共达成合作意向 *** 项,金额达到1320多万美元,签定贸易合同11项。截止7月份,安平县出口创汇完成5500万美元,同比增长121%。

市场拉动,着眼全球拓空间。安平县不但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设有固定的销售门店6000多家,还依靠企业和商户集资,建立了国内一流的贸易城——丝网大世界,入驻商户980多家,年交易额突破36亿元。从2001年开始,连续三年在安平丝网大世界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安平)国际丝网博览会,累计接待外商6 *** 人,涉及美国、加拿大、日本、瑞典等35个国家和地区,会上共签定购销合同55.1亿元,签约合作项目70个。

另据报道:第四届中国(安平)国际丝网博览会定于2004年10月24日至10月26日在河北省安平县举行。博览会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 *** 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河北省人民 *** 主办、由衡水市人民 *** 、中国贸促会河北省分会、安平县人民 *** 承办,由中国贸促会衡水市支会协办,同时此届博览会也获得了中国五金家电化 *** 业协会、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工具分会、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材料 *** 会、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中国北新集团加盟支持。

近几年来,安平县通过加大发展和培育力度,不断推进丝网产业的规模化、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规范化“五化”建设,努力把安平打造成国际丝网制造中心、国际丝网产品技术研发中心、国际丝网质量监测中心、国际丝网信息发布中心和国际丝网人才培训中心,使丝网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安平拥有各类丝网企业1.8万家,丝网专业从业人员达8万余人,年拔丝能力60万吨,年织网能力2亿平方米,成为全国更大的丝网生产销售基地。产品广泛用于石油、化工、建筑、汽车、印刷、机械、造纸、医 *** 、食品等工农业生产及航天、海洋、军事等高新技术领域。产品出口到美、日、德、意、澳及中东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3年全县丝网业实现产值65亿元,成为全国更大的丝网生产销售基地和世界更大的丝网产品集散中心。基于提升丝网传统产业,力促丝网行业发展大思路,安平县从2001年开始,在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中国(安平)国际丝网博览会,并由此带来的巨大效应基础上,决定今秋再次举办丝网博览会,促使丝网产业跃上新台阶。

安平丝网大世界,是国家纪委批准立项的全国唯一的丝网产品专业 *** 市场.总投资2亿元,市场占地600亩,建筑面积16万平米,可容纳座商1260户,水、电、路、通讯、绿化等配套工程完备.市场 *** 营业的丝网厂、公司、门店980多家,转运站16家.市场丝网产品交易十分活跃,每天有50辆集装箱,将安平丝网发往全国及世界个地.2000年时交易金额已达30多亿.现已成为丝网产品开发、销售、转运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 *** 市场,是全县乡、镇、村、户丝网生产、销售的核心.1999年9月8日,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在北京人民 *** 授于安平县“中国丝网之乡”荣誉称号,在安平丝网发展史上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网是丝和网的合称,丝主要是指以金属、非金属为材质加工成的丝;网是以丝为料,根据需求编织成不同形状、密度和规格的网。丝网是我国传统的工业品,在科研、生产和生活等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丝网用途及石油、化工、汽车、造纸、食品、建筑、航空、航天等产业和高科技领域。

三、中国夏布之乡在哪里夏布有何特色

江西分宜县被 *** 授予“中国夏布之乡”荣誉称号.

夏布--用苎麻以纯手工纺织而成的平纹布。

苎麻是我国特产,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九十。苎麻纤维中间有沟状空腔,管壁多孔隙,因而透气 *** 比棉纤维高三倍左右,同时苎麻纤维含有叮咛、嘧啶、嘌呤等元素,对金 *** 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具有防腐、防菌、防霉等功能,适宜纺织各类卫生保健用品,被公认为“天然纤维之王”。

江西是中国苎麻四大主要产区之一,苎麻种植加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26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江西古越族先民就已经开始从事苎麻耕种和使用手工织布。

手工夏布的纺织在中国有上 *** 的历史,中国中部的江西省分宜县双林镇出产的夏布更是享有盛名,中国历史博物馆至今还保存着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从双林调走的一匹夏布。

《诗经》上说:“东门之地,可以沤苎。”说明二千六百多年前的周代,就已用自然发酵 *** 加工麻料。

三国时吴国陆机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书中记苎麻“缩根地中,至春日生,不岁种也”。不岁种也,是说苎麻的是多年生草木植物,不需要每年重新栽种。这时苎麻的特 *** 就已为人们所认识,积累了种麻经验。

东晋伟大诗人陶渊明《杂诗》云:“御冬足大布,粗细以应阳。”意思是冬天有粗布衣服御寒就满足了,夏天有粗布衣就可以遮遮太阳。可见早在东晋就有夏布生产。

南北朝的南朝,江西的手工业取得更大的进步,桑麻纺织业得发展。麻纺织技术也很先进,“亦有夜浣纱而且成布者,俗呼为鸡鸣布。”

唐宋以来,江西是全国重要和苎麻产地,品种资原十分丰富。纺织品以麻、葛为主,夏布生产很发达。北宋《元丰九域志》记载当时江西进贡朝廷精品苎布的有袁州、筠州等五处。其时,宜丰等地的白苎布不仅数量大,且质量好,誉满京华。

宋代文学家黄庭坚《上大蒙笼》诗云:“清风源里有人家, *** 在山亦桑麻。”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苎麻)“无土不生,其种植有撒子、分头两法,色有青黄两样。”明清时期,苎麻的种植已遍及江西各府县广大农村,夏布产量增多,质量精良,逐渐形成了万载、宜黄、宜丰等夏布生产和贸易中心,产品远销国内外。

苎麻耕作简便、产量高、效益好。每年于五、七、十月收剥三次。五月收的春麻质量更佳,可织精细嫩白夏布。十月收的秋麻质量较差,只能织粗夏布。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凡农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者倍之。有司亲临督劝,惰不如令者罚。”(《明太祖实录》)不种的每年要罚交麻布一匹。

被誉为中国编织之乡 中国三大纺织基地-第1张图片-

*** 年间,夏布、苎麻生产,不断增长。据宜春、宜丰各地文献统计: *** 23年种苎11525亩,总产4909担; *** 26年种苎12800亩(宜丰50亩),总产15 *** 9担, *** 30年总产16600担。

宜丰夏布,一向生产粗、细、漂白夏布三种,多产于石市、芳溪一带。 *** 初年,宜丰“夏布岁出六千六百匹有奇”。 *** 25年《江西年鉴》载:宜丰年产夏布3.2万匹,销外县2.5万匹。那时一匹,有长36、70、72、80尺,宽1.6,1.7,1.8,1.9尺四种规格。有六百扣、八百扣、一千二百扣三种。宜丰夏布纱质细软,经纬成宜,边缩平整、编织均匀,色泽清秀,不起皱折、不变形。“柔软滑润,平如水镜,轻如罗绡,嫩白匀净。”花色品种多,有 *** 、漂白、染色、印花;有细色、中色、粗色,有上等、中等、下等,能适应多方面的需要。

苎麻是一种优质高产的纤维作物,它的纤维长度为棉花的6-10倍,拉比棉花大六到七倍。且吸水块干、易散热,制成麻布,易洗易干,透气通风,穿着凉爽舒适。同时又适宜与羊毛、棉花、化纤混纺,制成麻涤纶、麻睛纶等,美观耐用,即是理想的夏秋季衣料,又是工业的重要原料。麻混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很走俏,享有独特的地位。在欧美各国,麻制品衣料是高档商品。在日本,麻纺织品比棉纺织品 *** 高好几倍。

今天,纺织业虽已高度发达,但夏布作为蚊帐布、托肩布、渔业工业用布等,仍然具有广泛的用途。

关于被誉为中国编织之乡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中国 誉为 三大 纺织 基地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