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素有莲之乡 湘潭的湘莲多少钱一斤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5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湘潭素有莲之乡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湘潭素有莲之乡的知识,包括湘潭的湘莲多少钱一斤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中国莲子之乡是哪里网上有莲子卖吗
  2. 花石镇(湖南省湘潭县下辖镇)详细资料大全
  3. 湖南湘潭有什么特产

一、中国莲子之乡是哪里网上有莲子卖吗

位于湖南省中部的湘潭县,是湘莲的发源地和盛产地,有“中国湘莲之乡”的美称,所以湘潭市又称为“莲城”。湘潭县出产的莲子比一般莲子大一些,3颗莲子连接起来大约1寸长,因而又叫“寸三莲”。两千多年来作为进贡朝廷的珍品,素有“贡莲之称”,被誉为“中国之一莲子”!“寸三莲”离不开湘潭县丘陵地形山泉水灌溉的水田种植环境(山区水源均来源于自然下雨),能保证每隔最多三年需要重新用种藕繁殖的轮作要求(保证吸收到泥土里的微量元素),使“寸三莲”品种因个粒大、更营养而闻名海内外!

二、花石镇(湖南省湘潭县下辖镇)详细资料大全

花石镇位于南岳衡山北部、潭花公路、岳临高速公路旁,古湘南县治所在地。坐落于东经112°36’--112°46’,北纬27°34’--27°36’,南界白果镇,北抵射埠镇,东至紫荆山,西连排头,衡山远峙,涓水穿流。更低海拔50.40米,更高海拔425.70米。

湘潭素有莲之乡 湘潭的湘莲多少钱一斤-第1张图片-

经济重镇,两型新城。近几年,先后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镇”、“湘潭市特色镇”、“湖南省首批新型城镇化试点建制镇”、“湖南省美丽乡镇示范”、“新型城镇化建设明星单位”,成功创建了“湖南省安全生产示范乡镇”,获评“湖南省更具民生幸福感乡镇”、“湘潭市十大魅力乡镇”,被评为“湘潭市水利建设先进单位”、“湘潭市环境卫生十佳乡镇”、“湘潭市安全生产先进乡镇”、“湘潭市文明卫生单位”等,并多次在县委的年度绩效考核中位居前列。2015年,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39.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9亿元, *** 引资完成1亿元,财税收入完成168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5万元、1.2万元。湘莲经济花石镇通过企业提供技术、生产资料、销售等服务形成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生产经营模式,创新了农村经营体制,使农村家庭经营迸发出了新的活力。2006年种植湘莲10万亩,带动周边省、市、县种植20万亩。建立基地3万亩;带动湘莲种植户近40万户;在白石、中路铺、茶恩寺、花石设立了24个收购点;以花石地区为中心设立湘莲粗加工中心点60个;2005年在花石镇马垅村境内建立湘莲集散中心--中国花石湘莲市场;在广州、上海、北京、武汉等地设立销售视窗26个;引导湘莲深加工企业注册了商标,办理了产地产品、绿色食品认证等。2005年,合作社共获利20万元,在花石镇院内兴建办公楼300平方米,拥用资产30余万元;19个团体社员(深加工企业)开发湘莲5个系列共18个品种。现年加工湘莲7万吨以上,年贸易量6万吨以上,年销售收入超过6亿元。2005年,19个团体社员返利124万元补助农户种植湘莲,使莲农增收显著。据估算,2005年全市种莲户增收6000万元以上,农民为企业、商贩加工红莲3.7万吨,获工资3600多万元,基地农户每年向外提供种苗增收800万元,向周边省市输送种莲技术员5000人,赴外承包种莲3000人,增收8000万元,以上各项各计莲乡人在合作社带动下年增收2.4亿元。 1、花石镇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扩大了农户家庭的生产规模。建立合作社以后,通过龙头企业提供技术、生产资料、销售等服务形成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生产经营模式,创新了农村经营体制,使农村家庭经营迸发出了新的活力。 2、花石镇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签订了生产契约,合作社根据合作条款要求社员按照产品的技术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组织生产,湘莲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很快得到实现,将逐步建成真正的无公害或绿色商品生产基地。 3、花石镇种植户获得生产新技术和利润的机会大大增多,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龙头企业为了建立优质原料生产基地,提高企业竞争力,积极利用自身实力和技术为农民提供最新生产品种、生产技术等,收购合作社社员产品时随行就市,并高于本地市场价10%支付现款。二是合作社为科研院所提供了推广先进技术及产品的平台,改变了过去面对千家万户,缺乏有效组织手段的局面。合作社作为技术推广平台极大地降低了技术推广成本。广大种植户加入合作社以后,由过去走出门求技术,变为在家门口学技术,获取技术的成本也大幅度降低。 4、花石镇把千家万户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带动了湘莲产业的规模化经营,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有利条件。一是合作社统一采购原料,能够享受 *** 价,出厂价等优惠 *** ,降低了社员的生产成本。二是合作社通过产品统一销售,可以与买方讨价还价,提高产品 *** 。三是成立合作社以后,广大社员都能享受到龙头企业提供的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由企业统一收购产品,解决了社员们的后顾之忧,社员实现零销售成本。人文地理花石镇位于湘潭县的西南部,南界茶恩寺,北抵射埠,东至紫荆山,西连排头,更低海拔50.40米,更高海拔425.70米。文化概要花石是历史名城, *** 古镇,在西汉时期即以地理位置显要、历史文化厚重而被定址为湘南县的县城,素以商贾云集、市场繁荣而享有“小南京”之美誉,是湘潭市经济重镇。镇区东面1.5公里处罗汉山下的“汉城桥”,系东汉时期所建,至今尚保存完整,列为湘潭县级保护文物。花石既是湘潭、衡山、湘乡三县市交界处的物资吞吐枢纽,区位优势明显,同时又是湘潭县南部更大的集市贸易集散中心,特别是湘莲产业独具特色,现已成为全国更大的湘莲生产基地和莲籽贸易集散中心,是名副其实的“湘莲之乡”。有职教中专一所,镇中学一所,中心国小等10余所国小,镇文化站、广播电视站各1处,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27处,各类图书室30个,藏书37800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达17人,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区位交通花石镇,依湘江支流-涓水,位于湘潭南部,南邻南岳衡山,交通发达,区位优越。北距省会长沙2个半小时车程(非高速)。潭花公路、岳临高速公路贯穿全镇南北,北距湘潭市区1个半小时,南距衡阳仅2个小时,东西有韶茶公路贯穿而过。镇区距临岳高速-花石回龙桥收费站5公里,另有规划宁花(宁乡-花石)高速。每天15分钟一趟得县际班车至湘潭市区及湘潭县城。每天各2趟始发至长沙汽车南站、株洲火车站、衡阳西站大客班车,另有过境至邵阳、双峰、岳阳等班车数趟。逢年过节还有至深圳、广州、东莞等地大巴临时运营。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乡镇、村总面积林地面积非林地面积花石镇 13468 7458.9 6009.1七星 265 74.3 190.7前进 121 0 121河头 248 13 235马垅 412 168.7 243.3超上 232 2.6 229.4罗汉 230 118.4 111.6长岭 840 432.7 407.3双溪 541 312 229金莲 775 525.7 249.3棋岭 814 11.5 302.5芙蓉 637 442.6 94.4新华 378 217.2 160.8铜锣 311 209.2 101.8水南 500 312 188紫荆 604 419.5 184.5中心 523 394.1 128.9北斗 341 178 163天马 458 312.7 45.3兴合 445 302 143石坝 354 221.9 132.1赵家营 252 42.6 209.4涓江 379 30.6 348.4金丰 950 724.4 225.6金塘 387 157.1 229.9盐浮 521 345.7 175.3永仁 525 393.9 131.1永丰 219 130.4 88.6园艺 167 73.9 93.1东晓 3 *** 162.4 201.6润塘 314 121.6 1 *** .4宿花石戍唐杜甫【当时长沙有桥口镇及渌口、花石二戍】

午辞空灵岑,夕得花石戍。岸疏开辟水,木杂今古树。

地蒸南风盛,春热西日暮。四序本平分,气候何回互。

茫茫天造间,理乱岂恒数。系舟盘藤轮,策杖古樵路。

罢人不在村,野圃泉自注。柴扉虽芜没,农器尚牢固。

山东残逆气,吴楚守王度。谁能扣君门,下令减征赋。旅游风景花石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50公里,与南岳衡山相距约30公里。因传说水中巨石有花纹而得名。秦汉时期湘南县治。景区内名胜众多,现存有清代建筑汉城桥、观政桥等古迹。传说古代有18个罗汉化为石山,永镇洪魔,因山形似罗汉,故名罗汉山。石山呈棕红色、深褐色,“罗汉”惟妙惟肖、姿态各异、栩栩如生。花石水库景区内的有花石水库,该水库始建于1959年8月,是湘潭县更大的一个中型水库,担负著防洪灌溉的大任,兼有发电、养鱼等多种综合利用功能。水库水面面积4.86 km²,水库四周青山葱茏,与南岳遥相呼应,水质良好,库中有一小岛,岛上有农户居住。从大坝处摇舟前往,水路时宽时窄,既有中流击水之酣畅,又有曲径通幽之微妙。水库中有珊瑚岛(其形如珊瑚,故名)、泰坦尼克岛(其山体似巨舰出海,形如即将沉没的铁达尼号故名)、子母洲(是湖中伸出水面的一大一小两个高地,形如 *** 相随,故名)。野鸭洲的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常见白鹭、黑鹭、天鹅等十余种候鸟在此栖歇、嬉戏。花石水库系丘陵地带,是南岳七十二峰之天马山、紫荆山余脉,与花石境内闻名于世的“十八罗汉山”相伴,面临远近闻名盛产湘莲的花石一带平原,与花石湘莲大市场相邻,与涓涓流水的涓江河相通,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是适宜休闲娱乐的 *** 。花石水库被开辟为多个水上、岛上旅游项目。景观故事汉城桥汉城桥在湘潭县花石镇马垅村,距湘潭市区55公里。据光绪《湘潭县志》:“汉城,为西汉湘南县治所在地,故名。”1986年9月,由湘潭县人民***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汉城桥汉城桥横跨花石水而建,过去是(湘)潭衡(阳)要道。为一跨红砂石拱桥,东西走向,高7米,长12米。西宽5米,跨度10.7米,桥面两端为石级,中间为台面,台面两边有石栏杆,南北下去9石级,又有土台面。两土台面又有石级各通水流上下之大道。桥旁立有《重修汉城桥碑记》。整座桥梁结构严密,古朴雄健,拱如弯月。属县境最早的桥梁建筑。后来桥面遭 *** ,石级、平台、栏杆都没有了,仅存弧形石拱。1935年,当地民众在桥侧另建一座3米宽的石墩两孔平板桥,便于车辆通行。1979年,又在平板桥侧加建一座长13米、宽5米的两孔石墩拱桥,可过小型机动车辆。三桥并列,相互辉映。桥东,有罗汉山等景点;桥西,有韩家坳 *** 时期晚期陶窑遗址和战国——汉代墓群等景点;桥南有湘潭县更大的蓄水工程——花石水库等景点;桥北有古镇花石和白湾,杨家岭 *** 后期遗址等景点。(叶舟)观政桥观政桥在湘潭县花石镇的花石水与涓水汇合的地方。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由县人王同仁等募捐七万金建桥。1914年,重建3孔红石拱桥。全桥东西走向长27米,面宽5米,高8米。两缘以棱形坊石为栏,栏柱每边16根,每一柱分别刻有狮、象、兔等物。桥墩成棱形,以利流水分势。桥南有焚字炉与土地庙。炉、庙后来都毁了。桥岸有石砌护坡。全桥结构严谨,建做精细,具有江南民族风格。虽经历数百年风雨,却保存完好。花石水库之余水和宣丰桥水入涓,把花石镇分割成南北两部分。而观政桥则将南北之花石镇连成一体,并使(湘)潭、衡(阳)要道在此畅通无阻。随着107国道与河(口)岭(坡)公路的建成, *** 改道,但观政桥仍在使用。观政桥天马山据说舜帝的时候,洪水淹没天门。舜先后令鲧、禹治水。一天,大禹治水来到楚地,只见洪水渺渺茫茫,水中呼救声凄凄惨惨,他忙撒下息壤(注:息壤是传说中的神土),有一把息壤落在湘衡地带,分成三处,须臾间,三处息壤从水里冒出来,变成了一座小山,水里挣扎着的人得救了,大禹又疏浚河道,洪水渐渐沿着低洼的地方流了出去,后来水势退了,老百姓纷纷回来,重建家园。三座小山起先都是一样高大,最南的一座叫南岳,中间的叫天马,北边的叫紫荆。后来三山看到人们称兄道弟,呼儿唤女,好不亲切,觉得也应该象人类一样,论资排辈,分个大小。三山商议后,议定今后看谁长得高就尊谁为大哥。三座山中,数天马山求胜心最切。为当三山之长,天马山急不可待, *** 之间就长了三百三十丈,不多久,山顶就挨着了青天。这天,玉皇大帝去灵霄殿上朝,忽然脚下猛地被什么东西一绊,跌了一跤,定睛一看,原来是天马山,它还不知满足地一个劲往上长,竟长到灵霄殿来了。此山如此狂妄,刺破青天,这还了得!玉皇大帝盛怒之下,派三十六员雷神下凡严惩天马山。众雷神领命,来到天马山前各显神通,一时间电闪雷鸣,走石飞沙,火光四溅,雷神把天马山削得只留一百多丈才上天复旨。天马山从山腰到山顶光秃秃的,那就是雷神惩罚的痕迹。罗汉山罗汉山位于湘潭县花石镇南,距湘潭市区55公里,有石山峰17座,一字排开,互相连线,耸立在汉城桥侧,人们称它为“十八罗汉”,所以得名,前山壁陡如削,高者约200米,低者约100米。石呈棕红色,人称“红砂石”。有的石中含小石粒,人称“癞子石”。山上遍生藓苔.左山峰有雷祖殿,建于明代,一进,内置雷祖神像。罗汉山奇特、壮观,在湘中与湘东实属罕见。它宛如一幅长达2000余米的山水画卷。据清雍正三年(1725年)《重修汉城桥碑记》载:“罗汉山古迹也,汉城桥昔名也……山城如画,水带回环,而成美迹。”罗汉山有许多美丽传说:湘潭昭山下的昭潭,常有“水 *** ”作祟,吞噬了不少生命和财产。无奈,当地“土地爷”请衡山“岳神”处治。慧思领命,便派降龙、长腿等十八罗汉星夜前往。为免被凡人识破,慧思将众罗汉点化为一群“猪崽”宾士,且各带12粒铁子作 *** 。途中,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长腿罗汉见势不妙,三脚两步便走到了湘潭,在石嘴垴前等候,后化为石嘴垴,其余十七位罗汉,行至花石中庸观时,遇到山洪暴涨,中庸观地方一片 *** ,百姓叫苦不迭。这时,为首的降龙罗汉,立即命众罗汉依花石水并排而立,挡住洪水。经奋力搏斗,终于使洪水在当晚退去,百姓获救。谁知,洪水退去时天已破晓,十七位罗汉却变成了17座石山。山北,涓水旁有古镇花石。清康熙时称花石市。1913年始设花石镇,曾为区、乡与公社名。从前是(湘)潭衡(阳)要冲,是湘潭县南重镇,且发展为全国更大的湘莲集散地,也是湖南省示范镇建设的重点之一。所产铁锅,畅销全国。“花石豆腐石坝酒”,也闻名于湘中与湘东。山南之花石水库,是湘潭县更大的蓄水工程,属中型水库,有发展旅游的美好前景。紫荆山紫荆山位于湘潭县花石镇与茶恩寺镇、白石乡、中路铺镇交界处,距湘潭市区70余公里,海拔383米,山周20余公里,从山麓至峰顶约15公里。它 *** 起伏,气势雄伟,西南、东北、东面分别与天马山、晓霞山、莲花寨相连线,是县境名山之一。山顶有5座峰,围环屹立,中间形成平地,人称“五马奔槽”。平地上,建有古寺帝兴庵,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砖木青瓦结构,粉饰精致。清光绪《湘潭县志·山水》载:上有紫荆山寺和紫荆禅林。紫荆禅林中“神祇人 *** 佛像均有之”,并备“庵田32亩”(后陆续增至170亩)。庵南北二墙都立山门,有西墙相连,内留隙地。南门横额有“紫荆山”三字,两侧联曰:“神依紫府;宝韫荆山。”都是清监生尹虎臣撰书。西墙正中开窗,两侧联曰:“天马驮金归阆苑;奇鱼上树拜 *** 。”窗联是清秀才马瑞图撰书。庵分上下两栋,中有丹墀,庵门有“帝兴庵”三字横额和“帝通呼吸;兴有祯祥”门联,也是马瑞图撰书。下栋两层,上名雨仙楼,又名玉香楼。上栋中为殿堂,左为文昌宫,右为武圣殿。殿堂前面悬有“慈云普荫”横额,展内悬挂“紫荆禅林”四字,居中有 *** ,左有观音,右有目连,左右壁龛内有二十四诸天,十八罗汉。文昌宫供奉孔子牌位;武圣殿供奉关公神像。宫、殿分别有联:“文光射牛斗;昌运转鸿钧。”“武功垂宇宙;圣杰贯古今。”丹墀上端有南北二门通往僧尼室,二门联曰:“紫云三佛座;荆楚一名山。”“紫府通仙路;荆花献佛门。”都是原 *** *** 、 *** *** 、民革 *** *** 马壁早年撰书。庵之西墙外,有南北二井,山泉清洌。清光绪《湘潭县志·山水》载:“前池名灵惠泉,中有异鱼,金背银腹,无麟有足,夜宿树枝,今无此类也。”1986年9月11日,帝兴庵由湘潭县人民***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但是由于无人看守,屡遭 *** ,现庵宇无存。仅花石镇紫荆学校保存该庵铸钟一座。柴荆山每天只长三丈三,雷神削天马山那天夜里,紫荆山吓得心惊胆战,把头一缩,再也不敢往上长了。南岳山呢,它每天长三十三丈,后来长得有四百多丈高,成为中国五大名山之一,不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哩!白莲传说从前,在白水寨的岭脚下村(今赤水大禾村),住着一家姓何的父子,靠种地和砍柴为生。一天夜晚,何翁和儿子何伢仔,打着松明火把,来到田里叉鱼,忽然看见满田碧荷红花,陈陈异香,冲鼻而来。随之一位绿裙素服的少女从一朵盛开的莲花里飘然而出,频频向父子俩点头致意,并说:“我是很远的瑶池村人,历尽艰辛前来投靠边亲戚,谁知亲戚已不在世,恳请你们收留!”何翁虽然对这位姑娘无限同情,但自己家贫如洗,只好婉言拒绝。姑娘接着说:“我不贪图富贵荣华,只求有个安身之地,粗茶淡饭就行。只要大伯不嫌弃,我愿拜您为义父。”何翁深受感动,将她收为义女,取名莲英,与何伢仔姐弟相称。莲英姑娘向天空一拜,天空出现一片五彩祥云;向田野一拜,田野长满绿荷红花;向何翁一拜,何翁鹤发童颜;向何伢仔一拜,何伢仔更加眉清目秀。从此,莲花姑娘就伴何翁父子种莲度日,还教会了当地农夫种植莲子。冬去春来已三载,莲英越发长得楚楚动人。何翁征得莲英与何伢仔同意,准备给他俩置办婚事。谁知当地的一个大财主,早就对莲英垂涎三尺,派来家丁强行“接人”纳妾。莲英同何伢仔从后门夺路而逃。眼看家丁就要赶上,何伢仔与莲英手挽手纵身一跃,跳进池塘。片刻,池内升起一道祥云。莲英同何伢仔端坐其上,登天去了。不久,池塘里长出了并蒂莲,结出了清香的白莲子。于是,佛家便在荷塘池畔建起了莲花寺,并在寺门首写了一幅楹联:“定水无波新月现,心触法界慧日明。”从此,花石有了种莲的历史。三边绿化“涓江两岸、公路两旁新造了松柏、红叶石楠,房前屋后栽上了飘香的桂花树,居住环境比以前好多了…”,在目睹花石镇周边披上绿装,该镇前进村村民给予了高度赞誉。

今春以来,该镇以“打造绿色花石,建设宜居家园”为主题,把“三边”绿化作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建设宜居城乡的主要举措来抓,全力推进农村环境绿化美化工作。镇***通过联村干部走访宣传,为“三边”绿化与农村环境治理奠定了坚实的民众基础。同时,采取聘请专业造林队伍造林的办法,组织镇域境内的县乡公路、村级公路的“路边”绿化,对10个生态家园示范村组织庭院绿化。

该镇已完成县乡公路造林绿化3公里,村级公路绿化2公里、涓江两岸绿化1公里、庭院绿化200户。荷花节 2014年7月13日上午,由市 *** 、县***主办,县 *** 、花石镇***承办的“游 *** 古镇赏万亩荷花”湘潭县赏荷之旅启动仪式暨一日游旅游线路产品发布会在花石镇湘莲大市场隆重举行。 *** 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黄平波,市、县领导张昱、刘耀奇、陈卫兵等参加仪式。

当天,来自市内200余名游客作为这条线路的首批团客,实地感受到了万亩荷花的摇曳飘香和花石人民的热情似火。此次“赏荷之旅”依托湘莲文化底蕴,涵盖了“寸三莲”原种场、花石荷花园、汉城桥、十八罗汉山、花石水库、湘莲特色街、周小舟故居、湖南粒粒珍湘莲有限公司等八个景点。这也是湘潭县在成功创建“湖南省旅游强县”后,为满足市场需求,依据区域特点及文化特色,继“白石之旅”推出的第二条让游客玩得尽兴的精品旅游线路。

在花石,游客们可以游荷花基地、览万亩荷花,观十八罗汉山、赏丹霞地貌,还可以品尝到原汁原味的花石豆腐、石坝米酒,更可以参观湘莲大市场,亲自体验湘莲的生产工艺和湘莲文化。“花石作为一座有着千百年文化历史沉淀的古镇,真是个有故事、有情怀的地方。”不少游客如是感慨。据介绍,为进一步推广花石,县 *** 和花石镇将在发展旅游产业上下苦功:围绕荷花开展游客亲自采摘、参观加工过程等体验式旅游;为十八罗汉山修建步道,为花石水库购置游艇供游客游玩;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明年增设漂流目。使“山”、“水”、“莲”这三大主题成为花石旅游的特色和优势,让文化、旅游和湘莲产业完美结合,实现强产业、富镇民。“游 *** 古镇赏万亩荷花”荷花节启动仪式罗汉山麓的荷花基地

三、湖南湘潭有什么特产

湘莲:湘潭有“中国湘莲之乡”的美称,是历代皇室贡品,“寸三莲”驰名中外是莲中珍品。湘潭湘莲产量占全国的63.4%,且质量均为上乘,年成交额1.2亿元左右。全县目前有4000多人从事着莲子的种植、加工、贩运。莲子的系列产品及深加工也在不断的发展。19 *** 年中国国立商检局对湘莲测定认为,净莲肉含十八种 *** 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 平、味甘,具有降血压、健脾胃、安神固精、润肺、清心之效,莲芯 *** 味苦寒,有强心镇静、清热平火、除烦利尿之功能。湘莲被誉为中国南方“人参”.

灯芯糕:灯芯糕是湘潭的传统副食特产。它不仅形似灯芯,洁白柔润,味道甜辣,清凉芳香,弯转成圈而不断,而且可以用火点燃,散发纯净的玉桂香味。而且打开一盒从之一根开始接连不断到最后一根,不多不少整整24个小时。湘潭 *** 灯芯糕,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当时湘潭县忠臣乡,住着个叫易奎的穷书生, *** 两人相依为命,艰苦度日。易奎聪明好学,17岁就中了秀才。他本来第二年可以去考举人的,为了照顾生病的 *** ,接连三次放弃了这种机会。到了28岁那年,母亲说什么也要上他去应考。 *** 完毕,他匆忙回家一看,吓得目瞪口呆。原来 *** 已人事不知,口里衔着一根灯芯。易奎心里十分难过,后悔自己不该离开母亲。他急得团团转,东找西找终于找到一点糯米。他赶紧把糯米磨碎,放点糖,蒸成糕,切成灯芯模样,一根根喂给母亲吃,说也奇怪,喂着喂着,母亲睁开了眼,很快还能说话了。易奎十分高兴,逢人遍告。不久,来了喜报,他考取了举人。这时, *** 也完全恢复了健康,真不双喜临门。从此,忠臣乡一带,家家户户都学着做这种糕,名字就叫“灯芯糕”。后为,灯芯糕传到县城,经过糕点作坊科学配料,反复试验,精心 *** ,便成了湘潭的名贵食品。

灯芯糕采用上等糯米米粉、白糖、猪油、肉桂、红丝作原料,140多年前,在清代咸丰年间全国名特产品博览会上,湘潭灯芯糕被评为一等特产;1915年巴拿马国际商品赛会上,受到各国 *** 的称赞;1988年5月,又被评为湖南省“名糕点”。此后,灯芯糕的质量不断提高,改用提炼过的纯桂子油取代原配方中的肉桂粉,使产品的桂味更加纯正浓郁,荣获湖南省优秀产品的称号.

槟榔:槟榔可作 *** 用, *** 温,味苦,主治虫积、食滞、脘腹胀育、水肿脚气等症。它又是一种果品,特别是在湘潭人的生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湘潭人在相互客串中,待客可以不用烟,不用茶,只要敬上一口槟榔,就足以表示主人的诚意了。孩子还在襁褓之中,有的父母便会把一丝丝的槟榔让小孩 *** ,真可称得上是“奶 *** ”。大街小巷的小商小贩中,以卖槟榔的生意更好。遍布全市各个角落的槟榔摊子,竟有数万个之多。湘潭人吃槟榔很是讲究。刚摘下的鲜果呈青色。形似鸭蛋而略短,先用水煮两小时左右,使之变成棕红色,再用烟薰七天七夜,就成了干果。这道工序一般在产地完成。买回干果后,用清水洗净,用开水烫过,喷上少量糖 *** ,存放二十四小时左右,才可食用。食前用刀把槟榔剖成两至四瓣,点上用石灰加饴糖熬成的卤水,有的人还爱点上一滴桂子油,放入口中反复咀嚼,又甜又涩,芳香满口,越嚼越有味,余味悠长。一口好槟榔能嚼得人面颊潮红,浑身燥热,甚至遍体生津。嚼槟榔的乐趣如此,难怪湘潭人对它如此厚爱了.

湘潭酱油:“到了湘潭,不买‘龙牌酱油’,等于没去。”此话并非无稽之谈。湘潭素来有“酱油王国”之称。早在1915年,湘潭的龙牌酱油就与贵州茅台酒同时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湘潭龙牌酱油除有“取消泽鲜艳,酱香浓郁、滋味鲜美、咸甜可口和久贮不变、无浑浊沉淀及霉花浮膜”等独特优点外,还含有260多种香气成分及 *** 所必需的氨基酸,乃上等营养佳品。龙牌酱油滴滴香浓源远流长,上世纪60年代前后出生的湘潭人,没有谁不是吃龙牌酱油泡饭长大的。湘潭有句妇孺皆知的俚语??“龙牌酱油灯芯糕,砣砣妹子尽你挑”。这些足以证实龙牌酱油在湘潭人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和必备。早在100多年前,清代大学者、著名书法家何绍基就在品味龙牌酱油做的佳肴后,留下了“三餐人永寿,一滴味无穷”的名句

湘潭制酱历史悠久,《湘潭县志》记载,早在清乾初年,湘潭就有了制酱作坊。湘潭市酱作业首创自清乾隆初年本县商人龚裴然,当时龚庆祥斋酒酱作坊生产的酱油“汁农郁、色乌红、香温馨”,被称为“色香味三绝”。湘潭的龙牌酱油选用上等黄豆、面粉为原料,采用独特的传统工艺酿造,具有色美味鲜、香味浓郁、咸中带甜、久贮无浑浊、无沉淀、无霉花等特点。而首创原汁酱油的吴元泰、吴恒泰酱园是两家百年老店。

1956年公私合营后,“两吴”和“大丰”三大酱园合而为湘潭市制酱厂,产品商标就为“龙牌”,“龙”便正式成为了湘潭酱油的象征。1965年12月,龙牌酱油被评为中南五省优质出口的酱油;1978年6月,在全国出口酱油评议会上获之一名;1981年和1985年,两次获得国家银质奖。然而,这并非湘潭制酱同仁的终极目标,他们早已把目光投向了金牌。1985年之一个响应 *** *** 长关于和平统一的“九条建议”,毅然从 *** 归来的马璧教授,听说家乡的酱油两度“夺银”,即兴作诗道:“台北邻商曝酱香,每闻此味忆家乡,回归喜见银牌奖,预料金牌更闪光。”果然,“功夫到家福自来”,1988年12月27日,湘潭的龙牌酱油,终于获得首届食品博鉴会金奖。获金奖后,中华全国归侨联合会 *** 张国基题词致贺:“天厨臻味觉,鼎镬赖调和。”

湘潭龙牌酱油之所以能香满天下,是因为选料、 *** 乃至储具都十分讲究。主料采用脂肪、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澧河黑口豆、荆河黄口豆和湘江上游所产的鹅公豆。辅料食盐专用福建结晶子盐;胚缸则用体薄传热快、久储不变质的苏缸。生产中,浸籽、蒸煮、拦料、发酵、踩缸、晒坯、取油七道一序,环环相扣,严格 *** 作,一丝不苟。生产酱油外,还有原酱伏酱、紫油萝卜、紫油姜,历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特别是紫油姜久负盛名,它采用在白露前出土形似人指掌、杆断无筋、枝长瘦、荷口短的优质嫩姜,经精细加工,最后以龙牌酱油浸泡,其味道鲜美,咸辣可口,清香细嫩,是增进食欲的佳品.

湘黄鸡:湘黄鸡,是产于湖南的黄鸡,又称三黄鸡。湘黄鸡躯体大小适中,成鸡一般重1600克,结构匀称,头小,单冠,脚矮,颈短。公鸡前胸宽阔,毛色金黄带红,躯体秀丽而英武,啼声响亮而清脆;母鸡躯体较短,背宽,后躯 *** ,腹部柔软而富弹 *** ,产蛋 *** 能好。湘黄鸡的 *** 用价值较高,能补虚损,健脾胃,强筋骨,调 *** ,止白带,是妇科要 *** ,久病体虚者和产妇炖食湘黄鸡,尤有滋补、强身健体、促进恢复的功效.

火焙鱼:湘潭、湘乡、韶山等地农村,四时都有火焙鱼。此鱼煎炒蒸食均可,加上辣椒、大蒜、紫苏、藿香等佐料,味道极佳,是下饭的上等菜。火焙鱼的 *** 是:将小鱼去掉内脏,用锅子在火上焙干, *** 后,以谷壳、花生壳、桔子皮、木屑等薰烘。这种鱼不仅好吃,也便于携带和收藏。更因火焙鱼是 *** 生前更爱吃的食品之一而名扬四海,现在成了一些宾馆、酒店的桌上的佳肴。并冠以毛家火焙鱼的美称.

乡里腊味:湘潭,湘乡,韶山乡下都有薰制腊菜的习惯.制法一般是冬至后取鲜肉切成条块,用盐腌渍两三天,晾干,以糠壳,瘪谷,木屑,花生壳等烟火薰烤,成腊 *** 即成.因以农历十二月(腊月)薰制的更好,故称冬腊肉,味香可口,且不像鲜肉油腻,许多人都喜欢吃,深受消费者欢迎.

8.龙口荸荠:荠,又名马蹄、乌芋、地栗,俗称慈菇,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荸荠各处都有,但湘潭县龙口产的最著名。那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农户几乎家家种植,年产量在20万公斤以上。龙口荸荠颗粒硕大、皮薄、汁多,肉细味甜,外形扁圆、平滑,呈深栗色或枣红色。它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磷、钙,铁质及硫胺素、尼克酸,抗坏血酸、胡萝I、素等。它生吃,嚼来满口甜汁;去皮加糖熟食,是筵席上有名的甜菜。荸荠还具有较高的 *** 用价值:地上部分 *** 平味苦,能除湿热、利尿;球茎 *** 寒味甘,有解热、健胃、明目、消渴、治黄疸、解除便秘、抑制绿浓杆菌的作用。中医临床常用于早期高血压,慢 *** 肾炎、红眼肿痛等疾病。用荸荠与石膏煎水服,可预防流行 *** 脑膜炎;用它与海蜇头和水煎服,可治阴虚、痰热、高血压等病。民间还有将荸荠捣烂成汁后调活蚯蚓,待其化水后敷治烧伤或烫伤,有一定疗效.9.湘乡烘糕:湘乡烘糕自清雍正元年(1723),由县城天元斋斋馆研制成功以来,历200余年而不衰。

湘莲:湘潭有“中国湘莲之乡”的美称,是历代皇室贡品,“寸三莲”驰名中外是莲中珍品。湘潭湘莲产量占全国的63.4%,且质量均为上乘,年成交额1.2亿元左右。全县目前有4000多人从事着莲子的种植、加工、贩运。莲子的系列产品及深加工也在不断的发展。19 *** 年中国国立商检局对湘莲测定认为,净莲肉含十八种 *** 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 平、味甘,具有降血压、健脾胃、安神固精、润肺、清心之效,莲芯 *** 味苦寒,有强心镇静、清热平火、除烦利尿之功能。湘莲被誉为中国南方“人参”.

灯芯糕:灯芯糕是湘潭的传统副食特产。它不仅形似灯芯,洁白柔润,味道甜辣,清凉芳香,弯转成圈而不断,而且可以用火点燃,散发纯净的玉桂香味。而且打开一盒从之一根开始接连不断到最后一根,不多不少整整24个小时。湘潭 *** 灯芯糕,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当时湘潭县忠臣乡,住着个叫易奎的穷书生, *** 两人相依为命,艰苦度日。易奎聪明好学,17岁就中了秀才。他本来第二年可以去考举人的,为了照顾生病的 *** ,接连三次放弃了这种机会。到了28岁那年,母亲说什么也要上他去应考。 *** 完毕,他匆忙回家一看,吓得目瞪口呆。原来 *** 已人事不知,口里衔着一根灯芯。易奎心里十分难过,后悔自己不该离开母亲。他急得团团转,东找西找终于找到一点糯米。他赶紧把糯米磨碎,放点糖,蒸成糕,切成灯芯模样,一根根喂给母亲吃,说也奇怪,喂着喂着,母亲睁开了眼,很快还能说话了。易奎十分高兴,逢人遍告。不久,来了喜报,他考取了举人。这时, *** 也完全恢复了健康,真不双喜临门。从此,忠臣乡一带,家家户户都学着做这种糕,名字就叫“灯芯糕”。后为,灯芯糕传到县城,经过糕点作坊科学配料,反复试验,精心 *** ,便成了湘潭的名贵食品。

灯芯糕采用上等糯米米粉、白糖、猪油、肉桂、红丝作原料,140多年前,在清代咸丰年间全国名特产品博览会上,湘潭灯芯糕被评为一等特产;1915年巴拿马国际商品赛会上,受到各国 *** 的称赞;1988年5月,又被评为湖南省“名糕点”。此后,灯芯糕的质量不断提高,改用提炼过的纯桂子油取代原配方中的肉桂粉,使产品的桂味更加纯正浓郁,荣获湖南省优秀产品的称号.

槟榔:槟榔可作 *** 用, *** 温,味苦,主治虫积、食滞、脘腹胀育、水肿脚气等症。它又是一种果品,特别是在湘潭人的生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湘潭人在相互客串中,待客可以不用烟,不用茶,只要敬上一口槟榔,就足以表示主人的诚意了。孩子还在襁褓之中,有的父母便会把一丝丝的槟榔让小孩 *** ,真可称得上是“奶 *** ”。大街小巷的小商小贩中,以卖槟榔的生意更好。遍布全市各个角落的槟榔摊子,竟有数万个之多。湘潭人吃槟榔很是讲究。刚摘下的鲜果呈青色。形似鸭蛋而略短,先用水煮两小时左右,使之变成棕红色,再用烟薰七天七夜,就成了干果。这道工序一般在产地完成。买回干果后,用清水洗净,用开水烫过,喷上少量糖 *** ,存放二十四小时左右,才可食用。食前用刀把槟榔剖成两至四瓣,点上用石灰加饴糖熬成的卤水,有的人还爱点上一滴桂子油,放入口中反复咀嚼,又甜又涩,芳香满口,越嚼越有味,余味悠长。一口好槟榔能嚼得人面颊潮红,浑身燥热,甚至遍体生津。嚼槟榔的乐趣如此,难怪湘潭人对它如此厚爱了.

湘潭酱油:“到了湘潭,不买‘龙牌酱油’,等于没去。”此话并非无稽之谈。湘潭素来有“酱油王国”之称。早在1915年,湘潭的龙牌酱油就与贵州茅台酒同时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湘潭龙牌酱油除有“取消泽鲜艳,酱香浓郁、滋味鲜美、咸甜可口和久贮不变、无浑浊沉淀及霉花浮膜”等独特优点外,还含有260多种香气成分及 *** 所必需的氨基酸,乃上等营养佳品。龙牌酱油滴滴香浓源远流长,上世纪60年代前后出生的湘潭人,没有谁不是吃龙牌酱油泡饭长大的。湘潭有句妇孺皆知的俚语??“龙牌酱油灯芯糕,砣砣妹子尽你挑”。这些足以证实龙牌酱油在湘潭人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和必备。早在100多年前,清代大学者、著名书法家何绍基就在品味龙牌酱油做的佳肴后,留下了“三餐人永寿,一滴味无穷”的名句

湘潭制酱历史悠久,《湘潭县志》记载,早在清乾初年,湘潭就有了制酱作坊。湘潭市酱作业首创自清乾隆初年本县商人龚裴然,当时龚庆祥斋酒酱作坊生产的酱油“汁农郁、色乌红、香温馨”,被称为“色香味三绝”。湘潭的龙牌酱油选用上等黄豆、面粉为原料,采用独特的传统工艺酿造,具有色美味鲜、香味浓郁、咸中带甜、久贮无浑浊、无沉淀、无霉花等特点。而首创原汁酱油的吴元泰、吴恒泰酱园是两家百年老店。

1956年公私合营后,“两吴”和“大丰”三大酱园合而为湘潭市制酱厂,产品商标就为“龙牌”,“龙”便正式成为了湘潭酱油的象征。1965年12月,龙牌酱油被评为中南五省优质出口的酱油;1978年6月,在全国出口酱油评议会上获之一名;1981年和1985年,两次获得国家银质奖。然而,这并非湘潭制酱同仁的终极目标,他们早已把目光投向了金牌。1985年之一个响应 *** *** 长关于和平统一的“九条建议”,毅然从 *** 归来的马璧教授,听说家乡的酱油两度“夺银”,即兴作诗道:“台北邻商曝酱香,每闻此味忆家乡,回归喜见银牌奖,预料金牌更闪光。”果然,“功夫到家福自来”,1988年12月27日,湘潭的龙牌酱油,终于获得首届食品博鉴会金奖。获金奖后,中华全国归侨联合会 *** 张国基题词致贺:“天厨臻味觉,鼎镬赖调和。”

湘潭龙牌酱油之所以能香满天下,是因为选料、 *** 乃至储具都十分讲究。主料采用脂肪、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澧河黑口豆、荆河黄口豆和湘江上游所产的鹅公豆。辅料食盐专用福建结晶子盐;胚缸则用体薄传热快、久储不变质的苏缸。生产中,浸籽、蒸煮、拦料、发酵、踩缸、晒坯、取油七道一序,环环相扣,严格 *** 作,一丝不苟。生产酱油外,还有原酱伏酱、紫油萝卜、紫油姜,历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特别是紫油姜久负盛名,它采用在白露前出土形似人指掌、杆断无筋、枝长瘦、荷口短的优质嫩姜,经精细加工,最后以龙牌酱油浸泡,其味道鲜美,咸辣可口,清香细嫩,是增进食欲的佳品.

湘黄鸡:湘黄鸡,是产于湖南的黄鸡,又称三黄鸡。湘黄鸡躯体大小适中,成鸡一般重1600克,结构匀称,头小,单冠,脚矮,颈短。公鸡前胸宽阔,毛色金黄带红,躯体秀丽而英武,啼声响亮而清脆;母鸡躯体较短,背宽,后躯 *** ,腹部柔软而富弹 *** ,产蛋 *** 能好。湘黄鸡的 *** 用价值较高,能补虚损,健脾胃,强筋骨,调 *** ,止白带,是妇科要 *** ,久病体虚者和产妇炖食湘黄鸡,尤有滋补、强身健体、促进恢复的功效.

火焙鱼:湘潭、湘乡、韶山等地农村,四时都有火焙鱼。此鱼煎炒蒸食均可,加上辣椒、大蒜、紫苏、藿香等佐料,味道极佳,是下饭的上等菜。火焙鱼的 *** 是:将小鱼去掉内脏,用锅子在火上焙干, *** 后,以谷壳、花生壳、桔子皮、木屑等薰烘。这种鱼不仅好吃,也便于携带和收藏。更因火焙鱼是 *** 生前更爱吃的食品之一而名扬四海,现在成了一些宾馆、酒店的桌上的佳肴。并冠以毛家火焙鱼的美称.

乡里腊味:湘潭,湘乡,韶山乡下都有薰制腊菜的习惯.制法一般是冬至后取鲜肉切成条块,用盐腌渍两三天,晾干,以糠壳,瘪谷,木屑,花生壳等烟火薰烤,成腊 *** 即成.因以农历十二月(腊月)薰制的更好,故称冬腊肉,味香可口,且不像鲜肉油腻,许多人都喜欢吃,深受消费者欢迎.

8.龙口荸荠:荠,又名马蹄、乌芋、地栗,俗称慈菇,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荸荠各处都有,但湘潭县龙口产的最著名。那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农户几乎家家种植,年产量在20万公斤以上。龙口荸荠颗粒硕大、皮薄、汁多,肉细味甜,外形扁圆、平滑,呈深栗色或枣红色。它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磷、钙,铁质及硫胺素、尼克酸,抗坏血酸、胡萝I、素等。它生吃,嚼来满口甜汁;去皮加糖熟食,是筵席上有名的甜菜。荸荠还具有较高的 *** 用价值:地上部分 *** 平味苦,能除湿热、利尿;球茎 *** 寒味甘,有解热、健胃、明目、消渴、治黄疸、解除便秘、抑制绿浓杆菌的作用。中医临床常用于早期高血压,慢 *** 肾炎、红眼肿痛等疾病。用荸荠与石膏煎水服,可预防流行 *** 脑膜炎;用它与海蜇头和水煎服,可治阴虚、痰热、高血压等病。民间还有将荸荠捣烂成汁后调活蚯蚓,待其化水后敷治烧伤或烫伤,有一定疗效.9.湘乡烘糕:湘乡烘糕自清雍正元年(1723),由县城天元斋斋馆研制成功以来,历200余年而不衰。

9烘糕:曾以烘糕作士军粮,战后呈皇帝及朝廷大臣品尝,倍受赞誉,被钦定为贡品。1932年曾送芝加哥博览会展出。1937年湖南各界携烘糕赴沪慰劳十九军将士,对 *** 将士鼓舞极大。烘糕以上等白米、白糖为原料,经浸米、磨粉、筛粉、拌糖、上匣、划片、烘焙等工序制成。象牙色、落口溶、火炙香、 *** 爽口,营养丰富;因不含油盐,又系直接火烤而成,故卫生无菌,便于保存,既可作旅行干粮,又可作婴儿代乳食品,尤宜家庭备用,馈送亲友.

关于湘潭素有莲之乡和湘潭的湘莲多少钱一斤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湘潭 湘莲 素有 多少 钱一斤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