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孟子的成语,孟子成语故事四个字

牵着乌龟去散步 成语 4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有关孟子的成语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有关孟子的成语以及孟子成语故事四个字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关于《孟子》的成语
  2. 有关孔子和孟子的成语
  3. 关于孟子的成语

一、关于《孟子》的成语

1、关于孟子的成语有:晬面盎背、丛雀渊鱼、鱼与熊掌、得道多助、齐东野语等。

2、晬面盎背[ zuì miànàng bèi ]【解释】:指德 *** 表现于外,而有温润之貎,敦厚之态。指有德 *** 者的仪态。【出自】: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所 *** ,仁义利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3、译文:君子的本 *** ,仁义礼智植根在心中,它们产生的气色是纯正和润的,显现在脸上,充满在体内,延伸到四肢。四肢不必等他的吩咐,便明白该怎样做了。”【用法】:作谓语、定语;指道德修养到家。

4、丛雀渊鱼[ cóng què yuān yú ]【解释】:比喻不行善政,等于把老百姓赶到敌人方面去【出自】:语出《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雀)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5、译文:替深水赶来鱼的,是水獭;替树丛赶来鸟雀的,是鹞鹰;替汤王、武王赶来百姓的,是夏桀和商纣。【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为政等。鱼与熊掌[ yú yǔ xióng zhǎng ]【解释】:比喻俱为所欲,难于取舍之物。

二、有关孔子和孟子的成语

1、(1)犯上作乱:“不好犯上,而好作乱,未之有也。”(《学尔篇》)

2、释: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 *** ,这种人从来没有过。

3、(2)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学尔篇》)

4、释: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5、(3)言而有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学尔篇》)

6、释: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

7、(4)三十而立:“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为政篇》)

8、释: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

9、(5)知之为知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篇》)

10、释: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11、(6)是可忍,孰不可忍:“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八佾篇》)

12、释:这都可以狠心做出来,什么事不可以狠心做出来呢?

13、(7)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篇》)

14、释:已经做了的事不便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不便再挽救了,已经过去的事不便再追究了。

15、(8)尽善尽美:“尽善矣,又尽美也。”(《八佾篇》)

16、(9)见贤思齐:“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篇》)

17、释:看见贤人,便应该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18、(10)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篇》)

19、释: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

20、(11)敬而远之:“敬 *** 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雍也篇》)

21、释:严肃地对待 *** 神,但并不打算接近他,可以说是聪明了。

22、(12)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篇》)

23、释:教给他东方,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再教他了。

24、(13)暴虎冯河:“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述而篇》)

25、释: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去渡河,这样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共事的。

26、(14)三月不知肉味:“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篇》)

27、释:孔子在齐国听到韶的乐章,很长时间尝不出肉味。

28、(15)乐在其中:“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述而篇》)

29、释: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臂做枕头,也有着乐趣。

30、(16)择善而从:“多闻,择善而从。”(《述而篇》)释:多多地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接受。

31、(17)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篇》)

32、释: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负担沉重,路程遥远。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不也沉重吗?到死方休,不也遥远吗?

33、(18)空空如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子罕篇》)

34、释:有一个庄稼汉问我,我本是一点也不知道的。

35、(19)循循善诱:“夫子循循然善 ***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子罕篇》)

36、释:老师善于有步骤地诱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的知识,有用一定的礼节来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

37、(20)后生可畏:“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子罕篇》)

38、释:年少的人是可怕的,怎能断定他的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

39、(21)升堂入室:“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先进篇》)

40、释:由么,学问已经不错了,只是还不够精深罢了。

41、(22)过犹不及:“子曰:‘过犹不及。’”(《先进篇》)

42、释:孔子道:“过分和赶不上都不好。”

43、(23)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篇》)

44、释:天下之大,到处都是好兄弟——君子又何必着急没有好兄弟呢?

45、(24) *** 之美:“君子 *** 之美,不 *** 之恶。”(《颜渊篇》)

46、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47、(25)察言观色:“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颜渊篇》)

48、释:怎样才是达呢?品质正直,遇事讲理,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观察别人的颜色,从思想上愿意对别人退让。

49、(26)言必信,行必果:“言必信,行必果。”(《子路篇》)

50、释:言语一定要信实,行为一定要坚决。

51、(27)怨天尤人:“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宪问篇》)

52、释:不怨恨天,不责备人,学习一些平常的知识,却透彻了解很高的道理。

53、(28)一以贯之:“非也,予一以贯之。”(《卫灵公篇》)

54、释:不是的,我有一个基本观念来贯串它。

55、(29)杀身成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篇》)

56、释:志士仁人,不贪生怕死因而损害仁德,只勇于牺牲来成全仁德。

57、(3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卫灵公篇》)

58、释:孔子说:“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59、(31)言不及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卫灵公篇》)

60、释:同大家整天在一块,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只喜欢买弄小聪明,这种人真难教导。

61、(32)因人废言:“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卫灵公篇》)

62、释:君子不因为人家一句话(说得好)便提拔他,不因为他是坏人而鄙弃他的好话。

63、(33)当仁不让:“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篇》)释:面临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 、(34) *** 相近,习相远:“ *** 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篇》)

65、释:人 *** 本相近,因为习染不同,便相距悬远。

66、(35)杀鸡焉用宰牛刀:“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阳货篇》)

67、释:孔子微微笑着,说道:“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

68、(36)色厉内荏:“色厉而内荏,譬如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阳货篇》)

69、释:颜色严厉,内心怯懦,若用坏人作比喻,怕像个挖洞跳墙的小偷罢!

70、(37)道听途说:“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阳货篇》)

71、释:听到道路传言就四处传播,这是应该革除的作风。

72、(38)患得患失:“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阳货篇》)

73、释:当他没有得到职位的时候,生怕得不着。已经得着了,又怕失去。

74、(39)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阳货篇》)

75、释:整天吃饱了饭,什么事也不做,不行的呀!

76、(40)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篇》)

77、释:做官了,有余力便去学习;学习了,有余力便去做官。

78、(1)五十步笑百步:“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梁惠王》)

79、释:(逃跑的士兵)有的一口气跑了一百停住脚,有的一口气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五十步的士兵竟来耻笑跑一百步的士兵,(说他胆子太小),行不行?

80、(2)引领而望:“如有不嗜 *** 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梁惠王》)

81、释:如果有一位不好 *** 的君主,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着脖子期待他的解救了。

82、(3)君子远庖厨:“是以君子远庖厨。”(《梁惠王》)

83、释:君主把厨房摆在远离自己的场所,就是这个道理。

84、(4)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梁惠王》)

85、释:我的目力能够把秋天鸟的细毛看得分明,一车子柴火摆在眼前却瞧不见。

86、(5)挟泰山以超北海:“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梁惠王》)

87、释:把泰山夹在胳臂底下跳过北海,告诉人说,“这个我办不到。”这真是不能。

88、(6)缘木求鱼:“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梁惠王》)

*** 、释:以您这样的作法满足您这样的 *** ,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90、(7)寡不敌众:“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梁惠王》)

91、释:人口稀少的国家不可以跟人口众多的国家为敌,弱国不可以跟强国为敌。

*** 、(8)与民同乐:“此无他,与民同乐也。”(《梁惠王》)

93、释:这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同百姓一同娱乐罢了。

有关孟子的成语,孟子成语故事四个字-第1张图片-

94、(9)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梁惠王》)

95、释:和天下的人同忧同乐,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于他的,是从来不曾有的事。(注: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化于此)

96、(10)顾左右而言他:“王顾左右而言他。”(《梁惠王》)

97、释:齐王回过头来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

98、(11)水深火热:“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梁惠王》)

99、释:如果燕国的百姓受水更深,受火更热(指灾难更加深了),那只是 *** 者由燕转为齐罢了。

100、(12)救民于水火之中:“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梁惠王》)

101、释:如今燕国的君主 *** 百姓,您去征伐他,那里的百姓认为您是要把他们从水深火热的苦难中解救出来,因此都用筐盛着干饭,用壶盛着酒浆来欢迎您的 *** 。

102、(13)箪食壶浆:“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梁惠王》)

103、释:如今燕国的君主 *** 百姓,您去征伐他,那里的百姓认为您是要把他们从水深火热的苦难中解救出来,因此都用筐盛着干饭,用壶盛着酒浆来欢迎您的 *** 。

104、(14)出尔反尔:“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梁惠王》)

105、释:提高警惕,提高警惕!你怎样去对待人家,人家将怎样回报你。

106、(15)解民倒悬:“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公孙丑》)

107、释:现在这个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实行仁政,老百姓的高兴,正好像被人倒挂着而给解救了一般。

108、(16)事半功倍:“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公孙丑》)

109、释:所以,“事半功倍”,只有在这个时代才行。

110、(17)具体而微:“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公孙丑》)

111、释:冉牛、闵子、颜渊大体近于孔子,却不如他那样的博大精深。

112、(18)出类拔萃:“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公孙丑》)

113、释:圣人远远超出了他那一类,大大高出了他那一群。从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还要伟大的。

114、(19)心悦诚服:“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公孙丑》)

115、释:依靠道德来使人服从的,人家才会心悦顺服。

116、(20)返求诸己:“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公孙丑》)

117、释:如果没有射中,不埋怨那些胜过自己的人,返躬自问罢了。

118、(21)与人为善:“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公孙丑》)

119、释:吸取别人的优点来自己行善,这就是偕同别人一道行善。

120、(22)绰绰有余:“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公孙丑》)

121、释:我既没有固定的职务,又没有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行动,难道不是宽舒得有无限的回旋余地吗?

122、(23)怨天尤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公孙丑》)

123、(24)此一时,彼一时:“彼一时,此一时也。”(《公孙丑》)

124、释:那又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

125、(25)舍我其谁:“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公孙丑》)

126、释:在今日的社会里,除开我,还有谁呢?

127、(26)为富不仁:“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滕文公》)

128、释:要发财致富便不能仁爱,要仁爱便不能发财致富。

129、(27)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滕文公》)

130、释:若是不等到 *** 开口,不经过媒人介绍,自己便钻洞扒门缝来互相窥望,爬过墙去私会,那么, *** 和社会人士都会轻视他。

131、(28)乱臣贼子:“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滕文公》)

132、释:孔子著作了《春秋》,叛乱的臣子、不孝的儿子才有所害怕。

133、(29)自暴自弃:“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离娄篇》)

134、释:自己残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135、(30)不虞之誉:“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离娄篇》)

136、释:有意料不到的赞扬,也有过于苛求的诋毁。

137、(31)好为人师:“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离娄篇》)

138、释: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

139、(32)何出此言:“先生何为出此言也?”(《离娄篇》)

140、(3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离娄篇》)

141、释:不孝顺父母的事情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更大。

142、(34)手舞足蹈:“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离娄篇》)

143、释:快乐一发生就无法休止,无法休止就会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起来了。

144、(35)不为己甚:“仲尼不为己甚者。”(《离娄篇》)

145、释:孔子是做什么事都不过火的人。

146、(36)左右逢源:“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离娄篇》)

147、释:蓄积很深,便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

148、(37)夜以继日:“仰而思之,夜以继日。”(《离娄篇》)

149、释:抬着头考虑,白天想不好,夜里接着想。

150、(38)自怨自艾:“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万章》)

151、释:三年后,太甲悔过,自己怨恨,自己悔过。(艾,音yi)

152、(39)先知先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万章》)

153、释:上天生育人民,就是要先知先觉者来使后知后觉者有所觉悟。

154、(40)集大成者:“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万章》)

155、释:“集大成”的意思,譬如奏乐,先敲钵钟,最后用特磬收束,有始有终的一样。

156、(41)却之不恭:“‘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万章》)

157、释:(俗话说),“一再拒绝人家的礼物,这是不恭敬。”为什么呢?

158、(42) *** 越货:“杀越人于货,闵不畏死,凡民罔不憝。”(《万章》)

159、释:(《尚书康诰》)说,“ *** 别人,强夺财物,横强不怕死,这种人,是没有人不痛恨的。”

160、(43)茁壮成长:“ *** 茁壮长而已矣。”(《万章》)

161、释:(孔子曾经做过管理牲畜的小吏),他说,“ *** 都壮实地长大了。”

162、(44)知人论世:“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万章》)

163、释:吟咏他们的诗歌,研究他们的著作,不了解他们的为人,可以吗?所以要讨论他们那一个时代。

1 *** 、(45)一暴(pu)十寒:“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告子章》)

165、释:纵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冷它十天,没有能够再长的。

166、(46)专心致志:“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告子章》)

167、释:假使让弈秋(下棋高手)教授两个人下棋,其中的一个人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话。

168、(47)舍生取义:“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告子章》)

169、释:如果两者(生命和义)不能并有,便牺牲生命,而要“义”。

170、(48)杯水车薪:“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告子章》)

171、释:如今行仁的人,好象用一杯水来救一车柴木的火焰,(结果连他们已实行的这点点仁都会消失的)。

172、(49)言归于好:“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告子章》)

173、释:所有我们参加盟会的人订立盟约以后,完全恢复旧日的友好。

174、(50)以邻为壑:“今吾子以邻为壑。”(《告子章》)

175、释:如今你却使水流到临近的国家去。

176、(51)习焉不察:“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尽心章》)

177、释:如此做去,却不明白其当然;习惯了却不深知其所以然。

178、(52)独善其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尽心章》)

179、释:穷困便独善其身,得意便兼善天下。

180、(53)不言而喻:“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尽心章》)

181、释:(君子的本 *** ,仁义礼智)至于手足四肢,在手足四肢的动作上,不必言语,别人一目了然。”

182、(54)引而不发:“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尽心章》)

183、释:君子(教导别人正如射手,)张满了弓,却不发箭,作出跃跃欲试的样子。

184、(55)仁民爱物:“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尽心章》)

185、释:君子亲爱亲人,因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因而爱惜万物。

186、(56)当务之急:“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急。”(《尽心章》)

187、释:智者没有不该知道的,但是急于当前重要工作。(仁者没有不爱的,但是务必先爱亲人和贤者)。

188、(57)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尚书》,不如无《尚书》。”(《尽心章》)

*** 、释: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

190、(58)茅塞顿开:“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尽心章》)

191、释:山坡的小路只一点点宽,经常去走它便成了一条路;只要有一个时候不去走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

1 *** 、(59)言近旨远:“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尽心章》)

193、释:言语浅近,意义却深远的,这是“善言”。

194、(60)同流合污:“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尽心章》)

195、释:(这种人)同流合污,(所以说他是贼害道德的人)。

三、关于孟子的成语

关于孟子的成语有:晬面盎背、丛雀渊鱼、鱼与熊掌、得道多助、齐东野语等。

一:晬面盎背[ zuì miànàng bèi ]

1.【解释】:指德 *** 表现于外,而有温润之貎,敦厚之态。指有德 *** 者的仪态。

2.【出自】: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所 *** ,仁义利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译文:君子的本 *** ,仁义礼智植根在心中,它们产生的气色是纯正和润的,显现在脸上,充满在体内,延伸到四肢。四肢不必等他的吩咐,便明白该怎样做了。”

3.【用法】:作谓语、定语;指道德修养到家。

二、丛雀渊鱼[ cóng què yuān yú ]

1.【解释】:比喻不行善政,等于把老百姓赶到敌人方面去。

2.【出自】:语出《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雀)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译文:替深水赶来鱼的,是水獭;替树丛赶来鸟雀的,是鹞鹰;替汤王、武王赶来百姓的,是夏桀和商纣。

3.【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为政等。

三、鱼与熊掌[ yú yǔ xióng zhǎng ]

1.【解释】:比喻俱为所欲,难于取舍之物。

2.【出自】:语本《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译文:鱼是我想要的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四、得道多助[ dé dào duō zhù ]

1.【解释】:指符合道义者则能得到多数人的帮助。

2.【出自】: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译文: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

3.【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五、齐东野语[ qí dōng yě yǔ ]

1.【解释】:齐东:齐国的东部;野语:乡下人的话。孟子蔑视农民,认为他们说的话没有根据,听信不得。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

2.【出自】:《孟子·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

译文:这不是君子的话,是齐东野人的话。

3.【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标签: 孟子 成语故事 成语 有关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