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蜡烛读书的成语,蜡烛下读书怎么形容

牵着乌龟去散步 成语 7

大家好,关于点蜡烛读书的成语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蜡烛下读书怎么形容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关于读书、学习的成语
  2. 晚上点着灯看书 是什么成语
  3. 表示读书刻苦的成语
  4. 古代名人刻苦读书的成语
  5. 举着灯在夜里看书的成语是什么快

一、关于读书、学习的成语

关于读书、学习的成语: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学而不厌、手不释卷、皓首穷经。

【解释】: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释义: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只是光亮照不到,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示例】:一个说要用功,古时候曾有“囊萤照读”“凿壁偷光”的志士。《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废寝忘食、悬梁刺股、囊萤映雪

【反义词】目不识丁、不学无术、胸无点墨

【解释】: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近义词】囊萤积雪、裹足取暖、囊萤照雪

【解释】: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出自】:《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释义: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

【示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 《中国 *** 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手不释卷、好学不倦、虚心好学、皓首穷经

【解释】: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出自】: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释义:刘秀在行军作战的紧张时期,仍然抓紧点滴时间,认真读书学习。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开卷有益、好学不倦、爱不释手、百读不厌、手不释书、学而不厌

【解释】:皓:白;首:头发;穷经:专心研究经书和古籍。一直到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

【出自】:唐·韩偓《赠易卜崔江处士》:“白首穷经通秘义,青山养老度危时。”

释义:读经书读到白头,通晓了经书深奥的意义。在危难时刻,隐退到深山里养老。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学而不厌、老当益壮、白首穷经

二、晚上点着灯看书 是什么成语

挑灯夜读:在晚上拨亮灯火读书,比喻学习特别勤奋.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汉朝的孙敬该苦好学,每天一早起来就读书,直至深夜.因为疲劳瞌睡,会不知不觉打起盹来.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着头发.这样,一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痛.后来,他终于成为儒学 *** .

战国时的苏秦因为游说秦国失败,家里人不理他,就发愤自学.每当瞌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股( *** ),直至鲜血淋漓.后来他成为有名的学问家.后人将两人的事迹合在一起,用“悬梁刺股”形容刻苦自学.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三、表示读书刻苦的成语

废寝忘食手不释卷分秒必争争分夺秒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凿壁借光韦编三绝目不窥园焚膏继晷鸡鸣而起磨穿铁砚勤学苦练风夜匪懈风兴夜寐无冬无夏宵衣旰食学而不厌圆木警枕幼学不厌圆木警枕幼学壮行朝乾夕惕只争朝夕孜孜不倦坐以待旦争分夺秒手不释卷刻苦攻苦食淡苦心孤诣囊茧照读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卧薪尝胆悬梁刺股仰屋著书映月读书映雪读书勇猛精进引锥刺股凿壁偷光折节读书坐薪悬胆专心不敢旁鹜不知肉味目不窥园倾耳而听倾耳注目一心一意屏气凝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有恒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精卫填海始终如一始终不渝水滴石穿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四、古代名人刻苦读书的成语

1、古代名人刻苦读书的成语有:有囊萤映雪、凿壁借光、悬梁刺股、牛角挂书、废寝忘食

2、一、囊萤映雪[náng yíng yìng xuě]

3、释义:囊萤:晋代车胤小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学习刻苦勤奋。

4、出处:刘克庄《雷母宜人王氏墓志铭》:“夫子得囊萤映雪,不以家衡虑;贤郎得担簦负笈,不以贫辍学。”

5、译:夫子刻苦勤奋读书,不以家里而一直忧虑,贤良的男儿身上有重担,不会以贫困而辍学。

6、二、凿壁偷光 [záo bì tōu guāng]

7、释义:凿壁偷光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点蜡烛读书的成语,蜡烛下读书怎么形容-第1张图片-

8、出处: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 *** 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9、译: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

10、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11、三、悬梁刺股 [ xuán liáng cì gǔ ]

12、释义:悬梁其解为:用绳索等吊具绑其头部(头发),使其固定在一个空间位置(悬空),不会因困倦 *** 活动,其中“梁”指房梁,“股”在古代为 *** 的意思,故为“股”。故也称:头悬梁,锥刺股。

13、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14、译:苏秦读书时想睡觉,便拿扎刺自己 *** ,鲜血流到脚了。孙敬好学,白天黑夜的学习,拿绳子吊着头发提醒自己读书

15、四、牛角挂书 [ niú jiǎo guà shū ]

16、出处:《新唐书·李 *** 》:“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17、译:隋唐时期瓦岗寨的军事李密特别爱学习,把书挂他放的牛角上,被一个大将军看到夸他必有出息。

18、五、废寝忘食 [ fèi qǐn wàng shí ]

19、释:也说废寝忘餐。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非常勤奋专心。

20、出处:南朝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21、译:古代有个杞国人总是担忧全球会有大 *** 或小行星撞地球睡不着觉也吃不下饭,日夜思考学习。

五、举着灯在夜里看书的成语是什么快

1、原意为黑夜里点起蜡烛,借着微弱的烛光读书

2、现在一般指学习做事认真刻苦,即使到了晚上,也要利用睡觉的时间努力用功

3、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4、晋平公向师旷 *** :"我已经七十岁了,想再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把蜡烛点着呢?"平公说:"怎么会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国君啊?"师旷回答:"我这个瞎子哪敢和他的国君开玩笑呀!我是听说,年少又能好学,如同刚升起的太阳,阳光渐明。年壮又能好学,如同中午的太阳,光芒四射。年老又能好学,如同点燃的蜡烛,火光明亮。点燃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学好之后)对事物能清晰明理(炳烛之明)怎能与瞎摸瞎闯同样对待呢?"平公听了说:"说的好啊。"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蜡烛 读书 成语 形容 怎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