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字成语(者开头的四字成语)

牵着乌龟去散步 成语 2

很多朋友对于者字成语和者开头的四字成语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含者字的成语有哪些
  2. 者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3. 者字或谐音开头的成语
  4. 功组成语最后一字是人
  5. 者字开头的成语
  6. “者”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一、含者字的成语有哪些

【拼音】: guān zhě rú yún

【解释】:观看的人就象行云一样密集。形容围看的人非常多。

【出处】:唐·刘禹锡《监祠夕月坛书事》:“铿锵揖让秋光里,观者如云出凤城。”

【举例造句】:言适为项王相召饮酒,欲醉方返。溪滨观者如云。★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百一十三

【近义词】:观者如堵、观者云集

者字成语(者开头的四字成语)-第1张图片-

【用法】:作谓语、定语;比喻看的人多

【拼音】: dāng jú zhě mí,páng guān zhě qīng

【解释】:当局者:下棋的人;旁观者:看棋的人。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出处】:《旧唐书·元行冲传》:“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

【举例造句】:谁怪着你呢,实在说的不错,倒是没有人说过的话!可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三回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英文】: The player sees less clearly than the bystander.

【故事】:唐朝大臣魏光上书唐玄宗要求把魏征整理修订的《类礼》列为经书。唐玄宗命元澹校阅,右丞相张说认为已经有郑玄作注成为经书。元澹写《释疑》表明自己观点:郑玄的注过时了,魏征不是下棋人,他是旁观者所以注解得比较真实。

二、者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指讲话或写文章咬文嚼字。含讽刺意。

者、也、之、乎都是古汉语里常用的虚词。指讲话或写文章咬文嚼字。含讽刺意。

元·马致远《荐福碑》之一折:“问黄金谁买《长门赋》,好不直钱也者也之乎。”

见那诗云子曰、者也之乎的人,他就摇首闭目,只与云锷颖臭味相投。

者者,应诺声,犹诺诺。谦谦,谦逊貌。

《 *** 记》第二三回:“三藏见他发怒,只得者者谦谦,叫道:‘悟空,你在这里罢。’”

表面上他是者者谦谦,实际上什么坏事都干得出。

二、者,拼音:zhě,蔗的本字。金文上部是一棵茎叶俱全的甘蔗和甘蔗汁液,下部是口或甘。后用作虚词,同诸、这。

1、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 *** 词组、动词 *** 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 *** 或做。

2、用在某某工作、某某主义后面,表示从事某项工作或 *** 某个主义的人。

3、(书面语)用在数词或方位词后面,指上文所说的事物。

4、(书面语)用在词、词组、分句后面表示停顿。

5、用在句尾表示希望或命令的语气(多见于早期白话)。

指示代词,“这”(多见于早期白话)。

三、者字或谐音开头的成语

1、释义者、也、之、乎都是古汉语里常用的虚词。指讲话或写文章咬文嚼字。含讽刺意。

2、出处元·马致远《荐福碑》之一折:“问黄金谁买《长门赋》,好不直钱也者也之乎。

3、者字在《新华字典》中的意思解释和说明

4、(1)<助词>用动词、形容词和动词 *** 词组、形容词 *** 词组的后面,组成一个名词 *** 结构,相当于“……的人(人、事、情况等)”。《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之可追。”

5、(2)<代词>用在数词后面,往往总指上文所提到的人、事、物。翻译时在人、事、物名称前加“个”、“件”、“种”等。《赤壁之战》:“此数~用兵之患也。”

6、(3)<代词>用在名词名词 *** 词组后面,起区别作用,可译作“这样的”、“这个”等,有时不必译出。《齐桓晋文之事》:“王曰:‘然,诚有百姓~。’”

7、(4)<助词>用在句中主语的后面,表示停顿、判断,无实义。《师说》:“师~,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8、(5)<助词>用在因果复句或条件复句偏句的末尾,提示原因或条件。《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私我也。”

9、(6)<助词>用在疑问句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鸿门宴》:“客何为~?”

10、(7)<助词>用在时间词后面,起语助作用,可不译。《鸿门宴》:“今~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11、(8)<助词>用某些比况、描写的词语后面,相当于“……的样子”。《黔之驴》:“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捕蛇者说》:“言之,貌若甚戚~。”

12、(9)<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石钟山记》:“石之铿然有声~,所在皆是也。”

13、【解释】:者、也、之、乎都是古汉语里常用的虚词。指讲话或写文章咬文嚼字。含讽刺意。

14、【出处】:元·马致远《荐福碑》之一折:“问黄金谁买《长门赋》,好不直钱也者也之乎。”

15、【示例】:见那诗云子曰、~的人,他就摇首闭目,只与云锷颖臭味相投。

16、【语法】:作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17、【释义】:者、也、之、版乎都是古汉语里常用的虚权词。指讲话或写文章咬文嚼字。含讽刺意。

18、【出处】:元·马致远《荐福碑》之一折:“问黄金谁买《长门赋》,好不直钱也者也之乎。”

19、【例句】:见那诗云子曰、~的人,他就摇首闭目,只与云锷颖臭味相投。

20、者字开头的四字成语是“者也之乎”。

21、者也之乎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zhě yě zhī hū。者、也、之、乎都是古汉语里常用的虚词。指讲话或写文章咬文嚼字。含有讽刺的意思。

22、出处:元·马致远《荐福碑》之一折:“问黄金谁买《长门赋》,好不直钱也者也之乎。”

23、译文:谁会用黄金买《长门赋》这之乎者也的不值钱东西。

24、(4)者字或谐音开头的成语扩展阅读:

25、之乎者也,读音 zhī hū zhě yě。汉语成语,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之”“乎”“者”“也”都是常用文言虚词。借指话语或文章半文半白;也用来形容文言文,还形容半文不白的文章。可作主语、宾语;指老学究。

26、例句: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27、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在当上皇帝以后,准备拓展外城。他来到朱雀门前,抬头看见门额上写着“朱雀之门”四个字,觉得别扭,就问身旁的大臣赵普:“为什么不写‘朱雀门’三个字,偏写‘朱雀之门,四个字?多用一个‘之’字有什么用呢?”赵普告诉他说:“这是把‘之’字作为语助词用的。”赵匡胤听后哈哈大笑,说:“之乎者也这些虚字,能助得什么事情啊!”

28、者、也、之、乎都是古汉语里常用的虚词。指讲话或写文章咬文嚼字。含讽刺意。

29、元·马致远《荐福碑》之一折:“问黄金谁买《长门赋》,好不直钱也者也之乎。

30、者也之乎发音 zhě yě zhī hū释义者、也、之、乎都是古汉语里常用的虚词。指讲话或写文章咬文嚼字。

31、者也抄之乎 [zhě yě zhī hū]

32、 [释义]者、也、袭之、乎都是古汉语里常用的虚词。指讲话或写文章咬文嚼字。...

33、 [出处]元·马致远《荐福碑》之一折:“问黄金谁买《长门赋》,好不直钱也..

34、点击上述成语显示详细解释、典故等内容,简略示例如下:

35、【解释】:者、也、之、乎都是古汉语里常用的虚词。指讲话或写文章咬文嚼字。含讽刺意。

36、释义者、也、之、乎都是古汉语里常用的虚词。指讲话或写文章咬文嚼字。含讽刺意。

37、出处元·马致远《荐福碑》之一折:“问黄金谁买《长门赋》,好不直钱也者也之乎。”

38、示例见那诗云子曰、者也之乎的人,他就摇首闭目,只与云锷颖臭味相投。

四、功组成语最后一字是人

1、功狗功人:功狗:比喻立功的战将;功人:比喻立功的军事指挥官。用来比喻立功的将士。

2、出处:《史记·萧相国世家》中: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纵指示兽处者, *** 。今诸君徒能走得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 *** 。

3、例句:从前古人有个功狗功人的比方:出兵打仗的人就比方他是只狗,这发号令的却是个人。

五、者字开头的成语

1.贼心不死(指坏人心机深沉,不能改邪归正)。

2.贼眉鼠眼(形容人的眉眼间带有狡诈、阴险的神情)。

3.者为患也(指某人的行为或存在成为困扰或麻烦)。

4.者穷则变(指人遇到困境时会尝试改变自己以求生存)。

5.者有其义(指某人的言行符合伦理道德规范,有道理、有正当 *** )。

6.朝三暮四(指人心思不定,短时间内反复无常)。

7.推己及人(指对待他人应同样如对待自己一样,体谅、关心)。

8.正正之钟(指一切都恰到好处,合乎规矩和标准)。

9.追本溯源(指追求问题或事物的根本原因,集中精力解决根本问题)。

10.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指人即使再聪明也难免会犯错或失败)。

六、“者”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1、释义者、也、之、乎都是古汉语里常用的虚词。指讲话或写文章咬文嚼字。含讽刺意。

2、出处元·马致远《荐福碑》之一折:“问黄金谁买《长门赋》,好不直钱也者也之乎。

3、者字在《新华字典》中的意思解释和说明

4、(1)<助词>用动词、形容词和动词 *** 词组、形容词 *** 词组的后面,组成一个名词 *** 结构,相当于“……的人(人、事、情况等)”。《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之可追。”

5、(2)<代词>用在数词后面,往往总指上文所提到的人、事、物。翻译时在人、事、物名称前加“个”、“件”、“种”等。《赤壁之战》:“此数~用兵之患也。”

6、(3)<代词>用在名词名词 *** 词组后面,起区别作用,可译作“这样的”、“这个”等,有时不必译出。《齐桓晋文之事》:“王曰:‘然,诚有百姓~。’”

7、(4)<助词>用在句中主语的后面,表示停顿、判断,无实义。《师说》:“师~,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8、(5)<助词>用在因果复句或条件复句偏句的末尾,提示原因或条件。《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私我也。”

9、(6)<助词>用在疑问句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鸿门宴》:“客何为~?”

10、(7)<助词>用在时间词后面,起语助作用,可不译。《鸿门宴》:“今~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11、(8)<助词>用某些比况、描写的词语后面,相当于“……的样子”。《黔之驴》:“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捕蛇者说》:“言之,貌若甚戚~。”

12、(9)<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石钟山记》:“石之铿然有声~,所在皆是也。”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四字 成语 开头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