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爬字开头的成语接龙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趴开头的四字成语接龙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踢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1、问题一:踢字开头的成语『踢天弄井』
2、『拼音』 tī tiān nòng jǐng
3、『释义』能上天,能入地。比喻本领极大。也形容顽皮到极点。。
4、『出处』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二折你道有左慈术踢天弄井,项羽力拔山也那举鼎。”
5、『示例』咱们城里的孩子,个个~, *** 聪明倒是有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1回
6、问题二:以踢开头的成语踢断门槛:由于跑得太勤,跑得太快,把人家的门槛都踢断了。
7、踢天弄井:能上天,能入地。比喻本领极大。也形容顽皮到极点。
8、这两个我也不知道,网上查的,(*^__^*)嘻嘻……
9、问题三:踢字开头的成语接龙【踢】踢天弄井→井蛙之见→见缝 *** 针→针砭时弊→弊绝风清→清净无为→为之一振→振臂高呼→呼之欲出→出神入化→化险为夷→夷为平地→地广人稀→稀里糊涂→涂脂抹粉→粉墨登场。
10、问题四:踹字开头的成语踹踹不安、安安静静、静若处子、子虚 ***
11、问题五:动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动物、
12、问题六:咯字开头的成语咯叽, gē jī基本解释
13、象声词。形容笑声。管桦《上学》六:“铁头爬在沟底上还咯叽咯叽直笑。”
14、那只鸡咯咯叫个不停,肯定下了蛋了
15、他说了个笑话,把她逗得咯咯笑个不停
16、心脏猛跳声。形容吃惊。《小说选刊》1981年第7期:“乖乖,这是姑娘家?一听名儿就叫人心里打‘咯腾’,准是猴头八戒!”
17、象声词。杨朔《三千里 *** 》第十八段:“刘福生 *** 起根撬棍……咯嚓一撬棍,砸开了挂钩。”
18、象声词。柳青《铜墙铁壁》第十四章:“炸雷咯喳喳打断了他的话。”
19、咯血, kǎ xiě喉部或喉以下呼吸道出血,经口腔排出
20、咯痰, kǎ tán指气管、支气管的分泌物或肺泡内的渗出物经口排出体外的症状。因常随咳嗽而发生,故又称“咳痰”。常因呼吸道本身的病变、过敏 *** 疾病、心脏病变以及某些全身 *** 疾病等引起。
21、(1).象声词。鸡叫声。靳惠新张斌《李二嫂改嫁》第三场:“你为啥这么不正经,引的那公鸡乱咯嗒。”
22、(2).形容反复诵读。《中国谚语资料》:“书要咯嗒,拳要踢蹋。”
23、问题七:拆字开头的成语拆西补东:比喻临时勉强凑合应付。同“拆东补西”。
24、拆牌道字:把一个字拆成一句话的一种文字游戏。同“拆白道字”。
25、拆东墙补西墙:拆倒东边的墙,以修补西边的墙。比喻临时勉强应付。亦比喻临时救急,不是根本办法。
26、拆东补西:拆掉东边去补西边。比喻临时勉强应付。
27、拆白道字:把一个字拆成一句话的一种文字游戏。
二、用攀字组四字成语接龙
1.有"攀"字的四字成语
攀龙附凤
攀:拉,扯。附:依附。龙、凤:古代传说中象征祥瑞的动物。攀着龙鳞,附着凤翼。比喻依附有声望地位的人建功立业或得以高升。亦作“攀龙附凤”、“攀龙附麟”。
手拉葛藤向上。形容在险峻的山路上攀登。亦作“攀藤附葛”。
蟾:蟾宫,指月宫。桂:传说月宫中有棵大桂树。攀登月宫,折取桂枝。旧时比喻科举及第。
攀:抓住高处的东西向上爬,攀登。高得无法攀登。①形容难以到达。②比喻学问高深,难于研究。③形容人高高在上,无法达到或接近。亦作“高不可及”、“邈不可及”、“高不可登”。
攀:攀谈。吊:凭吊。指写作以古代传闻为话题。亦作“攀今览古”、“攀今揽古”。
1、节节攀升[jié jié pān shēng]
指地位、职位、业绩等不断向上提高
一种体育运动,只使用少量器具,主要利用双手和双脚攀登 *** 峭壁。
攀附追陪。唐罗隐《乌程》诗:“两府攀陪十五年,郡中甘雨幕中莲。一瓶犹是乌程酒,须对霜风泪泫然。”《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自从你嫁了 *** ,我家寒,攀陪你不着,到今不来往。”
攀龙髯而哭。谓 *** 帝丧。《南史·梁纪下论》:“攀号之节,忍酷於逾年;定省之制,申情於木偶。”《陈书·后主纪》:“上天降祸,大行皇帝奄弃万国,攀号擗踊,无所迨及。”唐刘禹锡《慰国哀表》:“伏惟皇帝陛下,孝思至 *** ,攀号罔极。”宋欧阳修《英宗皇帝灵驾发引祭文》:“臣以官守有职,不得攀号於道左,谨择顺天门外,恭陈薄奠,瞻望灵舆。”参见“攀髯”。
晋王裒父为司马昭所杀,裒筑庐墓侧,早晚在墓前拜跪,攀着柏树悲号,眼泪着树,树为之枯。事见《晋书·孝友传·王裒》。后以“攀柏”为悼念亡亲的典故。
鸟的一类,脚短而健壮,善于攀树,嘴坚硬,有的有锋利的钩,常捕食害虫。如啄木鸟、 *** 等。
6、攀云 *** [pān yún zhuī yuè]
攀:攀附。攀援青云而上天。比喻仕宦登进。
攀登蟾宫,折取月桂。喻科举登第
①喻依附帝王以成就功业或扬威。亦比喻依附有声望的人以立名。语本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巽以扬之,勃勃乎其不可及也。”②谓盘附着龙和凤
《后汉书·侯霸传》:“更始元年,遣使徵霸,百姓老弱相携号哭,遮使者车,或当道而卧。皆曰:‘原乞侯君复留期年。’”又《第五伦传》:“永平五年,坐法徵,老小攀车叩马,■呼相随。”又《循吏传·孟尝》:“以病自上,被徵当还,吏民攀车请之。尝既不得进,乃载乡民船夜遁去。”后以“攀辕卧辙”为挽留或眷恋良吏的典故
三、高 字开头的成语接龙
1、【释义】指幽僻的处所。形容幽峭深邃。也比喻事物的巨大变化。
2、【出处】《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3、【释义】自以为了不起,极其骄傲,看不起别人。
4、【用例】各种业务专长,都可以成为~轻视旁人的资本。( *** 《学习和时局》)
5、【释义】高而合意的,做不到或得不到;做得了、能得到的,又认为低而不肯做或不肯要(多指选择工作或配偶)。
6、【出处】宋·陈师道《宿柴城》诗:“起倒不供聊应俗,高低莫可只随缘。”
7、【用例】那边顺娘却也红鸾不照,天喜未临,~,也不曾许得人家。(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三)
8、【释义】攀:抓住高处的东西向上爬。高得手也攀不到。形容难以达到。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难接近。
9、【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回:“小弟撺空离地不过五六丈,此树高不可攀,何能摘他?这是‘癞虾蟆想吃天鹅肉’了。”
10、【用例】我们反对把创作说得~,但也反对把它说成不须付出心血就轻而易举地可以做到。(茅盾《创作问题漫谈》)
11、【释义】步:行走;衢:大路;云衢:云中大路,比喻显位。原指官居显位。后也指科举登第。
12、【出处】《晋书· *** 诜传论》:“ *** 诜工韫价州里,褎然 *** ,对扬天问,高步云衢,求之前哲,亦足称矣。”
13、【释义】高材:才能高;疾足:迈步快。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
14、【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15、【释义】高材:才能高;捷足:迈步快。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
16、【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17、【用例】有力量者十二首都作也可;不能的作一首也可。~者为尊。(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18、【释义】原形容歌声嘹亮,直上云霄,后也形容一种论调或消息社会上传说很盛。
19、【出处】《西京杂记》卷一:“后宫齐首高唱,声入云霄。”
20、【用例】拔起千仞,~,瑕隙尚不易见。(清·谭嗣同《致刘淞芙书》)
21、【释义】四匹马驾驶的、车盖很高的车。旧时形容 *** 显贵的阔绰。
22、【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范睢归取大车驷马,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
23、【释义】池:护城河。城墙很高,护城河很深。形容防卫坚固。
24、【出处】汉·鼌错《论贵粟疏》:“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史记·礼书一》:“故坚革利兵不足以为胜,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
25、【释义】筹: *** 。比别人高出一个 *** 。指比别人高明一些。
26、【用例】 *** 慨然道:“公系我国的 *** 家,一切设施,比文等~,文亦不必参议。”(清·李宝嘉《 *** 现形记》第十五回)
27、【出处】宋·王琳《野客丛书·穆生邹阳》:“穆生高蹈远举,意盖有在,逆知异日必不能免,非知几畴克尔哉。”
28、【释义】举:飞、去。飞得又高又远。比喻前程广大。
29、【出处】汉·刘向《说苑·八·尊贤·十三节》:“鸿鹄高飞远翔,其所恃者六翮也。”
30、【释义】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 *** 。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31、【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32、【用例】蓝先生不佩服世界史中的任何圣哲与伟人,因而也就不去摹仿他们的~。(老舍《四世同堂》二十三)
33、【释义】原指地位高,现在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34、【出处】《诗经·周颂·敬之》:“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
35、【用例】有着理智的青年朋友们眼看部长~,“三青团”爪牙虎视眈眈,也只有沉默装傻而已。(邹韬奋《患难余生记》第二章)
36、【释义】高声歌唱,勇猛前进。形容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乐观精神。
37、【用例】中国的体育健儿正再接再厉,~。
38、【释义】禄:俸禄。泛指职位高,待遇优。
39、【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下之不能积日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
40、【用例】假如有一等做官的,误国欺君,侵剥百姓,虽然~,难道不是大盗。(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八)
41、【释义】显:显要,显赫;爵:爵位,官爵。官职很高,爵们显赫。
42、【出处】明·徐元《八义记·猜忌赵宣》:“顺我者 *** 显爵,逆我者 *** 亡身,正是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43、【释义】冠:帽子;博:大;带:衣带。戴着高大的帽子,系着宽阔的衣带。形容儒生的装束。也比喻穿着礼服。
44、【出处】《墨子·公孟》:“昔者齐桓公,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
45、【释义】高节:高尚的气节;清风:清廉的作风。气节高尚,作风清廉。比喻人品高洁。
46、【出处】明·孙明儒《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高节清风今已矣,英雄须识时宜。”
47、【释义】高门:旧时指富贵之家;大户:声势显赫的家族。有钱有势的人家。
48、【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满少卿饥附饱扬》:“因他是个市户出身,一时没有高门大族来求他的。”
49、【释义】询问人家姓名时的客气用语。
50、【出处】元·尚仲贤《柳毅传书》之一折:“请问仙乡何处,高名大姓,因甚到此?”
51、【释义】睨:视。眼睛看着上面,在发议论。形容举动言论气慨不凡。
52、【出处】《后汉书·张衡传》:“方将师天老而友地典,与之乎高睨而大谈。”
53、【释义】高:高贵。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
54、【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55、【用例】邕~,闻粲至,倒履迎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回)
56、【释义】高、远:形容高尚;情、致:情趣。高尚的品格或情趣。
57、【出处】《晋书·孙绰传》:“高情远致, *** 早已伏膺;然一咏一吟,许将北面矣。”
58、【释义】高人:志趣、行为高尚的人,多指隐士;雅:风雅,儒雅。志行高尚、风格儒雅的人。
59、【释义】高人:比一般人高;筹: *** 。比一般人高出一个 *** 。指胜过别人。
60、【出处】明·归有光《震川集·别集·七·与沈敬甫七首》:“圹志、子建云亦似。但千古哭声未尝不同,何论前世有屈原,贾生耶?以发吾之愤愤而已!钦甫云:更似高人一筹也。”
61、【出处】《礼记·檀弓上》:“献子加于人一等矣。”
62、【用例】他常常自以为~,实际上很平庸。
63、【释义】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
*** 、【出处】《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65、【用例】虽德非君子,义无诗人,~,私所仰慕。(三国·魏·曹丕《与钟大理书》)
66、【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67、【出处】《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68、【用例】孔圣人尚学琴于师襄,一 *** 便知其为文王。~,得遇知音。(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六回)
69、【释义】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70、【出处】《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71、【用例】夫岂不怀,~,愿言敏德,啜菽饮水。(唐·王勃《倬彼我系》)
72、【释义】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
73、【出处】《汉书·严延年传》:“吏民莫能测其意深浅,战栗不敢犯禁。”
74、【用例】他说话常故弄玄虚,使人感到~。
75、【释义】高世:超出世人;骇:惊吓,震惊。具有令一般人吃惊的才能。比喻才智超群。
76、【释义】眼睛向上看,迈大步走路。形容气慨不凡或态度傲慢。
77、【出处】《隋书·卢思道传》:“俄而抵掌扬眉,高视阔步。”
78、【用例】那黑猫是不能久在矮墙上~的了,我决定的想。于是又不由的一瞥那藏在书箱里的一瓶青酸钾。( *** 《呐喊·兔和猫》)
79、【释义】耸: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80、【用例】翻越了~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 *** 《回忆长征》)
81、【释义】旧时恳求人原谅或饶恕的话。意思是您一抬手我就过去了。
82、【出处】元·范子安《竹叶舟》第四折:“ *** 愚眉肉眼,怎知道真仙下降,只望高抬贵手,与我拂除尘俗者。”
83、【用例】娘是小的一个主儿,娘不~,小的一时儿存站不的。(《 *** 词话》第二十三回)
84、【释义】弘:大。高深空洞不切实际的谈论。
85、【出处】晋·袁宏《后汉记》第四卷:“尝疾俗儒高谈弘论,不切时务。”
86、【释义】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87、【出处】元·贾仲名《对玉梳》之一折:“倚仗着高谈阔论,全用些野狐涎,扑子弟、打郎君。”
88、【用例】柴进~,一片言语,娄敏中大喜,就留柴进在相府管待。(明·施耐庵《 *** 全传》之一百十六回)
*** 、【释义】大发议论,长于说理。形容能言善辩。
90、【出处】唐·杜甫《饮中 *** 歌》:“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91、【用例】周庸祐与各亲朋正自~,忽冯少伍走近身旁,附耳说了几句话,周庸祐登时面色变了。(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二十八回)
*** 、【释义】位:官职,官位;禄:俸禄。官职高贵,俸禄丰厚。
93、【出处】《汉书·董仲舒传》:“身宠而载高位,家温而食厚禄。”
94、【释义】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诏令。
95、【出处】《西京杂记》卷三:“军旅之际,戎马之间,飞书驰檄用枚皋;廊庙之下,朝廷之中,高文典册用相如。”
96、【用例】不知古之闻人,何乐辍其~,而以翰墨为游戏也。(清·高尚缙《万国演义序》)
97、【释义】比喻隐居不仕,生活安闲。
98、【出处】《晋书· *** 传》:“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
99、【释义】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100、【出处】《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101、【用例】 *** 的豪情和 *** 的气魄,使他的史剧气势恢阔,振摆超腾,~,雄浑奔放。(《郭沫若剧作全集编后记》)
102、【释义】高下:比喻伸和屈。原意是做事要斟酌情况,采取适当办法。后形容能胸有成竹地处理事情。
103、【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
104、【用例】今将军仗皇威,掌兵要,龙骧虎步,~,若欲诛宦官,如鼓洪炉燎毛发耳。(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回)
105、【出处】汉·孔融《与曹 *** 论盛孝章书》:“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
106、【用例】象您这样的人才,要是~,就太可惜了。
107、【释义】秦镜:秦始皇时的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镱子。高挂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镜子。后用以比喻官吏断案公正,执法严明。
108、【出处】晋·葛洪《西京杂记》第三卷:“(咸阳宫)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人有疾病在内则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是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
109、【释义】三代 *** 里的大旗。指军中的旗帜。比喻声势显赫。
110、【出处】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然则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
111、【释义】高阳:古乡名,在今河南杞县西南。秦末郦其食即此乡人,对刘邦自称“高阳酒徒”。用以指嗜酒而 *** 不羁的人。
112、【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 *** 。”
113、【释义】薄:迫近。原指文章表达的内容很有意义。后形容人很讲义气。
114、【出处】《宋书·谢灵运传论》:“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
115、【用例】逾数日得君遂手书,并墨银三百元,资助讼费,~,感激无量。(章炳麟《狱中与吴君遂、张伯纯书》)
116、【释义】瞻:视,望;瞩:注视。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
117、【出处】汉·王充《论衡·别通篇》:“夫闭户塞意,不 *** 览者,死人之徒也哉。”
118、【用例】他们的切身的问题,也使他们无暇去~的去关心与分析世界问题。(老舍《四世同堂》七十三)
119、【释义】掌:用手擘开;蹠:用脚踢。传说 *** 本为一山,河神手擘脚踢,将其分开为二。比喻规模巨大、气魄雄伟的经营。
120、【出处】汉·张衡《西京赋》:“缀以二华,巨灵赑屃,高掌远蹠,以流河曲。”
121、【用例】外国的 *** 果然有~的气魄和铁一样的手腕,却也有忠实而能干的部下,这样才能应付自如,所向必利。(茅盾《子夜》五)
122、【释义】垫高枕头安心地睡觉。形容无忧无虑。平安无事。
123、【出处】《战国策·魏策一》:“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124、【释义】垫高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思想 *** ,丧失警惕。
125、【出处】《战国策·魏策一》:“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126、【用例】孔明已死,我等皆~矣。(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之一百四回)
127、【释义】比喻自己把自己看得很了不起。
128、【用例】只是为人却~的很,等闲的人,也入不得他的眼,其学问便可知了!(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
129、【释义】比喻自己把自己看得很了不起。
130、【用例】但是他又~,目空一切,自以为他的学问,谁都及不了他。(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之一0一回)
131、【释义】高足:高才,称呼别人 *** 的敬辞。成绩优异的 *** 。
132、【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 *** 传授而已。”
关于本次爬字开头的成语接龙和趴开头的四字成语接龙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