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胜者为王是成语吗,以及胜者为王下一句怎么接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一、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是成语还是谚语
1、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是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一句俗语。而不是成语或者谚语。
2、【解释】:旧指在争夺政 *** 争中,胜利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贼寇。含有胜利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3、【出处】:《庄子.盗跖》:满苟得曰:“小盗者拘,大盗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义士存焉。昔者恒公小白杀兄入嫂而管仲为臣,田成子常杀君窃国而孔子受币。论则贱之,行则下之,则是言行之情悖战于胸中也,不亦拂乎!故《书》曰:‘孰恶熟美?成者为首,不成者为尾。’”
二、成败为寇是不是成语
1、『壹』表现成败的成语不是成王败寇
2、『贰』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出自哪里
3、发音 chéng zé wéi wáng,bài zé wéi kòu
4、释义旧指在争夺政 *** 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5、出处 *** 《 *** 之一次 *** 之演讲》:“中国历史上有一习惯,所谓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但近代文明国家,不是如此。”
6、释义旧指在争夺政 *** 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7、出处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诗:“成王败寇漫相呼,直笔何人纵董狐。”
8、打了败仗的将领。现多用于讽刺失败的人。
9、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10、旧指成功了就是合法的,失败了就是非法的。
11、蹈:踏;覆:翻;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
12、比喻失败之后,整顿力量,准备再干。
13、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
14、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
15、轨:车辙。翻车的辙迹。比喻失败的教训。
16、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
17、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
18、垂:接近,快要。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
19、比喻情况好转后就忘了过去的困难或失败的教训。
20、对后面跟上来的车子的警戒。比喻以前的失败或挫折,可以作为以后做事情的借鉴或教训。
21、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
22、鸡蛋碰石头。比喻自不量力,一定失败。
23、原来比喻诗的风格典雅。后比喻经受失败而无怨忿。
24、下棋时走错一步,整个棋就输掉。比喻因受某一局部的影响而使全局归于失败。
25、成败论人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成则为王,败则为寇成则为王,败则为虏
26、剥极必复剥卦阴盛阳衰,复卦阴极而阳复。比喻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27、出处:陈其美《致黄克强书》:“剥极必复,否极必泰,循环之理,不减毫发。”
28、剥极将复剥卦阴盛阳衰,复卦阴极而阳复。比喻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29、出处: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隋炀帝 *** 篇什,同符后主,而边塞诸作,铿然独异,剥极将复之候也。”
30、剥极则复剥卦阴盛阳衰,复卦阴极而阳复。比喻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31、出处: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抑闻大《易》之义,剥极则复,否极则泰。吾中国今日之弱,岂犹未极耶?思之思之。”
32、成败得失得:得利。失:失利。成功与失败,得到的与丢掉的。
33、出处:《三国志·吴书·步骘》:“女配太子,受礼若吊,慷忾之趋,惟笃之物,成败得失,皆如所虑,可谓守道见机,好古之士也。”
34、成败利钝利:锋利,引伸为顺利、成功;印:不锋利,引伸为挫折。成功或失败,顺利或不顺利。指做事情可能有的各种情况或结果。
35、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36、成败论人论:评论,衡量。以成功和失败作为评论人物的标准。
37、出处:宋·苏轼《孔北海赞序》:“世以成败论人物,故 *** 得在英雄之列。”
38、成败兴废成功或失败,兴起或衰退。
39、出处:汉·荀悦《汉纪·成帝纪二》:“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有明成败兴废,然后知秉要持权,故尚无为也。”
40、得失成败指得与失,成功与失败。
41、出处:晋·陆机《五等诸侯论》:“五等之制,始于黄、唐:郡县之治,创自秦、汉。得失成败,备在曲谟,是以其祥,可得而言。”
42、否极泰回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同“否极泰来”。
43、出处:明·沈采《千金记·漏贼》:“想何年甚时,否极泰回,夫荣子贵。”
44、否极泰来否、泰:《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否:卦不顺利;泰:卦顺利;极:尽头。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45、出处:《周易·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周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46、否极阳回犹言否极泰来。《泰》卦内阳而 *** ,故称阳。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47、出处:清·陈梦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祸盈业满,否极阳回。”
48、否去泰来指厄运过去,好运到来。
49、出处:前蜀·韦庄《湘中作》诗:“否去泰来终可待,寒夜休唱《饭牛歌》。”
50、否往泰来指厄运过去,好运到来。同“否去泰来”。
51、出处:唐·林谔《石壁寺铁弥勒像颂》:“否往泰来,圣作惠出。”
52、付之度外度外:心意计度之外。放在考虑之外,形容不计安危、成败的行为。
53、出处: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54、吉凶未卜吉凶:吉利与不吉利,引申为祸福,成败;卜:占卜,引申为预测。无法预测是福是祸、是成是败。
55、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五十九回:“圣人命我进京,怎敢抗旨?但奸臣在朝,此去吉凶未卜。”
56、乐极悲生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
57、出处:《史记·滑稽列传》:“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淮南子·道应训》:“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
58、泰来否极泰:周易卦名,是好卦。否:周易卦名,是坏卦。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转化到它的对立面,好事来到是由于坏事已至终极,坏事变为好事。亦作“否去泰来”、“否
59、泰来否往否、泰:《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否:卦不顺利;泰:卦顺利;极:尽头。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60、出处:《周易·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周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61、物极必返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同“物极必反”。
62、以古为鉴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
63、出处:《新唐书·魏徵传》:“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按《旧唐书·魏徵传》“鉴”作“镜”。
*** 、以古为镜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同“以古为鉴”。
65、出处:《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66、以人为鉴指将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鉴戒。
67、出处:《书·酒诰》:“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于,以;监,通“鉴”,镜。《国语·吴语》:“王其盍亦鉴于人,无鉴于水。”韦昭注引《书》曰:“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
68、以人为镜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
69、出处:《墨子·非攻中》:“君子不镜于水而镜於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70、盈则必亏盈:圆。亏:缺。月圆的时候就是月缺的时候。形容物极必反。
71、月满则亏月圆则缺。比喻事物发展到极点则开始衰退。
72、出处:《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地之常数也。”
73、月盈则食盈:满;食:通“蚀”。月亮圆的时候就容易发生月蚀。比喻事物盛到极点就会衰落。
74、出处:《周易·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
75、在此一举在:在于,决定于;举:举动,行动。指事情的成败就决定于这一次的行动。
76、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77、坐观成败冷眼旁观人家的成功或失败。
78、出处:《史记·田叔列传》:“见兵事起,欲坐观成败;见胜者,欲合从之。”
79、坐视成败对别人的成功或失败采取旁观态度。
80、出处:《晋书·王敦传》:“臣备位宰辅,与国存亡……岂忍坐视成败,以亏圣美。”
81、成败在此一举举:举动。成功、失败就决定于这次行动了。指采取事关重大的行动。
82、出处:《晋书·苻坚载记上》:“成败之机,在斯一举。”
83、剥极则复剥卦阴盛阳衰,复卦阴极而阳复。比喻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84、出处: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抑闻大《易》之义,剥极则复,否极则泰。吾中国今日之弱,岂犹未极耶?思之思之。”
85、成败得失得:得利。失:失利。成功与失败,得到的与丢掉的。
86、出处:《三国志·吴书·步骘》:“女配太子,受礼若吊,慷忾之趋,惟笃之物,成败得失,皆如所虑,可谓守道见机,好古之士也。”
87、成败利钝利:锋利,引伸为顺利、成功;印:不锋利,引伸为挫折。成功或失败,顺利或不顺利。指做事情可能有的各种情况或结果。
88、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 、成败论人论:评论,衡量。以成功和失败作为评论人物的标准。
90、出处:宋·苏轼《孔北海赞序》:“世以成败论人物,故 *** 得在英雄之列。”
91、成败兴废成功或失败,兴起或衰退。
*** 、出处:汉·荀悦《汉纪·成帝纪二》:“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有明成败兴废,然后知秉要持权,故尚无为也。”
93、得失成败指得与失,成功与失败。
94、出处:晋·陆机《五等诸侯论》:“五等之制,始于黄、唐:郡县之治,创自秦、汉。得失成败,备在曲谟,是以其祥,可得而言。”
95、否极泰回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同“否极泰来”。
96、出处:明·沈采《千金记·漏贼》:“想何年甚时,否极泰回,夫荣子贵。”
97、否极泰来否、泰:《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否:卦不顺利;泰:卦顺利;极:尽头。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98、出处:《周易·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周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99、否极阳回犹言否极泰来。《泰》卦内阳而 *** ,故称阳。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100、出处:清·陈梦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祸盈业满,否极阳回。”
101、否去泰来指厄运过去,好运到来。
102、出处:前蜀·韦庄《湘中作》诗:“否去泰来终可待,寒夜休唱《饭牛歌》。”
103、否往泰来指厄运过去,好运到来。同“否去泰来”。
104、出处:唐·林谔《石壁寺铁弥勒像颂》:“否往泰来,圣作惠出。”
105、付之度外度外:心意计度之外。放在考虑之外,形容不计安危、成败的行为。
106、出处: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107、吉凶未卜吉凶:吉利与不吉利,引申为祸福,成败;卜:占卜,引申为预测。无法预测是福是祸、是成是败。
108、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五十九回:“圣人命我进京,怎敢抗旨?但奸臣在朝,此去吉凶未卜。”
109、乐极悲生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
110、出处:《史记·滑稽列传》:“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淮南子·道应训》:“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
111、泰来否极泰:周易卦名,是好卦。否:周易卦名,是坏卦。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转化到它的对立面,好事来到是由于坏事已至终极,坏事变为好事。亦作“否去泰来”、“否
112、泰来否往否、泰:《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否:卦不顺利;泰:卦顺利;极:尽头。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113、出处:《周易·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周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114、物极必返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同“物极必反”。
115、以古为鉴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
116、出处:《新唐书·魏徵传》:“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按《旧唐书·魏徵传》“鉴”作“镜”。
117、以古为镜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同“以古为鉴”。
118、出处:《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119、以人为鉴指将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鉴戒。
120、出处:《书·酒诰》:“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于,以;监,通“鉴”,镜。《国语·吴语》:“王其盍亦鉴于人,无鉴于水。”韦昭注引《书》曰:“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
121、以人为镜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
122、出处:《墨子·非攻中》:“君子不镜于水而镜於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123、盈则必亏盈:圆。亏:缺。月圆的时候就是月缺的时候。形容物极必反。
124、月满则亏月圆则缺。比喻事物发展到极点则开始衰退。
125、出处:《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地之常数也。”
126、月盈则食盈:满;食:通“蚀”。月亮圆的时候就容易发生月蚀。比喻事物盛到极点就会衰落。
127、出处:《周易·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
128、在此一举在:在于,决定于;举:举动,行动。指事情的成败就决定于这一次的行动。
129、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130、坐观成败冷眼旁观人家的成功或失败。
131、出处:《史记·田叔列传》:“见兵事起,欲坐观成败;见胜者,欲合从之。”
132、坐视成败对别人的成功或失败采取旁观态度。
133、出处:《晋书·王敦传》:“臣备位宰辅,与国存亡……岂忍坐视成败,以亏圣美。”
134、成败在此一举举:举动。成功、失败就决定于这次行动了。指采取事关重大的行动。
135、出处:《晋书·苻坚载记上》:“成败之机,在斯一举。”
136、『柒』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是寓言之类的成语吗
137、是成语,或者说是俗语!但不应是寓言。
138、『捌』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是不是成语
139、来胜者为王,败者为自寇不是成语,是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一句俗语。旧指在争夺政 *** 争中,胜利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贼寇。含有胜利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140、成语的话是:“成则为王,败则为寇”或者“成王败寇”或者“成则为王,败则为虏”
141、【拼音】: chéng zé wéi wáng,bài zé wéi kòu
142、【解释】:旧指在争夺政 *** 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143、【出处】: *** 《 *** 之一次 *** 之演讲》:“中国历史上有一习惯,所谓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但近代文明国家,不是如此。”
144、【举例造句】:大家都明白“成则为王,败则为寇”的道理。
145、【近义词】:成王败寇、成则为王,败则为虏
146、【用法】:作定语、分句;指成功与失败的结局不同
147、【英文】: Successful crime is called virtue.
148、【跛鳖千里】跛脚的鳖只要半步也不停留,也能走千里。比喻只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很差,也能成功。
149、【不败之地】原意是指善于打仗的就有取胜的把握,不会落到挫败的境地。后泛指办事有成功的充分把握。
150、【百举百捷】做一百件事,成功一百件。指办事万无一失。同“百举百全”。
151、【败寇成王】失败者沦为草寇,成功的人称王称帝。
15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153、【百事无成】犹言一事无成。什么事情都没成功。
154、【百无一成】百:一切。形容一切的努力和作为没有一样成功,即毫无成就。
155、【不以成败论英雄】不能因事业的成功功失败来判断是不是英雄。
156、【败于垂成】指临近成功时遭到失败。参见:“功败垂成”。
157、【兵以诈立】兵:兵器,指用兵。用兵打仗要用谋略来诱骗敌人而取得成功。
158、【成败得失】得:得利。失:失利。成功与失败,得到的与丢掉的。
159、【成败利钝】利:锋利,引伸为顺利、成功;印:不锋利,引伸为挫折。成功或失败,顺利或不顺利。指做事情可能有的各种情况或结果。
160、【成败论人】论:评论,衡量。以成功和失败作为评论人物的标准。
161、【成败荣枯】成功与失败,得志与失意。指人在仕途或事业上的得失荣辱。
162、【 *** 必胜之券】 *** :持有;券:凭证。手里拿着兑现的凭证。比喻所办的事情有必定成功的把握。
163、【成败兴废】成功或失败,兴起或衰退。
1 *** 、【成败在此一举】举:举动。成功、失败就决定于这次行动了。指采取事关重大的行动。
165、【垂拱仰成】垂:衣服下垂;拱:拱手;仰:脸向上。指垂衣、拱手、仰首,等待成功。比喻坐享其成。
166、【传经送宝】经:经典,经验。把成功的经验和办法传送给别人。
167、跛鳖千里,成王败寇,成败得失,不败之地,百举百捷
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是不是成语
1、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不是成语,是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一句俗语。旧指在争夺政 *** 争中,胜利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贼寇。含有胜利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2、成语的话是:“成则为王,败则为寇”或者“成王败寇”或者“成则为王,败则为虏”
3、【拼音】: chéng zé wéi wáng,bài zé wéi kòu
4、【解释】:旧指在争夺政 *** 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5、【出处】: *** 《 *** 之一次 *** 之演讲》:“中国历史上有一习惯,所谓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但近代文明国家,不是如此。”
6、【举例造句】:大家都明白“成则为王,败则为寇”的道理。
7、【近义词】:成王败寇、成则为王,败则为虏
8、【用法】:作定语、分句;指成功与失败的结局不同
9、【英文】: Successful crime is called virtue.
四、败者为王是成语吗
当然不是毕竟是在战争中的败方战争中取胜的一方称王,战败的一方成为逃难的贼人他不是成语而且相当于反面教材在某些方面权与势力强大的一方为正方那么这个败者如果 *** 了他就是正式的王若未 *** 则是反面教材也俗称贼王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