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医疗建材之乡?河南建材有限公司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6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河南医疗建材之乡的一些知识点,和河南建材有限公司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河南省信阳市_河区位于哪个市哪个区
  2. 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人口密度多少
  3. 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位于哪里

一、河南省信阳市_河区位于哪个市哪个区

_河区位于河南南部、楚头豫尾大别山腹地,1998年6月在原县级信阳市基础上重新调整区划而成立,因淮河支流_河穿越全境而得名。全区总面积15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5万亩,山林面积165万亩。总人口57.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1万人,非农业人口24.6万人。辖7个办事处、7个乡、2个镇、157个行政村、 *** 个居委会。

_河区古老而又年青。早在2800多年前,周宣王封此处申伯为侯,故此称为“申城”。解放后,原县级信阳市是新中国之一批设立的城市。

_河区是原信阳市的中心城区,市委、市 *** 所在地(市 *** ,市委已与2009年迁至羊山新区),全市 *** 、经济、文化中心,资源丰富,优势突出,全区人民奋发进取,发展潜力巨大。2003年,全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2.17亿元,较上年增长10.5%,人均GDP9419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594万元,增长8.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1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651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本区处于昆仑山与秦岭褶皱带东延部位、属昆仑秦岭地槽,亦称秦岭褶皱系,出露地层多为古老变质岩系,岩浆岩分布广泛。

本区按地层时代由老到新分为中古元界-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中古界包括下古生界和上古生界,中生界包括白垩下统陈棚组及上统周湾组,新生界多见于上更新统和全新统。

(一)堡子组:游河以东至和孝营——金牛山一带。该地层平均厚约1400米,主要岩 *** 为角闪更长混合片麻岩、角闪片岩及少量大理岩透镜体等。其上部为灰绿色斜长绿泥片岩夹千枚岩及变质粉砂岩。中部为灰色石斜长白云片岩,猪肝色滑石云片、白云石英斜长片岩及二云石英片岩、灰绿色斜长角闪片岩等。下部棕红色二云更长混合片麻岩、云角闪混合片麻岩为主,夹绿帘矽卡岩、绿帘透辉磁铁矿化矽卡岩及透镜体,局部成为有工业价值的磁铁矿体。

(二)歪庙组:分布于市区以西南湾一带,岩 *** 为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凝灰岩等。该地层平均厚约1300米。

(三)龟山组:分布于市区南龟山至南湾水库一带。该地层厚约4000米,其主要岩 *** 为灰白石英片岩、白云石英片岩、斜长角闪岩、白云斜长片麻岩,黑云变粒岩及大理石透明体。

(四)南湾组:分布于南湾至东双河一带。地层厚3900-6900米之间。主要岩 *** 以白云(黑云)石英片岩,斜长(黑云)二云片岩、灰色黑云变粒岩,绿帘黑云(二云)石英片岩,钙质白云片岩等为主。

(五)下古生界古火山岩相,分布在董家河乡一带,岩 *** 以浅粒岩,变质屑晶凝灰岩、变质火山角砾岩、绢云石英片岩、黑云斜长片岩、绿帘片岩等为主。

(六)中生界白垩下统陈棚组,孤岛状分布在区西王家湾、区南四里棚、潘家湾、琵琶山至平桥区上天梯一带,岩 *** 以酸 *** 凝灰岩、火山角砾岩、流纹岩为主,分上中下三层,上部常伴有珍珠岩、膨润土等非金属矿产,总厚度1061.83米。

(七)中生界白垩上统周家湾组,分布于谭山色-十里河-七里墩一带延绅至平桥区的周家湾,多为第四系覆盖,呈孤岛出露,以砾岩,砂岩,砂质泥岩为主,厚度大于1500米。

(八)新生界,上更新统,环城区分布,下部为砂砾岩,上部为褐红,棕 *** 砂质粘土,亚粘土等。新生界全新统,沿_河广泛分布,岩 *** 以砂,砂砾,亚砂土为主。

区内的地质构造发育以褶皱、断裂为主。

(一)褶皱,主要是南湾 *** 向斜,位于湾水库一带。在区内长约20公里,宽2-3公里。

1、龟山、梅山(安徽)断裂,分布于区南湾水库大坝北侧至龟山一带,走向为290度-295度。倾角为55度-65度,在区内宽几十米至几百米不等。

2、易家湾断裂,分布于十三里桥铁佛寺至易家湾一带,长约5公里。与龟山断裂平行分布。

3、石堰断裂和邱家湾断裂,分布于区西部。

4、桐柏-商城断裂,区内分布于南湾水库以西至柳林一带。

5、七里棚断裂,区内分布于七里棚-东双河至武胜关一线,宽约100米。6、赐儿山断裂,位于双井赐儿山至金牛山十里河一线、长约12公里,是平原与山区的分界。

区内历史上岩浆活动频繁,既有侵入岩,又有喷出岩。侵入岩主要有变质 *** 基岩(分布在_河港一带)、基 *** 中 *** 入岩(分布有柳林一带),超基 *** 岩(分布在南湾、卧虎一带)、花岗岩(分布于柳林、李家寨、鸡公山一带)。喷出岩呈等轴状分布,比较零星,区内喷出岩多见于琵琶山、谭山包一带,以火山岩为主。

本区西部和南部由桐柏、大别山环抱,地势依次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倾斜,更高处四望山海拔906.2米,更低处双井河寨,海拔不足70米。境内地形复杂,有山地、丘岗、平原。

山地主要分布在区南、西和西南部,面积约105万亩,海拔高度500-1000米之间,相对高度300米以上,坡度一般在35度以上,多呈山高坡陡,基石 *** ,沟谷深邃,山峦连绵之貌。500米以上的山峰有20多座,由于山体风化强烈,有相当厚的残积物积堆积物,是发展林业、 *** 和立休农业的理想环境。

丘岗主要分布于山地东北、淮河以南,面积62万亩,海拔高度一般在200-350米之间,相对高度100米左右,坡度一般在30度以下,该区沿山地 *** 呈不连续的带状分布。是经济作物、稻、麦等粮食作物的主产区。

沿河平原主要分布在淮河、_河两岸漫滩上。在区内淮河平原区主要分布在吴家店、游河、双井一带;_河平原区主要在城区。地表物质为洪积冲积物,地势开阔平坦,地层深厚,土壤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宜种多种农作物。

水稻种植全区拥有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信阳毛尖茶、板栗、百合等一批农产品资源丰富,不仅在全市首屈一指,在全省、全国也有重要影响;非金属矿品位高、储量大,也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_河区位居大别山北麓、淮河上游,处于 *** 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森林覆盖率高达85%,气候温和宜人,自然环境优美,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区南的“云中公园”鸡公山,三伏盛夏“午前如春,午后如秋,夜如初冬”,山上有欧美20多个国家在上世纪初建造的300余幢风格迥异的别墅,与北戴河、庐山、莫干山并称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西郊的南湾湖风景区,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距市中心仅10多公里,交通便利,湖面碧波荡漾,洲岛星罗棋布,游船如织,渔舟唱晚,令 *** 连忘返,被誉为“中原 *** ”;近年兴起的茶园农家旅游,处于西郊空气清新、风光秀丽的山地丘陵,亲朋好友采茗品茶,尽享山水之乐。城区内数家星级宾馆环境幽雅、设施齐全、服务上乘,能为游客提供舒适安逸的休闲空间。

_河区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兼顾各种副产业。

_河区山地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70%以上,更高海拔906米,更低海拔54米,水清水秀,物产丰富。区委、区 *** 立足特色山区,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新发展优质板栗2000亩,完成杂果造林5000亩,发展豇豆20000亩,草莓8000亩,蔬菜3000亩,形成了东双河、柳林的板栗,游河、吴家店的干豇豆,十三里桥的草莓,湖东、双井的蔬菜,谭家河的食用菌等块状特色经济,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河区现已成为全省板栗生产的重要基地,板栗栽种面积达33万亩,年产量1 *** 0万公斤,分别占全省的1/8和1/4;五星乡的千亩蔬菜基地和游河乡的万亩豇豆基地被评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围绕特色农业的发展,全区大力培育五云集团、文新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拉长特色农业产业链条,走精加工、深加工的路子,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有效推动了农村经济和产业结构的战略 *** 调整。

茶山_河区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的主产地。以“五云”、“两潭”、“一寨”为 *** 的毛尖茶,早在宋朝就被大文豪苏东坡誉为“淮南茶信阳之一”。这里属绿茶北纬边际区,全年降雨量为1134.7毫米,平均气温15.1摄氏度,土质疏松,墒情良好,温差适中,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发育。茶农多选择300─800米的深山区种茶,正所谓“云雾山0好茶”。信阳毛尖 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1990年在全国绿茶评比中荣获国家金奖,1998年在杭州举办的首届国际茶博览会上又与西湖龙井、福建大红袍并获金奖。茶叶是_河区农业的主导产业,区委、区 *** 坚持把发展茶叶生产作为农村经济的之一支柱,抓住国家 *** 退耕还林的大好机遇,实施退耕还茶,沿环南湾湖路建设“百里茶廊”工程,计划到2005年茶园面积发展到20万亩,把_河区建成全国绿茶生产大区。全区茶园面积现已发展到15万亩,可开采面积11万亩,年产优质茶叶213万公斤,年产值达1.3亿元。全区种茶农户已达3.5万户,占农民总户数的49%,其中_河港乡和董家河乡已发展成为茶叶生产专业乡,两乡出产的茶叶成为信阳毛尖茶中的精品,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客商前来购买,年产值近亿元。

_河区北接中原,南依荆楚,地处东西部经济结合带,承启东西,纵贯南北,区位交通优势十分明显,在西部大开发中占据“桥头堡”的战略地位。距武汉天河机场仅一个多小时车程。

_河区交通发达,通讯便捷。京广铁路和宁西铁路、107国道和312国道在区内形成“ *** 字”交汇,京珠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武汉天河机场1个多小时车程,淮河航运可通达豫、皖、沪、苏四省市。两纵一横光缆在此交织,架起了与世界各地沟通联络的桥梁。如此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通讯 *** 在省会以下城市中是绝无仅有的。

_河区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呈西南高、东北低的缓倾地形,西部和南部分别是桐柏山和大别山,东部、北部为淮河冲积形成的平原,更高海拔906米,更低海拔54米。处于 *** 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年平均降雨量1194毫米。年平均气温15.1℃,极端更高气温40.9℃,极端更低气温零下20℃,无霜期221天,相对湿度76%。境内南、北植物荟萃,物种繁多,森林覆盖率达到58.5%。正因为如此,信阳市被列为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市,_河区也成为全市生态建设的排头兵。

_河区风景优美,名胜众多。区南的鸡公山,有“云中公园”的美誉,山上有各具异国情调的别墅100多幢,是全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西郊的南湾湖风景区,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湖水澄碧,空气清新,山川郁郁,洲岛棋布。区东南的灵山,千岩竞秀,百壑争流,金顶庙宇一览豫鄂万顷良畴。区北的金牛山风景区,植物荟萃,园林经济初具形态。四望山、黑龙潭、白龙潭等景点山水奇秀,极具欣赏和开发价值。位于城郊贤山脚下的贤隐寺,是河南省旧时五大寺庙之一。境内的文庙大成殿、准堤庵、明朝前七子何景明墓、冯镐墓、宋士杰遗址等人文景观,昭示着_河区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

_河区是久享盛誉的“鱼米之乡”和“物华天宝”之地。盛产甲鱼、鳝鱼、链鱼、南湾鱼等水产品,板栗、银杏、中华猕猴桃等果产品,水稻、小麦、百合、食用菌等农副产品,已形成西山15万亩优质茶叶、西南山区33万亩高产板栗、沿107国道蔬菜长廊、游河、吴家店豇豆生产基地、十三里桥草莓等五大农业特色产业基地。特别是信阳毛尖饮誉古今,名扬中外,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早在唐代就成贡品,宋代苏东坡曾赞誉为“淮南茶信阳之一”。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88年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1990年获国家产品质量更高奖—国家产品质量金奖,荣登中国绿茶榜首;1999年获昆明国际博览会金奖。_河区矿产资源丰富。辖区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30多种,淮河黄沙颗粒均匀,是一流的建筑材料,享有盛名的非金属矿珍珠岩、膨润土、沸石的储量和品位均居全国前列。

_河区是信阳市的老工业基地。工业起步早,门类全,企业数量多。现有各类工业企业690家,其中限额以上企业47家,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国企 *** 任务已基本完成,工业经济新的结构框架已经确立,初步形成了机械电子、医 *** 化工、轻纺食品、建材四大体系,培植出活塞肖、生化剂 *** 等一批名优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大的市场影响力。通过“两个置换”改制的河南二纺机股份有限公司,信阳银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已迸发出勃勃生机,破产重组的新世界海天集团豫南制 *** 有限公司、信阳制 *** 有限公司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现有 *** 企业507家,个体 *** 户发展到18185家,营业收入超1000万元的企业达到12家。形成了农副产品深加工,畜禽饲养、矿产品开发、建材、机械化工、旅游服务等六大非公有制经济支柱产业,涌现出了西亚超市、信电集团、浪漫实业、五云集团、广大水产、联华实业等一批非公有制骨干企业。

_河区是信阳市的商贸中心。在城区,已初步形成了新华商贸城、中山贸易广场、荣基广场、豪德贸易广场和中商百货广场五大商贸广场抢点布局,西亚、亚兴、中商三大集团鼎立,人民商场、广州商场、上海商场等几大商场竞相角逐的市场竞争格局,增强了商业的辐射力。在郊乡,_河港、董家河的茶叶市场,柳林、东双河的板栗市场,已成为豫鄂两省周边颇具影响力的农副产品集散地。

伴随着宏观经济的走势和区域经济的发展,_河区非公有制经济在近几年发展迅猛。区委、区 *** 因势利导,于2003年 *** 了《关于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民营企业投资给予优惠政策,对经营生产环境进行整顿,对重点非公有制企业 *** 保护,充分启动民间投资。五年来,共落实 *** 引资项目216个,引进区外资金11.05亿元。目前,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年营业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已达182家,年营业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达22家,涌现出西亚超市、信电集团、浪漫实业、广大水产等一批非公有制骨干企业群体。截止2004年5月,全区非公有制经济总量达18699家,从业人员 55217人,完成增加值44624万元。

_河区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现有244所学校,中学的教育质量在全市排在首位,小学的素质教育成绩斐然。现有区属各类医疗机构18家,专科特 *** 院建设成效显著。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先后完成了胜利路、新建街、民权集贸城、中山南路等一批旧城改造项目,老城区旧貌换新颜,新城区开发日新月异。横贯城区的_河,已初步建成河水清涟、两岸碧绿、园林景点交相辉映的带状公园,发展环境更加优越,居住环境更加舒适。

长期以来,_河区注重改善投资环境,扩大 *** 引资, *** 了一系列 *** 引资优惠政策,多层次、全方位 *** 搞活。对在区内基础设施项目、非金属矿开发采用、工农业项目、旅游资源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等方面的投资者给予财政补贴,减免行政行业 *** 收费,土地优惠等多方面优惠政策。2003年,精心组织参加了第三届广州国际茶文化节、武汉国际食品博览会、驻马店东西部乡企合作领导 *** 活动。全年共落实 *** 引资项目45个,实施重点项目83个,共完成投资10.6亿元, *** 引资连创新高。

大力实施生态立区、工业强区、科技兴区和 *** 带动战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 *** 法制建设。确定了瞄准“四区”(新型工业强区、商贸物流大区、特色农业名区、生态人居新区);规划“一带”(郊区20公里生态人居带);提升“两地”(老工业基地和特色农业基地);启动“三园”(平桥工业城2平方公里_河园、工区路2平方公里新型工业园和金牛山物流经济园);引爆“多点”(15个重点企业和20个新项目)的工作思路,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突破。

_河区辖9个街道、3个镇、6个乡:老城街道、民权街道、车 *** 道、五里墩街道、五星街道、湖东街道、南湾街道、金牛山街道、双井街道、李家寨镇、吴家店镇、东双河镇、游河乡、董家河乡、_河港乡、谭家河乡、柳林乡、十三里桥乡。

2006年,辖15个居委会:义阳居委会、三里店居委会、东方红居委会、师河居委会、鲍氏街居委会、五一居委会、胜利南路居委会、建设居委会、樱桃园居委会、大桥居委会、胜利居委会、南关居委会、中山居委会、解放社区、滨河轩居委会。

2006年,辖11个居委会:民权居委会、新生居委会、成功居委会、白果树居委会、社会居委会、赵家桥居委会、张李湾居委会、幸福居委会、礼节居委会、四一居委会、红太阳居委会。

2006年,辖10个居委会:工区路居委会、六里棚居委会、新公房居委会、车站居委会、 *** 里居委会、新马路居委会、化工居委会、新华居委会、新华三居委会、四里棚居委会。

2006年,辖9个居委会:肖湾居委会、五里墩居委会、五里墩新马西路居委会、福寿前街居委会、申碑居委会、八一路居委会、民族路居委会、铁西居委会、京广居委会。

2006年,辖1个居委会、6个村委会:河南路居委会、红星村、大拱桥村、平西村、七里棚村、琵琶山村、马鞍村。

2006年,辖8个居委会:京深居委会、华夏居委会、三五八居委会、贸易广场居委会、报晓新村居委会、农专路居委会、五星居委会、三里店居委会。

2006年,辖1个居委会、9个村委会:南湾居委会、南湾村、肖家河村、二号桥村、郑家冲村、石山嘴村、松树坦村、谭庙村、二十里桥村、贤山村。

2006年,辖2个居委会、4个村委会:周家山居委会、华森居委会、飨堂村、十八里庙村、和孝营村、十里河村。

2006年,辖6个村委会:双井村、何寨村、冯湾村、五纪村、顾洼村、黄湾村。

2006年,辖2个居委会、18个村委会:老街居委会、鸡公山南北街居委会、龙泉寺村、谢桥村、大王村、中茶村、旗杆村、黄湾村、老湾村、万冲村、台子畈村、新街村、清水村、水口庙村、杨岗村、武胜关村、新店村、老门村、马河村、南田村。

2006年,辖1个居委会、19个村委会:吴家店居委会、吴店村、杨河村、王畈村、十里村、叶庙村、邓楼村、尹台村、石板村、太阳坡村、邱湾村、昌湾村、河头村、擒龙山村、余寨村、羊山村、湖塘村、聂寨村、毛寨村、杨岗村。

2006年,辖2个居委会、20个村委会:老街居委会、新区居委会、土寨村、付河村、响山村、徐洼村、黄楼村、彭洼村、保民村、白庙村、塘埂村、杜河村、敖湾村、双河村、左店村、双桥村、王店村、周庙村、翟洼村、刘畈村、马店村、何湾村。

2006年,辖1个居委会、18个村委会:居委会、游河村、老庙村、山淮村、张湾村、新集村、姜堰村、大塘村、高台村、姚湾村、卧虎村、李畈村、高湾村、三官村、孔畈村、出山村、堰口村、笃祜店村、乔庙村。

2006年,辖1个居委会、24个村委会:居委会、谢畈村、楼房村、睡仙桥村、刘湾村、陈湾村、佘庙村、高岭村、楼畈村、李湾村、胡湾村、耙过塘村、清塘村、石畈村、塔耳湾村、驼店村、河口村、何湾村、黄龙寺村、孔畈村、三角山村、白马山村、车云村、集云村、云雾村。

2006年,辖1个居委会、17个村委会:居委会、郝家冲村、桃园村、陡坡村、夏家冲村、黄庙村、易庙村、西湾村、白云村、龙潭村、马家畈村、黑龙潭村、林场村、四望山村、胡岗村、白庙村、大田村、丰家冲村。

2006年,辖1个居委会、17个村委会:谭家河居委会、南湾村、凌岗村、千工堰村、金华村、灵官村、刘河村、界河村、尚河村、李畈村、土门村、袁冲村、西双河村、四里桥村、冯店村、郭畈村、田冲村、大桥村。

2006年,辖1个居委会、12个村委会:柳林街居委会、马庄村、甘冲村、柳林村、车站村、堰冲村、塘埂村、杨堰村、卢冲村、李店村、龙嘴村、红檀村、讲台村。

2006年,辖15个村委会:十三里桥村、汤庙村、晏庙村、青石桥村、莲花塘村、叶湾村、叶桥村、何湾村、强湾村、肖家庙村、黄湾村、学堂岗村、左利村、小庙村、寺河村。

2021年3月16日,_河区上榜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21年1月15日,第四批河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名单出炉,_河区上榜。

2020年12月2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_河区榜上有名。

2020年11月18日,2020年中国茶业百强县排行榜出炉,_河区位列第4名。

2020年6月,_河区列入第二批 *** 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鄂豫皖片区)。

二、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人口密度多少

邮编:462000代码:411102区号:0395拼音:Yuanhui Qu

源汇区位于河南省中南部。总面积201.6平方千米。总人口32万人(2004年)。

源汇区历史悠久,古老而年轻。古老,是因为源汇区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五帝时代就建有隐阳城,唐朝中期称隐水镇,明朝永乐年间发展成为贸易重镇,称螺湾渡,清朝咸丰二年修建源汇寨, *** 初年改称漯河镇。1948年设立县级漯河市。年轻,是因为源汇区是1986年县级漯河市升格为省辖市后成立的,特别是2004年底漯河市新的行政区划调整,使源汇区发生了新的变化,现辖5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109个行政村,18个城市社区,面积扩大到201.6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32万,是漯河市的商贸、经济、文化中心。

发展迅猛,实力强劲。近年来,尤其是新的区划调整以来,源汇区委、区 *** 紧抓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河南省打造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和漯河市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以大 *** 吸引大投入,以大投入培植大产业,以大产业加快大发展,促进了整体实力不断壮大。2005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32.6亿元,增长16.5%;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096万元,增长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亿元,增长7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亿元,增长1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 *** 2元,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3955元,增长11.5%。在漯河市2005年度县级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考核中,源汇区荣获全市两县三区第二名,处于县区发展前列。

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作为中原内陆城市漯河市的主城区,这里具有连接南北、承启东西的区位优势。境内交通发达,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南漯高速公路及规划中的郑州至武汉高速客运专线穿境而过,漯宝铁路、漯阜铁路横贯东西,漯河火车站为全国一级编组站,北距郑州国际航空港不足一小时行程,是豫中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更是商家必争之宝地。

环境优美,功能完备。漯河市属暖温带季风 *** 气候,气候温和,是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并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源汇区是漯河三区之中唯一位于沙、澧两河之间的城区,城区绿化覆盖率超过40%,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源汇区还是漯河三区之中唯一拥有大型体育场馆、四星级宾馆、图书馆、千亩森林公园和高等院校的城区,基础设施完善,服务设施一流。

资源丰富,能源充足。区内农副产品资源丰富,是全国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淡水资源充足,年过境水量27亿立方米,年均可用量达 *** 0万立方米;地下水质良好,澧河水质达到直接饮用标准,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供应充沛。距全国能源基地平顶山仅百里之遥,辖区有豫中南更大的供电枢纽,年售电量近20亿千瓦时,煤电供应充足。区内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 *** 相对低廉,适宜发展各类劳动密集型产业。

产业突出,优势明显。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以食品加工、机械制造、板材加工、医疗化工、棉纺等为主的五大主导产业,特别是食品加工产业发达。区内以汇通集团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业快速崛起,三剑客奶业公司、豫汇集团等一批食品加工骨干企业迅速发展。尤其是汇通集团已跻身全 *** 营企业500强、肉类加工企业50强,年产值突破20亿元,产品远销 *** 、 *** 、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市场健全,商贸繁荣。这里商贸传统厚重,历史上素有商埠重镇、陆陈集散地之称,古人用“舟行此焉簿,贾客南来多;江南百货萃,此处星辰罗”描绘了当时的繁华景象。特别是2004年底区划以后,源汇区商贸物流业在漯河三区之中独具优势,承担着漯河市打造豫中南商贸物流中心的重要任务。全区拥有各类商品市场23个,形成了日用百货、服装 *** 、蔬菜 *** 、南方家俱、建材灯具、汽车农机、 *** *** 等种类齐全、与省会郑州遥相呼应、辐射周边10多个地市的专业市场体系。2005年,源汇区规划建设的总投资12亿元、总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的小胖统领百货、温州国际商贸城、家·盛世国际生活广场、中汇广场、新天地商业步行街、中国名吃休闲一条街、开源花卉市场等七个规模大、档次高的重点市场,已相继开业迎宾,今年五一期间将全部开业。随着这些新型市场的运营繁荣和4.6平方公里的商贸物流园区的开工建设,源汇区豫中南商贸物流中心的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和加强。

*** 超前, *** 领先,活力无限。作为省 *** 确定的全省综合 *** 试点城区,源汇区坚持把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发展思路上,提出了打造豫中南商贸物流中心和建设生态宜居城区两大 *** ,深入实施“商贸立区、工业强区、科教兴区、兴农富民、外向带动”五大战略,到十一五末实现全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双翻番”,重点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和市场商品交易额均“超百亿”的宏伟目标。在具体工作中,把 *** *** 作为加快发展的主战略,全区企业全部完成了转机建制,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区经济总量的90%以上。把 *** 引资上项目作为“一号工程”,按照市委、市 *** 加快漯河西扩的要求,规划建设了占地4.6平方公里的工贸园区和总面积6平方公里的文景新城,工贸园区内标准厂房建设项目、文景新城内行政办公楼和学校、基础设施等项目将全部采用市场化手段运作。源汇区西部成为漯河市更具开发活力和升值潜力的黄金宝地。把服务引导作为主要手段。对国内外来该区投资的企业,实行领导 *** 服务制,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两个零接触政策,并把部门职能和服务承诺向社会公开,区 *** 带头支持企业发展,仅2005年,财政就为企业提供担保募集资金达6000多万元,以优质的服务建立了 *** 支持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坚持“吃亏就是解放思想,让利就是转变观念”的服务理念,竭诚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互惠互利,实现双赢。对前来投资的企业,视投资规模,实行不同的土地出让 *** ,固定资产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经营期限10年以上的项目,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土地出让金地方受益部分90%可由财政返还;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且年均税收达到每亩5000元以上的企业租地,生产期内可免收土地租金;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项目,可采取一事一议,用更加优惠的办法解决企业用地。同时,根据投资额,在规定年限内可以按企业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一定比例予以扶持,以优厚的汇报使源汇区成为中原地区更佳投资宝地。

区划以来,在区委、区 *** 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源汇区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94年顺利通过省 *** “两基”验收,2001年被省 *** 评为“两基”工作先进单位。从“一无所有”到“六配套”建设,从集资建校到校园“四化”,办公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师资水平大幅提升,在职教师学历全部合格,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由原来的5%提高到目前的32%,40%的教师获得了中级职称;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全区各校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开展教学实验,目前全区学校已普及了计算机和英语教学, *** 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

源汇区委、区 *** 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之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坚持“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积极推进“科教兴区”战略,不断深化科技体制 *** ,逐步建立起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新机制。科学技术在推动新技术产业发展,加速科技进步和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促进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科技工作领导与管理职能不断加强。区委、区 *** 对科技工作高度重视,一是每年都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技术创新和科技发展工作,并听取科技工作情况汇报。通过采取重点工作合力团,推行干部职工蹲点驻企业和承包科技示范田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科技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二是建立各级 *** 政领导科技进步、科技创新目标责任制,制定年度重点工作目标和工作台帐,有效地推动了全区科技与经济的健康发展。三是加强科技工作管理职能,根据职能设置了源汇区科技局,成立了科技服务中心,调整了各级技术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强化了全区技术创新工作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机构,为源汇区科教兴区战略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技术创新卓有成效, *** 经济快速发展。围绕“工业兴区、三产兴区、科技强区”的工作思路;强力实施“工业50亿振兴计划”,规划成立了金山工业园、汇东工业园、钛白工业园、民汇工业科技园,引进了一批科技项目和科技型企业。全区限额以上工业企业27家,有11家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研发机构,17家企业分别与26家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联系,4家企业通过了 *** O9000质量体系认证,2家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基本形成了食品加工、化工生产、纺织印染、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农业科技创新稳步发展,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效显著,推动了全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科技发展。全区已规划建成了5处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总面积700亩,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285座,引进推广农业新产品120多个。依靠科技,大力发展养殖业。全区养殖业专业村达到19个,规模养殖大户4000多户,形成生猪、肉鸡、奶牛、水产四大 *** ,7个养殖专业小区。源汇区 *** 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1年、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分别达到117261万元和130076万元,比上年增长11.5%。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城区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财政收入分别达到11150万元和12200万元。人均财政收入分别为 *** 90元和9577元。2001年、2002年第三产值分别达到53529万元和59318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分别为12.3%和10.8%。全员劳动生产率2001年人均50741元,2002年人均62 *** 3元;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分别为7%和19%。

科技进步推动了源汇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的发展。2001年、2002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611元和 *** 39元。全区小学校共有33所,在校小 *** 分别为19341人和19980人,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升学率均达到100%。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区级卫生机构8个,个体医疗卫生服务网点遍布社区,万人拥有医护人员数分别为278人和303人。文化事业快速发展,广播人口覆盖率、电视覆盖率均为100%。工业三废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均达到排放标准,2001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水处理率、工业固体 *** 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 *** .25%、100%和93.3%;2002年“三废”综合治理率分别达到93.1%、100%和95.7%。城区环境质量达到二级以上标准,为市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科技投入不断加大,科技成果硕果累累。本级科技三项费用投入占年本级财政决算支出比例2001年的1.12%,2002年1.12%;本级科技三项费用决算增长比例分别为20%和3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比例分别为1.72%和1.83%;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均为48人;获得上级 *** 科技进步奖励项目分别为2项和1项;10万人专利申请数分别为4.37件和4.86件;高科技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分别为17.8%和18.2%;规模以上工为企业中通过 *** O9000系列认证的比例分别为3.7%和14.8%。

科学技术普及和科技成果推广工作取得新成效。两年来,组织实施了多项科普和技术传播项目,先后将30多项实用技术和短平快项目送往农村和基层。每年分别组织三次送科技下乡活动,认真组织了之一、第二届科技活动周、组织实施了节水灌溉、奶牛冷配人工授精、吊架西瓜温室栽培、 *** 、沼气工程等农业新技术。在城区认真组织开展了“科技道德进社区、科普知识进万家”活动。这些形式的活动普及了科技知识,倡导了科学 *** ,传播了科学思想,弘扬了科学精神。

源汇区辖4个街道、1个镇、3个乡:老街街道、马路街街道、顺河街街道、干河陈街道、大刘镇、阴阳赵乡、问十乡、空 *** 郭乡。区人民 *** 驻老街。

老街街道面积:1.5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2418人代码:411102001

位于漯河市中心城区,东至京广铁路,西到五一路,南至马路街,北临沙河堤。2006年,辖4个社区:滨西社区、新华街社区、老街社区、受降路社区。

马路街街道面积:2.6平方千米人口:2.7万人代码:411102002

位于友爱街北段,辖区北至马路街,南至湘江路,东至京广线,西至五一路。原辖5个社区、1个行政村。2006年,辖5个社区:马路街社区、八一路社区、交通路社区、友爱街社区、建设路社区。

马路街社区辖区:五一路以东,火车站以西,马路街以南,勤俭街、 *** 路以北。总人口2982人。

河南医疗建材之乡?河南建材有限公司-第1张图片-

友爱街社区辖区:五一路以东,交通路以北,勤俭街、 *** 路以南,人民路以北。总人口1571人。

建设路社区辖区:五一路以东,文化路以西,人民路以南,湘江路以北。总人口8763人。

交通路社区辖区:交通路以东,京广线以西,人民路以南,湘江路以北。辖区总人口5653人。

八一路社区辖区:交通路以东,京广线以西,人民路以南,湘江路以北,辖区总人口78 *** 人。

顺河街街道面积:1.95平方千米人口:35618人代码:411102003

位于漯河市区中西部,东起五一路,西至澧河畔,南临湘江路,北傍沙河堤。原辖5个社区、1个行政村。2006年,辖5个社区:五一路社区、泰中路社区、东大街社区、建西社区、戏楼街社区。

干河陈街道面积:24平方千米人口:73655人代码:411102004

位于漯河市区西南边沿,南与西平县接壤。2006年,辖4个社区、15个村委会:湘江中路社区、干西社区、双龙社区、柳江路社区、东吴村、挂刀营村、何王庄村、闫庄村、圪瘩刘村、南关村、毛寨村、丁庄村、马夫张村、干河陈村、丁湾村、小村铺村、大荆庄村、姬崔村、三里桥村。

大刘镇面积:47.6平方千米人口:3.5万人代码:411102100

位于漯河市区西15千米。2006年,辖23个村委会:大刘村、南王村、杜庄村、小曹村、蔡庄村、大陈村、周庄村、闫魏村、陶庄村、师庄村、殿后曹村、皇玉村、前陈村、赵庄村、台头村、塘河北村、板桥村、西刘村、东王村、湾王村、徐庄村、白寺村、彭李村。

2006年,辖31个村委会:阴东村、阴西村、姬东村、姬西村、大张庄村、二甲刘村、天官村、台坡魏村、李庄村、后寨村、下亭村、前寨村、水坑赵村、下魏村、湾赵村、代庄村、程庄村、大楼魏村、尹庄村、沙郭村、占李村、张王于村、刘湾村、和庄村、顿庄村、大吴庄村、西河村、杨庄村、胡庄村、古城村、井李村。

位于漯河市区西23千米,南接西平,西连舞阳。原辖16个行政村。2006年,辖15个村委会:问十村、董庄村、武庄村、小河王村、前李村、西师村、后李村、宋庄村、陶桥村、宁庄村、望天村、黄李村、骆坡村、曹店村、前问十村。

空 *** 郭乡面积:49.3平方千米代码:411102203

位于漯河市区西部。2006年,辖25个村委会:翟庄村、空 *** 郭村、大庙王村、大曹村、王官村、寺西杨村、前朱村、西朱村、半坡村、关庄村、邵堂村、李岗村、王会朝村、小于村、洼董村、前袁村、后袁村、杨店村、叶岗村、赵岗村、崔岗村、马店村、指挥寨村、陈岗村、潘庄村。

1986年,源汇区辖5个街道、4个乡:老街街道、沙北街道、马路街街道、天桥街街道、顺河街街道、后谢乡、翟庄乡、孙庄乡、干河陈乡。

2000年,源汇区辖4个街道、4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304105人,其中:天桥街街道 45041人、马路街街道 31074人、老街街道 16574人、顺河街街道 288 *** 人、干河陈乡 67746人、孙庄乡 54069人、翟庄乡 37635人、后谢乡 23077人。

2004年9月7日, *** 批准(国函[2004]69号):将源汇区的孙庄乡划归郾城区管辖,天桥街街道、翟庄乡、后谢乡划归召陵区管辖;将原郾城县的大刘镇、阴阳赵乡、问十乡、空 *** 郭乡划归源汇区管辖。调整后,辖干河陈、空 *** 郭、大刘、问十、阴阳赵5个乡(镇)和顺河街、马路街、老街3个街道办事处,102个行政村、17个社区。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源汇区辖5个街道、1个镇、3个乡:老街街道、马路街街道、顺河街街道、天桥街街道、干河陈街道(新增);大刘镇;空 *** 郭乡、问十乡、阴阳赵乡。

2021年3月,源汇区上榜2021中国放心食品百佳县市榜第99名。

2020年9月,河南省 *** 食安委命名源汇区为第三批河南省食品安全达标县(市、区)。

2016年2月,源汇区上榜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5年3月,源汇区获得第三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三、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位于哪里

新野,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与湖北省襄樊市接壤,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三国历史文化名城。 *** 晚期形成部落,西汉初年置县。这块富庶美丽的土地,造就了邓禹、庚信、岑参等历史文化名人。三请诸葛、火烧新野等三国故事使新野声名远播,闻名遐迩。

新野,经济发展,事业进步,社会稳定,政通人和。总面积1062平方公里,辖8镇5乡两个办事处,266个行政村(居委会),98万亩耕地,76万人。其中县城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城区20万人。是全国对外 *** 县、优质棉生产基地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河南省对外 *** 重点县、城镇化建设重点县和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示范县,新野正由农业县崛起为充满活力的新兴工业城市。

关于新野建县时间与县名由来考新野建县始于何时?明嘉靖《邓州志》、清康熙《新野县志》均记为西汉初年。查《河南省区县沿革简表》:秦置南阳郡,辖县无新野。《汉书·地理志》记载:南阳郡辖县三十六,始有新野县名。《历代地理沿革表》(光绪二十一年春二月广雅书局刊,陈芳绩撰)注:新野为汉县,属南阳郡。《辞海》(1484页)新野条注:古县名。西汉置。可见新野建县时间,在汉而不在秦,确系无疑。但建于西汉何时,没有确切记载。后查《史记》、《西汉会要》、《两汉博闻》、《元和郡县志>》、《河南通志》、《大清一统志》等史志典关于县名之由来,众说纷纭。迄今没有定论。经访问考查,大致有五种说法:

一日:在远古时期,新野境域为沼泽之区,以后逐渐成为陆地,蔓草盈野,后经开发,成为良沃。建县时,改“薪”为“新”,名为新野。

一曰:据《水经注》称:_水枝津分派,陂水所溉,咸成良沃,又有豫章、邓氏等陂,盖地为良沃,故以新野为名。(见 *** 20年(1931年)出版的《今县释名》,柯昌泗著)。

一曰:新野的含义是新形成的田野。远古时期,南阳盆地据说是个湖泊,新野正处在湖底。盆地周围的山岭,由于长期的风化和流水冲刷,致使湖泊逐渐淤积,最后只剩湖底是片积水区。大约到了战国时期,这处湖底也形成了新的平原。西汉置县,谓之新野。(见1983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河南地名漫录》,尚景熙著)。

一曰:新野县名的由来可能与新都有关。新都即今王庄镇的九女城。在汉代曾屡为侯国因新野城位于新都邑西20公里,《尔雅》曰:“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县名新野,即新都之野也。

—曰:新野早在春秋时已为封邑,称“蒸野”。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利的兴修,蒸野一带的土地得到灌溉,皆成良田,从而人口增加,气象更新,西汉初新建为县时,遂称新野。以上诸说,从地形地貌、农业生产的发展、历史 *** 演变等角度进行探讨分析,均有道理,但都属意析而缺乏实据,待再查再考。

新野工业形成了棉纺织、建材、化工、轻工等四大优势产业。全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142家,工业总量120亿元。其中棉纺织工业有80万纱锭,5000台织机,形成了“纺——织——面料——服装”为一体的产业链,年产值达40亿元。新纺公司是“中国纺织行业竞争力前20强”和“河南省50家重点支持企业”,引进了国际一流的气流纺和色织布生产线,建立了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及纤维制品检测中心,被确定为全国功能 *** 服装面料开发基地。产品销往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和 *** 等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收入15亿元。光达新型材料公司被誉为全国轻工企业100强,年产高标号水泥40万吨、异型钢管10万吨。 *** 大东布行、 *** 康师傅集团、厦门利华等著名企业已落户新野。华兴酒业公司、泰龙纸业公司等骨干企业已成为新野工业一大亮点。以棉纺织业为主的县工业区,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首期建成1000亩,设施完善、封闭管理、已成为产业集聚发展的平台,入驻限额以上企业30家,现正以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广招国内外客商。

新野农业形成了蔬菜、畜牧、棉花三个支柱产业,是全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县。蔬菜种植面积35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20万亩,有6个蔬菜品种获 ***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县蔬菜 *** 交易市场被 *** 定为151家鲜活农产品定点市场——年交易量11亿公斤,“宛绿”牌蔬菜畅销国内外。畜 *** 以皮埃蒙特 *** 为主导品种,——年肉类产量12万吨,有5个畜牧公司通过省外贸出口基地注册认定。优质棉花种植面积保持在40万亩以上,被誉为全国百强县和河南省十强县,“银鹏”牌棉花被评为全国十大名牌产品。另外,年产小麦17万吨、玉米6.8万吨、花生及其它油料16.5万吨。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为加工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新野历史悠久,古称贵地,它北依宛洛、南接荆襄,面积1062平方公里,沃野百里,八水竞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有“南北孔道,中州屏障之称”,有刘备屯兵新野时与诸葛亮运筹帷幄商谈军机大事的汉议事台,有世界上最小之城-关羽拴马之地汉桑城,另有太子阁、光武台、挂剑树、邓禹台、召父渠、荐贤岭、拦马桥、打鼓 *** 、火烧新野遗址、凤凰山遗址、汉津码头遗址、新都故城、汉棘阳故城、诸葛庄遗址、汉朝阳遗址、来歙故宅的自流井、前高庙祖师庙观、岑公祠、水府庙等。19 *** 年,新野被列入河南省“三国旅游线景点”之一,现在筹资开发兴建“三国旅游区”。

新野发现最早的人类遗迹为距今四千至六 *** 之间的 *** 晚期,共有19处,白河两岸有车儿湾、光武台、马鞍山、下凤鸣、邓禹台、下河村六处

凤凰山遗址。位于歪子乡寺门村北的土岗上,高出地面5米,南北长550米,东西宽460米,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

西汉初年,境内曾置有新野、棘阳、朝阳、新都和X阳5县。

“召父渠”座落在今沙堰镇西南白河故道的拐弯处,是西汉元帝时南阳太守召信臣广集群众兴修的规模较大的水利建设工程。

新野的寺观、庙宇等散布于城乡之间,但因年久失修,除议事台和汉桑城之外,均已拆毁。

曾国贵族墓:位于南关小西关,为春秋早期曾国奴隶主之墓葬。

乱 *** 汉墓群:共有26个墓 *** 。每个占地约百余平方米,此墓为东汉皇室之墓 *** 。

樊集汉墓群甚多,出土的文物以汉代画像砖为多,其中泗水捞鼎、车骑、 *** 、宴乐等画像砖,质地优良、画像逼真,对研究汉代文件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玉杯“一捧雪”主要有距今50万年的古化石, *** 晚期石器、春秋时期的曾国铜礼器、国家二级文物明代御杯“一捧雪”,汉代“杂技汉画砖”等。

新野交通便利,能源充足。距南阳、襄樊机场各60公里。距焦——柳、宁——西铁路各30公里,二广高速公路、省道S103线、S244线、S335线在县境内交汇,高等级县乡公路和村村通油路四通八达。

110KV输变电站3座,220KV输变电站正在建设之中。境内唐、白、湍、刁河等八水竞流,又是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充沛。全县现有大量的轻工业熟练工人和专业技术人才,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国内外客商投资兴业的沃土。

适应入世要求,新野将以更加 *** 的姿态迎接国内外客商,在办理证照、土地征用、水、电、路 *** 等方面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

新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体系完备,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教职员工1万人,在校生14万人。

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全县卫生医疗机构拥有床位900余张。建成县级体育中心。

县乡村广播电视实现了同缆传输。是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科普工作先进县、体育工作先进县、民政工作先进县、殡葬 *** 先进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村民自治模范县和全省“普九”教育先进县、计划生育一类县、 *** 访稳定先进县、基层 *** 建先进县。

新野以被河南省 *** 确定为推进城镇化进程26个重点县为契机,以建成豫西南以纺织轻工为主的商贸园林城市为目标,以城镇化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加快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品位,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效载体。

勤劳智慧的新野人民将用双手和汗水缔造“全国棉纺织强县、全国优质蔬菜基地县、全国皮埃蒙特优质 *** 大县”,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不懈奋斗。

新野县辖8个镇、5个乡和两个办事处:王庄镇、沙堰镇、新甸铺镇、五星镇、施庵镇、歪子镇、溧河铺镇、王集镇、城郊乡、前高庙乡、樊集乡、上庄乡、上港乡,原城关镇以县城书院路为界分为汉华和汉城两个办事处。县人民 *** 驻汉城办事处。

原城关镇(今汉华和汉城办事处)面积:8.3平方千米人口:5万人代码:411329100

2006年,辖7个居委会:解放街居委会、 *** 街居委会、东关居委会、南关居委会、西关居委会、北关居委会、红旗居委会,(42个居民小组)。

王庄镇面积:63平方千米人口:3万人代码:411329101

2006年,辖15个村委会:东张店村、乔湾村、水台子村、梅湾村、前孙村、赵庙村、肖集村、王庄村、毛寨村、阎庄村、玉皇庙村、潘庄村、西高营村、王桥村、曹营村,(142个村民小组)。

沙堰镇面积:80平方千米人口:4.9万人代码:411329102

位于新野县城北13千米处。2006年,辖21个村委会:翟庄村、李庄村、霞雾溪村、南村、北村、拐里村、吕营村、冀庄村、陈营村、曹坡村、李营村、肖庄村、丁庄村、叶桥村、赵湖村、夏官营村、车湾村、焦店村、孟营村、贺庄村、秦堰村,(210个村民小组)。

新甸铺镇人口:5.9万人代码:411329103

位于豫西南豫鄂交界,新野县城西南15千米处。其中镇区面积3.8平方千米,1.6万人。2006年,辖26个村委会:津湾村、杜岗村、乔庄村、于庙村、刁河村、新北村、新南村、宋庄村、杜桥村、黑龙村、程营村、姚营村、石桥村、白龙村、刘湾村、陈家村、南王村、骆湾村、艾庄村、官渠村、套楼村、元帅村、翟湾村、魏湾村、韩营村、白湾村,(259个村民小组)。

施庵镇面积:106平方千米人口:6万人代码:411329104

位于县城东北部,北与宛城区官庄镇毗邻,东与唐河县张店镇、郭滩镇接壤。2006年,辖25个村委会:万庄村、前罗村、卢大桥村、施庵村、荆陂村、大营村、王茨元村、薛庄村、涧河村、魏寨村、杨营村、兴隆观村、渠西村、渠东村、朱寨村、黄李村、宋张村、曾营村、桥楼村、朱庄村、詹岗村、贺岗村、白岗村、吉岗村、小营村,(124个村民小组)。镇 *** 驻施庵。

1958年月成立施庵公社。1968年更名为红渠公社。1982年恢复施庵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改镇。

歪子镇面积:102平方千米人口:6.9万人代码:411329105

位于新野县西北部,与邓州、卧龙、宛城三市区相毗邻。2006年,辖22个村委会:史营村、岗头村、黄营村、三河村、棉花庄村、老庙村、马渠湖村、寺门村、歪子村、于营村、冯庄村、官寺村、汤庄村、常蝉庵村、老庄村、周单庄村、肜庄村、李营村、彭庄村、蟒张营村、王小桥村、韩何营村,(108个自然村,296个村民小组)。镇 *** 驻歪子街。

五星镇面积:82平方千米人口:5.4万人代码:411329106

位于县城东南部,西与新甸铺镇隔河相望,东临王庄,南接湖北朱集镇。2006年,辖20个村委会:宋湾村、判官庄村、前孙楼村、魏楼村、五星村、后楼村、大李营村、水田村、廖楼村、任集村、方营村、黄营村、郭湖村、王葛庄村、闽营村、南张楼村、南马庄村、台庄村、陈庄村、张店村,(100个自然村,244个村民小组)。

溧河铺镇人口:5.1万人代码:411329107

2006年,辖24个村委会:李楼村、庄营村、周营村、王坡村、屯头村、溧河村、毛桥村、土堰村、孙楼村、王西河村、杨陂集村、吴堂村、江黄集村、高庄村、王枣庄村、田口村、熊油坊村、冯营村、杨岗村、贾桥村、后陈村、熊楼村、许桥村、吕阁村,(263个村民小组)。

王集镇面积:74平方千米人口:5.1万人代码:411329108

位于新野县城西北12千米处,与邓州市汲滩镇、桑庄乡接壤。2006年,辖18个村委会:西张庄村、秦杜营村、石头庙村、史井村、齐楼村、王集村、冯集村、东元村、汪堤村、范坡村、石羊岗村、曹集村、西赵庄村、白滩村、徐埠口村、归集村、高桥村、周湾村,(197个村民小组)。

位于新野县城东、南、北三面,呈“U”字型环抱县城。2006年,辖22个村委会:张营村、吕庄村、袁庄村、郭营村、卢庄村、孟营村、胡营村、关场村、花陂村、马庄村、马营村、官碾村、蔡庄村、李湖村、王营村、团结村、湍口村、樊楼村、张楼村、齐马庄村、上青羊村、下青羊村。

前高庙乡面积:59平方千米人口:42170人代码:411329303

位于新野县城东部。2006年,辖17个村委会:前张楼村、张庄村、张刘营村、王楼村、闫坡村、东高营村、焦岗村、郭湾村、河北村、徐寨村、时楼村、王祠堂村、龙潭村、下庙村、信坡村、王套楼村、任桥村,(212个村民小组)。乡 *** 驻张庄村。

2006年,辖13个村委会:冀湾村、鲍湾村、后河村、骆庄村、肜庄村、刘庄村、樊集村、陈河村、潦口村、赵庄村、钮寨村、杨庄村、曹庄村。

上庄乡面积:83平方千米人口:5.3万人代码:411329307

位于新野县西北部,乡 *** 所在地距县城17千米,东濒白河,西邻邓州市。2006年,辖18个村委会:邓庄村、田庄村、康营村、樊湾村、老龙镇村、杨营村、王寨村、上庄村、上凤鸣村、杨阁村、山坡村、马集村、彭桥村、柳坡村、王大桥村、小陈营村、陈家道村、韩营村,(88个自然村,255个村民小组)。

上港乡人口:3.8万人代码:411329309

位于新野县城西郊。2006年,辖16个村委会:赵岗村、埠口村、花园村、梁营村、小五村、王白村、花楼村、亭陂村、岗北村、香乔村、岗南村、魏庙村、代楼村、张坡村、果园村、宅子村,(168个村民小组)。

2021年3月,新野县上榜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20年9月,河南省 *** 食安委命名新野县为第三批河南省食品安全达标县(市、区)。

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认定新野县为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16年12月,新野县被 *** 命名为“之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15年3月,新野县获得第三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2005年,新野县位列2005年度全国油料生产百强县第79名。

2005年,新野县位列2005年度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第75名。

2004年,新野县位列2004年度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第42名。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河南 医疗 建材 有限公司 材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