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海棠之乡 荣昌区海棠新城位置在哪里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5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荣昌海棠之乡的一些知识点,和荣昌区海棠新城位置在哪里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荣昌海棠公园详细介绍 及荣昌的特色有哪些
  2. 我的家乡___重庆荣昌
  3. 昌州(重庆市辖古地名)

一、荣昌海棠公园详细介绍 及荣昌的特色有哪些

荣昌海棠公园地处县城以北一华里的濑溪河畔,为 *** 式综合公园。始建于1981年,占地面积103亩,绿地面积88.4亩,绿地率85%,水域面积6亩,道路广场面积为3.3亩,建筑和构筑物面积为5.3亩。

自2004年以来,已累计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对公园的基础设施、园林景观、绿地植物进行了改造建设。修建了春晖亭,对公园十六处管理房外墙装饰进行了翻新,增设指示牌、安全警示牌、果皮箱、座凳,铺装和改造休息 *** 场地1000多平方米,新修水泥道路1公里,改造厕所1个,新安电缆线2000多米,粉刷和翻修园林建筑1处。在绿化建设上,坚持以绿为主、乔灌草结合,突出植物造景,适时调整改造园内植物,有效的丰富了植物景观与层次,提升了园内景观效果。在绿化管理上,增加力度,抽调业务技术过硬的人员对园内植物进行精心管护,使植物生长旺盛,常年保持整齐、美观的绿化效果;适时做好公园的鲜花摆放和更换,确保公园的园容“整洁清新,花木繁茂,景色优美”。

2006年被评为重庆市二级达标公园,根据规范化管理二级达标公园的要求,严格按照重庆市公园管理条例、管理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管理,并结合公园实际,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内部管理规章 *** 。制定了公园总体规划,严格执行,逐步关实施。注重建设项目与公园特点的结合,条件成熟一片,改造一片。缲化安全管理措施,年初层层签定安全目标责任书,明确安全任务,责任落实到人,并实行日检、周检,随时消除安全隐患,保证了游人的安全游园,放心游园。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普遍赞誉,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勇于创新,以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为动力,以“管理上台阶,服务上档次,园林绿化出精品”为工作思路,使其成为城市的窗口,城市的形象,精神文明的展示地,市民的氧气库,努力营造整洁、舒适优美的游憩环境,更好地服务社会、回报广大市民。

荣昌特产:黄凉粉卤鹅铺盖面羊肉汤好吃的太多了,想到就流口水

二、我的家乡___重庆荣昌

    我的家乡是重庆市荣昌区,它位于重庆市西部,是重庆的西大门。它的经纬度是东经105º17'_105º44',北纬29º15'_29º41',东邻大足、永川,西接四川省隆昌县,南邻泸州,北与内江、安岳接壤,总面积1079平方公里,总户籍人口85万左右。距重庆市区 *** 公里,距成都市区246公里。辖区有吴家镇、清流镇、仁义镇等15个镇,有广顺街道、安富街道等9个街道。

昌州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荣昌便是巴国的属地。西汉以后,地属江阳和江安两县。唐乾元二年正月,即公元758年,始设昌州,下设昌元、静南、大足三县。昌元县的设置便是荣昌地域建县的开始,时为唐昌州府州治所在地。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更名为荣昌县,县治今昌元镇,属重庆府,1949年12月成荣昌人民 *** ,先后隶属于西南川东行署璧山专区、江津专区、永川地区。1983年4月,荣昌并入重庆市至今。2015年5月, *** 批复同意撤销重庆市下辖的荣昌县,设立荣昌区,相关的区域界线、 *** 驻地未做调整。2015年6月18号,荣昌区 *** 成立。

    荣昌历史悠久,素有“海棠香国”、“棠城”、“昌州”的美称。城内多见两三人环抱的黄角树,万年青,海棠花等。有成渝公路、成渝铁路、成渝高铁、成渝高速公路经过荣昌。著名景点有万灵古镇、螺罐山、李家寨、清流 *** 教风情小镇。

    地方特产有工艺折扇、夏布、生猪、陶瓷、茶叶。

    知名产业有陶瓷业、畜 *** 。

     气候属 *** 带季风湿润气候,夏天气温多在38ºC左右,多有闷热天气,素有“火炉”称号。

    荣昌交通便利,县内公路形成了纵横交错的道路交通 *** ,实现了镇镇通水泥路或者柏油路,村村通客车,有功能完善的 *** 车站和二级车站各一个,有一个高铁站。

  荣昌属丘陵地带,有山有水,农业主产稻谷、玉米、红薯。蔬菜类主要有花菜、空心菜、莲藕、圆白菜、莴笋、白萝卜等,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

    濑溪河是荣昌的母亲河。她发源于重庆市大足区中敖镇白云村,流经大足、荣昌、泸县和龙马潭区,于龙马潭区胡市镇注入沱江。濑溪河河水清澈,滋润着荣昌人民。河岸两侧翠竹林立,河水里水藻悠悠,景色迷人。荣昌城里有人工修建的大概十米左右宽阔的护城河,排出城里的生活用水以及洪涝水。

   荣昌人民算得上小小美食家,在“吃”上特别讲究,好吃也会做吃。荣昌的美食有卤白鹅,男女老少都爱吃。“卤鹅,卤鹅,盯一眼,走不脱。”这是对它更好的描述。常见于百姓家的午餐和晚餐上,也是招待客人,赠送朋友的特色食品。用筷子夹一块卤鹅肉放进特制的调味料里滚一下,再慢慢嚼着吃,麻辣咸香油而不腻的味道回味长久。

   荣昌羊肉汤是荣昌人的骄傲,它不同于其它任何地方做出来的味道,喝起来鲜香浓郁,羊肉蘸上调料,越吃越想吃。

     荣昌黄凉粉也是远近闻名,荣昌人已经把凉粉店开到了全国各地。吃一碗正宗的荣昌黄凉粉用上的调味料有十几种之多,它也是经济实惠型的特色食品,对于荣昌人来说,吃起来越麻越辣越香的味道更好。

     荣昌铺盖面的店面在重庆市区也很多,薄薄的铺盖面薄的有劲道,吃起来清香而浓郁。

   荣昌艾粑可以用不同的馅料,可甜可咸,浓浓的艾叶香味,糯糯的二米粑不粘牙。

    荣昌还有四大特产,荣昌猪、夏布、折扇、陶瓷。

     荣昌猪体型大,体重长到两三百斤、四五百斤不等,结构匀称,具有耐粗饲料,适应 *** 强,瘦肉多,肉质好,腰身部位鬃毛纯白色,头顶上或者眼睛周围有黑色鬃毛,所以老百姓称它为“ *** 猪”。荣昌猪是世界八大优良 *** 之一,现已发展成为我国更具影响力的地方 *** 之一,推广面积很大。

    荣昌夏布是荣昌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主销韩国、日本及港澳台地区。夏布系列产品已经列入重庆科技兴渝百亿工程。面料晶莹洁白,薄如禅翼,能与丝绸媲美,吸湿吸汗不贴身,凉爽舒适,广泛用于衣料、椅垫、工艺装饰品等。

    荣昌折扇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与苏杭扇齐名,为中国三大名扇之一,是馈赠嘉宾,亲朋好友的佳品。

     荣昌陶土资源丰富,已有800多年的陶瓷生产历史。它与广东石湾和江苏宜兴齐名,被誉为三大陶都。荣昌陶器与云南建水陶器,广西钦州陶器,江苏宜兴紫砂陶一样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并有“泥精”的美称。荣昌生产的日用陶、包装陶、工艺美术陶、园林建筑陶、皮陶、彩绘陶和仿铜陶,风格古朴,技术独特,美观大方,畅销海内外。荣昌安富已经建立了陶艺学校,安富街道也重新修葺完毕,建成了陶器古街。

荣昌海棠之乡 荣昌区海棠新城位置在哪里-第1张图片-

    荣昌游览的景点也很多,有万灵古镇、清流民俗风情小镇、昌州故里、荣昌安陶博物馆、河包斜塔、岚峰森林公园、 *** 教堂。

  万灵古镇依山傍水,高高的万灵山,清清的濑溪河,静静陪伴着古镇。

   清流民俗风情小镇位于荣昌西北角,那里居住有汉族、土家族、 *** 、彝族等多个民族,以汉族为主。

  昌州故里位于荣昌濑溪河畔,再现了荣昌的历史风貌。

   河包斜塔建于清代,塔高约十米,宽1.5米,因地层下陷,自然形成斜塔。

  荣昌安陶博物馆是重庆唯一一座由镇街筹资建设的公益 *** 博物馆,是集中展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陶”的重要平台。

    岚峰森林公园位于荣昌区南部古佛山林区,林区面积8千余亩,海拔460_600公尺,更高点三层岩711.3公尺,森林植被丰富。

    *** 教堂位于荣昌城内,是一座欧洲 *** 建筑艺术风格,法国神父于1913年主持兴建,1915年竣工。

   荣昌工业近些年也蓬勃发展,有荣昌板桥工业园区,荣隆工业园区,广顺工业园区。园区内入住了很多外地企业,也有不少大型企业,荣昌经济迈开了步伐,荣昌人民生活也越来越富裕。

   我的家乡不管从哪个方面看,她都是那样的美,美出了浓浓思乡情。

三、昌州(重庆市辖古地名)

“昌”指昌州,古昌州辖永川、大足、昌元(今荣昌县)、静南四县。被称为海棠香国,最早出自南宋著名地理学家王象之《舆地纪胜》里的《静南志》:昌居万山间,地独宜海棠,邦人以其有香,颇敬重之,号海棠香国。

四川盆地东南部,重庆市西南部,长江上游北岸

桂山秋月、竹溪夜雨、铁岭夏莲等昌州八景

唐乾元二年正月(758年),始设昌州,下辖昌元、静南、大足三县,“昌”指

昌州,古昌州辖永川、大足、昌元(今荣昌区)、静南四县。唐昌州治所首设昌元(荣昌区南部),后因泸水蛮反叛迁静南(今天荣昌区北部),。

公元885年(唐光启元年),昌州由静南县迁治大足。至公元1279年(南宋末年),大足一直是昌州州治所在县。北宋初,昌州撤静南县,其地并入大足、昌元、永川等县。

公元1001年(宋真宗咸平四年),四川分益、利、梓、夔州路。昌州归梓州路。

公元1283年(南宋因之元至元二十年),昌州废,永川、昌元、大足等县辖地并合州。

史载:海棠香国一词最早出自南宋著名地理学家王象之《舆地纪胜》里的《静南志》:昌居万山间,地独宜海棠,邦人以其有香,颇敬重之,号海棠香国。

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重庆市西南部,长江上游北岸。

昌州八景,今又称作永川八景,是位于中国重庆永川市境内的八个著名景点,包括桂山秋月、竹溪夜雨、铁岭夏莲、八角攒青、石松百尺、圣水双清、龙洞朝霞、梳妆台(另一说法,没有梳台,加上三河汇碧),此八景自古即为游览当地的文人所记述,而永川市旧名昌州,故称作昌州八景。

大足昌州古城,海棠香国距东关转盘,往铜梁方向约1.1公里处。距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宝顶山约12公里,北山石刻2公里,处于北环东路、佛都大道、大铜路之间,北侧紧邻近200亩的“海棠森林公园”,地块内濑溪河自西向东穿越而过,水面宽30米以上(河道最宽处达42米),河流沿线长约1.2公里。项目总占地面积963亩,总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

昌州。唐干元二年正月(758年),始设昌州,下辖昌元、静南、大足三县,大致在重庆的永川,大足,荣昌和四川隆昌一带,此地曾遍植海棠,古人常恨海棠无香,但昌州一带海棠却是有香的。说以这一代称海棠香国,

永川,大足,荣昌都以棠城自称。昌州静南县(和昌元县合并成今天的重庆市荣昌区)是其原产地,后广泛栽种于四川的昌州嘉州等地.现在据说明后已经灭绝.不过如果是以前广泛栽种,或许在其发源地无法找到在移栽地的山中会有所发现。昌州治所首设昌元(荣昌区南部),后因泸水蛮反叛迁静南(今天荣昌区北部),公元885年(唐光启元年),昌州由静南县迁治大足。至公元1279年(南宋末年),大足一直是昌州州治所在县。宋时在大足城也广植香海棠,并建有香霏阁。据史料所记,元末明玉珍据蜀,其子明升曾用

香霏阁前的香海棠来焙花茶,所以,大足也无愧号“海棠香国”。不过这是后来的事,而不是出产香海棠的源头,故地。因此,真正的“海棠香国”之故地,当为古之静南,今之荣昌也。”

古昌州海棠独香,在唐代已经盛名远播。其记载最早见于唐朝的《百花谱》:“海棠为花中神仙,色甚丽,但花无香无实。西蜀昌州产者,有香有实,土人珍为佳果。”说的是昌州海棠不但独具异香,还有美味“佳果”。《百花谱》作者贾耽(729-805),是唐代 *** 家,居相位十三年,政绩卓著。他更是地理学家、地图制图学家,著述彼丰,其功绩令人称颂。这个1200多年前昌州海棠“独香实”的记载虽然没有用“海棠香国”这个词,但它确立了昌州香海棠的“最早历史地位”。可以推定,在贾耽著书以前,昌州早已“二千里地佳山水,无数海棠官道旁”。宰相著书立说,为昌州香海棠作了极好的宣传。因此,到了宋代,还有钟爱海棠的人“恨海棠无香”。这里有个有趣的典故:受范仲淹器重的才子彭乘在《墨客挥犀》中收录了其堂弟彭渊材的一个“笑话”:“彭渊材闻李丹辞昌州,议者吐饭,往询弃之之故。李惊问之,彭曰:‘昌州海棠独香。’闻者传笑。”彭渊材是北宋音乐家。博通群书,尤工乐律,曾献书于朝廷,而征为协律郎。他曾说,平生无所恨,所恨者仅五事:一恨鲥鱼多骨、二恨金桔带酸、三恨莼菜 *** 冷、四恨海棠无香、五恨曾子固不能诗。后来得知昌州海棠独香,他一生憾事少了一件,喜不自禁,对昌州充满无限向往之情。值得回味的是彭渊材《海棠》诗:“雨过温泉浴妃子,露浓汤饼试何郎。”诗人用杨贵妃出浴之艳丽,喻其娇美动人;用 *** 子何晏食汤饼汗出,面色更洁白,喻其色白靓丽。用两个典故兼比海棠姿色,栩栩生。这种同时用 *** 、俊男“喻花”手法很少有,足见昌州香海棠之可爱。《海棠百韵》诗云:“峨蜀地千里,海棠花独妍。万株佳丽国,二月艳阳天。”佳丽国即“ *** 国”、“海棠香国”,昌州海棠香国已经成为人间仙境。

“海棠香国”给人无限遐想,与湖南省因自古盛产湘莲被称为“芙蓉国”有异曲同工之妙。“海棠香国”一词最早从何而来呢?“海棠香国”较早出自宋人沈立的《海棠记》:“大足治中,旧有香霏阁,号曰海棠香国。”可见,“海棠香国”这一美誉较早属于昌州,而非嘉州(乐山)。乐山号“海棠香国”最早见于明万历39年(1611年)编成的《嘉定州志》:“州治枕海棠山,接高标之脉。甘棠楼,知州钟振题‘海棠香国’于此。”比大足晚了五百多年。

重庆大足龙岗山北塔脚下,高耸的石崖上,刻着四个斗大的字:“海棠香国”。当地传说是唐代昌州府官张颜所题,不过笔者未见文字记载。还有山门楹联云:“海棠香国,海啸山呼……最是渊材风雅处,劝人典郡意悠悠。”诗中“渊材”,即宋代学者彭渊材。典出宋人释惠洪(1071-1128年)的《昌州海棠独香》,作者释惠洪即彭渊材之侄。

叶子奇着《草木子》又云:“海棠惟昌州者香,故号昌为海棠香国。州治前有香霏阁。”按:叶子奇约公元1327-1390年在世,元末明初大学者。后来明人郎锳(1487-1566年)撰《七修类稿》卷四十四《事物类·香海棠》还对叶***过引用。

再后来,明末清初的张岱(1597-约16 *** ),在其《夜航船》中也有“海棠香国”条云:“昔有调昌州守者,求易便地。彭渊闻而止之,曰:‘昌,佳郡守也!’守问故,曰:‘海棠患,患无香,独昌地产者香,故号海棠香国,非佳郡乎?’”

前面说的沈立《海棠记》所载“海棠香国”是不是最早的呢?应该不是。南宋历史地理学家王象之载:“《静南志》《昌元县序》:昌居万山间,地独宜海棠,邦人以其有香,颇敬重之王象之简介,号‘海棠香国’”。静南县属古昌州,唐代758年设立,7 *** 年撤销,从其县志可以推定,在公元7 *** 年前,昌州已经美名为“海棠香国”,这又比嘉州号“海棠香国”早约800年之久。

以上证据足以表明,“海棠香国”这一美誉最早属于昌州地区,古昌州大致就是现在重庆永川区、大足县、荣昌区、双桥区。古昌州海棠独香,在唐代已经盛名远播。其记载最早于见唐朝的《百花谱》“海棠为花中神仙,色甚丽,但花无香无实。西蜀昌州产者,有香有实,士人珍为佳果。”说的是昌州海棠不但独具异香,还有美味“佳果”。

何止是古昌州和嘉州美称“海棠香国”,凉山州甘洛县海棠镇也有此雅号。据何万敏先生《古城:历史的散笺》说:“海棠是进入凉山的之一重镇,古代之一关隘,彝语称‘嘎达铺’,唐《蛮书》称‘达士驿’。明代时,因都司署后园中有株巨大而奇艳的海棠花树,称此地为‘海棠香国’,镇名由此而得。”(载《中国西部》2005年第11期)

昌州,昌化。中。元和户一千一百九。乡七。

本汉资中县之东境,垫江县之西境,江阳县之北境。皇朝乾元元年,左拾遗李鼎祚奏以山川阔远,请割沪、普、渝、合、资、荣等六州,界置昌州,寻为狂贼张朝等所焚,州遂罢废。大历十年,本道使崔宁又奏复置,以镇押夷獠。其城南凭赤水,北倚长?,极为险固。

州境:东西南北八到:北至上都取普州、遂州路二千五百四十里。东北至东都三千四百里。

正南至沪州取合江县路三百八十里。正北微西至普州三百八十里。西北至资州三百里。东北至合州三百九十里。

贡、赋:(开元)〔元和〕贡:筒布。

管县四:静南,昌元,永川,大足。

静南县,中。郭下。乾元元年与州同置。

始龙溪,在县东,南流屈曲五十里合赤水溪流也。

昌元县,中。东至州一百二十里。乾元元年与州同置。东接濑皮溪,西临耶水。

永川县,下。西至州九十里。大历十一年置。东西北三面并枕侯溪水,南面接延陵英山。

大足县,下。西南至州六十五里。乾元元年与州同置。东临赤水,西枕荣山。

牛斗山王象之简介,在县东南八十里。

荣昌海棠之乡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荣昌区海棠新城位置在哪里、荣昌海棠之乡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标签: 荣昌 海棠 新城 位置 哪里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