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是文化之乡(镇原县古遗址) - 之乡 -

镇原是文化之乡(镇原县古遗址)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4

今天给各位分享镇原是文化之乡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镇原县古遗址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镇原县历史文化
  2. 甘肃镇原简介
  3. 镇原县的著名人物

一、镇原县历史文化

1、镇原古属雍州,秦属北地郡,位于黄河中游、泾水以北的黄土高原,为华夏古土。各代均在此在封署设置,委官牧民。

2、西汉初年,北地郡分设 *** 郡,所辖21县,临泾县是其中之一。

3、北魏时置原州(辖今镇原、平凉和宁夏的彭阳、固原一带)。

4、唐时筑临泾城,为临泾县治,唐末和宋代原州治置此,后又成为镇原州的州治。

5、 *** 初年(1912年),镇原县被划分为五区。

6、镇原县过去的婚嫁礼俗比较繁复,其基本伦理观点是儒家的“三纲五常”,突出“神权、父权、夫权”,夹杂着许多封建迷信的成分。以门当户对为基础的门阀 *** ,富贵贫贱论高低的等级 *** ,造成了生命价值的极大差别。形成了以金钱多少论身价,父母之命、煤妁之言成为神圣的信条,使千千万万个家庭说喜则喜,说忧亦忧。传统的婚嫁,虽被冲破,有的地方仍保留着遗俗。

7、镇原县旧的婚嫁礼俗主要讲究“六礼告成”:纳采(媒人向女家提亲,女家应允,男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男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生辰八字,女方具庚帖送男方,看家道)、纳吉(男家卜得吉日之后,备礼通知女家决定,缔结姻缘,挂锁)、纳征(男家以聘礼送给女家)、请期(择定婚期备礼通知女家,送二程)、迎亲(男方去女家迎娶)。

8、上述六项议程的进行,都要选择吉利的日辰。在迎亲前男女请阴阳开嫁娶单子两份,男女双方各执一份,说明禁忌事宜。再备迎亲的工具和人员。接新媳的用具过去多是花轿, *** 时期乘马、驴,建国初期用自行车、手扶拖拉机,现代多用大小汽车。娶亲时讲究男方去单回双,就是说迎亲时男方去五人或七人,回来时添上新娘便是双数,女方送人的大客为双数,同时双方都要有个女的,民间过去清规戒律颇多。[10]

9、镇原丧葬习俗全县大同小异。除非正常死亡者外,正常死亡者,五至七 *** 埋。仪式按年龄划分,老者葬礼比较隆重,壮亡少殇者简葬。古称年逾五十为夭寿,凡五十以上死者称老丧,七十以上称高寿,未逾而立之年则称“殇”,幼婴死亡称“撂”’,用谷草卷之弃于荒郊不 *** 。未婚而亡者,不做棺木,用席卷埋于僻静之处,坟堆甚小。故有“老殁”、“壮亡”、“少殇”、“幼撂”之称。

10、凡老丧者,其丧仪复杂,礼节繁冗,从死者寿终到孝子除服,须经下列各项程序:小殓(停床)择期(定发引日期)、出门告(讣告)、大殓、变服、发引、宴宾、家祭、归窀、点主、领羊、搭蘸、祀祭。

11、从寿终之日起,逢七致祭,子女、孙等须承服赴坟茔烧纸祭奠。七七四十九天为尽七,百日为“百期”。在家设灵位重祭,女婿、外甥等内亲都来祭奠。此后,三年内每逢死者寿终之日即为“周年”。头周年、二周年只设家祭不来客,三周年为祭,即孝子哀思益哀,除服之意,此祭较为隆重,在家设灵位献供祭,有时还酬客,孝子赴坟茔烧纸,除去孝服。以后除逢年过节去坟茔烧纸扫祭外,在家不再设祭。

12、此外,民间丧葬还有许多禁忌:孝子在“三七”以内,不进别人家门;不论男女老幼,死在外者,不能入宅,须在户外搭棚停放。如需进宅、须破墙而入,未婚死或幼年死者,不做棺木,不设灵堂,用芦席卷埋。亡妇若身怀有孕,需破腹取婴,然后从简埋葬;厝柩寄埋,死者因犯忌日、重丧诸多原因而不能及时埋葬者,即在窑内用土坯封固灵柩,或在室外选地停放,少则几日,多至数年,然后卜筮吉日行礼安葬。

二、甘肃镇原简介

镇原县地处甘肃省庆阳市西南部。

全县共辖19个乡镇,总人口51.9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8.5万人。

土地总面积3500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69万亩。

境内山川塬兼有,以山地居多,占总耕地的68%以上。

平均海拔1500米,年降雨量400-500mm,无霜期150天。

农业人口占95%,农业增加值占GDP48%以上,农民人均收入的60%来自农业。

土地宽广,光照充足,适宜小麦、玉米、高粱、糜谷等多种粮食作物和烤烟、瓜菜、 *** 材等经济作物生长。

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传统农业大县。

农副土特产品丰富,以杏果、黄花、 *** 材等较为突出。

现存杏树24万亩,杏产量居全国第二,加工能力居全国之一,被国家 *** 命名为“中国杏乡”。

黄花留存面积24万亩,被国家外贸部命名为“镇原金针菜”。

中 *** 材负有盛名;石油、天然气、石英砂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

全县现有各类学校356所,在校 *** 11.03万人,每年输送大、中专 *** 2000人左右,持续位列全市前茅;民办教育发展较快,全县共有各类民办学校78所,在校 *** 7354人。

“后汉三贤”之一的王符出生于镇原临泾,其著作《潜夫论》与王充的《论衡》齐名;秦昭版、陶水管、石崆寺等文物遗产国内稀有。

县内书画爱好者多达4000多人,有“书画之乡”之美誉;香包、刺绣、剪纸等民俗文化内涵丰富。

三、镇原县的著名人物

字醉石,号醉墨草堂主人,男,汉族, *** *** 员,镇原县城关镇高庄村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协行书 *** 会 *** 、甘肃青年书协理事,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庆阳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 *** ,中国书协西部教育基地庆阳培训中心副主任,庆阳市岐黄书画院副院长,镇原县青年书法家协会 *** ,镇原县书协副 *** ,镇原县王符碑林书法培训中心主任,翟万益书法导师工作室助教。 *** 镇原县第八、九届 *** 会 *** 。

进修于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导师工作室,清华美院张旭光书法导师工作室,中国书协培训中心翟万益书法导师工作室,2010年被镇原县委县 *** ,评为“镇原县十大杰出青年”之一,“全县先进文艺工作者”、和“镇原县优秀 *** *** ”,“镇原乡贤″等荣誉称号。

女,汉族,1977年生,甘肃镇原人,1995年毕业于甘肃省艺术学校,主攻青衣、老旦,现为中国戏曲现代研究会会员,中国戏曲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演员。

甘肃著名陇剧艺术家佟红梅凭借《古月承华》中饰演的胡承华一角,与其他16人,获得了第22届“白玉兰戏剧主角奖”的提名,镇原县秦腔剧团也首次获得“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集体奖”提名。

胡奋(?——288年),字玄威, *** 临泾(今甘肃镇原南)人,曹魏车骑将军、阴密侯胡遵之子,西晋将领、外戚。胡奋 *** 开朗,有谋略,少好武事。

早年效力军中,司马懿率军征讨公孙渊时,胡奋以平民身份随军出征,深受司马懿喜爱。后拜官校尉,再出任徐州刺史。与路蕃联合,平定匈奴刘猛叛乱。

镇原是文化之乡(镇原县古遗址)-第1张图片-

建立赫赫军功,升任征南将军、散骑常侍。胡奋晚年好读书学习,文章写得很好,名声大,而为官所到之处,口碑颇佳。泰始末年,其女儿胡芳入选后宫,被晋武帝封为贵人。

因此,晋武帝对胡奋十分信任,先后官拜左仆射、镇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太康九年(288年),胡奋去世,追赠车骑将军,谥号壮。

张宸枢,字紫垣,号少堂,镇原县临泾乡祁庙村人。生于同治五年(1866年),卒于1931年,终年65岁。张宸枢敦厚精敏,勤学好问,少有声望,10岁即能赋诗作文,才名闻于邑里。

《六艺》、经传和诸子百家无不通习,擅长书法,善于词章。光绪十四年(1885年)19岁举为乙酉科拔贡,同年中举,部选为庄浪县学训导,启迪后学。

他治学严谨,训导有方,每临抽查,均作掩卷提问,若回答有误或答对不出,则循循疏导,晓以大义,以励其志。

慕寿祺,字子介,号少堂,是甘肃省镇原县平泉镇古城山人。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实清朝光绪举人,历任宁夏固原学政、西宁教渝、宁灵厅教授达30年之久。

熟习教育,精通经史。其兄寿褆,清朝宣统拔贡,陕西补用州同。 *** 战争爆发后,寿祺赞成中国 *** 的主张,其思想成为省城兰州知名人士的 *** 。

他说:“ *** 学说创自 *** ,继之以 *** ,逐哄动全球。后二十余年, *** 全部来甘,所至之处不妄 *** ,已而改称红军,其宗旨以联络中国 *** 及各界一致 *** 。”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镇原县 镇原 遗址 化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