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之乡创建 中国诗词之乡浦城诗歌长廊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5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诗词之乡创建,以及中国诗词之乡浦城诗歌长廊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更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全国有多少个诗词之乡
  2. 关于大禹陵的诗句
  3. 望奎县好吗望奎县诗词之乡滴由来

一、全国有多少个诗词之乡

1、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把其中任何一章抽去,你会发现,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历史将因此散页,无法装订成册。邗江自古文人辈出,其境内的瓜洲渡口更有“诗渡”之称,当地及南来北往的文人墨客们留下了数量众多的诗词歌赋。

2、位于邗江南大门的瓜洲自形成陆地至今仅1700多年,却牢牢吸引了诗歌的目光。无诗不成瓜洲渡。“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唐张祜)“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宋王安石)“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宋陆游)至今传唱不息。可以说,是诗歌成就了瓜洲的知誉度。瓜洲诗渡,地以诗名,诗以地盛,全中国恐怕没有一个古镇敢与瓜洲争雄。据不完全统计,古代诗人写瓜洲的诗篇,留下的有万首之多。

3、农耕时代的水运,也是文化纽带,往来于瓜洲渡口的,不仅有大量的漕运船只,还有大量的墨客 *** 人。李白、白居易、王安石、陆游、张若虚等著名诗人均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诗章,其中,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白居易的《长相思》、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等更是名耀 *** 。正是这些诗歌大家和他们的名篇经典,使瓜洲古渡成为千古“诗渡”。

4、2009年,邗江区委宣传部、扬州日报社与《人民文学》联合举办的“春江花月夜”全球华人征诗活动,得到社会的热烈响应,共收到近万首应征诗歌,作者来自国内多个省区市包括 *** 、 *** 、 *** 等地区以及加拿大、美国、日本、巴拿马、澳大利亚等国,有年近九旬的老者,也有十几岁的少年。

5、如果说瓜洲是邗江南大门的一颗诗意明珠,北湖一带则是邗江的另一处文化重镇。北湖地区指邗江北部临近邵伯的公道、黄珏等乡镇,那里一向崇文重教,清代嘉、道年间,诞生于斯的阮元、焦循等大儒亦文亦诗,诗集汇编成册成卷,不但引领着扬州的学术研究走向巅峰,也留下了大量的诗词篇章。

6、当代邗江继承了自古以来的浓郁诗风,拥有人数众多的创作队伍,区诗词协会成立二十多年来,逐步成长壮大,目前有会员200多人,其中省诗协团体会员180人,全区14个镇、街道办,2009年底有7个诗词协会,5个诗词小组。各镇(街道)诗词协会都有自己的刊物,近年来创作了1万多首古体诗词。2010年,邗江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全国诗词之乡”称号。

二、关于大禹陵的诗句

1.大禹陵的诗+大禹的诗

大禹抗天歌 [朗诵诗]——写在抗洪抢险的日子里

大禹抗天歌 [朗诵诗]——写在抗洪抢险的日子里

巍峨的“长城”,在“八卦阵”中崛起

大禹抗天歌 [朗诵诗]——写在抗洪抢险的日子里[引子]天倾东南,淮水横流水魔搅彻万家怨天公强逼人低头[A章]天公知否?你可毁家园,可毁田畴折不断当代大禹脊上的`骨头当厄运飞来,灾祸临头有谁叹息,有谁嚎哭更有谁,向你跪拜乞求?只有那,几万万大禹斗水魔 *** 冲 *** 壮矣哉,抗天豪歌动地吼![B章]天公信否?你塌下,自有顶天柱、擎天手自有一轮红日照九洲看哪——火红的意志,在浪尖上闪烁沸腾的热血,在洪水中奔流巍峨的“长城”,在“八卦阵”中崛起肆虐的龙王,在五星旗下颤抖壮矣哉,大禹歃血谱春秋![C章]天公输否?你逞强施威曾几时是不是大禹的对手?试看今日之域中禹王牵着龙王走遍地臭水入海流家园重建,田畴在修西风又绿古神洲。

有一首唐代杜牧的山行,就是关于关于爱晚亭的诗句。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爱晚亭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位于湖南省岳麓山下清风峡中,亭是在乾隆年间,由当时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的,本名“红叶亭”,又称“爱枫亭”,后来改为“爱晚亭”。与安徽的醉翁亭、杭州湖心亭、北京陶然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之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深秋时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第二句“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

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襄阳城郭春风起,汉水东流去不还。

孟子死来江树老,烟霞犹在鹿门山。

乱山影直危楼起。天涯目断雕阑倚。寂寞过东风。行宫烟雨中。长安何处日。城郭今寒食。谁待翠华归。片云天际飞。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 *** 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 *** 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处,空见蒲桃入汉家。

1.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阿房宫赋》唐代:杜牧

2.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孔雀东南飞》两汉:佚名

3.檥岸逢重九,全家上浅山。儿童争险步,城郭有跻攀。——《南康军寓居》宋:项安世

4.不见城郭事,沉沉唯四山。——唐代·韦应物《夜望》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韩翃《寒食/寒食日即事》

译文: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2、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五代·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译文:寒食路上长满了野草闲花。他车马又在谁家树上系?

3、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唐·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译文:海棠花与梨花掩映着白杨树,这都是生死离别的地方啊。

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唐·孟云卿《寒食》

译文:二月的江南花开满枝头,在他乡过寒食节足够悲哀了。

5、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宋·苏轼《寒食雨二首》

诗词之乡创建 中国诗词之乡浦城诗歌长廊-第1张图片-

译文:自从我来到黄州,已度过三个寒食时际。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大禹陵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东南郊的会稽山山麓,是4000多年前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葬地。

大禹陵坐东朝西,由禹陵、禹祠、禹庙三大建筑群组成,三者皆在一地,后二者因前者而产生,如以建筑而论,当首推禹庙。禹陵的入口处为一青石碑坊,其后是一条长100余米的神道,神道两侧立有石刻神兽5对。

神道尽头为大禹陵碑亭,亭内立有由明代绍兴知府南大吉所书的“大禹陵”石碑。陵前还遍植有槐树、松柏、绿竹等植物。

禹祠位于禹陵的左侧,相传始建于夏代少康之时,以后曾多次毁废又多次兴建。现存的禹祠是近年来重建的,共两进院落,中间以天井相隔,极富江南民间建筑特色。

祠前一泓清池,悠然如镜,曰“放生池”。“禹祠”匾由著名画家吴作人题写。

前进的左右两侧有“大禹治水”、“计功封赏”砖雕,后进内立有大禹塑像。禹庙位于禹陵的右侧,始建于南朝梁大同十一年(公元545年),以后历代均有所修建。

庙内自南向北依次分布有辕门、照壁、岣嵝碑亭、棂星门、午门、祭厅、大殿等建筑。其中明代翻刻的岣嵝碑,文字奇古,记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和功绩,又名“禹王碑”。

禹庙的午门宽11.6米,进深约7米,其后为祭厅。祭厅是历代祭禹的场所,建筑结构与午门相似。

祭厅东、西两侧为配殿,其中东配殿内放置有明、清时祭禹的碑刻30余件。大禹陵为我国东南久负盛名的胜迹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艺术和旅游价值。

附:关于绍兴(水乡风光)的调研报告绍兴是首批中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那里的青山绿水闪耀着明净秀丽的色彩,那里的屋宇殿堂散发着古老文化的芳香,那里的大街小巷保存着民族英杰活动的遗迹,那里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兰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绍兴境内河湖纵横密布,故又有“水乡泽国”、“桥都水城”之称。

古城绍兴,正以它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广大的浏览者。绍兴位于宁绍平原西部,位于北纬29度14分至30度16分,东经119度53分至121度14分,南接峰峦起伏的会稽山,北濒水浩淼的杭州湾,东起曹娥江,相抵浦 *** 。

总面积7901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01平方公里。境内河湖纵横,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是个著名的鱼米之乡。

这里有浙东运河和杭甬铁路经过,公路四通八达,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境内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年平均温度16.4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

绍兴地处丘陵山地和河网平原的衔接地带,风景优美。南部会稽山脉峰峦叠翠.溪涧溅珠;北部三江汇流,八海处秋涛排空,势如尺协;而平原地区则绿野千里,碧波万顷,更富于诗情画意。

“山 *** 上秆,如在镜中游”,绍兴就是以绮丽的水乡风光闻名于世的。你可以乘上这里的乌篷船,于水声中领略水乡泽国的佳景。

近处河道、舟楫、堤岸,远方国野、村落、册影,好象一切都漂浮在水上,在那宽阔的河湖中,筑有青石叠砌的塘路,将水面劈成两半。塘中是背纤的人行走的路,船只依傍的岸,它绵延数十里,一直伸展到水天极目之处。

每隔几十米就有一座造型古相的石桥,轻舟往来如同梭子在编织绿色的锦缎。绍兴市区素有桥都水城之称。

纵横的河道可以说是它的马路,各式各样的石桥就是它的十字路口。如果登上林木葱茏的府山、蕺山、塔山,居高临下,俯视全城,黑瓦粉墙鳞次栉比,都镶嵌在闪闪发光的大小河道之中,特别值得称道的是绍兴的丽水往往呈现出丰富的色调,泛舟东湖。

穿行在崖陡壁之下,您可以领略“坐井观天”的奇趣,禁不住赞叹千百年来人工千斧万锤采石的的杰作。涉足吼山,成对着拔地而走的“支石”、“棋盘厂”。

使您觉得它仿佛是从天外憎恶,不能不惊异采石工人再塑大自然的奇功。这些奇峰怪石给水乡平添风韵,吸引着人们寻幽探胜。

徜徉在稽山镜水之间,展现在我们的既有风光旖旎的山水图景,又有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这里出土的文物表明,远在 *** 时期,绍兴的土地上就有了人类的遗迹。

传说上古时代的帝王虞舜曾临绍兴一带巡狩游憩,新自耕耘。现在这里还有小舜江、舜王山、巡狩台、谷来岭、舜王庙等许多纪念这位古代圣群的地方。

史 *** 载,治平洪水的夏禹曾经在此大会诸侯,以讲其功,死后葬身会稽山下。至今巍然矗立禹陵、禹庙,寄托着人民对这位远古英雄的怀念。

春秋战国时期。绍兴成为越国的都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历发图强的遗迹至今犹存,越国人民“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历史佳话为人们所熟知。在两汉、两晋、隋唐五代,这里一直是经济和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

公元1130年,南渡苟安的宋高宗赵构返越,按照绍(承继)(国统)中兴的意思,把越州必为绍兴府,这就是绍兴地名的来由。它人微言轻的临时首都,为期达一年零八个月之久,南宋最后六位皇帝的陵墓也都在这里,现在还可以找到它们的遗址。

这个时期,绍兴成为南方的 *** 、经济中心之一,已经相当繁荣。以后一直起着地区 *** 、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的职能。

元代称为绍兴路,吸代绍兴府统辖山阴、会稽、余姚、上虞、嵊县、新昌、诸暨、萧山八县。清代绍兴仍为府治,正因为绍兴有如此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经济地位,使它成。

三、望奎县好吗望奎县诗词之乡滴由来

1、望奎县是中国黑龙江省绥化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东经46°10′~46°46′,北纬46°59′~47°27′之间。据说望奎县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地方,被誉为"中国北方小江南",这里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资源。

2、望奎县素有"诗词之乡"的称号,这主要是因为这里出产了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在历史上,望奎县孕育了众多文化名人,如清代文学家郑燮、清代书法家于右任等。他们以诗词、书法等艺术形式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3、此外,望奎县还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拥有湖泊、森林、山川等丰富的资源。这些美丽的景色常常成为诗人们创作的灵感之源,赋予了望奎县深厚的文化底蕴。

4、总的来说,望奎县作为一个以诗词为名的地方,既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又有优美的自然环境,给人一种宁静、优美的感觉。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诗词之乡创建和中国诗词之乡浦城诗歌长廊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标签: 浦城 长廊 中国 词之乡 诗歌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