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打一成语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成语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一、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3、孔子的 *** 子夏在鲁国做了官,有一天回来向孔子请教,孔子对他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意思是说,做事不要图快,不要只见眼前小利,如果只图快,结果反到达不到目的;只图小利,就办不成大事.说明做事不能只图快不求好,急于求成反而干不好事.
二、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意思
1、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意思
你好,很荣幸回答你的问题!”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意思是做事不要图快,不要只见眼前小利,如果只图快,结果反到达不到目的;只图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2、你好,很荣幸回答你的问题!”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意思是做事不要图快,不要只见眼前小利,如果只图快,结果反到达不到目的;只图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3、不要光求快,无视 *** 宜。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贪图 *** 宜反而错过良机。……
4、先生说,不要只追求速度,不要只是见到小的利益,想要快则难以实现,到达,只见到小利益则会难成大事。
5、【解释】欲:想要。达:达到,达成目标。想求快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6、【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7、【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中 *** 词。
8、是你自己没有说清楚啊,“文言文欲速则不达翻译”谁知道你说的是什么呀?帮你这个忙,以后注意。
9、原文: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篇)。
10、译文:(有一年)子夏被派到莒父去做地方官。(临走之前他专门去拜望老师),向孔子请教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地方呢?
11、孔子说:“做事不要单纯追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目的;只顾眼前小利,不讲长远利益,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
12、子夏:孔子的 *** 。莒父:鲁国的一个城邑,在今山东省莒县境内。宰:总管。
13、谚语“欲速则不达”就是说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目的,不能成功。人们经常用来说明过于 *** 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对于从政者来说尤其不能不顾客观条件地 *** ,盲目地强求速成的“政绩”。作为从政者,应该明白什么是小利什么是大事,能够把官员个人的荣辱当成小利,把老百姓的事当成大事的就是好官,相反,就是坏官。
14、欲:想要.一味 *** 急图快;主观要求违背客观规律;反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15、《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6、磨刀不误砍柴工;宁可少生产一些;也要先把装置维修好;不然~.
17、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8、子夏做了莒父的总管,问孔子怎样办理政事。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19、孔子的 *** 子夏在鲁国做了官,有一天回来向孔子请教,孔子对他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意思是说,做事不要图快,不要只见眼前小利,如果只图快,结果反到达不到目的;只图小利,就办不成大事。说明做事不能只图快不求好,急于求成反而干不好事。
20、“欲速则不达”的观点是对的,干什么事都要循序渐进,但是对于从政者来说尤其不能不顾客观条件的 *** ,盲目地强求速成的“政绩”。作为从政者,应该明白什么是小利什么是大事。能够把官员个人的荣辱当成小利,把老百姓的事当成大事的才是好官;相反,那就是坏官。
21、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多化点功夫去把刀磨快,才能砍出更多的柴。许多人学习外语往往缺乏耐心,不愿意去循序渐进地苦练基本功,不去背记单词,也不去理解分析语法,一心只希望获得“快速掌握外语”的秘诀。于是一些奸商便利用了人们的这一投机心理,制造了许多“快速掌握外语”的秘诀。其实这些秘诀唯一能起作用的只是能为那些奸商赚钱,并不能有效帮助人们快速掌握外语。
22、又比如,不管是孩子或 *** ,还是家长或父母,总希望他们的学习能很快进步、成绩能迅速提高,然而这是不现实的。所有的学习都必须循序渐进、逐渐提高。尤其是在上到高年级的时候发现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时候,一定要有耐心把以前学过的低年级的教材也重新学习一遍,才可能真正提高高年级的成绩。
23、宋国有个人,见别人家的庄稼长得很好,总觉得自己家的庄稼长得太慢,很是着急。有一天他忽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是便将自己地里的禾苗一棵一棵全部拔高了一些。看着自己家的庄稼一下子比别人家的庄稼长高了,感到非常高兴。回到家里他得意地对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一个人让地里所有的庄稼都长高了一大截!”他的儿子听完他的详细介绍,立刻跑到地里去看,结果发现他们家的禾苗全都枯死了。这个拔苗助长的故事也充分地说明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24、 [释义]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25、 [语出]郭沫若《雄鸡集·关于发展学术与文艺的问题》:“命令主义就合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叫做‘拔苗助长’。结果被拔起的苗不仅不能成长,反而枯槁了。”
26、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比喻不切实际地办事,欲速不达
27、 [例句]那种不顾 *** 能否接受的填鸭式的教学 *** ,无异于~。
三、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是谁说的
1、“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是(孔子)说的。
2、“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译文:急于求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小利则办不成大事。
3、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4、译文:子夏做了莒父地方的长官,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贪图小利。急于求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小利则办不成大事。”
5、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 *** 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 *** 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 *** 及其再传 *** 把孔子及其 *** 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6、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 *** 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 *** 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 *** 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7、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人(山东省平邑县钟村镇人,仲村镇因仲子故里而得名)。“孔门十哲"之一,受儒教祭祀。仲由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8、周敬王四十年(鲁哀公十五年),卫乱,父子争位,子路被蒯聩 *** ,砍成肉泥。三月初三结缨 *** ,葬于澶渊(今河南濮阳)。
9、《论语》是孔子及其 *** 的语录结集,由孔子 *** 及再传 *** 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此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 *** 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20章、4 *** 篇,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 *** 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
10、《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