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到中国的时间,马可波罗来中国什么朝代

牵着乌龟去散步 时间 3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马可波罗到中国的时间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马可波罗到中国的时间的知识,包括马可波罗来中国什么朝代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马可波罗是什么时候来到中国的
  2. 马可波罗从意大利到中国走了多久
  3. 马可波罗什么时候到中国
  4. 马可波罗来到中国是什么时期
  5. 马可波罗什么时候到中国来的

一、马可波罗是什么时候来到中国的

1、马可·波罗是在元朝来到中国的。

2、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年9月15日出生于克罗地亚考尔楚拉岛,威尼斯旅行家、商人,著有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于1324年1月8日逝世。

3、17岁时跟随 *** 和叔叔,途经中东,历时四年多到达蒙古帝国,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曾访问当时中国的许多古城,到过西南部的云南和东南地区,在狱中口述了大量有关中国的故事,其狱友鲁斯蒂谦写下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及其游记,在中世纪时期的欧洲被认为是神话,被当作“天方夜谭”。但《马可·波罗游记》却大大丰富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打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以及“天圆地方”说,同时《马可·波罗游记》对15世纪欧洲的航海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5、《马可·波罗游记》直接或间接地开辟了中西方直接联系和接触的新时代,也给中世纪的欧洲带来了新世纪的曙光。事实已经证实,《马可·波罗游记》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其积极的作用是不可抹杀的。

二、马可波罗从意大利到中国走了多久

波罗一家从意大利的威尼斯出发,途经 *** 、 *** 和阿富汗,历经3年到达了中国与阿富汗交界的帕米尔高原。

700年前,年轻的威尼斯人马可踏上旅途,开始了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探索之旅。根据他24年漫长历险著成的游记《东方见闻录》,成为西方之一部关于神秘中国的完整记录。

然而,有关他的中国之旅引起了众多争议。其中,大英博物馆中国馆馆长弗朗西丝·伍德(Frances Wood)博士在《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一书中,提出了她的著名质疑:马可·波罗根本没到过中国!他对中国的印象,仅限于道听途说。为此,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摄影师麦可·山下用了1年时间,重走了马可·波罗的中国冒险之旅,试图解开有关马可的故事 *** 。

“最令人惊讶的是,人们的面孔、文化和地貌依旧,一如马可·波罗在书中的描述让人叹为观止。”国家地理《马可波罗现代东游记》 *** 人兼导演乔纳森·芬尼坎(JonathanFinnigan)说。

在13世纪的欧洲,许多人都以为世界是扁平的。除了少数传教士,很少有人敢于前往未知神秘的异域国度。但在1271年,17岁的马可就随着 *** 尼古拉(Nic-colò)和叔叔马飞阿(Maffeo),开始了他们的东方之旅。

据《东方见闻录》记载,波罗一家从意大利的威尼斯出发,途经 *** 、 *** 和阿富汗,历经3年到达了中国与阿富汗交界的帕米尔高原。

麦克·山下是凭借现代的交通工具来到中国的,他能感受到这段旅程对小马可而言是多么的艰辛。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波罗一家遇到了最艰巨的挑战:穿越这片一望无际的险恶沙漠。在当地语言中,“塔克拉玛干”的意思是“有进无出”。马可这样回忆道:“那些在夜间赶路的旅人,倘若有谁不小心掉了队,便会听到 *** 魂的交谈声,仿佛是他的同伴在说话;假如他信以为真,这个掉队的旅人就会被引入歧途,再也找不到他的同伴。很多人便是这样死去的。”

而山下在这片中国最炎热、最干燥的沙漠中,也部分感受到了波罗一家当年的艰苦。在100度的高温灼烤下,每时每刻都会觉得异常干燥,浑身都不对劲。沙子扎得人发痒,汗水不停地滴下眉头……

山下认为《东方见闻录》是本不错的“旅行指南”,至少一些风土人情需按照马可的“指点”才会留意。例如,马可曾描述“这里有很多体形庞大的野生羊,头上的

角能长到六个手掌长。”新疆提孜那甫的居民向山下证实了这种帕米尔盘羊的存在,不过现在数目已经很少。

当然,有时马可的这本“旅行指南”也会出现很大偏差。山下不得不承认,“他在书中提到的两地距离,有些极为精准,有些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也许当时马可还是个孩子,而且书是这段经历20年后才回忆写成的。

顺着马可的足迹,山下来到了喀什。

书中曾说:“一路上有许多城镇和村庄,但更大、最繁华的一座是喀什。”也许在马可眼里,喀什算得上是当时 *** 更大的市场。这里 *** 的商品琳琅满目,喀什的商 *** 走遍了世界各地。而如今的喀什使山下仿佛回到了13世纪。他感到“岁月未曾改变的是这些人、这些面孔,还有讨价还价的声音和人与人的交往”。

在而后的丝绸之路上,马可见识了不会被烧坏的神奇布料。山下在和田找到了它——石棉。在马可那个时代,很多人相信石棉来自蝾螈蜕下的皮。但马可认为:“这些织物并非来自一种生活在火焰里的

生物,而是来自大地的脉络。”可以说是他率先向西方世界透露了石棉的来源。而石棉石矿的场景和马可描述的一模一样,人们都戴着口罩工作。

越来越多的成功发现使山下更加坚信,马可·波罗的游记来自之一手材料。现实的场景与他所描述的完全吻合,而且,恰恰都是在他所说的地方找到的。

1275年,波罗一家来到上都(位于现在 *** 正蓝旗东20公里闪电河北岸),觐见蒙古大汗忽必烈。在马可眼里,“忽必烈是有史以来拥有最多民众、疆土和财富的霸主。”可惜的是,当时的宫殿和元朝多数遗迹一样,早已被毁。呈现在山下面前的只是残垣断壁。

不过,马可在上都也没有待多久就前往当时大汗兴建的一座新城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山下在这座繁忙的首都中找到了一些马可讲述的古迹。

“世上没有一座桥能够与它相媲美。它有24个拱形桥洞,整座桥以灰色大理石修建而成;石柱的底端有一只大理石狮子;柱顶同样端坐着一只造型优美、工艺精湛的狮子。”这就是卢沟桥,也被后人称作马可·波罗桥。

山下认为,尽管马可表述的桥洞数字不对,柱子底端也根本没有狮子,但对于一个不靠任何笔记写书的人而言,在若干年后还能记得这么多细节,已经很了不起了。

据马可所言,他在大都成了大汗的一名亲信,并受命担任使臣,造访蒙古帝国最偏远的疆域。在此后的17年里,马可看到了宏伟的城池、奇特的风俗、食生肉的民族以及远比西方发达的中国都市。但他的很多描述让西方人难以置信,人们对他是否到过书中提及的每一座城市表示怀疑。

马可·波罗自称在扬州生活了3年,并曾担任这里的地方官。书中写道:“要知道,扬州是一座举足轻重的城市;而马可·波罗本人,即本书所讲述的主人公,曾受大汗任命,一连数年在这座城市中担任地方官。”但大多数专家推断,他不可能做过地方官,否则那一时期的中国文献应该会提到他。所谓扬州做官一事成了质疑马可所言有虚的一大例证。

“我认为,有关马可·波罗的更大疑点,是他没有出现在任何汉语或蒙古语的史料中。当时中国的官僚体系极为庞大,一切大小事项都会被记录在案,每个城市的每一任地方官,每一个小官吏都不会被漏掉,但马可·波罗一家压根儿没出现过。

文献中记录了其他欧洲人,却没有马可·波罗。两百年来,中国和欧洲的历史学家都在竭力寻找,结果一无所获。这是一个大问题。”伍德博士说。

*** 学历史学者刘迎胜教授却认为,不能过于依赖那一时期的记录。就连一些重要的人物,也没有出现在当时的汉语文献中。元朝的原始档案在朝代临近尾声时就已被毁了。马可也许是一名级别较低的官吏,有可能是一名盐吏。因为马可了解很多盐务方面的事情,当时整个中国的盐都由扬州供应。

当然,疑点还有不少。对于自己居住了3年的扬州,马可几乎什么也没讲。他几乎把所有赞美辞都留给了杭州。“毫无疑问,杭州是世界上最美好、更高贵的城市。”杭州是当时全球最伟大的城市,被马可誉为“天堂之城”,年轻人自然喜欢在这种地方游玩。马可笔下的市场,在今天说来就是购物天堂。

西方人不相信马可·波罗,是因为他的描述仅数字就很“离奇”:160万栋房屋,1.2万座桥。毕竟中世纪的威尼斯是一个只有10万人口的城市,居民们没有享乐的时间。可是在世界的另一边,却有一座令西方人望尘莫及的美丽城市,那里的生活水准远远超过了威尼斯。

让人难以置信的还有他为大汗效力期间,远赴中国边陲地带的故事。据他所言,他在沿途遇到许多不寻常的人,但最让他感兴趣的是藏族人。

他曾在书中提到:“这些人的生活异常简朴,一辈子除了麦麸、不吃别的东西;他们用热水冲泡麦麸,以此果腹;这就是他们的食物,除了麦麸,还是麦麸。……这里还有极为庞大的寺院,有的宛如一座小型城镇;一间寺院里,就有两千多名僧侣。这些僧侣一律都要落发剃须。”

山下来到了位于甘肃夏河县城西的拉卜楞寺,这是中国藏传 *** 格鲁派(黄教)6大名寺之一。他在那里目睹了2000名剃了头发、刮了胡子的僧侣,吃着糌粑,礼敬神明。700年多来,这一切似乎没有任何改变。山下认为,若不是亲自来过这个地方,认识了这些人,马可不可能以这样的热情来描述他们。

而且马可并没有夸张,只不过当时西方人人不相信他报出的数字,动不动就是几千、几万的。无论是城市的规模,还是人口、船只、桥梁的数量,所有这些都是当时任何一座欧洲城市根本无法相 *** 。在欧洲,有谁听说过一座教堂里,同时有2000名教士在做祷告?

此外,在马可讲述的故事中,也有些让现代人都觉得匪夷所思的章节。例如,作为蒙古大汗忽必烈的使臣,马可·波罗曾到访云南,遇见一些少数民族。有一件事让他非常惊讶:这里的人们竟然食用生肉。“这一地区的居民食用生肉,佐以大蒜与香料混合而成的酱汁,就这样生吃,一如我们食用烹制过的熟肉。”

马可波罗到中国的时间,马可波罗来中国什么朝代-第1张图片-

若不是亲眼所见,山下先生也很难相信。“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猪肉一定要煮熟之后才能吃。可是这些人,700年来、他们一直在吃生猪肉;而且从这一张张气色红润的面庞来看,他们都非常健康。”这也许表明,幅员辽阔的中国确实存在着一些奇特习俗。

旅居中国多年,马可·波罗和他的家人开始思念故乡。从威尼斯出发时,马可才17岁,这时他已经37岁了。他知道,忽必烈的身体日益衰弱, *** 也渐渐不稳。当马可来到苏州时,就像是回到了家乡。他在这“东方水城威尼斯”待了很长时间,或许是因为那里让他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终于在1291年,大汗准许马可一家返乡。他们从中国南方出发、由海路、经印度抵达波斯湾,再由陆路返回威尼斯。一路上,他们可能遭遇了传染病、台风或是海难,因为同行的600人中,只有18个人活了下来。但是,马可带着万贯家财回到了威尼斯。

传说马可回家时,模样像个乞丐,穿着一件破旧的大衣。然后,他脱下外衣,拉出衬里,里面塞满了各种珍贵的宝石。人们这才知道,此人便是马可·波罗,他即将把自己的见闻公之于世。

历史上最伟大的旅行家,其实是在一间牢房里写下了这本游记。马可向关押在同屋的鲁斯提契洛(Rustichello)口述,而这位充满想象力的作家难免会添油加醋。

山下先生认为,或许是代笔的鲁斯提契洛做了一些不切实际的夸大。

退一步讲,即使两人的合作成果没有多少“水分”,但伍德博士指出:“马可·波罗和他的游记或者说他在异乡的发现,存在着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找不到原始的手稿。原稿已经失传了,留存下来的只是一些手抄本,是经过不断誊写的抄本。

早期的马可·波罗游记抄本大约有150份,而且各不相同。如果没有最原始的手稿,就很难追溯这些故事的源头。”

对马可的谎言和 *** 仍在争论之中。

就像伍德博士所言:“我们没法用指纹或DNA证明什么,毕竟已经过去了700年。说到底,这真的只是一个相信不相信的问题。”

但重新走过这段旅程的麦克·山下,却坚定地给出了他的 *** :“人们或许可以坐在伦敦的某个图书馆里,反复思索马可·波罗究竟去过哪些地方。可是一旦踏上他曾走过的道路,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对马可·波罗深信不疑。因为,他的描述太准确了。”

在马可临终时,朋友们劝他取消那些令人难以置信的说法,因为只有这样,死者的灵魂才能进入天国。马可则对那些好心人说:“我所写下的还不及我看到的一半。”

三、马可波罗什么时候到中国

1、马可波罗则是一位意大利的商人和旅行家,因从下对东方就很感兴趣所以来到了中国。而马可波罗来中国的朝代是元朝时期,正是他的这次旅行大大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2、在马可波罗小时候,他的 *** 和叔叔就去东方经商,回家后,幼小的马可波罗就想听听 *** 和叔叔在东方发生的故事,正是这些故事让马可波罗对东方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去见识一下神秘的东方。

3、在马可波罗17岁的时候,便跟随 *** 和叔叔从威尼斯出发,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欣赏了我国古城敦煌的佛像雕刻和笔画,还去瞻仰了 *** 长城,最后到达目的地,这一路就用了长达四年的时间。而当时的忽必烈大汉在看到马可波罗的时候对他是非常的喜欢,还邀请他讲述了沿途的所见所闻,最后将他们留在了元朝做官。

4、马可波罗,13世纪意大利的旅行家和商人。17岁时跟随 *** 和叔叔,沿陆上丝绸之路前来东方,经两河流域、 *** 高原、帕米尔高原,历时四年,在1275年到达元朝大都,今北京。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并称担任了元朝官员,访问当时中国的许多地方,到过云南和东南沿海地区。

5、12 *** 波斯国王阿鲁浑的元妃去世,阿鲁浑派出三位专使来元廷求婚。忽必烈选定阔阔真为元室公主,马可波罗趁机向忽必烈大汗请求参与护送任务,在完成使命后,他们可以并顺路归国。12 *** 年春,马可波罗随三使者护送阔阔真公主从泉州起航出海到波斯成婚。1295年马可波罗一家回到意大利。

6、回意大利后,马可波罗在一次海战中被俘,在狱中他口述了大量有关中国的故事,其狱友鲁斯蒂谦写下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是研究我国元朝历史和地理的重要史籍。

四、马可波罗来到中国是什么时期

1、马可·波罗,1254年生于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他的 *** 尼科洛和叔叔马泰奥都是威尼斯商人。17岁时,马可·波罗跟随 *** 和叔叔前往中国,历时约四年,于1275年到达元朝的首都,与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友谊。

2、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曾访问当时中国的许多古城,到过西南部的云南和东南地区。回到威尼斯之后,马可·波罗在一次威尼斯和 *** 之间的海战中被俘,在监狱里口述旅行经历,由鲁斯蒂谦写出《马可·波罗游记》,但其到底有没有来过中国却引发了争议。

3、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及其游记,在中世纪时期的欧洲被认为是神话,被当作“天方夜谭”。但《马可·波罗游记》却大大丰富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打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以及“天圆地方”说;同时《马可·波罗游记》对15世纪欧洲的航海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4、意大利的 *** 、葡萄牙的达·伽马、鄂本笃,英国的卡勃特等众多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读了《马可·波罗游记》以后,纷纷东来,寻访中国,打破了中世纪西方神权 *** 的禁锢,大大促进了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因此可以说,马可·波罗和他的《马可·波罗游记》给欧洲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五、马可波罗什么时候到中国来的

1、公元1275年马可波罗到达元朝首都。

2、马可波罗出生在十三世纪的意大利。在马可波罗还只有十七岁的时候,他跟随着 *** 以及叔叔,花了整整四年的时间,终于到达了当时中国的蒙古帝国。并且他们在蒙古帝国的国土上生活了整整十七年的时间。将中国所有的文化,产物都摸了个透。以致他回到威尼斯,写下了精彩的《马可波罗游记》。

1271年,即马可·波罗17岁时, *** 和叔叔拿着教皇的复信和礼品,带领马可·波罗与十几位旅伴一起向东方进发了。他们从威尼斯进入地中海,然后横渡黑海,经过两河流域来到中东古城巴格达,从这里到波斯湾的出海口霍尔木兹就可以乘船直驶中国了。

然而,这时却发生了意外事件。当他们在一个镇上掏钱买东西时,被强盗盯上了。这伙强盗乘他们晚上睡觉时抓住了他们,并把他们分别关押起来。半夜里,马可·波罗和 *** 逃了出来。当他们找来救兵时,强盗早已离开,除了叔叔之外,别的旅伴也不知去向了。

马可·波罗和 *** 、叔叔来到霍尔木兹,一直等了两个月,也没遇上去中国的船只,只好改走陆路。这是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路,是让最有雄心的旅行家也望而却步的路。

他们从霍尔木兹向东,越过荒凉恐怖的 *** 沙漠,跨过险峻寒冷的帕米尔高原,一路上跋山涉水,克服了疾病、 *** 的困扰,躲开了强盗、猛兽的侵袭,终于来到了中国新疆。一到这里,马可·波罗的眼睛便被吸引住了。美丽繁华的喀什、盛产美玉的和田,还有处处花香扑鼻的果园。

马可·波罗他们继续向东,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来到古城敦煌,瞻仰了举世闻名的佛像雕刻和壁画。接着,他们经玉门关见到了 *** 长城。最后穿过河西走廊,终于到达了上都—元朝的北部都城。这时已是1275年的夏天,距他们离开祖国已经过了四个寒暑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克波罗

关于马可波罗到中国的时间,马可波罗来中国什么朝代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马可波罗 中国 朝代 时间 什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