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顿什么成语,以及什么扬顿什么成语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一、顿字开头的成语 顿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1)顿足捶胸、顿腹之言、顿首再拜、顿脚捶胸、顿纲振纪、顿足搓手。
(2)顿首之礼、顿足失色、顿兵坚城、顿学累功、顿足不前、顿足捩耳。
(3)顿开茅塞、顿口无言、顿挫抑扬、顿挫缓急、顿足搥胸、顿足椎胸。
A、稍停:他顿了一下,又接着往下说。
B、书法上指用力使笔着纸而暂不移动:一横的两头都要顿一顿。
C、(头)叩地;(脚)跺地:顿首。顿足。
E、立刻;忽然:顿然。顿悟。顿生邪念。
F、用于吃饭、斥责、劝说、打骂等行为的次数:一天三顿饭。被他说了一顿。
(2)[ dú ]:[冒顿]汉族匈奴的一个首领名。
二、两个成语间用顿号,成语与成语之间用什么标点符号
顿号(、)是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
在汉语中主要有两个用途,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通常是单字、词语或短句,当中的停顿较逗号短。
逗号把句子切分为意群,表示小于分号大于顿号的停顿。
逗号的用途最广泛,用法最灵活,因此也最难掌握。
1、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3、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3、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4、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5、用来分开句内各词语或表示语气的停顿。
6、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呀”“啦”等语气助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7、并列成分做谓语时,如果并列成分是主谓结构,那么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
2、用于需要停顿的重复词语之间。
3、用于某些序次语(不带括号的汉字数字或“天干地支”类序次语)之后
4、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 *** 常不用顿号。若相邻两数字连用为缩略形式,宜用顿号。
5.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 *** 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如引语或书名号之后还有括注),宜用顿号。
1、表示含有顺序关系的并列各项间的停顿,用顿号,不用逗号。下例解释“对于”一词用法,“人”“事物”“行为”之间有顺序关系(即人和人、人和事物、人和行为、事物和事物、事物和行为、行为和行为六种对待关系),各项之间应用顿号。
(对于)表示人,事物,行为之间的相互对待关系。(误)
(对于)表示人、事物、行为之间的相互对待关系。(正)
2、用 *** 数字表示年月日的简写形式时,用短横线连接号,不用顿号。
三、顿什么什么什么成语
1、顿口虎脡。具体释义为遇事犹豫不决。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成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刻的内涵。下面是关于该成语的具体解释:
2、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成语的结构是四个字组成。这个成语的前两个字是顿和口,最后的两个字是虎和脩。“顿口虎脩”这个词可能并不是一个常见成语,在语境中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然而,它传达的含义却十分深刻。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或决策时犹豫不决、迟疑不前的状态。
3、其次,“顿口虎脩”所描述的不仅仅是一种心理现象,更多的是对人心态和行为方式的一种提醒。遇事要沉着冷静,切忌轻率行动。人们面临困境时,应当像虎脩一样保持沉稳和警觉,不轻易被外界所影响,同时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通过深思熟虑,最终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实现目标。从这个角度来看,“顿口虎脩”更像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4、最后,“顿口虎脩”这个成语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冷静的心态。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都要保持镇定和从容,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轻率行动。要学会洞察事物的本质和内里的意义。当我们面对困难时能够保持冷静、坚定信心并做出明智的决策时,我们就能够像虎脩一样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面对困难时从容冷静、镇定自若的态度和价值观是我们每个人应该追求的目标。
四、带有顿字的成语
1、包含有“顿”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
2、茅塞顿开——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顿:立刻。原来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著,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3、铿镪顿挫——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形容音律和谐有力、动听。
4、舟车劳顿——舟车:船与车,泛指一切水陆交通工具。劳顿:劳累疲倦。形容旅途疲劳困顿。
5、指手顿脚——一面指著骂,一面跺着脚。形容蛮横不讲理的样子。
6、整顿干坤——乾坤:卦名,象征天地,阴阳等。治理国家,使混乱的局面变得有秩序。
7、流离颠顿——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同“流离颠沛”。
8、顿足捶胸——用脚跺地,以拳捶胸。形容极度悲痛或恼怒,到了极点。
9、顿学累功——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10、顿首再拜——顿首:以头叩地而拜;再拜:拜两次。古代的一种跪拜礼。亦指旧时信札中常用作向对方表示敬意的客套语。
11、顿口拙腮——比喻嘴笨,不善于说话。
12、顿口无言——张口结舌,说不出话。
13、顿开茅塞——顿:立刻;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14、豁然顿悟——同“豁然大悟”。形容彻底晓悟。
15、拊膺顿足——捶胸跺脚。形容哀痛之极。
16、顿足椎胸——形容情绪激烈的样子。同“顿足搥胸”。
17、顿足失色——顿足:跺脚。失色:因惊恐而变以脸色。形容十分惊慌。
18、顿足捩耳——形容束手无策的困态。
19、顿足搓手——顿:以脚扣地;搓:手相摩。形容着急惋惜的样子。
20、顿足搥胸——边跺脚边击打胸脯。形容情绪激烈的样子。
21、顿脚捶胸——形容情绪激烈的样子。同“顿足搥胸”。
22、顿纲振纪——整顿朝纲,重振法纪。
23、顿挫抑扬——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等高低起伏、停顿转折,和谐而有节奏。
24、椎膺顿足——形容人悲痛、悔恨等时的情状。同“椎胸顿足”。
25、椎胸顿足——形容人悲痛、悔恨等时的情状。
26、椎心顿足——形容人悲痛、悔恨等时的情状。同“椎胸顿足”。
27、搓手顿足——形容焦急不安的样子。
28、捶胸顿脚——表示极为悲伤或悲愤。
29、抑扬顿挫——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30、搓手顿脚——形容焦急不耐烦的样子。
五、顿字成语
顿字成语有:舟车劳顿、抑扬顿挫、流离颠顿、铿镪顿挫、搓手顿脚、拊膺顿足、捶胸顿足、椎胸顿足、顿口拙腮、顿首之礼、顿首再拜、整顿干坤、闷怀顿释、顿足捩耳、顿开茅塞、情窦顿开、顿挫抑扬等。
1、茅塞顿开[máo sè dùn kāi]见“顿开茅塞”,顿:立刻。茅塞:被茅草塞住。一下子把茅草堵塞的道路打开了。比喻原本闭塞的思路,因为受到启发,立刻理解、明白。也作“茅塞顿开”。
2、舟车劳顿[zhōu chē láo dùn]舟车:船与车,泛指一切水陆交通工具。劳顿:劳累疲倦。形容旅途疲劳困顿。抑扬顿挫[yì yáng dùn cuò]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谐悦耳。铿镪顿挫[kēng qiāng dùn cuò]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形容音律和谐有力、动听。
3、捶胸顿足[chuí xiōng dùn zú]捶:敲打。顿:跺。用拳敲打 *** ,跺着双脚。形容非常悲痛或懊悔的样子。也作“顿足捶胸”。甩手顿脚[shuǎi shǒu dùn jiǎo]形容急得无可奈何的样子谁都急得甩手顿脚的。
六、顿能组什么成语
1、舟车劳顿、抑扬顿挫、捶胸顿脚、顿足失色、铿镪顿挫
2、一、舟车劳顿 [ zhōu chē láo dùn ]
3、【解释】:舟车:船与车,泛指一切水陆交通工具。劳顿:劳累疲倦。形容旅途疲劳困顿。
4、【出自】:钱钟书《围城》第二章:“那两位记者都说:‘今天方博士舟车劳顿,明天早晨到府聆教。’”
5、【译文】:何玉凤手拍着那棺材,极为悲伤或悲愤。,放声大哭。这场哭得直哭得那铁佛伤心,石人落泪。
6、【解释】: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7、【出自】:宋· *** 《岁寒堂诗话》卷上:“而子建诗,微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
8、【译文】:而曹植诗,委婉的情感,潇洒的气质,抑扬顿挫的气,当然不能用优劣论的
9、三、捶胸顿脚 [ chuí xiōng dùn jiǎo ]
10、【解释】:表示极为悲伤或悲愤。
11、【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何玉凤]拍着那棺材,捶胸顿脚,放声大哭。”
12、【译文】:何玉凤手拍着那棺材,极为悲伤或悲愤,放声大哭。
13、四、顿足失色 [ dùn zú shī sè ]
14、【解释】:顿足:跺脚。失色:因惊恐而变以脸色。形容十分惊慌。
15、【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成仓猝莫如所救,顿足失色。”
16、【译文】:成仓促不如所救,急得直跺脚,脸色都变了。
17、五、铿镪顿挫 [ kēng qiāng dùn cuò ]
18、【解释】: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形容音律和谐有力、动听。
19、【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二回:“这一出戏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镪顿挫,韵律不用说是好了。”
20、【译文】:这一出戏是一套‘北点绛唇’,音律和谐有力、动听,韵律不用说就是好了。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