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被影响被熏陶的成语,形容被影响被熏陶的句子

牵着乌龟去散步 成语 5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形容被影响被熏陶的成语这个问题,形容被影响被熏陶的句子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形容学术环境的熏陶的成语有哪些
  2. 影响的成语
  3. 形容十分吸引人使人沉浸于优美的环境中的成语

一、形容学术环境的熏陶的成语有哪些

释义: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1、你 *** 是个画家,你从 *** 耳濡目染,难怪有这么好的绘画基础。

2、就这样,在耳濡目染之下,他对绘画及音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也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3、由于从小耳濡目染父母的正派作风,当被问及学习态度时,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跟随燕王之后,耳濡目染,郑和受教育程度又加深了一层。

5、他是个铁匠的儿子,从小的耳濡目染,令他对打铁这门手艺十分熟悉。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睿宗景云二年》:“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1、小华出身书香门第,耳闻目睹也爱上了读书。

2、我耳闻目睹了 *** *** 以来国家的兴旺发达。

3、 *** 先生的作品写的大多是耳闻目睹的事。

4、这些年耳闻目睹的文坛轶事,算起来也很不少。

5、我从乡下跑到京城,转眼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很不少。

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

释义:指人的思想或 *** 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常用作定语、状语,用于人的思想、动作等。

1、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老师的言行给我们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3、我们常受到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

4、健康有益的活动能够潜移默化地陶冶我们的 *** 。

5、父母的言行对我们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耳熟能详(ěr shú néng xiáng)

释义:指听得烂熟,可以详尽复述出来。

出处:宋·欧阳修《泷冈阡表》:“吾耳熟焉,故能详也。”

1、“家”的含义耳熟能详,“家”的体会人人都有,然而要写好这样看似简单的题目的文章,并非易事,须在选材上下功夫。一般 *** 写“家”,只限于表现自己家庭和睦温馨幸福。

2、失败乃成功之母,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面对挫折,只有拥有坚定的信念,永不放弃,寻找通往成功的路,虽然曲折,但能享受到成功带来的快乐。

3、他现在对妈 *** 嘱咐已经耳熟能详。

4、有的成语即使你不懂,听得多了,耳熟能详,也就会用了。

5、尽管妈妈对梁祝的故事早已耳熟能详,但每次看 *** 时,依然不免热泪盈眶。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睿宗景云二年》:“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1、数十名网友各自开贴讲述了此期间亲身经历或目击耳闻的 *** 事件。

3、正因为我们对这件事情目击耳闻了,我们才应该要采取应对措施。

4、即使他目击耳闻了,但还是毫无反应。

5、目击耳闻又如何,他并不关心这些问题。

二、影响的成语

影响的成语有潜移默化、泮林革音、电照风行等。

潜移默化:暗中,不见形迹。谓人的思想或品 *** 受到环境或别人的影响、感化,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文明小史》一回:之一须用些水磨工夫,叫他们潜移默化,断不可 *** 切从事,以致打草惊蛇,反为不美。

泮林革音:原比喻被人恩惠所感化。后比喻在好的影响感化下改变旧习 *** 。语本《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郑玄笺:言鸮恒恶鸣,今来止于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为此之故,故改其鸣。自上而下,速于置邮,泮林革音,无复故态。

电照风行:像狂风一样奔驰,像闪电一样一划而过。形容速度极快。如电光之照耀,如风之流动。比喻影响甚大。梁·刘孝标《辩命论》:电照风行,声驰海外。当代·殷谦《天廷秘传》:昊灵宝盒金光万道,一射 *** ;昊灵宝镜明光锃亮,风行电照;昊灵宝剑寒光闪烁,势不可挡。

1、文学作品能产生潜移默化、塑造灵魂的效果,当然也会做出腐蚀心灵的坏事,但这二者都离不开者的生活经历和他们所受的教育。经历、环境、教育等等都是读者身上、心上的积累,它们能抵抗作品的影响。

2、孩子们的单纯天真让人感动之余还能回忆起旧日里 *** 耍的小伙伴,顺道儿也给守在电视机前已为人父母或即将做父母的男女潜移默化的熏陶。

3、随着 *** 铺天盖地地向人们传播各种各样的信息, *** 英语也在潜移默化地向现实世界渐进,影响着人们日常英语的表达。

4、培养 *** 高尚的道德情 *** 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三、形容十分吸引人使人沉浸于优美的环境中的成语

1、出处:宋曾巩《班春亭》:“山亭尝自绝浮埃,山路辉光五马来。春满人间不知主,谁言炉冶此中开?”

2、释义:指生机勃勃的春意充满人间。

3、例句:《圆瑛 *** 文汇春满人间花满林》:“春满人间花满林,檐前鸟语弄轻音。”

4、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5、释义: *** 和煦,风景鲜明艳丽。

6、例句:明王錂《春芜记访友》:“喜今日春和景明,昼闲无事,不免去看他一遭。”

7、出处:汉刘向《说苑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8、释义:春风和煦,夏雨滋润,足以养育万物。常比喻及时给人以教益和帮助。

9、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这位 *** 果然能照我家子晰公一般,领略些沂水春风乐趣,自然上下与天地同流了哇。”

10、释义:沂水是河水名,在山东省曲阜县境内,是孔子出生地。春风是指春天和暖的风,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来自沂水的春风,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

11、孔子与 *** 讨论治国之道,曾皙答道:“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12、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曾皙这几句话形容了春天的一个很朴素的景象:春天,阳光温暖和煦,微风中,几个大人和几个小孩在沂河 *** 。

13、现在人可能会问“这种景象太普通了,怎么可能是治国之道呢?”

14、这个问题的 *** 要结合历史来看,孔子历经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日日混战,百姓民不聊生, *** 虽和煦,几个百姓能安然享受呢?

15、圣人希望 *** ,希望百姓幸福,忧国忧民之情,以一个“春”景写出,实在是概括的太好了。

16、春天,承载着圣人国泰民康、天下大同的殷切期望。

17、出处:出自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四:“朱公掞见明道于汝州,逾月而归。”语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

18、释义:沉浸在美好的环境中,形容心情愉快舒服,如同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也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就像受到春风的吹拂一般。

19、出处:汉·刘向《说苑·贵德》:“管仲上车曰:‘嗟兹乎,我穷必矣!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20、释义: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及时给人以良好的教育和帮助。

21、春风风人这个成语常会跟着夏雨雨人。春风风人,夏雨雨人,结伴出现,意思一样。春风夏雨、如沐春风……说得都是差不多的意思。

22、出处:宋范纯仁《鹧鸪天和韩持国》:“腊后春前暖律催,日和风暖欲开梅。

23、出处:唐杜甫《腊日》:“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 *** 有柳条。”

24、释义:柳枝 *** ,透露了春天带来的信息。也喻指秘密或男女的私情被泄露出来。

25、出处:唐孟郊《游子吟》:“慈母手 ***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6、释义:寸草,指小草;春晖,指春天的阳光,象征父母的慈爱。比喻儿女难以报答父母的恩惠。

27、出处:《后汉书崔骃传》:“春发其华,秋收其实,有始有极,爰登其质。

28、释义:华:同“花”,指开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文采和德行,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29、出处:南宋叶绍翁《游小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 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形容被影响被熏陶的成语,形容被影响被熏陶的句子-第1张图片-

30、释义:成语意为园内到处都是春天美丽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31、出处:《尚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32、释义:意思为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33、《尚书》惜字如金、用词意蕴深远,春日温暖,冰层自然消融,变得薄脆而不能承重,“春冰”一词形容危险之地,不免让人赞叹用字之微妙。

34、另外,春天乃四季之首,一年之初,春日谨慎行事,就是“慎始”,“慎始”方能善终,《尚书》用“春冰”告诫人们谨慎,也暗含了此等深意。

35、春天,承载着先人们对后辈“慎始”的告诫,也承载着对后辈“善终”的祝福。

36、出处:宋朱熹的诗《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7、释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38、朱熹的诗并不仅仅是描绘 *** 的美好,古人云“如沐春风”,与这两句诗内涵有共通之处,“万紫千红总是春”其实也是在说圣人之道如 *** 般明媚而又缤纷多彩。春天,本就是容易给人圣洁感受的时节。

39、出处:宋苏轼《锦被亭》词:“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

40、释义:黄莺在歌唱,燕子在飞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样子。现在常用来比喻蓬勃兴旺的景象。

41、出处:宋李清照《如梦令》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42、释义:绿叶茂盛,花渐凋谢,指暮春时节,也形容春残的景象。

43、李清照才华横溢,文词多精妙绝伦,令人拍案叫绝。但她一生历经坎坷,词句中也颇多伤春忧思之情。

44、“伤春”类的诗歌依然将春日视作唯美,但春日终将结束,春花终将凋零,不能不令人感怀人生长短随化,终究会要结束,美好的实物虽存在,但终将消失的感伤。

45、文人爱春,所以不忍春逝去,其实四季轮回,春日虽尽,但盛夏亦美,何况秋冬过后,春日又来呢?

46、出处: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47、释义: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48、出处:宋陆游《剑南诗稿山园杂咏五首》:“桃花烂漫杏花稀, *** 撩人不忍为。”

49、释义: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撩,撩拔, *** 、招惹。

50、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春寒料峭,冻杀年少。”

51、李清照《声声慢》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中还有一成语“乍暖还寒”,用来形容春初气候忽冷忽热,冷热不定。

52、出处: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羣莺乱飞。”

53、释义:江南暮春时节景象,形容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后来多用“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的美好的景色。

54、出处:元宋方壶《斗鹌鹑·踏青》套曲:“时遇着 *** 明媚,人贺丰年,民乐雍熙。”

55、释义:形容春天的景色十分鲜明美好。明媚:形容自然景色的鲜妍悦目。

56、我们熟知的成语还有“春暖花开”。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南内》:“春暖花开;命中贵陪内阁儒臣宴赏。”意为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

57、出处: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 *** ?”

58、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这屋里那块四乐堂的匾,可算挂定了!不然,这春深似海的屋子,也就难免欲深似海。”

59、释义:春天的美景似大海般深广。形容大地呈现出 *** 明媚,鸟语花香的情景。

60、出处:唐皇甫冉《春思》诗:“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61、释义: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形容大好 *** 。

62、出处: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63、释义:柔和的风,使人感到温暖、舒适。

*** 、出处:宋程灏《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65、出处:五代蜀魏承班《生查子》词:“花红柳绿间晴空。”

66、释义: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亦作“花红柳绿”。

67、另还有成语“柳绿桃红”,唐王维《田园》诗:“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鲜艳的春景。

68、出处:宋吕本中《庵居》诗:“鸟语花香变夕阴,稍闲复恐病相寻。”

69、释义:花儿散发着清香,鸟儿在欢唱,形容动人的春天景象。

70、出处:南唐后主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71、释义:春天的景象衰败凋残,形容春天就要过去了。

72、出处:唐李白《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73、释义:形容春日美景,也比喻男女爱情。亦作“流水桃花”。

74、出处:元郑 *** 《倩女离魂》第三折:“如今 *** 将尽,绿暗红稀,将近四月也。”

75、释义:形容暮春时绿荫幽暗、红花凋谢的景象。

76、放逐心灵,期待美好;有茶,有旅,你我的茶旅世界。

77、加微信号: chalvzg成为「茶旅世界」的一员

78、开通:今日头条搜狐网易号一点资讯天天快报

好了,关于形容被影响被熏陶的成语和形容被影响被熏陶的句子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标签: 熏陶 形容 影响 成语 句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