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形容惊慌的成语,以及形容惊慌失措的四字成语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一、形容十分害怕的成语有哪些
1、惊慌失措 [ jīng huāng shī cuò ]
2、【解释】: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3、【出自】:《北齐书·元晖业传》:“(元)孝友临刑,惊慌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4、【示例】:遇到危险情况,应该沉着冷静,不要~。
5、【语法】:补充式;作谓语;含贬义
6、【故事】:南北朝时期,北魏景穆帝的玄孙元晖业为人正直,十分有骨气。北魏被北齐所灭后,齐神武帝将魏孝武帝的皇后嫁给魏孝庄帝的侄子元韶。元晖业当着齐文宣帝痛骂元韶,被齐文宣帝下令处死,同时还有元孝友,孝友吓得惊惶失措。元晖业神色自若从容就义。
二、形容人紧张的成语
1、以下是一些形容人紧张的成语和表达方式:
2、束手无策:形容因紧张而不知如何应对或无法采取行动。
3、手足无措:表示在紧张的情况下不知道该做什么或感到困惑。
4、胆战心惊:指人在恐惧和紧张中感到身体和心灵都受到威胁。
5、如坐针毡:形容人在紧张或焦虑时坐立不安。
6、惊弓之鸟:比喻经历创伤或困境后容易紧张和害怕的人。
7、心神不定:形容因紧张或焦虑而无法专注或冷静。
8、紧张如弦:比喻情绪或神经紧张到极点。
9、举足轻重:指某人或某事对于局势的影响极大,因此可能感到紧张和压力。
10、恐慌失措:形容人在紧急情况下感到极度的焦虑和混乱。
11、这些成语和表达方式可以用来形容人在各种紧张的情况下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
三、形容担心害怕的成语
1、心惊胆战:形容内心极度惊慌恐惧,心跳加速,感到无法自持。
2、惊魂未定:形容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仍处于惊恐状态。
3、担惊受怕:形容担心害怕,处于惊慌不安的状态。
4、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身体颤抖,小心翼翼地样子。
5、大惊失色:形容因惊恐而脸色大变。
6、胆战心惊:形容心里害怕得像是要发抖一样。
7、毛骨悚然:形容极度恐惧,起鸡皮疙瘩的感觉。
8、瑟瑟发抖:形容因恐惧而身体颤抖,无法控制。
9、惊慌失措:形容因为突然的惊吓而失去正常的行为能力。
10、恐慌万状:形容极度恐惧,惊慌失色。
11、忧心忡忡:形容心里忧虑,因为某些事情而感到心里不安。
12、愁眉苦脸:形容因担心或忧虑而皱着眉头,苦着脸。
13、忧心如焚:形容心里忧虑得像被火烧一样。
14、坐立不安:形容因为担心或害怕而无法安静地坐着。
15、惶恐不安:形容内心极度恐惧,感到不安和惶恐。
1、小明 *** 成绩不理想,看到分数时他感到心惊胆战,担心自己的未来。
2、看完恐怖 *** 后,她仍然处于惊魂未定的状态,一整天想起 *** 中的情节就害怕。
3、战争期间,老百姓每天都过着担惊受怕的生活。
4、小偷战战兢兢地躲在角落里,不敢出声。
5、她大惊失色地发现自己的钱包不见了。
6、每次登高表演,小明总是胆战心惊,担心自己会掉下去。
7、夜晚的寂静让人毛骨悚然,她感到一股寒意袭来。
8、寒风刺骨,她瑟瑟发抖地站在路边。
9、突然发生火灾,人们惊慌失措地四处奔逃。
10、接到学校倒闭的噩耗后,家长们陷入了恐慌万状的情绪中。
11、他忧心忡忡地坐在椅子上,思考着未来的计划。
12、受到工作上的挫折后,他愁眉苦脸地回到家。
13、听到儿子误入歧途的消息后,她忧心如焚, *** 未眠。
14、他坐立不安地等待着 *** 成绩。
15、她惶恐不安地望着医生,等待诊断结果。
四、形容心里十分害怕的成语
1、心惊胆战:形容内心极度惊恐,如同心脏要从嘴里跳出来一样。常用于描述一个人经历了极度的惊吓或紧张后,内心依然无法平静的状态。
2、胆战心惊:形容极度恐惧,心跳剧烈,心中充满了担忧和惊慌。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内心深处的恐惧感,让人感到没有安全感。
3、心惊肉跳:形容内心极度恐惧,仿佛心脏都要跳出胸膛一样。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经历某种惊险或紧张的情境后,内心依然无法平静的状态。
4、战战兢兢:形容非常害怕,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这个成语强调的是身体上的反应,表现出一个人内心的极度恐惧和不安。
5、诚惶诚恐:形容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的程度。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对某种事物或情境的极度敬畏和恐惧,让人感到必须非常谨慎地对待。
6、慌不择路:形容因为惊慌而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在紧急情况下,人的之一反应可能是寻找逃跑或逃避的途径,而无法冷静地思考和做出正确的决策。
7、惊慌失色:形容因为惊吓而失去正常的颜色。这个成语强调的是身体上的反应,表现出一个人内心的极度恐惧和震惊。
8、大惊失色:形容非常惊恐,脸色骤然变得苍白。这个成语强调的是身体上的反应,表现出一个人内心的极度恐惧和震惊。
9、心有余悸:形容经历了一次危险的经历,心中仍然感到害怕。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事后仍然存在的恐惧感,让人感到后怕。
10、胆小如鼠:形容非常害怕,像老鼠一样小。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内心的恐惧感,让人感到缺乏勇气和胆量。
11、风声鹤唳:形容因为听到风声鹤鸣而感到害怕。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对某种声音或现象的极度敏感和恐惧,让人感到不安和惊慌。
12、惊弓之鸟:形容经历过一次惊吓后,再也无法平静。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事后仍然存在的恐惧感,让人感到后怕。
13、寒心战栗:形容内心极度恐惧,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这个成语强调的是身体上的反应,表现出一个人内心的极度恐惧和不安。
14、恐惧不安:形容害怕得坐立不安,心情无法平静。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内心的恐惧感,让人感到无法安静下来。
15、闻风丧胆:形容非常害怕,一听到某种消息就胆怯得不得了。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对某种消息或情境的极度恐惧和震惊,让人感到完全失去勇气和抵抗力。
五、形容紧张害怕的成语有哪些
1.形容紧张害怕的心情的词语有哪些
惶恐不安毛骨悚然心惊肉跳惶惶终日胆战心惊
惶恐不安毛骨悚然心惊肉跳惶惶终日胆战心惊
惊慌失色。 *** 。惊心动魄。惊魂未定。惊弓之鸟。大惊失色。畏缩不前。
紧张兮兮、张口结舌、语无伦次、吞吞吐吐、神色慌张、面如土色、面白如纸\无所畏惧惴惴不安坐立不安恐惧惊悚胆战心惊心惊胆战心惊肉跳惊恐惊慌惊吓惊弓之鸟闻风丧胆望而生畏惊魂未定惊慌失措魂飞魄散
【解释】颤: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出处】元·施惠《幽闺记·士女随迁》:“生长升平,谁曾惯遭离乱,苦怎言。胆颤心惊,如何可免。”
【解释】惶:恐惧。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出处】《汉书·王莽传下》:“人民正营,无所措手足。”唐·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解释】诚:实在,的确;惶:害怕;恐:畏惧。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出处】汉·杜诗《乞退郡疏》:“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解释】形容十分慌张,脸被吓的变了颜色。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忽见曹 *** 带剑入宫,面有怒色,帝大惊失色。
形容非常恐怖,或心情特别紧张害怕。出处:《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见者寒毛卓竖,舍利佛独自安然。”
汗不敢出吓得连汗都不敢往外冒了。形容紧张害怕到了极点。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战战栗栗,汗不敢出。”张口结舌结舌:舌头不能转动。
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或因紧张害怕而 *** 。
出处:曲波《 *** 雪原》二八:“凶手感到这声音象是一个铁棒击打在他的头上,他转头一看,大惊失措,张口结舌。”张嘴挢舌犹张口结舌。
出处: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一回:“重庆道一见了他,也不暇多叙寒暄,便把领事的一番话述了出来。某观察听了,不觉张嘴挢舌。”
关于形容惊慌的成语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