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耳的成语有哪些成语,带耳的成语大全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带耳的成语有哪些
1、搔耳捶胸:搔:抓挠。搔耳朵,捶胸膛。形容后悔、烦恼的样子
2、眩目震耳:眩:眼花,迷乱;眩目:耀眼。形容色彩繁多使人眼花,声音巨大震耳欲聋
3、娱心悦耳:娱、悦:使愉快。使心情愉快,耳目舒畅
4、拭目倾耳:拭目:擦了眼睛看;倾耳:侧过耳朵听。形容仔细看听
5、垂首帖耳:垂:低下;帖:同“贴”,顺从,服帖。形容非常驯服恭顺的样子
6、附耳低语:附:贴近。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
7、附耳密谈:附:贴近。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
8、乱人耳目:乱:扰乱。指故意去迷惑人
9、过耳秋风:刮过耳边的秋风。比喻没有任何意义的身外之物
10、许由洗耳:许由:远古时代人名。许由洗自己的耳朵,指不想当官
11、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六路:指上、下、四方;八方: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形容人机智灵活,...
12、耳熏目染:指见闻熏染多了就能不自觉受影响
13、耳闻不如眼见: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亲身感受比传闻可靠
14、耳听是虚,眼见为实:虚:虚假。听到的不足信,亲眼看到的才真实可靠
15、耳目之欲:欲: *** 。指耳听眼看,满足于享乐的 ***
16、耳目心腹:耳目:指 *** 消息的人。指辅佐帝王的重臣陆如。比喻得力助手与亲信
17、耳目喉舌:喉舌:代言人。比喻作为搜集、了解情况和宣传政策的工具
18、耳鸣目眩:眩:眩晕。两耳作响,两眼眩晕
19、耳聋眼瞎:指因突然遭到强烈 *** 而耳朵变聋,眼睛变瞎
20、耳聋眼花:指年老体衰者听觉、视觉衰退。形容人对事物的知觉极为迟钝
21、耳不忍闻:不忍心听,形容情景十分凄惨
22、耳不离腮:两种关系十分接近、亲密
23、耳旁风:同“耳边风”。在耳边吹过的风。比喻渗悉滑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
24、当耳旁风:见“当耳边风”。当做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对所听的话不放在心上。
25、遮人耳目:玩弄手法,掩盖 *** 。
26、搔头抓耳: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焦急的神态。
27、轰雷贯耳:打雷的声音贯满耳边。形容人的声名很大。
28、耳闻目见: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
29、耳目众多:耳目:指为别人打探消息的人。周围注意的人很多。也指为刺探 *** 的人很多。
30、闭目塞耳:堵塞视听。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或不了解。
31、忠言逆耳:诚恳的劝告听起来不舒服。逆:不顺。
32、抓耳挠腮:又抓耳朵又搔腮帮子。形容高兴焦急等的样子。(挠、抓:搔)
33、执牛耳: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割牛耳歃血,由主盟国的 *** 拿着盛牛耳朵的盘子。故称主盟国为执牛耳。后泛指在某一...
34、震耳欲聋:耳朵都要振聋了。形容很大;特别响。
35、以耳代目:拿听到的代替亲眼看到的。指不亲自去调查了解,光听信别人说的。
36、 *** 不及掩耳: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
37、掩人耳目:掩:遮盖。堵住人家耳朵;遮着人家的眼睛。比喻用假象迷惑;欺骗人。
38、掩耳盗铃: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 *** 不会听见。比喻自欺欺人。
39、洗耳恭听: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视听对方说话;恭:恭敬地。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
40、如雷贯耳:贯:穿透。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41、搔头摸耳: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一时无法可想的焦急神态。
42、如风过耳:象风在耳边吹过一样。比喻漠不关心,不相关涉。
43、倾耳而听:倾:歪,侧着。侧着耳朵仔细听。
44、秋风过耳:象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比喻与己无关,毫不再意。
45、逆耳之言:听起来不舒服的话(多指尖锐、中肯的劝告或批评)。
二、什么铃什么耳的词语有哪些
1、在汉语中,“盗铃掩耳”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成语。这个成语的拼音是“dào líng yǎněr”。它的含义是比喻一个人自己欺骗自己,明明知道 *** 却故意装作不知。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清代,具体见于伤时子的著作《苍鹰击·戕藩》中的一段描述:“你看他盗铃掩耳欺天下, *** 甘心作帝皇,有甚商量。”
2、除了“盗铃掩耳”,还存在其他类似的成语,比如“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拼音是“yǎněr dào líng”,同样表达的是自我欺骗的意思。它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却以为这样铃铛的声音就不会被人听到的情景。这个成语在古代文献中也有记载,如《庄子·外物》:“宋人有持象丘之玉于市,过其友,友曰:‘此玉何如?’曰:‘吾欲卖之,恐其人持斧来击我,故掩耳而去。’”这里的“掩耳”同样是为了欺骗自己,认为这样就不会被发现。
3、类似的成语还有“自欺欺人”,拼音为“zì qī qī rén”。这个成语不仅指一个人欺骗自己,也指欺骗他人。它同样表达了自我欺骗的含义,但更加侧重于行为的双重欺骗 ***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对曰:‘以属盟,君若不礼,何盟之为?’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这里的“自欺欺人”体现的是楚国的策略。
4、这些成语通过不同的方式和场景,表达了人们在面对 *** 时不愿承认或不愿面对的心理。它们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使用,不仅增加了语言的丰富 *** ,也深化了读者对人 *** 复杂 *** 的理解。
三、一年级成语故事有哪些
1、在一口废弃的井中,住着一只青蛙。一日,青蛙在井边遇见一只来自东海的海龟。青蛙自豪地对海龟夸口,宣称自己在井中的自在生活。它自诩能在井边嬉戏,或在井壁的石洞中休息。时而泡在水中,时而漫步于泥潭,周围的虫子、螃蟹和蝌蚪都无法与它相比。它独占这口废弃的井, *** 自在。海龟听后,想要见识井中的景色,但它的脚还未伸入井中,就被井栏绊住。它后退几步,向青蛙描述了它所见到的大海景象:海的辽阔千里,深度千丈。即使每年有九年洪水,海水也不增;即使每年有七年旱灾,海水也不减。大海不受旱涝影响,生活在广阔的大海中才是真正的快乐。
2、春秋末期,晋国有个叫范吉射的人,家门口挂着一口大钟。一天,有个人到范吉射家,见到门口的钟,想偷偷把它背走。但他无法搬动沉重的钟。后来,他决定把钟敲碎,分批拿走。他拿起铁锤,敲了之一下,“当——”钟声洪亮而悠长;再敲一下,同样的声音再次响起。他想:“钟声一响,人们就会知道我在这里敲钟。这样,钟就会被别人拿走,我也会 *** 。”于是,他捂住自己的耳朵,这样就听不到钟声了。他认为既然他这么近都听不见,别人当然也听不见,就可以安心偷钟了。实际上,他非常愚蠢:虽然他捂住了耳朵,听不到钟声,但别人却没有捂住耳朵,当然还能听见钟声。后来,人们用“掩耳盗铃”来形容那些自以为是、自欺欺人的人。
3、有一个楚国人乘船过江,不小心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上的众人疑惑地看着那个刀刻的印记。有人催促他:“快下水去找剑!”楚国人说:“急什么,我有记号呢。”船继续前行,又有人催他:“再不下去找剑,船越走越远,小心找不回来了。”楚国人自信地说:“不用急,不用急,记号在那儿呢。”直到船停下,楚国人才按照记号下水找剑。但他怎么可能找得到呢?船上的记号是表示楚国人的剑掉入江中的位置。掉入江中的剑不会随着船走,而船和船舷上的记号却在不停地前进。等到船停下,船舷上的记号与水中剑的位置早已相差甚远。楚国人用这种 *** 找剑,岂不是太愚蠢了吗?他在岸边船下的水中寻找,白费力气,什么也没找到,还招来了众人的嘲笑。
4、春秋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地头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突然看到一只兔子飞快地跑过来,撞在大树上,一下就断了脖子,死了。农夫飞快地跑过去,捡起兔子,高兴地说:“运气真好,可以回家美餐一顿了。”他提着兔子回家,一边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有兔子跑来,我不能错过这样的便宜。”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兔子。他等啊等啊,直到地里的野草比庄稼还高,连个兔子的影子也没再见到。
5、从前,有个人养了一群羊。一天早上,他准备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的墙上有个洞。夜里,狼从洞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邻居劝他:“赶快修羊圈,堵上那个洞吧!”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没有接受邻居的劝告。第二天早上,他准备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洞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就赶快堵上那个洞,把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的了。说明:羊丢了,把羊圈修补起来,剩下的羊就不会再丢。犯了错误,立即改正,就能减少错误。遭到失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则可以避免继续出现的损失。
关于耳的成语有哪些成语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