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蚶江灯谜之乡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澄海第十期灯谜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石狮市蚶江镇的历史
蚶江镇位于福建省石狮市北部,截止至2009年,面积38.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万多人,辖有19个行政村和5万吨级港口(国家一类口岸),拥有2处世界文化遗产(宋代六胜塔、唐代林銮渡)。宋元时期是“光明之城”、“东方之一大港”—刺洞(泉州)的门户,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6亿元,工业总产值28亿元,财政收入1.02亿元,城镇居民与农民人均收入分别为9980和6910元。先后获得“全国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项目镇”、“全国亿万农民健身先进乡镇”、“中国灯谜艺术之乡”和福建省“十好文明集镇”、“科技示范镇”、“明星镇”、“卫生镇”等荣誉称号。
1997年,面积385平方千米,人口47万。
辖蚶江、锦江、锦里、大厦、石农、石渔、莲东、莲西、莲中、石壁、东 *** 、洪窟、水头、锦亭、厝仔、古山、莲塘、溪前、青莲19个村委会。[2] [编辑本段]人文蚶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海滨风光旖旎,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海上航标”宋代六胜塔和唐代林銮渡。宋元时期,蚶江是“光明之城”、“东方之一大港”——刺桐(泉州)的门户,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蚶江镇位于镇区东侧的省级高新技术园区——泉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石狮园,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园区内已建成并投产项目17个,新引进项目21个,协议利用外资11亿美元,其中PK公司化工项目产品PTA是国内紧缺的纺织化纤原材料,市场前景非常广阔,首期总投资金额3亿美元,技术含量高,项目带动面广,推动蚶江镇石化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使蚶江镇由成衣加工、纺织、印染为主向纺织原料生产领域拓展。 2004年1月9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在北京举行授牌仪式,蚶江荣膺“中国西裤名镇”称号。蚶江西裤企业凭着独有的区位优势和市场资源的充沛,充分发展产业链,完善产业体系,形成一定的规模,相关企业达300多家,产值20多亿元,占蚶江镇工农业总产值的50%。与开发区相依托的石湖港是国家一类口岸,与台 *** 中市最近点仅相距102海里,是 *** 两岸“ *** ”的主线港,华南地区国内集装箱枢纽港,是泉州湾中心港区。该港池水深15米,主航道水深14米,常年不淤积,避风条件好,是难得的天然良港,在港区4000米海岸线上可规划建造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3个,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1万吨级和3.5万吨级泊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5万吨级泊位2005年8月前建成投入使用,港区先后引进中海、中运、天海等多家世界著名船务公司,已开通到园区内沿海各大港口及世界各地港口的航线。成为“泉州港中心港口”和华南地区国内集装箱枢港。
二、蚶江的忆古今峥嵘—蚶江
蚶江古镇历史悠久,位于泉州湾南岸。
早在宋代,蚶江就已是居民稠密、帆船过往频繁的港口,元代时海上贸易空前繁荣。
蚶江,是光明之城,东方之一大港刺桐的门户、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与鹿港对渡是开始于1784年,清朝在这里设立对渡的港口,并在蚶江设立海防官署,海防官署管辖的范围就是现在的泉州地区,与 *** 对渡所有的船只都要从这里出入。
追忆蚶江古镇逝去的鼎盛岁月,我们找到了这段历史的更好见证。
在石狮蚶江石湖西南侧,有一座巨石砌成、引堤三十丈、宽九尺、高一丈五尺的古渡头,名叫林銮渡,又名“通济桥”。
这里曾经千帆竞发,梯航万国。在中外海上贸易空前繁荣的年代,它也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港口。
古老的码头驻立在茫茫的大海上,与天然的 *** 紧紧相依,巨大的石块排列井然有序,坚实而牢固,上面留下了不计其数的航海人的足迹。
据历史记载,郑和下西洋的舰队启航前就是停靠在这里。解放后,在渡口的淤泥中发现郑和船队遗留的“铁锚儿”。如今,它被带到“海交馆”收藏,成为见证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重要文物。
在林銮渡的不远处,有一座饱经风霜的亭子,名为再借亭。
“再借亭”为四平柱平顶拱形石亭。它是明代蚶江一带军民纪念“按察御史曾樱”而建立的。“再借亭”三字及碑记是明代大学士、书法家张瑞图所书。
曾樱在任期间,廉洁奉公,精心治理,广开海运,“巨舰出海”,让居民下海贸易;强化海防,让百姓安居乐业,使兴泉道一派生平繁荣。
然而最能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还要属六胜塔。
在蚶江镇石湖的金钗山上,屹立一座雄伟壮观的塔,堪称世界航海史的一绝——六胜塔。
此塔是花岗岩仿木阁楼式结构,八角五层,坐北朝南,底周围47米,高36.06米,雕刻精美,雄伟壮丽。
六胜塔的名称据说是从 *** “六胜缘”而来的,至南宋景炎二年,该塔遭受元军毁坏。相传,1276年,南宋端宗被拥立于福州,受元军所逼, *** 闽南,又为蒲寿庚所阻,进泉州城未遂,一度避居石湖,在此建行宫,后由石湖出海,死于广东。石湖遭元军洗劫,六胜塔亦未能幸免。我们今天看的塔,则是元顺帝至元二年蚶江富商凌恢甫重建的。
今天,它在我们心中仍然是那么神圣。它引领那个时代的人们远洋打拼,成为这个城市独有的风景。
六胜塔下的蚶江、石湖在古代为泉州重要外港,屹立海滨,是当时海外交通繁荣的历史见证。根据传说,当年这里有18个渡口,停泊着亚非各国番舶近百艘,海路交通盛极一时。清初,这里又成为 *** 与 *** 对渡的中心码头。六胜塔饱经风霜800多年,犹如一枝擎天红烛,放射着光芒,照亮海上“丝绸之路”,为航海家郑和第五次下西洋引航开道,指引着 *** 两岸同胞的亲密往来。当人们缓登塔顶,可以俯瞰浩瀚 *** 和往来穿梭的舟楫。
“海上丝绸之路”兴盛之时的文化交流是历史上最为 *** *** 的时代,也是中国文化最为繁荣的时代。
昨日的六胜塔为古人航行指明了方向,今日的它们如日月齐明指引着石狮人民的进取方向,这种“爱拼敢赢、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蕴含的竞争、进取、冒险、创造的精神。拼搏竞争,敢字当头,不畏天不畏地,敢闯、敢试、敢冒险。当年他们跨海出洋,开辟了数十条通向五洲四海的海上通道,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
港口城市经济的繁荣、文化的繁荣正是与外来文化进行交流,并吸收域外文明的成果。域外的艺术、 *** 、习俗等文化都被溶化到中国社会中。
经过数百年乃至更长时间的传播,闽南地方文化体系呈现出多样 *** 的特征,一种奇特的现象让我们不得不去思考这样的问题,各类 *** 冲突不断的碰撞却为什么能够在闽南各行其是,相安共处呢?
*** 、道教、儒家三大 *** 的神灵互补共生,这也体现了海上文化交流给我们带来本地区的特色——兼容 *** 。和谐共融,共进发展。
蚶江兴建了众多 *** 寺庙,仅一个村就有九馆十宫之称。
在东岳庙中,就供奉着东岳大帝、观音大士、文昌帝君三位神灵。
被誉为“ *** 保护神”的五王府奉祀“答 *** ”等五位神祇及“金再兴” *** 船,吸引大批 *** 信士前来进香朝拜。
一千多年后,蚶江古镇呈现出一片经济、文化繁荣的景象。
这里是南音的发祥地之一,还是一个灯迷之乡,更有在全国乃至世界绝无仅有的民俗——海上泼水节。
沿用隋唐雅乐的音阶、乐曲结构,吸取唐大曲的特点,又融入昆腔、闽南歌谣等,予以南音化,混合而成这一富有闽南乡土气息,又显示其东方古曲音乐绚烂色彩的独特风格。
这一古老而极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奇葩散发着迷人的芬芳,至今经久不衰。
说到灯谜,也让人不得不联想到蚶江。
早在清光绪年间,就成立了闽省最早的灯谜社团之一的“谈虎楼”。经常于节庆之时,悬谜开猜,与 *** 、厦门等地进行谜艺交流。
年来,蚶江谜人广泛不断地开展活动,推动了本土谜事的发展,并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蚶江镇溪前村舞狮队以表演文狮而蜚声海内外,并应邀到日本、 *** 、 *** 等地表演。
然而在蚶江最著名的民俗活动还属海上泼水节。
“云南陆地泼水,蚶江海上泼水”,是早已闻名于世的传统民俗活动。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原 *** 南徙开发八闽,带来了中原纪念屈原的端午风俗,与闽越族的“龙子节”揉合在一起,形成八闽传统的端午趣俗。
石狮市蚶江端午节更具有独特的风俗。明清时期,蚶江曾为泉州总口,与 *** 鹿港对渡。每逢端午节,两地人民身披盛装,同江竞舟泼水,情谊交融,逐渐形成全国乃至世界仅此一绝的习俗。
端午节这一天,蚶江古渡人声鼎沸,四面八方的 *** 涌向海滨。只见百舸在泉州湾竞渡穿梭,人们用各种勺、桶盛满海水,相互追逐倾泼,热闹红火。人们视此水为“吉祥水”、“幸福水”,要让这圣水情雨淋透,以图吉祥、幸福、兴旺……
在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倡导下,早已消失多年的蚶江端午海上泼水节又复兴起来。年年举行,越泼越旺,不仅女 *** 也上船,连四邻渔村也纷纷驶舟参与,大大提高了文化古镇蚶江的声誉,促进了侨乡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通过泼水活动,增强了两岸同胞的来往与情谊。台胞们纷至沓来寻根、谒祖、交流、投资……如泼水节的热潮,一浪高一浪!
与“海上龙舟竞渡邀请赛”同时举行还有的“海上泼水”、“港台、海外灯谜展猜”、“船上南音联唱”等等,构成了一幅绚丽、壮观的“ *** 情”民俗大画卷。节日期间整个古渡沉浸在一片浓郁的乡情与醉人的乡音之中,令 *** 两岸同胞流连忘返,久久地回味这生命律动的乐章。血浓于水的蚶江端午海上泼水节,泼出了真情、 *** 、 *** 情!
纵观古镇蚶江,历史文化悠久,传承下来的风土人情更赋予了这个时代几分魅力。过去的一切虽已成为渐行渐远的历史,但是留给后人的却是一笔厚重的财富。
三、蚶江镇民俗风情
蚶江镇的民俗风情独特而富有历史底蕴,其最为人所熟知的活动当属海上泼水节。这个源于明朝,兴盛于清朝的传统节日,是全球独一无二的“海上泼水节”。每年端午节,蚶江古渡热闹非凡,人们欢聚海滨,百艘船只在泉州湾竞渡,人们用海水泼洒祝福,寓意吉祥、幸福和兴旺。此外,还有龙舟邀请赛、海上捉鸭和攻炮城等丰富多样的活动,体现了两岸人民深厚的情感纽带。
灯谜活动在蚶江也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在明清时期,每逢佳节,人们竞猜灯谜,如“谈虎楼”谜社的成立,使得谜艺交流远播海外。1978年成立的蚶江灯谜组,后更名侨乡谜社,举办多次国际 *** 的谜会,被誉为“二十世纪十大谜社”。因此,蚶江被誉为“福建省灯谜艺术之乡”和“中国灯谜艺术之乡”。
南音,作为泉州的文化瑰宝,被誉为“东方古乐”,在蚶江南部早已有深厚的根基。名师苏代和林子修曾赴 *** 教授,南音的魅力吸引了国内外音乐爱好者,如纪安心这样的南音艺术家更是享誉国内外。舞狮活动在蚶江同样享有盛名,溪前舞狮队以其精湛的技艺,多次在国际赛事中夺冠,被誉为“北狮王之乡”,并被授予国家 *** 队的荣誉。
蚶江镇位于福建省石狮市北部,面积38.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万多人,辖有19个行政村和5万吨级港口(国家一类口岸),拥有2处世界文化遗产(宋代六胜塔、唐代林銮渡)。宋元时期是“光明之城”、“东方之一大港”—刺洞(泉州)的门户,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6亿元,工业总产值28亿元,财政收入1.02亿元,城镇居民与农民人均收入分别为9980和6910元。
四、蚶江镇的历史变迁
蚶江镇位于泉州湾南岸,是著名侨乡,享有“中国灯谜艺术之乡”和“北狮王之乡”之称。土地面积38.4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7公里,耕地2万亩,人口5万多人,海外华人、华侨及港澳台胞3万多人。蚶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海滨风光旖旎,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海上航标”宋代六胜塔和唐代林銮渡。宋元时期,蚶江是“光明之城”、“东方之一大港”--刺桐(泉州)的门户,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石狮申报“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的成功,休闲西裤作为主导产业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随着 *** *** 的逐步深化,蚶江西裤业完成了产业培育并迅速发为蚶江经济的支柱产业,西裤从过去的低价竞争,转向质量竞争、品牌竞争、风格竞争,蚶江西裤也以其款式新颖、质优价廉等特点逐渐成为石狮西裤的龙头,从单纯的成衣加工延伸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整体竞争力明显提高,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在全国的影响面和知名度不断扩大,形成其独具特色和优势。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