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郯城食品之乡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郯城四大名吃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郯城县特色小吃
郯城县,这个美食之地,拥有丰富的特色小吃,让人垂涎欲滴。首先,吊炉烤牌以其独特的吊炉烘烤工艺,两面金黄,芝麻香气四溢,酥脆可口,佐以油盐、花椒等调料,每一口都是满足。其次,糁,作为鲁南的传统名吃,选用鸡肉或牛肉与麦米、面粉混合,配以多种香料,历史悠长,口感细腻且营养丰富。
黑咸菜(辣疙瘩)的 *** 工艺独特,秋末冬初的腌制过程讲究,经过腌制、晾晒、杀菌,最后经过一昼夜的慢火熬制,成就了那又黑又香的美食。盐豆子,是鲁南人家的冬日美味,虽然“闻着臭,吃着香”,却能让人回味无穷。
郯城煎饼,以其独特的竹片烙制工艺,煎饼柔软香甜,与沂蒙山的烙法截然不同。高桩馍馍则以其扎实的口感和“乒乓”作响的趣味,成为了马头镇的招牌小吃。庄户沫水,以黄豆和山野菜为原料,营养丰富,是健康的选择。
凉粉作为夏季消暑美食,绿豆粉的透明晶莹与酱油、醋的调味相得益彰,而华南地区的绿色凉粉和西北地区的淀粉凉粉则各有风味。油茶则是临沂的特色,马头供销食品厂的油茶更是畅销国内外,松散香甜,深受喜爱。
最后,腌韭菜花是秋季的必备小菜,微辣中透出韭菜的独特香气,是临沂人家常便饭的点缀。每一种小吃都承载着郯城县深厚的地方文化,让人在品尝中感受到浓厚的家乡味。
郯(tán)城县位于山东省最南端。早在商代,少昊氏后裔即于此建立炎国,至春秋时期演化为郯国。“孔子师郯子”典故就发生于此。地理坐标为东经118°05′-118°31′,北纬34°22′-34°56′。南与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交界;西邻江苏省邳州市;东与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为邻;北与临沂、临沭、苍山三县市接壤。总面积1 *** 平方千米。总人口83.80万人(2010年)。
二、中国银杏之乡是郯城
山东郯城素有“中国银杏之乡”的美誉,是我国栽培银杏最早的地区之一,有着3000多年的种植历史,现存百年以上树龄的银杏3万多株。
郯城银杏栽培历史悠久。新村乡官竹寺--枝叶茂盛、伟岸高大的银杏树,据史书载,该树植于西汉永光(公元前43至39年),树高37.6米,直径2.24米,当地老百姓称之为“老神树”。据统计,全县百年生银杏大树足有2万株之多。郯城银杏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清末民初,年产白果大约在300万公斤以上,收购季节沂河舟舶堵塞,帆桅锚动,远运苏、杭、沪、嘉。一诗人曾写道“出门无所见,满目白果园。屈指难尽数,何止株千万!根蟠黄泉下,冠盖峙云天。干粗几合抱,猿猱愁攀援”。具体生动的描绘了当时银杏园林的盛况。
20世纪八十年代初,银杏的特殊功能引起世人的高度重视。县委、县 *** 审时度势,抓住银杏生产的大好机遇,带领全县人民大力发展银杏生产。迄今,银杏栽植面积已达12.2万亩,定植银杏130万株,其中结果树10万余株,在沂河沿岸的新村、重坊、马头、胜利等乡镇形成大面积连片的银杏园林,年产银杏2000吨,青干叶4000吨,成为当地的一大支柱产业,银杏叶、果、苗的年收入达到3—5个亿之多。继之,加工业迅速兴起。如今,每年可向社会提供优质银杏叶4000吨,一级银杏果1000吨,速冻白果仁200吨,保鲜白果仁200吨,银杏烘干果200吨,白果粉100吨,银杏罐头200吨,银杏叶茶200吨,银杏GBE产品5吨。郯城银杏无论叶、果产量还是栽培面积,在全国都名列前茅。 *** ,著名书法家吴中奇来郯城,欣然命笔写下“银杏之乡”四个大字。1990年时任 *** *** 会副 *** 长的王光英 *** 来郯城视察,兴致勃勃地写有“天下银杏之一县”的赞语。1999年被国家定为“中国银杏之乡”。
三、郯城风俗民情
*** 分类:地理、旅游、山东、行政区划
境南北长约65公里,东西宽32公里,总面积1312平方公里。郯城历史悠久。早在商代,少昊氏后裔即于此建立炎国,至春秋时期演化为郯国。“孔子师郯子”典故就发生于此。秦置郯县、郯郡,汉改郯郡为东海郡,历为郡、县治所。隋唐几经废置,元时始称郯城县,其后为较为稳定之县级政区。至2001年6月,全县辖11镇6乡,871个行政村,96. *** 万人。全县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回、满、苗、彝、壮、 *** 、蒙古、哈尼族等14个,约占总人口的0.5%。
县内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 *** *** 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2C。境内马陵山绵延东境,沂、沐河贯穿南北,形成大面积的冲积平原,素有“鲁南粮仓”之称。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煤、铁、金刚石、重晶石、花岗石等储量较大。地下水资源丰富,马陵山清泉寺矿泉水可与青岛崂山矿泉水媲美。
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小麦、玉米、水稻等,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瘦肉猪生产基地县。银杏、板栗、琅琊草三宝蜚声中外,葱蒜姜椒四大辣闻名遐尔。郯城县为全国著名的四大银杏产区之一,有“天下银杏之一县”的美誉。县内定植银杏700万株,其中百年以上大树2.8万株,年产银杏200万公斤,银杏生产已成为全县经济的支柱产业。工业已形成了包括化工、造纸、机械、煤炭、建材、纺织、食品、印刷等行业的生产体系。
郯城地处鲁苏交界,205. 310国道和微(山)东(海)公路纵横交错穿越境内,京沪高速公路贯穿南北,南临陇海铁路,北靠充石铁路,离欧亚 *** 桥头堡连云港、日照港仅百余公里。
郯城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马陵古道神秘壮观。庞涓沟、恨谷崖、箭眼石、老虎崖、由吾仙境、孔子登临处、一线南北;孝妇 *** 、于公墓、郯国故城、郯子庙、倾盖亭等古迹星罗棋布。位于新村乡银杏古梅园内的“老神树”,是华夏银杏之一雄树,虽历经2000余年,仍树叶繁茂,嫁果累累。
郯城县位于山东省最南端,地理坐标东经118°05′—118°31′,北纬34°22′—34°56′。境南北长约65公里,东西宽32公里,总面积1312.6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0.84%,其中平原面积1123.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6%;山丘面积183.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4%。全县水面有130.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0%。
郯城县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区南部,临郯苍平原腹心地带,系沂蒙山区冲积平原。地形由东北向西南缓缓低下。东部马陵山绵延南北,中西部平原沂沭河纵贯南北。境内地势平坦,平均海拔约38米,自然比降为0.03%。
郯城县属淮河流域沂河、沭河、中运河水系。其中沂河水系546.54平方公里,沭河水系612.28平方公里,中运河水系147.76平方公里。过境河流有沂、沭、武河、分沂入沭水道等,全长131公里,流域面积281.81平方公里。全县平均水资源总量5.4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09亿立方米,地下水3.02亿立方米,重复利用1.62亿立方米。
马陵山为沂蒙山余脉,南北走向,海拔在80至180米之间。
郯城县耕地总面积为125.24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3.6%;未利用土地面积5.8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7%,主要是山丘荒草地、平洼荒草地、 *** 岩、石砾地、田坎等。在未利用土地中,可开发的约有0.74万亩,主要是山丘荒草地。全县共有林地面积28.4万亩,其中用材林2.5万亩,防护林3万亩,经济林20.4万亩。全县共有银杏750余万株,其中结果树25万株,百年生以上大树2.8万株。全县已林网化面积93万亩,林网化程度97%,林木覆盖率19. 9%。
县内已知的矿藏资源有煤、铁、金刚石、重晶石、石灰石、矿泉水、建筑黄沙、建筑石材等八种。金刚石储藏地块面积4. 47平方公里,现有储量10万克拉,“金鸡钻石”、“陈埠二号”分别重281.25和124.27克拉,均出自本县。煤地质储量1亿多吨,工业储量5063万吨。铁现有储量1 *** .88万吨。石灰石总储量3亿吨。河砂总储量3.2亿吨。矿泉水含有锶、锂、锌、 *** 、硒等微量元素,属低矿化度重碳酸钙型优质天然饮用矿泉水,储量丰富。
郯城县属淮河流域沂河、沭河、中运河水系。其中沂河水系546.54平方公里,沭河水系612.28平方公里,中运河水系147.76平方公里。过境河流有沂、沭、武河、分沂入沭水道等,全长131公里,流域面积281.81平方公里。全县平均水资源总量5.4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09亿立方米,地下水3.02亿立方米,重复利用1.62亿立方米。
①马陵山位于县城东十里,南北绵延约数百里,为举世闻名的齐魏孙庞马陵之战古 *** ,遗迹犹存,景点众多。
②红石崖风景区,位于郯城西南四十五华里沂河岸边。崖下河水滔滔,崖壁陡峭,其土色殷,坚硬如石;崖上树木参天,阴翳蔽日。其中有一棵雄银杏树,高37.5米,胸围7.1米,为西汉永光年间所植。已在此修建了“银杏古梅园”,占地百亩。
③郯国故城在今县城城北,为元代所建,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县城周围还有东海孝妇 *** 、于公墓、史大奈墓、庙山汉墓群等景点。
郯城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小麦、玉米、水稻等,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瘦肉猪生产基地县。银杏、板栗、琅琊草三宝蜚声中外,葱蒜姜椒四大辣闻名遐尔。郯城县为全国著名的四大银杏产区之一,有“天下银杏之一县”的美誉。县内定植银杏700万株,其中百年以上大树2.8万株,年产银杏200万公斤,银杏生产已成为全县经济的支柱产业。工业已形成了包括化工、造纸、机械、煤炭、建材、纺织、食品、印刷等行业的生产体系。
郯城县南部临近陇海铁路,为江苏省邳州、新沂、东海三县市所环绕,北部与临沂市河东、罗庄和临沭、苍山四区县接壤。205国道、京沪高速公路纵贯南北, 310国道横穿东西。自县城始,按径距计算,东至东海县界古寨村7公里,又32公里至东海县城;东南至东海县界芦窝村16公里,又30公里至东海县城。南至新沂市界谢庄村21公里,又5公里至新沂市区。西南至邳州市界新庄村23公里,又25公里至邳州市区。西至苍山县界红圈村20公里,又26公里至苍山县城;西北至苍山县界董墩村14公里,又24公里至苍山县城。北至临沂市罗庄区界堰头村31公里,又19公里至临沂市区。东北至临沭县界大岱村21公里,又 24公里至临沭县城。至省会济南335公里,至首都北京680公里。东起清泉乡前、后城,西至重坊镇杨庄寺,东西更大横距41.9公里,南界杨集镇十三甲,北止李庄镇刘道口,南北更大纵距62.3公里。全县辖11镇,6乡,674个行政村。
2006年,全县总人口98.6万人。人口分布密度:从空间分布看,与山河相间之地貌特点一致,呈随山河走向疏密分布之特点。马陵山绵延东境南北60余公里,约占全县总面积12%,此山区为县内人口密度最小地区,沂沭河川流县地腹心40~60公里不等,其干流两岸1公里之内为县人口最为稠密区,村村首尾接连,鸡吠之声相闻。山河之间或两河之间涝洼地区,其人口密度介于二者之间。
全县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回、满、苗、彝、壮、 *** 、蒙古、哈尼族等14个,约占总人口的0.5%。从 *** 别构成比来看,全县男女 *** 别比为106.19:100。从民族构成看,汉族占99.54%; *** 占0.45%;其它民族为满族、壮族、 *** 族、蒙古族。
郯城县历史悠久,氏族社会末期,境内已有人群定居。时境为“东夷”之地,太嗥氏为东夷一著名酋长,少嗥氏为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与夷族杂居于此,称“炎”地。周封炎族首领于此,称炎国,后演化为郯国。春秋时期,郯国附鲁,“郯子 *** ”、“孔子师郯子”即出于此。战国时期(约公元前414年)为越国所灭。秦置郯郡,后改称东海郡,置郯县,属徐州刺史部,为县、郡、刺史部治所。唐贞观六年撤县入下邳,元和中复置,始有“郯城”县之名,不久又省入临沂。元末复置郯城县,明清之后县域有变,县名未易。建国后隶属临沂地区。
1994年11月10日,撤销杨集乡、黄山乡,设立杨集镇、黄山镇。
1995年12月18日,撤销高峰头、庙山乡,设立高峰头镇、庙山镇。
1996年7月3日,撤销港上乡、沙墩乡,设立港上镇、沙墩镇(鲁政函民字[1996]32号)。
1997年 *** ,司家乡更名为清泉乡(鲁政函民字[1997]25号)。
2000年,郯城县辖11个镇、11个乡。总人口人,各乡镇人口: 972268郯城镇 1097 *** 马头镇 47076重坊镇 53543李庄镇 496 *** 措墩镇 55078杨集镇 49373黄山镇 46965港上镇 39835高峰头镇 47396庙山镇 43933沙墩镇 469 *** 胜利乡 45 *** 5新村乡 35176花园乡 48083高册乡 31709归昌乡 36798红花乡 36963大尚庄乡 24627十里乡 40131归义乡 36131清泉乡 9685泉源乡 37704(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0年12月29日,撤销十里乡、归义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郯城镇;撤销大尚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红花乡;撤销清泉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泉源乡;撤销高册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马头镇(鲁政函民字[2000]95号)。即郯城县由11个镇、11个乡调整为11个镇、6个乡:郯城镇(归义乡、十里乡)、马头镇(高册乡)、重坊镇、李庄镇、褚墩镇、杨集镇、高峰头镇、庙山镇、黄山镇、港上镇、沙墩镇、胜利乡、新村乡、花园乡、红花乡(大尚庄乡)、泉源乡(清泉乡)、归昌乡。(括号内的为被撤并的乡镇)。
截至2002年12月31日,郯城县辖11个镇、6个乡。
2006年,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完成了国家级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主要粮食作物实现良种化。粮食总产66万吨,被命名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加快发展特色农业,新增银杏绿化覆盖面积2.3万亩、杞柳0.95万亩。新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75个,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市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5个,新注册农产品商标19件。全部取消农业税,与税费 *** 前相比农民人均减负153元。对乡镇财政转移支付15514万元,增加2618万元。发放粮食、良种、农机、农资“四补贴”资金2837万元。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投资3000万元,改造农村公路95.6公里,建设配套桥梁12座,城乡客运通车里程达到1213公里。争取上级无偿资金1200万元,实施农业开发项目8个。投资4600万元,开工建设李庄拦河闸。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 86处、320个村,受益人口26万人。17个沼气示范村建设沼气池2600个。
2006年,工业运行质量明显提高。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完成工业投入27亿元,新上投资过500万元的项目145个,过亿元的6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2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26亿元,增长33.1%,利税15.8亿元,增长39.6%。工业企业结构得到改善,发展活力明显增强,14家企业列入省、市中小企业成长计划,上缴税金过100万元的企业31家,恒通化工上缴税金1.52亿元,鲁南纸业4062万元,安泰能源等5家企业过千万元。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6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3.6%。新增国家免检产品4个,新增省级名牌产品及省级著名商标9个。县经济开发区通过国家审核,被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13个行政村划归开发区管理,27个部门向开发区移交了120项县级管理权限,机制体制 *** 走在全市前列。 2006年开发区新开工项目12个,有8个项目建成投产。
1.高速公路:距京沪高速出口1.5公里;距徐连高速(出口)25公里
2.铁路:距哈长铁路郯城站3公里;距陇海铁路新沂站25公里;距兖石铁路临沂站45公里
3.港口:距连云港90公里;距日照港100公里;距青岛港280公里
4.机场:距临沂机场40公里;距连云港机场40公里;距徐州机场110公里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客货运输量增加。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619.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5.5公里,国道、省道163.8公里,县乡公路506公里,全县实现了所有乡镇通油路,所有行政村通汽车。
一、西汉年间东海孝妇 *** ,位于城东外环路旁,坟 *** 高五、六米,周长80米,占地近半亩,至今保存完好。在孝妇 *** 的墓前有石碑两座,一个是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所立,另一个是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所建。墓碑上有“万古流芳”四个大字,墓碑上依稀刻有“大清光绪”的年号,碑文还依稀可辨:“汉东海孝妇之故里也……千有余岁矣”。
“血溅白练, *** ,亢旱三年……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元曲名家关汉卿的《窦娥冤》千百年广为流传。人们对这个窦娥冤屈而死的故事耳熟能详,但很多 *** 许不知道,这一动人的故事的原型就是郯城的“东海孝妇”,孝妇的原名并不叫窦娥,关汉卿也并非书面讲述孝妇故事的之一人。孝妇名叫周青,在没嫁过门之前,丈夫就患病不能下地干活,将周青娶过门来料理家务,谁知不到一年的时间丈夫死去,只剩下婆媳二人相依为命。有一天,周青在挖野菜回家的路上捡到一枚铜钱,用这枚铜钱买来二两香油,她将挖来的豆瓣野菜洗净,加上香油后端给了婆婆,谁知婆婆食后在夜间突然死去。周青的小姑子就到县衙告状说是嫂子周青想改嫁有意害死母亲,县令收审了周青。当时狱吏于公曾向县令申诉,说周青是一位贤良孝女,不会害死婆婆,县令不听劝告执意处斩周青。在临斩前孝妇周青向县令诉说无心害死婆婆的冤情,提出了可以验证的三种现象,一是被冤杀后流白血,二是天降雪,三是大旱三年。还恳求死后同婆婆合葬。孝妇周青被斩后果真流白血,下大雪,周青被安葬在婆婆坟墓的西侧,谁知 *** 之间两个坟墓合为一体,成为一个封土高大的墓 *** 。孝妇的冤情感动了上天,果真大旱三年,颗粒无收,县令被罢免。元代大戏曲家关汉卿以汉东海孝妇为原型,改编戏剧《窦娥冤》、《六月雪》。多少年来孝妇周青的故事被当地人们所传颂,白溪(血)汪村更是妇孺皆知。在墓 *** 的中间至今仍然保留着一条南北向的分界线,它记载着孝妇周青赡养老人的贤孝美德。
二、孔子登临处--望海楼景区在城东南15公里处,位于红花乡大尚庄村东南约2.5公里的山顶上,是一座高大的 *** ,巨石错叠,形如石楼。据传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出访郯国时,曾与郯国国君郯子到此登楼望海,观看日出,后称为孔子登临处--望海楼。望海楼的南侧有一 *** 红石,层层叠叠,霞光映在红石的上面,如同红色的海洋,分外迷人。
在望海楼北侧是黑龙潭景区,主要有黑龙潭、小三峡、由吾洞和细石器遗址几个部分。细石器遗址19 *** 年6月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19 *** 年9月21日,在山东省临沂市召开的, *** 两岸孙膑兵法暨马陵之战学术讨论会上,一个被历史风云湮没两千多年的悬案,有了确切的解释,来自海内外的100多名专家学者,经过实地考察和学术讨论形成 *** :齐魏马陵之战战址应在山东郯城县马陵山。
齐魏马陵之战发生在公元前341年,是军事家孙膑指挥齐 *** 队以少胜多,一举歼灭庞涓所率魏国十万大军的著名战役,这场战役突出地体现了孙膑的军事思想和指挥艺术,创造了山地伏击战的典范,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道,受到史学界、军事界的瞩目。然而,由于史籍记载的疏略以及后人诠释的失误,致使几乎家喻户晓的孙膑智斗庞涓的这场战役究竟发生在何地,一直没有令人信服的结论。
在这次学术讲座会上,专家信从文献资料、出土文物、军事地理学和附近村庄得名由来四个方面进行论证,认定齐魏马陵之战战址在郯城马陵山。 2001年5月,由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创立的全国首家“中国古 *** 教研基地”在郯城马陵山 *** 面世,2003年马陵古 *** 被列为山东省旅游重点建设项目。
马陵山为沂蒙山余脉,南北走向,海拔在80至180米之间,地形条件与史料上关于马陵之战的描写相吻合。清乾隆年间修的《沂州志》就曾记载:“齐伐魏,孙子胜庞涓于此。”从《战国策》和《史记魏世家》中明示魏国进军路线的记载,以及《孙膑兵法》中也可找到同样证据。马陵山一带还出土了大量铜箭头和青铜兵器。此外,沿马陵山一带还有很多地名、村名都与齐魏马陵之战有关。如:孙膑养 *** 马场,齐军射庞涓的社子,庞涓中伏地之独龙涧,也称庞涓沟,庞涓一次上马石、二次上马石,魏军卸甲之卸甲营,庞涓 *** 的恨谷崖等。这些地名的出现,有其一定的历史根源。
悠悠马陵古道南起红花乡的孙家塘,北至泉源乡的九道湾,在郯城县境内约40公里。
四、“郯城—庐江断裂带”,是中国东部一条巨型断裂带,总体上呈南北走向,绵延2400多公里。高峰头镇马陵山西侧的 *** 断裂带,是国内惟一的第四纪活断层地貌景观。站在马陵山西坡,可以看到一面是浅红色、一面是黄褐色的土地,一线之隔“泾渭分明”。浅红色的是新生代的土壤,而黄褐色的是中生代的土壤,两者相差的年代超过亿年。如果你从中间的线上漫步而过,就实现了“一步跨跃亿年”的神话。郯城 *** 断裂带,对研究中生代和新生代地质构造、 *** 的形成与变化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
五、郯城是“中国银杏之乡”,又素有“天下银杏之一县”的美誉。银杏生态公园包括银杏古梅园、老万亩银杏园等景观。
银杏古梅园是全省首家农民公园,坐落在美丽富饶的全国银杏之乡——新村乡,西临沂河,东望马陵山,背靠红石崖。园内景观众多,各具特色。有老神树银杏王。树高47米,胸径2.3米,胸围7.1米。树荫占地面积约0.85亩,在春季开花时可为周围几十公里范围内的雌树授粉。银杏树的表层根系大部分露出土层,但比其他银杏树发芽早、落叶迟,生长旺盛,当地群众称之为“老神树”。据史料记载,该树距今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老神树”至今枝叶茂盛,耸天矗立,巨影婆娑,系全国银杏雄树之冠。该树于1979年被列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园内有广福寺,始建于北魏正光辛丑年,即公元521年。,是郯城县内最为古老的一座寺庙。清康熙十一年、乾隆二 *** 的两部《郯城县志》均有记载:“广福寺又名官竹寺,在县西南四十里新村。”该寺历史上多次重修,现存寺庙碑三块,记载了该寺的历史情况。
老万亩银杏园位于银杏古梅园西侧的沂河岸边,该银杏古林中现有百年以上银杏树5000余棵,50年以上的1.8万余棵,且连片成林,国内独有。
郯城大 *** :1668年7月25日晚8时左右发生8.5级郯城大 *** ,波及8省161县, *** 区面积50万平方公里以上,史称“旷古奇灾”。
郯城大捷: 1943年初,为粉碎日军“蚕食”, *** 军115师奔袭郯城,于1月19日晚10时发动强攻,次日晓全歼日伪军530人,首创 *** 军山东敌后攻城范例。
郯子(生卒年不详),已姓,子爵,春秋是郯国国君。
后苍(生卒年不详),字近君,东海郯人。西汉宣帝时博士,官至少府。著名经学家。精通五经,对《齐诗》和《礼》的研究造诣很深。东汉学者应劭称他是《齐诗》的最早传人之一
于定国(前111—前40年),字曼倩,西汉时东海郡郯人。汉宣帝时丞相,封平西侯。
王朗(153-228),字景兴。三国时期魏国大臣,东海郯人。汉末为会稽太守,经曹 *** 上表征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后以军祭酒领魏郡太守,迁少府、奉常、大理。
何承天(370—447)南朝宋无神论思想家、天文学家、 *** 家,历官衡阳内史、御史中丞等。
徐陵(507-583),字孝穆,南北朝时期梁陈间著名文学家,东海郯县人。曾编选专收歌咏女 *** 的诗集《玉台新咏》,为继《诗经》、《楚辞》之后的最古的一部诗歌总集。
刘之言(1906—1933)马头镇人,鲁南地区中国 *** 的主要创史人。1933年在“苍山 *** ”中牺牲。
关于郯城食品之乡,郯城四大名吃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