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蛳粉之乡夜市(附近哪里有螺蛳粉吃)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5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螺蛳粉之乡夜市的问题,以及和附近哪里有螺蛳粉吃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螺蛳粉的吃法
  2. 柳州螺蛳粉有多少年历史了
  3. 螺蛳粉闻着那么臭,为啥还有那么多人吃1次就上瘾

一、螺蛳粉的吃法

1、螺蛳粉为广西柳州著名小吃,具有酸、辣、鲜、爽、烫的独特风味,位居柳州风味小吃之首。它由柳州特有的软滑爽口的米粉,加上酸笋、木耳、花生、油炸腐竹、黄花菜、鲜嫩青菜等配料及浓郁适度的酸辣味和煮烂螺蛳的汤水调合而成,因有奇特鲜美的螺蛳汤,使人吃一想二。

2、柳州的螺蛳粉,闻名遐迩,中国独一无二。螺蛳粉具有酸、辣、鲜、爽、烫的独特风味,位居柳州风味小吃之首。

3、享有“龙城”美称的广西柳州市,人杰地灵,风光旖旎。饮食文化也颇有盛名,其中地道的螺蛳粉,色香味美,名不虚传,可谓一绝。

4、螺蛳粉是柳州最出名也最受大众欢迎的小吃米粉。据说在很久以前柳州人只有单一的螺蛳吃法,除了一些配菜,几乎很少还有人在加入其它的什么东西。后来有一位开螺蛳店的老板异想天开把螺蛳配合青菜烹饪而后又逐渐加入粉丝(现加入米粉),没想到收到很好的效果。大家吃了以后都觉得味道奇佳,附近的店面也效仿其做法,螺蛳粉在1984年左右开始风靡。

5、柳州盛产螺蛳,也爱吃螺蛳。柳州人吃螺蛳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而柳州人一回到家乡都是在之一时间找一碗螺蛳粉大快朵颐,以解乡思。

6、螺蛳可以烤着吃、炒着吃,也可以煮着吃。煮螺又分几种吃法。螺蛳肉煨成汤后,与面结合就成了螺蛳汤面,与馄饨结合就成了螺蛳馄饨,与米粉结合就成了螺蛳汤粉,其中这螺蛳粉是最为有名的,味道鲜美,螺香扑鼻,使人胃口大开,食欲陡增。柳州城从黄昏时分到凌晨二三点,小食摊上吃螺蛳粉的人络绎不绝。不论男女老幼、地位高低、时间长短,寻香走近摊点,一声“老板来碗螺蛳粉”,就将人与人的距离拉近了许多。

7、螺蛳粉的味美是因为它有着独特的汤料。这汤料是由螺蛳肉、三奈、八角、肉桂、 *** 、辣椒等13种天然香料和味素、蔗糖配制而成的一种调味品。至于13种香料放多少又有严格的比例。有了这么多精细的汤料,它能不鲜吗?

8、上世纪80年代中期,解放南路有一家兼营干切粉的杂货店(现“大可以饭店”楼),店员每天早上需学习,学习完却已是九点有余,来不及吃早餐的店员只好拿上一把干切粉,到隔壁的阿婆螺蛳摊(现解放南路金鱼巷内)煮粉吃,店员觉得好吃,后来便买来青菜一起煮。卖螺蛳的王记阿婆也觉得此粉的味道甚佳,索 *** 就卖起了这螺蛳粉。之后经过业者前赴后继地数次改良,又加上其它配料,进而,柳州的经典小吃——螺蛳粉慢慢形成,满街飘香,民众为之狂然。

9、上世纪70年代末, *** 结束,民间商贸开始复苏,谷埠街菜市(牛奶巷附近)逐渐成为柳州市内生螺 *** 的更大集散地,加之附近工人 *** 院的事业如日中天,数量众多的散场观众从旁强势拉动,谷埠街夜市也随之形成。而柳州人嗜吃螺蛳和米粉是一传统,一些精明的夜市老板便开始同时经营起煮螺和米粉来。当时,人们尚未有今日我们这般丰盛美味的菜式可选,故而肚内油水无多。所以 *** 散场后,那些饥肠辘辘的食客们,不免有意或无意间地要求在自己点的米粉里加入几勺油水甚多的螺蛳汤,一同享用,这便慢慢形成了螺蛳粉的雏形。后其配料和 *** 工艺经过不断改良完善,逐步成型,一发不可收拾,并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到其之一个繁荣期,螺蛳粉作为柳州原创招牌小吃的地位也得以确立和巩固。

10、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一天深夜,几位外地人赶到柳州,饥肠辘辘中找到一家快要打烊的米粉摊点,可是米粉必用的骨头汤已经没有了,只剩一锅煮螺剩下的螺蛳汤,摊主情急之下,把米粉放到螺蛳汤里煮,又加上青菜以及花生等配菜,这几个外地人吃后,大呼好吃。摊主将此记在心中,逐步完善其配料和 *** ,遂慢慢形成了现在螺蛳粉的雏形。

11、螺蛳粉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最晚不超过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相关资料的严重缺失,确切的发源地已难考证,而有着浓重“螺蛳情结”和“米粉情结”的柳州人,于无心 *** 柳的不经意间,创造出一个名闻遐迩的柳州原创之一小吃——螺蛳粉。历史的巧妙安排之中,可能也有其必然的一面吧。

12、[编辑本段]柳州螺蛳粉的 *** ***

13、首先要准备米粉,不是北方市场上的那种河粉,得用干切粉,柳州特有的圆米粉——米粉可以有两种,一为切粉,一为现榨的圆条“线粉”,而特点在于其配菜螺蛳肉。和吃的米粉(米线)不同,干切粉断面直径在3毫米左右,用水泡一个小时以上后待用(通常是用干切粉在清水中浸泡软化之后再煮)。

14、螺蛳粉用的是陈年米,“越陈越好”,放久的米失去了油 *** ,没有了胶质,加工成米粉后,吃起来弹 *** 却很好。煮的时候与桂林米粉相反,桂林米粉煮之前要用热水先泡,而螺蛳粉用的却是冷水泡,否则,粉煮熟后会断,没有弹 *** ,所以掌握这一点很重要。有些食客吃螺蛳粉的时候会抱怨:“怎么没有螺蛳肉?”事实上正宗的螺蛳粉是不放螺蛳肉的。

15、螺蛳粉之所以叫做螺蛳粉,是因为它的汤是用螺蛳熬成的缘故。外地人不习惯螺蛳粉汤辣和腥的味道,恰恰是螺蛳粉更大的特色。老板说,在柳州,一碗汤淡而无味的螺蛳粉是不会有人吃的。

16、其次准备汤料,也就是螺蛳汤,真正的螺蛳粉是没有螺蛳的,米粉的味道基础来源于螺蛳汤。用田螺肉或江河中的小螺蛳肉均可,味道都差不多。先把买来的螺蛳,要活的,用清水泡2天,炮螺蛳的水中投入一块铁,用来促进螺蛳吐泥,同时可以抑制北方人害怕寄生在螺蛳体内的血吸虫,这样螺蛳肉才清甜。田螺吸干净,取出,用铁嵌剪掉掉螺蛳尾部,一般在那容易 *** 淤泥,同时也方便螺蛳熟的时候吸食。

17、沥干螺蛳水,开锅烧热油,拍蒜,姜,大蒜,红辣椒干,紫苏,爆炒出味后(尽量多加这些配料)倒入螺蛳翻炒,加盐,鸡精,蚝油,料酒,至4分熟,加水小火炖2小时以上。汤的关键在于加水的时候加的配料,各家都有秘方,好的汤料配方是要花钱买的,汤做好以后就放在炉子上慢慢炖。

18、汤的特点是,油要足,辣椒要够辣,要在汤上面看见红红的辣椒油。螺蛳粉的味美是因为它有着独特的汤料,这汤料是由螺蛳肉、三奈、八角、 *** 等13种天然香料和味素、蔗糖配制而成的,至于13种香料放多少又有着严格的比例。有了这么多精细的汤料,它能不鲜吗?

19、一碗好的螺蛳粉,好的配料也是不可缺少的。酸笋不能太酸,萝卜干不能太甜,腐竹和花生要炸得恰到好处。下面说说配菜:

20、准备好了这些东西以后就可以开始做螺蛳粉了。

21、先在锅里烧开水,下蔬菜,要绿颜色的,空心菜,生菜,油菜花(长江以北没有种植)都可以,菜8分熟后捞出,淋少许油。再下泡好的米粉煮熟捞出压在菜上,然后加上配菜,最后淋入螺蛳汤即可。

22、爽口肉螺蛳粉,是把五花肉酥炸至金 *** ,整齐地平铺在螺蛳粉上,配以极嫩的时蔬,淋上香麻油和辣椒油,赶快拿起筷子,开动吧!尝一口,爽口肉甘香松脆,螺蛳粉米气浓重,软滑爽口,酸、辣、鲜、烫顿时在口里交融。记住,螺蛳粉的精华在于汤中,你一定要细品其中的滋味。

23、螺蛳汤料(菜市场有卖),酸笋,腐竹,辣椒粉,鸡精,大料,沙姜,干枣,枸杞,香菇,猪骨,酸豆角,香菜,小葱

24、 1.猪骨,大料,沙姜,干枣,枸杞,香菇加水熬汤待用;

25、 3.炸完腐竹的油趁热浇到盛着辣椒粉的碗里制成辣椒油待用;

26、 4.干锅(不加油)炒干酸笋后加辣椒油、盐暴炒,加入骨汤、腐竹、螺蛳汤料煮沸;

27、 5.清水烧 *** 入米粉煮好捞出装碗,加入适量油水,淋上骨汤洒上切碎的酸豆角、香菜、小葱,香辣可口的螺蛳粉就做好了。

二、柳州螺蛳粉有多少年历史了

柳州螺丝粉的历史,有多个说法:

1、有一个说法是柳州人吃螺蛳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

2、另外有一个说法是螺蛳粉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最晚不超过20世纪80年代初。月有30~40年历史。

1、起步:(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过渡之交)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过渡之交,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重心转移到经济上来,柳州人民努力奋斗,经济高速发展,生活水平快速提高。餐饮夜市从无到有,走向繁荣和发达。本地饮食文化使然,当时时兴吃螺蛳(煮螺,骨头汤加酸笋、红辣椒等佐料煨制的螺蛳),售卖煮螺的小摊遍布柳州市区,随后米粉也进军餐饮夜市,两大柳州人气小吃同台献技,不久便出现了兼营米粉和螺蛳的摊点,不知是必然还是无意,不少食客喜欢在米粉里加入螺蛳汤,两者 *** 碰撞后,产生了螺蛳粉的最初雏形。之后经过餐饮业者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出现了螺蛳粉的升级版本,即有加入青菜等其他配菜的螺蛳粉。

2、发展归一:(20世纪80年代初期——80年代中期)

80年代初期,新生事物“螺蛳粉”开始流行后,不少业者涉足这一领域,但由于当时正处于创新起步阶段,各家 *** *** 暂时都没有一个行业认同的统一标准,尤其反映在螺蛳粉的精华重头部分——用汤部分。之前谈及煮螺,骨头汤加酸笋、红辣椒等佐料煨制的螺蛳,由于其迎合了柳州人偏重酸辣的口味,并且结合其主体米粉和螺蛳两者的固有特点,业者的探索方向主要分为两个:

a、部分业者在探索完善螺蛳粉的做工,特别是 *** 其用汤过程中在始终坚持走注重酸辣口味线路的基础上,还在“汤鲜味甜”四字上做足了文章。从而逐渐获得了本地食客的大力认同。

b、另一部分业者则拘泥于螺蛳粉的螺蛳二字,认为螺蛳粉必定应是螺蛳为绝对主角,孰不知光有螺蛳煮汤,难以达到“酸、辣、鲜、爽、烫”的效果。

c、一部分受欢迎,另一部分不受欢迎,虽说美食的 *** 工艺和配方属于商业机密、但当时大家的商业秘密保护意识还不是很强,偷师学艺或者是彼此的交流传授使得螺蛳粉的 *** 工艺和口味 *** ,到了80年代中期逐渐有了一个较大广度和深度的归一。

由此,经过市场和食客的检验和相关业者的不断努力,螺蛳粉的 *** 工艺和口味 *** 有了之一次的定型。螺蛳粉的前景呈现大好之势。

3、之一次繁荣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

20世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可以说是螺蛳粉的之一次繁荣期,凭借其首次归一后所体现出的“酸、辣、鲜、爽、烫”的特点,赢得了柳州本地广大食客的心,发展势如破竹。如日中天的10年,奠定和确立了螺蛳粉做为柳州之一原创小吃的显赫地位。在外漂泊多年的柳州游子,回到家乡后通常会以吃上一碗味道正宗的螺蛳粉来告慰其多年的乡思。

4、低迷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01年)

a、不少螺蛳粉的之一代经营者赚够钱,功成名就后,选择激流勇退地退出了市场。因而不少受到认同的做螺蛳粉的秘方,配方随之大部分消失于历史的洪流之中!(说明:在柳州卖米粉,只要米粉做得好吃,吃米粉的柳州人基数很大,肯定是有赚无亏,前景看好,但同时卖米粉需要起早贪黑,钱虽好赚,但却甚为辛苦,觉得自己赚够了不求过多的人多数会选择退出。*箭盘山夜市的一位做螺蛳粉味道正宗而很受欢迎的业者,做了10来年赚够了,觉得需要休息而退隐 *** 就是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b、同时在柳州,从90年 *** 始,大柳州地区的城乡交流日渐活跃,进城打工成为广大青年农民的选择,不少农民朋友也在柳州市区开始做些小生意。这类人士中也有不少在餐饮店特别是米粉店面摊点打工或者干脆自己筹资开起了米粉店子售卖米粉的。

90年代中期开始,不少螺蛳粉的之一代经营者激流勇退后,留下 *** 市场的空缺,一些原来在螺蛳粉的之一代经营者所开店铺打工的农民工朋友,在打了一段较长的时间之后,老板退出了,他们也想着自己较长时间在这些比较受欢迎的螺蛳粉店铺做过,自己何不筹集一些资金自己开家店铺做自己的老板,但是比较遗憾的是虽做了较长时间打工者,耳濡目染应该也可能学会了 *** 螺蛳粉或者偷师到一些 *** 的 *** 配方,可是经过商业化洗礼的或者出于其他目的掌握着所谓受欢迎螺蛳粉配方手艺的但已激流勇退的之一代经营者们未必会传授其核心内容给之。只掌握皮毛或者说功力不够未掌握到 *** 精髓的这部分打工者自立门户,反而有可能降低螺蛳粉的品质。

另外那些一开始就自己做老板的农民朋友们可能更是因为“无师自通”,只掌皮毛,就加入了售卖螺蛳粉这一行业,其品质可能也是不敢恭维的。

c、1997年年末, *** 金融危机横扫 *** 。正是这一年国企 *** 力度加大, *** 成立,柳州成为“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自1998年开始,柳州这个老工业基地,步入国企 *** 三年攻坚的大流,随之而来的是前后下岗工人10万余众,市区将近40万常住人口受到牵连的巨大痛苦,龙城各方面的发展瞬间仿佛陷入了停顿。餐饮业更是不可避免的受到沉重打击,米粉业也深受其害,创新发展犹如止步不前,同时数量巨大的下岗工人们,在再就业的过程中有为数不少的人选择加入螺蛳粉售卖行业借以养家糊口,维持生计。同样的结果可能是,这些螺蛳粉的售卖新手,大部分也未得先前之 *** 精髓而成为造成 *** 螺蛳粉的整体水平在这一时期大幅下降,间接或直接的重要原因之一。

(注意:我们这样说并没有歧视农民兄弟和下岗工人朋友的任何意思,事实却为如此之一、二)

d、恰恰在这一时期里,柳州的某家方便食品企业制造出方便式的螺蛳粉,其酱料包也开发得颇具新意,虽仍然显不出了原产的味道,差了很大一截,但其实为创新之举。受其启发和影响,本已暗流涌动的偷工减料之潮,仿佛 *** 之内,在螺蛳粉的精华所在,粉汤之 *** 可否做成配料汤包取代之,从而恶意降 *** 作成本的问题上寻求到了明确的 *** ,。暗流渐变为洪水,被一些投机取巧的螺蛳粉售卖者列为其更佳选择。粉汤不再需要精工细做,而是可以投机取巧,弄巧成拙的背后潜藏着对螺蛳粉的致命打击。

e、除粉汤水平大为下降之外,所用重头配菜酸笋,腐竹的品质下降也让人甚为汗颜。为降低成本,配菜花样翻新,却又五花八门。萝卜干被酸菜、头菜、榨菜所取代,似有不伦不类之嫌。

f、原料环节偷工减料,典型地表现在:螺蛳用料不考究不注重卫生或者干脆连一点螺蛳都不放而熬汤,粉汤里应有的螺蛳味消失殆尽。辣椒油的选用也杂七杂八起来,部分辣椒更是只见红彤彤的卖象,而不见实际的辣味。

g、传统螺蛳粉所用应为干切粉,煮前应用清水将其泡软,这样弄出来的米粉爽滑而有弹 *** 。一段时期的一定范围内,为节约时间和成本,不少业者把干切粉取代为普通榨粉(即圆形米粉)。同时问题干切粉也不断在市场涌现。极大地 *** 了螺蛳粉所用米粉应有的口感。

5、复苏发展期(2001年——至今)

a、步入21世纪、国企 *** 攻坚期基本结束,伤痛慢慢得以抚慰。柳州正在恢复之前的活力。餐饮业的利好显现,螺蛳粉经过多年低迷之后,开始复苏,此时原本较受欢迎的桂林米粉早已大举跨越早餐市场,进军中晚餐甚至是夜市,市场分额不断扩大。外地特色美食和小吃不断涌入,特别是外地其他类别的特色米粉也大举进攻柳州市场。生 *** 吃,乐意猎奇尝鲜的柳州食客们、粉友们(嗜吃米粉的人)不断变换着曾经难得 *** 变换的口味,人们的口味和选择面不断扩大,螺蛳粉不再是人们享受宵夜时的唯一更爱选项。

b、2003年,“三品王”米粉连锁店抢滩柳州米粉市场。本地不少一直抱持着“小本经营、小富即安甚至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思想的米粉从业者,开始不屑一顾,但到后来看到人家生意越做越大后,开始有了危机感。

2004年, *** 部门大规模开展“三项整治”(指的是整治脏乱差现象)。之前的桂林米粉,特色米粉大举扩张和进驻;之后的连锁化理念强势入侵,使柳州米粉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加速升级,传统柳州米粉和螺蛳粉市场占有率下降幅度之大有目共睹。

“鲶鱼效应”越加明显,本地有了危机感和想法的米粉老板们,开始思考起怎样搞连锁?怎样在米粉行业实施现代化企业管理?怎样保持自己米粉的特色和美味?怎样提升自己店面的档次?成为这些老板们思考的一个又一个的问题。

最近的这两年(2004—2005年)在不断的思考和实际的行动中,柳州市区不少米粉店的形象大为改观。螺蛳粉低迷期显现的不规范现象,在市场机制的冲击和食客的优胜劣汰下,得以较大程度改观和恢复。

c、螺蛳粉业者自身意识也不断提高,改良创新,连锁经营,方兴未艾!螺蛳粉的味道和做法回归传统的同时改良创新也在持续进行。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客的要求(有人认为同样的 *** ,其他米粉可以吃到肉而螺蛳粉却不行很不划算),市场和食客的要求使得出现了传统螺蛳粉和改良螺蛳粉[如三鲜螺蛳粉(有肉型)]分类之趋势。

不管是恪守传统还是改良创新,螺蛳粉复苏之势正在持续中。螺蛳粉作为柳州之一原创小吃的地位也从未严重动摇过。愿螺蛳粉的前景越来越好。还是那句话:“不食螺蛳粉,枉为柳州人”。由于历史原因,螺蛳粉的准确起源时间和地点已难可考,但在民间流行甚广,遵循尊重历史之前提下,稍微弥补螺蛳粉典故缺失之憾。

螺蛳粉之乡夜市(附近哪里有螺蛳粉吃)-第1张图片-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解放南路有一家兼营干切粉的杂货店(现“大可以饭店”楼),店员每天早上需学习,学习完却已是九点有余,来不及吃早餐的店员只好拿上一把干切粉,到隔壁的阿婆螺蛳摊(现解放南路金鱼巷内)煮粉吃,店员觉得好吃,后来便买来青菜一起煮。卖螺蛳的王记阿婆也觉得此粉的味道甚佳,索 *** 就卖起了这螺蛳粉。之后经过业者前赴后继地数次改良,又加上其它配料,进而,柳州的经典小吃——螺蛳粉慢慢形成,满街飘香,民众为之狂然。

上世纪70年代末, *** 结束,民间商贸开始复苏,谷埠街菜市(牛奶巷附近)逐渐成为柳州市内生螺 *** 的更大集散地,加之附近工人 *** 院的事业如日中天,数量众多的散场观众从旁强势拉动,谷埠街夜市也随之形成。而柳州人嗜吃螺蛳和米粉是一传统,一些精明的夜市老板便开始同时经营起煮螺和米粉来。当时,人们尚未有今日我们这般丰盛美味的菜式可选,故而肚内油水无多。所以 *** 散场后,那些饥肠辘辘的食客们,不免有意或无意间地要求在自己点的米粉里加入几勺油水甚多的螺蛳汤,一同享用,这便慢慢形成了螺蛳粉的雏形。后其配料和 *** 工艺经过不断改良完善,逐步成型,一发不可收拾,并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到其之一个繁荣期,螺蛳粉作为柳州原创招牌小吃的地位也得以确立和巩固。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一天深夜,几位外地人赶到柳州,饥肠辘辘中找到一家快要打烊的米粉摊点,可是米粉必用的骨头汤已经没有了,只剩一锅煮螺剩下的螺蛳汤,摊主情急之下,把米粉放到螺蛳汤里煮,又加上青菜以及花生等配菜,这几个外地人吃后,大呼好吃。摊主将此记在心中,逐步完善其配料和 *** ,遂慢慢形成了现在螺蛳粉的雏形。

螺蛳粉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最晚不超过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相关资料的严重缺失,确切的发源地已难考证,而有着浓重“螺蛳情结”和“米粉情结”的柳州人,于无心 *** 柳的不经意间,创造出一个名闻遐迩的柳州原创之一小吃——螺蛳粉。历史的巧妙安排之中,可能也有其必然的一面吧。

三、螺蛳粉闻着那么臭,为啥还有那么多人吃1次就上瘾

1、有人这么形容吃螺蛳粉:若是在家煮一碗粉,吃完以后,整个厨房,包括锅碗瓢盆和筷子都是臭的,衣服是臭的,头发是臭的,如同在停水几个月的厕所中待了许久。

2、有几个地方的人特别爱“嗦粉”,湖南、海南、广西都是一天三顿嗦粉不会停的地方。但不管是长沙米粉还是海南抱罗粉,都是闻着香,吃着美,唯独这螺蛳粉,自带让人生畏的体味,但对广西人来说,是却一种 *** 般的存在。

3、吃螺蛳粉是有门槛的,这碗粉的争议也极大,不是任何一个吃货都能鉴赏到这种美食。一些人觉得奇臭,螺蛳粉店里处处弥漫着一股卫生间的味道。但爱吃的人,一顿不吃就发慌,即便住进了集体宿舍,也会躲着人群非吃不可,就算吃完还要去洗头才能免遭白眼也在所不惜,并坚信:不管是谁,只要能吃上三次螺蛳粉,不上瘾算我输。

4、螺蛳粉的臭味不是来自螺蛳,螺蛳臭了是绝对不能吃的!很多外地人以为螺蛳粉的臭味就是螺蛳这种河鲜,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是一个尴尬的误会。

5、柳州人很会吃螺蛳,食用螺蛳的历史甚至可以发掘到上古时期,不光有螺蛳粉这种驰名中外的小吃,还有螺蛳蛋、螺蛳凤爪这些柳州特色小吃。所用的螺蛳是一种叫“石螺”的生物,生活在淡水的泥沙中,以苔藓为食,还是很干净的,和大多数海鲜、河鲜一样,当然只能吃新鲜的。

6、螺蛳粉的臭味来自一种叫“柳州酸笋”的配料上,柳州人对酸笋的嗜好,外人很难想象和理解,新鲜的竹笋丢到加了盐的凉白开水放入大瓦缸,差不多一个月,让人闻风丧胆的柳州酸笋就做好了。

7、酸笋作为腌制发酵食品,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鲜味儿的氨基酸物质,产生的这种特殊的味道,有人觉得臭,有人认为是鲜,不过大多数人认为的柳州螺蛳粉酸臭味,这个酸笋就是罪魁祸首。

8、螺蛳粉的汤底自然是螺蛳熬制而成的,本身也会有一种比较独特“鲜香”的气味,这两种味道混合在一起,真的很耐人寻味了。但凡让人印象深刻的食物,都会深深的刻在味觉基因里,酸笋的“臭味”,辣椒的“辣味”,螺蛳汤的“鲜味”,都会极大的 *** 人的味蕾,带给人味觉上的洗礼,这就是吃螺蛳粉欲罢不能,越吃越上瘾的原因。

9、八十年代螺蛳粉刚刚售卖的时候,柳州螺蛳粉是有螺蛳吃的,在摊主给你做粉的时候,都会先给你端上一盘煮汤用过的螺蛳,当成开胃小菜让客人先嘬着,吃完了粉也做好了。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优良传统消失了,实在是让人遗憾。

10、不过不管有没有螺蛳吃,一碗正宗的柳州螺蛳粉一定是用螺蛳和筒骨和各种香料精心熬制的,这个配方每家店都不同,酸、辣、鲜甜口感各不相同,所以给别人推荐好吃的螺蛳粉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属于自己的那碗螺蛳粉。

11、对钟爱螺蛳粉的人来说,吃螺蛳粉的时候简可以放飞自我,在桌挨桌子,人挤人的小摊位上,用筷子夹起炸的酥脆的腐竹,拨开红油盖碗的汤汁嚼几块酸笋,最后再嗦一口粉,品口汤,在酸爽鲜辣烫中,忘记一切不开心的事,顺便还自带驱逐人群的效果,落个清静,这螺蛳粉又怎能不让人上瘾

文章分享结束,螺蛳粉之乡夜市和附近哪里有螺蛳粉吃的 *** 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标签: 螺蛳 夜市 附近 哪里 粉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