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都坪镇鱼米之乡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鱼米之乡水乡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都坪镇历史沿革
都坪镇拥有悠久的历史,其古名是都坪洞。在古代,这里曾是思州府的驻地,夏商周时期属于 *** 方,战国时期隶属于夜郎国,秦朝时属于象郡,明代设都坪峨异溪蛮苗长官司,元代则是台蓬若洞注溪等处蛮彝长官司,隶属于思州宣抚司。明代洪武六年,思州宣慰司在此地设立,永乐十一年(1413年)撤销,都坪峨异溪蛮苗长官司直到清朝末期才废止。
*** 时期,都坪设立乡 *** ,分为九个保。解放后,设立了都坪乡 *** ,管理九个行政村。1953年,都坪乡被划分为五个小乡,即都坪乡、白龙乡、大坝乡、拱桥乡和天印乡,隶属于羊场区。1956年,成立了高级合作社;1958年,设立了都坪公社,统管五个高级社,后来又分化为都坪公社、天印公社和大坝公社。1961年,袁家山从大地乡划归天印公社,1969年天印公社并入都坪公社,树坪的群众也申请加入。1984年,都坪公社改名为都坪镇,拥有17个大队,19 *** 年撤区并乡,大坝乡并入,村落增至19个,村民小组167个,地理布局和管理随之发展。
龙江河的优越地理位置使都坪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自古以来,都坪作为铜仁、思州、镇远“三府”的交通要道,拱桥村的大土寨是连接三府的关键点。都坪的战略位置在历史上尤为重要,红军长征期间,这里曾与土匪 *** 于魁楼。解放贵州的历程中,1949年11月10日,中国人民 *** 第二 *** 部队从玉屏至岑巩龙田,途经都坪等地,向镇远进军,解放了西南地区。
都坪镇位于贵州省镇远县西北部,距县城 55公里,东抵江古乡,南靠舞阳镇,西南与羊场镇相连,西北与尚寨土家族乡相邻,东北与岑巩县龙田镇、客楼乡接壤。全镇总面积188.7平方公里,辖9个中心行政村,167个村民小组。有耕地面种18370.8亩,总人口20079人。都坪历史悠久,交通便利,地处中 *** 带地区。该镇农业经济发展较快。
二、都坪镇的历史沿革
1、都坪历史悠久,古称都坪洞,思州府曾从务川迁驻过此地,夏商周属 *** 方,战国时期属夜郎国,秦代隶属象郡,明代设都坪峨异溪蛮苗长官司,元为台蓬若洞注溪等处蛮彝长官司,隶属思州宣抚司。明洪武六年改置思州宣慰司于都坪寨,永乐年十一年(公元1413年)废,都坪峨异溪蛮苗长官司沿袭到清朝末期废止。
2、 *** 时期,设机构都坪乡,又分为9个保;解放后设都坪乡 *** ,辖9个村;1953年都坪乡划小乡,有都坪乡、白龙乡、大坝乡、拱桥乡、天印乡,隶属羊场区管辖;1956年建立高级社;1958年设立都坪公社,统管都坪、白龙、大坝、拱桥、天印5个高级社,后来分为都坪公社、天印公社和大坝公社;1961年袁家山由大地乡划归天印公社;1969年天印公社并入都坪公社,树坪全体群众申请要求也从尚寨公社划入都坪公社。
3、1984年都坪公社改为都坪镇,共有17个大队;19 *** 年撤区并乡,大坝乡并入都坪镇,全镇17个村增加到19个村,167个村民小组。都坪沿革的管辖划分铸就了都坪的地理布局和管理,龙江河的优越条件也为都坪赢得“鱼米之乡”的美称。
4、都坪自古以来都是铜仁、思州、镇远“三府”交通驿道,而一脚踏三府的地方,就在拱桥村大土寨,庞坪为思州府,苦茶地为镇远府,袁家山为铜仁府。思州府经地花、大坝、甘溪至镇远府,铜仁府经地印、袁家山、天印、龙洞去镇远府,铜仁府经袁家山、都坪至思州府。都坪的位置古今可算是军事要地,红军长征经都坪,曾与地方土匪 *** 魁楼。解放贵州,1949年11月10日,中国人民 *** 第二 *** 部队从玉屏至岑巩龙田,从地花、都坪、天印向镇远进军,解放大西南。
关于都坪镇鱼米之乡,鱼米之乡水乡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