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之乡梁河,葫芦丝之乡发源地在哪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4

大家好,关于葫芦丝之乡梁河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葫芦丝之乡发源地在哪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云南葫芦丝的云南葫芦丝名家名曲
  2. 云南葫芦丝的云南梁河县:葫芦丝吉祥发源地
  3. 葫芦丝市场前景怎么样

一、云南葫芦丝的云南葫芦丝名家名曲

哏德全:1958年5月生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勐养江畔的一个傣族寨子。自幼深受傣族文化熏陶的哏德全,10岁时就开始跟随祖父、舅舅学习葫芦丝的演奏与 *** 。每天出去骑马放牛,总是会随身带着他的葫芦丝,只要一有空闲的时间,就一曲接一曲吹着刚学来的乐曲。长大后,哏德全到梁河糖厂水泵房当了一名工人。那时候,糖厂的空气里总是飘荡着美妙的葫芦丝音乐。哏德全把心思全都放在了葫芦丝上,他不断游走于民间,学习各种民族乐器的制造与演奏技巧,他手里的葫芦丝和吹出的乐曲总是比一般人的要好听。

带着一身的技艺,上世纪80年代,哏德全走出了大山,来到了昆明,创办了“哏德全葫芦丝艺术工作室”。凭借对葫芦丝的热爱和自小练就的扎实功底,创新了葫芦丝的演奏技巧,并独创 *** 地在葫芦丝的 *** 上采取了新的 *** ,扩展了葫芦丝的音域,让傣家人这一传统乐器有了更为丰富的表现形式和空间,制造出了以“哏德全”为商标的乐器,创作了一个又一个的葫芦丝新曲,录制发行了一张又一张的专辑。先后担任舞剧《泼水节》,之一届国际旅游艺术节开幕式晚会《江之吟》等节目的葫芦丝演奏和领唱,有专辑《多情的葫芦丝》录音带。他和杨志宇、李春华共同编著的国内之一套葫芦丝、巴 *** 声教程及配套VCD光碟《傣风神韵》。

2008年9月16日晚10点10分,著名民族民间艺术家、葫芦丝巴乌 *** 演奏 *** 、中 *** 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 *** 会副会长哏德全先生,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不幸在昆明辞世,为他短暂的50个春秋画上了一个遗憾的句号。记者昨天一早就来到哏德全位于昆明凯苑小区的家中。与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亲朋好友一起缅怀这位中国的“葫芦丝王”。据悉,哏德全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日上午9时在昆明油管桥殡仪馆举行。

李仲培:哏德全的启蒙老师。1955年2月生于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芒东镇哪勐村的一个傣族寨子里。从小酷爱音乐,童年深受当地名人、民间艺人和龚全国等人的影响,学会了二胡、竹笛、葫芦丝等多种器乐。1972年9月参加工作,30余年来,一直从事文化艺术工作——演奏员。1980年州歌舞团的演奏员龚全国被国家四大部封为傣族青年葫芦丝演奏家,哏德全得知后,就写信给龚全国向他请教学习葫芦丝演奏。龚全国收到信后,回信说:你在梁河到芒市太远,我介绍你找我兄弟——李仲培在县文工队,他 *** 的学过吹管乐,当时哏德全在梁河糖厂当工人,通过龚全国介绍——跟我学习葫芦丝演奏。我就 *** 地教他学习竹笛的气息技能和音乐基础知识及民族音乐理论。将竹笛的气息、技能、优势和葫芦丝特点、风格相结合,每个星期来上几节课,长达三余年之久,在民间吹奏葫芦丝的基础上,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的演奏技能、乐理等突飞猛进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终于在90年初出现了哏德全的葫芦丝、巴乌演奏专辑,他独特的风格让葫芦丝、巴乌走进千家万户,国内外赞誉不绝。

李春华:出生于云南,幼年时跟随祖父和 *** 学习民族乐器的演奏。就读于昆明师范学校时,师从王绍禄先生学习音乐理论及葫芦丝、巴乌演奏,后考入云南艺术学院继续深造,多次收集民间音乐素材,至今从事葫芦丝、巴乌的研究与演奏已有十余载。2000年3月由远方出版社出版了个人专著《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同年9月录制了独奏专集《节日的德昂山》,2002年4月由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了个人教学专程《怎样演奏好葫芦丝、巴乌》。

马苙钧:在大学时学的是兵器制造专业。1997年刚被分配在浙江杭州某大型企业工作时,浑身是劲,一心想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干出一番成绩。但生活并不如他想象,企业复杂的人事纠葛、低效的工作作风,让他觉得现实和理想落差很大,作为一个男人因为机制的原因甚至无法为自己的家庭提供一个小巢。如此种种,他感到日益苦闷。1999年,工作之余他一个人去了云南旅行,偶然听到云南地区那种特有的葫芦丝音乐,葫芦丝那柔情、飘逸的乐声,如同天籁,一下子便钻到他的心灵深处,他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他生 *** 埋藏着的 *** 、浪漫、热情和返归质朴的渴望,这一刻都被葫芦丝激发腾飞起来了,于是他买下了平生之一只葫芦丝,并打听到葫芦丝 *** 哏德全的 *** ,专程赶去拜师。

葫芦丝从此成了释放他心底热情和痛苦的更好伴侣。2001年他告别原单位,做电脑营销、工业项目、广告策划等,但都未成功,幸好身边还有把葫芦丝伴他走天涯,每天业余时间他都坚持学吹葫芦丝。葫芦丝是他当时唯一的精神寄托,他为抚慰自己的心灵而吹奏。

李贵中,彝族,出生于1961年7月,云南楚雄人。云南艺术学院管乐副教授,中国管乐与云南少数民族管乐演奏家。

李贵中1987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并留校任教,从事管乐教学近二十年。由他编著的葫芦丝与巴乌教材深受业内人氏认可与各界好评,并被列为葫芦丝巴乌教学指定教材及考级教材,其独到见解与精湛的演奏技艺为中国管乐特别是少数民族管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十年的教学中,他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 *** ,现已奔赴省内外各文艺团体及各大专院担任骨干演奏员及骨干教师,可谓:桃李满天下,管艺传八方。云南各大电视台、电台及各大音像出版社特邀演奏,并先后赴日本、美国、新加坡、 *** 等十几个国家进行访问演出及学术交流,向世界展现中国的民族管乐艺术。

龚全国,1950年4月出生于云南德宏州梁河县。傣族葫芦丝演奏家。

1973年,他进入州民族歌舞团。在1979年云南省创作节目调演中,他的葫芦丝独奏《竹林深处》震动了春城舞台,令外国朋友赞口不绝。从1980年开始,他那美妙动听的葫芦丝旋律,飘出云岭高原,飘向全国,走向世界,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1980年,在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他荣获葫芦丝演奏优秀表演奖。1982年在全 *** 族乐器独奏比赛中荣获葫芦丝、象脚鼓表演一等奖。1983年,他被 *** 、 *** 、广播 *** 电视部、中国音乐家协会命名为“傣族青年葫芦丝演奏家”,同时参加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家演出团赴内蒙、宁夏、青海、广东等地演出,所到之处,皆受欢迎。1984—1986年曾两度赴日本访问演出,所演奏的 *** 曲目《竹林深处》、《德宏美》 *** 本广播电台列为专题节目播放。

1987年,他到云南艺术学院深造。学习期间,他撰写的《浅谈葫芦丝的演奏艺术》 *** 受到了好评。近年来,他又相继 *** 成功傣族民间乐器金角琴(牛角琴)、象脚鼓琴、铓琴等。1991年4月,他在赴泰国演出中,金角琴、葫芦丝,还有景颇族民间乐器吐良的演奏,深受泰国人民欢迎。

1991年中秋节,在参加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节”演出期间,他一人便独奏了4种民族乐器,使 *** 观众耳目一新,高度评价。他不但能演奏,且多数独奏曲皆为自己所创作。

他创作的 *** 曲目有:葫芦丝独奏《竹林深处》(与人合作)、《德宏美》、《十二马》、《晚霞》、《进新房》、《心里话》;象脚鼓琴独奏《赶摆之夜》;金角琴独奏《泼水节》、《石林曲》;吐良独奏《守包谷》;竹筒琴独奏《童年》;铓琴独奏《小河边》等。

尚云禄,国家二级演奏员。他从事专业音乐工作四十年,曾多次出访 *** 、西欧、北美许多国家。在国内外访问演出时用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巴乌独奏表演,深受观众好评。

1.月光下的凤尾竹 2.婚誓 3.多情的巴乌 4.竹林深处

5.山寨情歌 6.侗乡之夜 7.瑶族舞曲 8.月夜

9.竹楼情歌 10.放马山歌 11.美丽的金孔雀 12.军港之夜

13.梦回景颇山 14.勐养江畔 15.古歌 16金色的孔雀

17.赶摆 18.迷人的葫芦箫 19.景坡山 20.版纳之夜

1.月光下的凤尾竹作曲:著名作曲家施光南作词:词作家、诗人倪维德歌手:关牧村

2.婚誓 1957年 *** 《芦笙恋歌》主题曲

葫芦丝把这两首歌曲演绎得非常完美,你能通过葫芦丝“听”到情侣们在谈情说爱,身临其境。

二、云南葫芦丝的云南梁河县:葫芦丝吉祥发源地

为追溯葫芦丝的历史源头。最近,记者在云南民族地区调研后发现:关于葫芦丝吉祥发源地和有关葫芦丝的起源传说故事被广泛认为是在葫芦丝之乡-----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勐养,而且早在先秦时代那里就有很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了。

葫芦丝的历史非常久远,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民间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相传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勐养江畔,一次山洪暴发,一位勇敢的傣家小卜冒抱起一个大葫芦,闯过惊涛骇浪,救出了自己的心上人, *** 被他忠贞不渝的爱情所感动,把竹管 *** 金葫芦,送给勇敢的小卜冒,小卜冒手捧起金葫芦,立刻吹出了美妙的乐声。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福则对情侣吉祥幸福,从此,葫芦丝就在梁河县勐养傣族人家传承下来,梁河的德昂族、景颇族、阿昌族也前来取经,相继扩大到了整个德宏和其他民族地区,并得到了世代相传——

葫芦丝是梁河傣、德昂、阿昌人民从古至今使用的一种舌簧乐器,它在构造上仍保持着古代乐器的特点,吹奏 *** 是用自然换气法或用循环换气法。用循环换气法能持续发出五度音程,音色优美、柔和、圆润、婉转,惟妙惟俏。在月夜的竹林或傣家竹楼里,能给人以含蓄、朦胧的美感,而吹出的颤音尤如抖动丝绸那样飘逸轻柔。葫芦丝傣语名筚朗道(德昂语称筚格宝,阿昌语称拍勒翁),意为用葫芦做成的吹奏乐器。译成汉语,曾名为葫芦笙、葫芦箫。由于它既区别于哈尼族的芦笙,又区别于箫(箫无簧),故文艺工作者将它定名为葫芦丝。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解放初,一些文艺工作者下乡体验生活,听傣族讲不太准确的汉语,将笙误听为丝。有关专家曾考证,称为葫芦箫,但不普遍。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经龚全国、哏德全等专业人才的推介,葫芦丝的名称约定俗成,得到广泛认可。

葫芦丝的主要功能为男青年向女青年传情达意,倾吐爱慕之情。其发展先后经历了自然普及、衰落、改良升华三个阶段。 *** 前,葫丝芦是傣族男青年向女青年传递爱情的一种媒介,不能登上大雅之堂。 *** 后,用葫芦丝串姑 *** 方式逐渐被其他方式所代替。由于专业人才的努力,葫芦丝开始走上专业舞台。80年代以后,梁河傣家乐坛人才辈出,先后出现了龚全国、龚家铭、哏德全、李仲培、冯绍兴、杜德光、龚廷政等一批专业和业余文艺骨干,其中更具 *** *** 的是龚全国、哏德全、龚家铭等梁籍专业人才。在演奏方面,傣族青年葫芦丝演奏家龚全国在80年代脱颖而出,以出手不凡的力作将葫芦丝艺术首先搬上舞台。龚家铭亦在葫芦丝的 *** 、谱曲等方面做出贡献。全国著名的作曲家施光南创作出《月光下的凤尾竹》乐曲,使葫芦丝音乐风糜大江南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后起之秀的葫芦丝王子哏德全在当今中国乃至国际乐坛尽现风采。

梁河的傣族、德昂族、阿昌族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更具特色的民族民间传统乐器葫芦丝,在以傣族为主要居民的勐养、芒东河西、遮岛等地的傣族、德昂族民间艺人 *** 葫芦丝已有悠久的历史。据勐养镇芒蚌村的沙永兴、沙永明两兄弟及其 *** ,硝塘的景岩礼,芒彦的莫安荣,帮盖的冯绍兴,河西乡二古城德昂族杨德先、杨忠平父子等颇有名气的民间艺人都说,葫芦丝演奏和 *** 的技艺是其祖父就是祖传了,他们 *** 的葫芦丝曾销往潞西、瑞丽、陇川、盈江等周边县市,受到傣族、德昂族、景颇族、阿昌族群众的欢迎,而用葫芦丝与陇川户撒阿昌族匠人交换户撒刀的尤为普遍。

德宏,源于傣语,因地理方位而得名,意为“怒江下游的地方”。德宏,是贝叶经记载的“勐卯古国”,是司马迁笔下的“滇越乘象国”,是《马克·波罗游记》中的“金齿国”。大江南北传唱的著名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所赞颂的就是德宏这个神奇美丽的地方,这片蓄势待发的热土。德宏是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集边境、口岸、民族、热区为一体,自然环境优美,坝子平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边贸活跃,民族风情独特,民族文化资源丰富,被国内外誉为“孔雀之乡”、“歌舞之乡”。

德宏地处 *** 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森林茂密,野生动物资源丰富,一直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绿孔雀定居的家园,是绿孔雀的原产地。德宏各民族都喜爱孔雀,认同孔雀。在古代,德宏先民将孔雀作为原始 *** 的图腾崇拜。11世纪中叶后,傣族、德昂族和陇川的阿昌族先后 *** *** 。孔雀在佛经中被视为吉祥鸟、神鸟,是佛的化身。佛寺建筑上雕塑了各种孔雀造型,佛龛、佛座、壁画、彩联上也刻绘着孔雀,供桌上 *** 着孔雀翎,摆着千姿百态的孔雀工艺品。同时,孔雀还走出佛寺,进入了民间日常生活:德宏傣家奘房的栏杆上雕刻的是孔雀,门上贴的是孔雀,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牛车上 *** 的是孔雀的模型。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德宏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底蕴深厚的孔雀文化。傣族先民羡慕飞禽,模仿孔雀舞动开屏、展翅翱翔而创造了孔雀舞,并为后人世代喜爱,历久不衰。每逢节日,各族群众翩翩起舞,自娱自乐。由此,孔雀舞蔚然成风,名声鹊起,饮誉中外。景颇族目瑙纵歌舞场上,瑙双瑙巴的头饰用孔雀翎装点。据说,景颇挎包上的银泡和女人身上的银泡都是从孔雀身上学来的,甩银泡舞就是模仿孔雀开屏。

孔雀文化是许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包容了傣族的“果占壁文化”、景颇族的“目瑙纵歌文化”、阿昌族的“阿露窝罗文化”、德昂族的“哀牢文化”、僳僳族的“阔时文化”。近半个世纪以来,在所有记录德宏的文章中,“孔雀之乡”出现的频率更高,这充分说明德宏人心目中早已在打“孔雀”这张牌,而且逐渐被外界所认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成立于1953年7月23日,是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德宏地处云南省西南部,与 *** 联邦北部接壤,国境线长503.8公里,国土面积11526平方公里。全州总人口106.78万人,以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僳僳族、德昂族等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1.7%。全州辖潞西市、瑞丽市、陇川县、盈江县、梁河县两市三县。州府设在潞西市芒市镇,陆地距省会昆明 *** 9公里,空距427公里。

德宏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灿烂,民族风情独特,区位优势突出,自然资源丰富,素有“孔雀之乡”的美誉。德宏最突出的特点,浓缩地体现在“边、情、绿、宝”四个字上。“边”,指的是德宏边境线长,中缅边境德宏段是全国有名的和平边境、商贸边境、奇特边境。德宏,不仅是历史上著名的南方古丝绸之路──“蜀身毒道”的主要出口和滇缅公路、中印公路的交汇点,至今仍然是我国大西南面对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陆地口岸,也是云南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在503.8公里的国境线上,分布着瑞丽、畹町两个国家一类口岸和章凤、盈江两个国家二类口岸,有中国惟一实施“境内关外”海关特殊监管模式的瑞丽姐告边境贸易区;在28处渡口、 *** 条通道中,有9条公路与 *** 境内的 *** 公路相连接,内陆商品不需绕道马六甲 *** ,即可经八莫水路、密 *** 水路、铁路,运抵仰光出印度洋;或从 *** 公路北上,沿印巴铁路直接进入中东,走向世界,是我国通往 *** 、印度和东南亚、南亚最便捷的国际陆路大通道。全州有26个乡镇与 *** 毗邻,国境线两侧,同一民族跨境而居,村寨相连,阡陌相通,互市通婚,同赶一条街,共饮一江水,有“一井两国”、“一院两国”、“一寨两国”甚至“一坝两国三城”的边境奇观。“情”,即德宏具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风情。傣族德昂族的泼水节、景颇族的目瑙纵歌节、僳僳族的阔时节、阿昌族的阿露窝罗节等民风民俗各具特色,各民族能歌善舞,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中缅两国人民睦邻友好,“胞波”情谊源远流长,到处洋溢着中缅人民深厚的胞波情、丰富的民族情、独特的 *** 情、秀丽的山水情。 *** 元帅“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的著名诗篇,正是中缅友好的传神写照。“绿”,即德宏属 *** 带地区,这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气温为18.7℃─20.3℃,年均降雨1400毫米—170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花开四季、果结终年。全州森林覆盖率61.2%,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素有“动植物王国”、“热带 *** 带物种基因库”的美称。放眼望去,宛如置身一片绿色的海洋。只要来到德宏,就能呼吸到绿色空气、品尝到绿色食品、享受到绿色心情,在绿色的大自然体验和谐。可以说,德宏是一个集康体、休闲、旅游、度假、居住、娱乐为一体的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宝”,即德宏紧邻世界著名珠宝玉石产地 *** ,与“翡翠之乡” *** 克钦邦毗邻,各种红、蓝宝石,翡翠、玛瑙,特别是亿万年的树化石、树化玉等稀世珍宝惟德宏特有,“东方珠宝城”——德宏瑞丽市已成为国内更大的珠宝翡翠交易市场和集散地。

云南葫芦丝主要起源于云南德宏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民族色彩。

这种乐器用天然葫芦作为吹气壶,以三根长短不一的紫竹管或者凤尾竹并排 *** 在葫芦的下端,中间较长的一根叫主管开七孔。旁边的两根称为副管,一支为高音,一支为低音。有梅花扣型和推来型。葫芦的上端称为吹嘴,指按中间主管的音孔,在奏出旋律的同时,左右两根竹管同时发出固定的单音,与旋律构成和音。其音乐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极富表现力,深受云南人民的喜爱,无论民音,还是专业舞台都能听到它演奏的优美的声音。近年来在葫芦丝王子:哏德全老师的不停努力和国家的大力的支持下,现在在国内外也颇受瞩目。傣族汉子哏德全招牌形象是那一脸大胡子,用他的话讲他长得“特别原生态”,土得掉渣,做人低调的他名声在外,去年初在春城昆明, *** 爱乐交响乐团为他伴奏,演绎了一场云南民乐与西洋乐交融的新年音乐会,这些年来,他还先后应官方 *** 门邀请,赴美国、瑞士、日本、韩国和 *** 、 *** 等国家和地区访问、演出和讲学,进行文化交流。哏德全出生于梁河县勐养镇邦盖村一个傣族农民家庭。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葫芦丝,十个勐养人,九个会吹道(傣族称葫芦丝等吹奏类乐器为“道”),哏德全的爷爷、外公、舅舅是勐养的葫芦丝名师,母亲是有名的民歌手,出身“葫芦丝世家”的他,从小随 *** 和舅舅学习葫芦丝、巴乌演奏及 *** ,在家乡放 *** 岁月里,他在马背上吹了9年的葫芦丝。16岁后,又拜会李仲培等当地名师和文化人学习音乐理论及民族吹管乐,学习专业化、规范化演奏技巧,在演奏技巧上有了很大提高。得天独厚的传承,加上超人的勤奋和努力,磨炼出他扎实的功底和灵活多变的技巧。他说:“作为一个音乐人,仅有刻苦是不够的,要用心,要耐得住寂寞,要用真情和真心去感受、发掘音乐的精髓。” *** ,哏德全老师出版了之一张葫芦丝音乐专辑,这是中国乃至世界之一个发行葫芦丝音乐专辑的人,引起了强烈的轰动,专辑被人们称为美妙绝伦的天籁之音,一版再版仍供不应求,创下了中国和世界葫芦丝音像作品的发行量之最,专辑销售到欧洲,葫芦丝被称作东方萨克斯。在继承前人的精华中,哏德全在葫芦丝演奏和 *** 中不断创新。他将传统葫芦丝的7个孔改为9个孔,提高了演奏难度,但音域得到了很大的扩展,通过气息和指法控制,吹出小于半度的升降音。中 *** 族吹管 *** 俞逊发先生称,哏德全的演奏韵味是独一无二的,所表现的情感和意境无与伦比。多年来,哏德全肩负葫芦丝文化传播交流的重任,将德宏的民间艺术和风土人情传播到海内外,他也因此被称为国内外传播葫芦丝文化的使者。哏德全的家乡梁河县现正在申报“葫芦丝之乡”,有人说,这是用他的葫芦丝吹出来的。哏德全1958年5月生于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勐养江畔的一个寨子里,他从小酷爱音乐,10岁就随祖父、舅舅学习葫芦丝演奏与 *** 。哏德全在梁河糖厂参加工作,曾在该厂水泵房当工人,他通过自己对葫芦丝的热爱和多年的艰苦耕坛,努力探索,在葫芦丝的演奏与 *** 上有了很高的造诣,成了当代民族乐坛上著名的葫芦丝 *** 者和葫芦丝演奏专辑最多、水平更高、更具 *** *** 的演奏家,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被人们誉为当今葫芦丝演奏的一代宗师、葫芦丝王。这20多年来他除了致力于葫芦丝的演奏与 *** 外,还着重教学,传授葫芦丝演奏知识与技巧,跟随他学习葫芦丝演奏的除了中国 *** 外,还有日本、意大利、法国、美国等国的留 *** ,使葫芦丝这一民族瑰宝、民族艺术飘洋过海,走出云南,走向世界,得到广泛的流传。几年来,一直被云南省文化厅、省电视台、省广播电台特邀演奏录制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先后担任舞剧《泼水节》,之一届国际旅游艺术节开幕式晚会《江之吟》等节目的葫芦丝演奏和领唱,云南省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他的专辑《多情的葫芦丝》等多盒录音带。该社又推出了他和杨志宇、李春华共同编著的国内之一套葫芦丝、巴 *** 声教程及配套VCD光碟《傣风神韵》。哏德老师全曾对电台记者说:“以前的葫芦丝很民间,只是能多出来吹响,不能跟乐队、钢琴这些乐器合乐。真正把葫芦丝的调规范,我做了很大的努力。”“吹出《月光下的凤尾竹》创作的歌曲很快、很容易,象你我保你三天能学会两首,但要学好太难。我有个 *** 是笛子演奏家,他20年前接触过葫芦丝,笛子和葫芦丝是相通的,他摸一个小时就可以和乐队和。他说这个太简单了。但他玩了20多年,一天在街上见到我说德全,太难了,我吹20年永远达不到你那种感觉。”哏德全老师 *** 的葫芦丝销路很俏, *** 夫人来中国时,很喜欢葫芦丝,哏德全送给了她两个。为了把葫芦丝之乡的名气打响,他把工作室从昆明又搬回家乡,鼓励乡亲们多种葫芦,销路由他包了。2003年8月,哏德全老师为回报家乡父老,借返家之机,在梁河举行“故乡情”葫芦丝演奏音乐会,这反映出了民间艺术家植根于家乡的一份深情,他为世人了解傣族,了解葫芦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58年5月生于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勐养江畔的一个寨子里。从小酷爱音乐,10岁就随祖父、舅舅学习葫芦丝演奏与 *** 。这20多年来他一直艰苦耕坛,努力探索,在葫芦丝的演奏与 *** 上有很高的造诣。目前他除了致力于葫芦丝的演奏与 *** 外,还着重教学;传授葫芦丝演奏知识与技巧,跟随他学习葫芦丝演奏的除了中国 *** 外,还有日本、意大利、法国、美国等国的留 *** ,使葫芦丝这一民族艺术飘洋过海,得到更广泛的流传。几年来,一直被云南省文化厅、省电视台、省广播电台特邀演奏录制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先后担任舞剧《泼水节》,之一届国际旅游艺术节开幕式晚会《江之吟》等节目的葫芦丝演奏和领唱,云南省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他的专辑《多情的葫芦丝》录音带。该社又推出了他和杨志宇、李春华共同编著的国内之一套葫芦丝、巴 *** 声教程及配套VCD光碟《傣风神韵》。葫芦丝乐器与现代电子乐器合奏,亦能体现两种乐器的完美结合,呈现了古典与现代结合的亲切婉转,温馨醉人的全新感受。葫芦丝王子---哏德全老师,出身于傣族家庭。傣族人民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在节日里,不论是在江中划龙舟或是在江边放“高升”(用葫芦丝作为乐器),还是在广场上“赶摆”或是在竹楼里饮酒欢宴,都可以听到动人的歌声。云南十九怪:葫芦可以 *** 成为乐器卖,还可以吹出音乐来。

三、葫芦丝市场前景怎么样

现在,葫芦丝势态的发展已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无论是葫芦丝 *** 销售还是葫芦丝演奏技艺培训,无论是葫芦丝音乐光碟发行还是葫芦丝文艺演出,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近年来,到处掀起了一般学习葫芦丝的浪潮,国内、国外、各民族、各地区、城市、农村、机关团体、学校,到处都有葫芦丝音乐在飘响。葫芦丝培训班到处开花,葫芦丝文化艺术已遍地生根发芽。一些中小学开始开设葫芦丝音乐课,云南省民族艺术学院已将葫芦丝列为必考科目和必须过级的科目。葫芦丝产品、葫芦丝音乐光碟、葫芦丝学习教程等葫芦丝文化艺术产品走俏市场,走进大街小巷。葫芦丝艺术的发展正在逐渐走向国际化,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①葫芦丝成本低,售价低,购买葫芦丝不受经济能力 *** ;②葫芦丝都用天然材料 *** 、外观典雅、古朴,音色独特优美、其独特的音乐魅力深深震撼了人们的审美情感;③葫芦丝的改良发展是按照国际统一的基础音乐理论进行的,只要掌握了其演奏技巧,完全可以用葫芦丝演奏各个国家格调和韵律不同的音乐。

葫芦丝的 *** 成本为15至30元之间,民间家庭作坊 *** 的葫芦丝售价从100元到180元不等,“哏德全牌葫芦丝”售价从150元到380不等。2004年文化普查明示,梁河勐养镇有8个葫芦丝家庭作坊,2004年共 *** 销售葫芦丝2100支,纯经济收入12万元,哏德全的勐养葫芦丝艺术工作室 *** 销售葫芦丝9800多支,纯经济收入118万元。民间家庭作坊 *** 的葫芦丝主要销售在德宏州内和县内各乡(镇)、各村寨。销售方式为 *** 兼零售,也有批量订货生产后发往广州、西双版纳、四川、湖南等地,单价按照 *** 的材料优劣在40元到180元之间不等。如勐养镇芒蚌村户养小组村民杜德光的家庭手工作坊,一年 *** 葫芦丝在400-500支左右,单价更低40元,更高180元,销往省内外,年收入大约在6万元左右。“哏德全葫芦丝艺术工作室”的“哏德全牌”葫芦丝主要销往国内广州、深圳、上海、北京、重庆、青海等各大城市,省内共有2个专卖点(图23),5个 *** 点,其销售方式主要以 *** 和自行设点 *** 零售为主。2004年,梁河由私人举办葫芦丝培训班6个班,培训学员370多人,经济创收7000元(只利用晚上时间进行培训)。

梁河葫芦丝文化艺术的发展已初步形成文化产业雏形

葫芦丝之乡梁河,葫芦丝之乡发源地在哪-第1张图片-

梁河具有优势条件发展葫芦丝文化产业。①梁河有着强大的葫芦丝 *** 和演奏队伍;②葫芦丝音乐呈现民间音乐与民族音乐的交融发展;③傣族传统葫芦丝文化与民族葫芦丝艺术相互渗透;④葫芦丝 *** 所需的原材料紫竹和葫芦梁河以发展自给;⑤梁河有巨大名人效应无形资产支持。著名的葫芦丝演奏家龚全国生长于梁河芒东镇,名声响誉世界的“葫芦丝王子”哏德全生长于梁河勐养镇。

梁河的葫芦丝文化艺术的发展,已经初步融葫芦丝原材料生产、葫芦产品加工、葫芦丝技艺培训、以及葫芦丝艺术活动展演等为一体,形成葫芦文化产业链雏形。2003年,帮盖村的冯绍兴试验种植葫芦和紫竹获得成功,而且,由于梁河气候季节变化较小,干湿季分明,种植的葫芦和紫竹 *** 成的葫芦丝质量较好,变音 *** 小。种植葫芦丝原材料收入也超过种植粮食收入。2003年,冯绍兴试种亩产量为5千至7千个,初加工后单价为1元/个,亩净收入为4至6千元。若种植稻谷,每季每亩按增产收成600公斤计算,按2005年初粮食较好价1.40元/公斤计算,亩产收入为840元。

梁河县地处云南横断山脉西南端,位于德宏州东北部。东北靠腾冲县,东南隅连龙陵县、陇川县,西接盈江县。梁河曾是“古丝绸之道”途径路的一个重要隘口。梁河距省会昆明808公里,距州府芒市(经潞盈路)122公里,国土总面积1159平方公里,总人口15.85万人。世居着傣族、阿昌族、佤族、德昂族等多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5.1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2.77%。文物普查中发现的“ *** 的石器”说明,梁河境内世居民族,历史悠久。早在 *** ,梁河就有百越(傣族先民)、百濮(佤族、德昂族先民)的部落群体居住。史载,元时境内为百夷(今傣族)、望蛮(今佤族)、俄昌(今阿昌族)所居。明 *** 始有汉族迁入,明末以后先后有景颇族、僳僳族迁入。梁河各民族交错杂居,形成大分散、小聚居。除佤族语言失传外,其它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傣族、景颇族、僳僳族有自己的文字。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各民族文化既交融发展又保持了独特的民族个 ***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和 *** *** 等。

梁河各民族都有着丰富独特的民间文学、民族传统节日、民俗礼仪、音乐舞蹈、民间器乐等独特的民族文化。而梁河的傣族乐器葫芦丝以其独特的音乐魅力、简单古朴的外型构造以及其蕴涵的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文化倍受人们青睐。今天,梁河民间的葫芦丝已从民俗乐器走向了民族乐器,从民间艺术走向了大众艺术,从地方走向了世界,享有了较高的声誉。葫芦丝的神奇不仅表现为审美艺术价值,还有其神迷难测的身世。

梁河的傣族、阿昌族、德昂族都使用葫芦丝,但在傣族聚居区的勐养、芒东两镇传承得较广泛。现在,葫芦丝已被公认为是傣族乐器。葫芦丝在梁河民间称为“葫芦箫”、“葫芦笙”,名称变化的原因说法不一,有说是解放初期,知识青年下乡,将傣族不标准的汉语“箫”误听为丝而得名,有说是为了区别于哈尼族的“芦笙”,又区别于“箫”(箫无簧),故文艺工作者将它定名为“葫芦丝”。传说以前者居多。“葫芦丝”的傣语名称为“筚朗道”,“朗道”为葫芦的傣语名,“筚”为傣语对吹管乐器的总称。德昂语称“筚格宝”,阿昌语称“拍勒翁”。葫芦丝由气斗(葫芦),一至三根音管(紫竹或黄竹)和 *** (铜制)组成,把一至三根(多为三根)带 *** 的竹管从上面(带金属 *** 的部分)排 *** 于葫芦底端。

葫芦丝的起源是一个难解的迷语,没有史料记载。梁河的老人们说“葫芦丝在梁河世世代代被传承着,特别在傣族地区,男青年人人能吹葫芦丝”。勐养镇棒良村的金常玉(生于1 *** 1年)老人说“我记事起,祖辈人就会 *** 和吹奏葫芦丝, *** 的葫芦丝常拿到市场上去销售,还曾销往潞西、芒市、陇川、瑞丽、 *** 等地”。李思聪、钱古训著的《百夷传》反映了梁河百夷(今傣族)地区的 *** 、经济、习俗。其中“地多平川沃土,民一甸率有数十千户,众置贸易所,谓之街”。说明了梁河较早就有赶集市,进行商品交易的历史。葫芦丝在傣族民间广泛传承并在阿昌族、德昂族居住区也有部分人使用,跟集市贸易的形成密不可分。

关于葫芦丝的起源已无证可考,仅能从民间流传的故事传说中追寻踪影。葫芦丝起源的故事传说在梁河的傣族和德昂族民间流传着两种不同的说法,尽管其民族文化和流传的情节、内容并不相同,但两种传说主题思想却基本相同,都是赞美真挚的爱情,因此确定了“葫芦丝”在民间的社会功能——传情功能。

究竟是葫芦丝的产生衍生了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还是凄美的爱情故事促就了葫芦丝的诞生,这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没有前提条件就没有 *** ,这就是葫芦丝的神秘身世。但是能确定,在很久很久以前葫芦丝就是梁河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在傣族地区的关于葫芦丝起源的故事传说和在德昂族地区流传的关于葫芦丝起源的故事传说都充分表现了各自不同的民族特 *** ,具有民族探究价值;叙述线条清晰、流畅、情节起伏,具有文学价值;主题思想明确,表现了人们对纯真、执着的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具有社会教育意义。

文章分享结束,葫芦丝之乡梁河和葫芦丝之乡发源地在哪的 *** 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标签: 葫芦 梁河 发源地 丝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