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贵州粮食之乡是哪里,贵州的主要粮食作物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贵州桂花之乡是哪里
1、贵州省紫云县大营镇,有“桂花之乡”的美誉。当地所产的金桂,颜色金黄,香味浓郁,油脂含量高,十分适合泡制桂花酒,当地 *** 有秋季泡制桂花酒的习惯。
2、今年36岁的韦仕先,从15岁起,便跟着父辈们一起酿酒。说起年少时将泡制好的桂花酒偷偷喝上一口的滋味,那绵长清香的感觉至今萦绕心头。
3、韦仕先 *** 的桂花酒不是直接用桂花来酿制,而是用较好的粮食酒来泡制。“所以,粮食酒的烤制至关重要。”
4、桂花乡位于贵州省毕节市++县西北部,境内有金一清,金一黄两条公路通过,乡 *** 所在地距县城28公里,东以与本县岩孔镇毗邻。北与仁怀市后山、小湾两乡镇接壤,西与石场、南与平坝、箐门等乡镇毗邻,辖11个行政村,76个村民组。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桂花乡常住人口为8703人。
5、中国桂花之乡——湖北咸宁咸安区桂花镇,位于咸宁市东南部,距市区12公里,离省城武汉仅90公里。
6、该镇桂花素以面积大、品种全、产量高、花质好、古桂多而著称。栽种桂花历史悠久,桂花树品种齐全,有金、银、丹、铁、四季、月桂等9个品种桂,共有桂花树150余万株(其中百年以上古桂3000多株)。
7、湖北咸宁咸安区桂花镇是中国桂花之乡,而且一直以来,咸宁桂花资源以其独特的优势,始终保持全国领先地位,摘下5个“全国之一”的桂冠。咸宁养植桂花的历史非常的悠久,据史料记载,2300多年前战国时期诗人屈原途经咸宁写下了“奠桂酒兮椒浆”、“沛吾乘兮桂舟”的美妙诗句。
8、除地中海地区外,月桂树(La *** us nobilis)也被广泛种植在其他地区,尤其是 *** 、美洲和澳大利亚地区。在 *** ,月桂树的主要种植地包括中国、印度、 *** 和土耳其的东部地区。在美洲,树种以加利福尼亚和墨西哥的西海岸地区最为常见。而在澳大利亚,月桂树主要生长在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州的沿海地带。
9、月桂树还可以在温暖气候和适宜的土壤条件下被种植,因此在一些具备这样气候的地区也有相关的种植。然而,由于月桂树对寒冷和冻结比较敏感,因此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的种植并不常见。
10、总的来说,月桂树的主要产地还是地中海地区,但它也在其他地方被种植,满足世界各地对月桂树叶子的需求。
11、月桂树(La *** us nobilis)主要产自地中海地区,包括欧洲南部、北非和西亚。这些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合月桂树的生长和繁殖。其中,土耳其被认为是月桂树的主要产地之一,其产量较高且质量优良。此外,意大利、西班牙、法国、摩洛哥和希腊等地区也有月桂树的种植和产量。月桂树的叶子常用作调味料,广泛应用于烹饪和草 *** 领域。
12、月桂树是一种树冠是偏红色的生长在印度东部的一种树木,有着蜿蜒交错的树木纹理,而且树木的材料也比较强健,一般可以用来作为装饰品做贴面,十分美观,用来 *** 精细的家具也不错。它原产于地中海一带,我国浙江、江苏、福建、 *** 、四川及云南等省有引种栽培。
二、中国薏米之乡是哪里薏米产地有哪些
薏米又叫做薏苡仁、苡仁、六谷子,是一种很有价值的食材,人们常用薏米搭配红豆煮汤,人饮用后具有不错的祛湿效果。但相 *** 稻、玉米等常见作物,薏米的产量还是比较少的,那么我国薏米产地有哪些?一起来了解下。
兴仁县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中部,境内为丘陵地区,地形起伏大,没有任何工业园区的污染,没有喷洒任何的 *** ,种出来的粮食都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薏仁米也成为当地山区农民的主要作物。2012年7月20日,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贵州省兴仁县“中国薏仁米之乡”的称号。兴仁薏仁米为贵州省兴仁县的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福建省宁化县种植薏米的历史悠久,明崇祯版《宁化县志》已有记载,称为弥陀栗、 *** 米,可 *** 食兼用,显著的特点是煮后“软、糯、稠、滑”,口感清香无渣。薏米在宁化深受欢迎,不仅是待客上品,百姓平时也经常食用。在宁化客家传统的宴席习俗中,薏米红枣汤是“客家八大碗”的压轴菜。2014年10月14日,中国蔬菜流通协会授予福建省宁化县“中国薏米之乡”的称号。
深圳龙华镇的薏米是一种颇有营养价值的粮 *** 兼用的保健佳品,金沙薏米在龙华镇有800多年的种植历史,金沙境内山清水秀,气候温和湿润,非常适宜薏米生长,而且品质上乘,被省 *** 授予省优名牌产品。已研制出薏米酒、薏米糊、薏米水、薏米根冲剂等系列保健产品,现已试产成功,投放市场,深受消费者欢迎。
薏米是浦城县的特产,有4000多年种植历史。它粒大色白、饱满 *** ,被称为“珍珠米”,有“薏苡明珠”之美称。浦城薏米特点是:色白、饱满、圆、腹沟深宽;煮后糯软、粘香、细腻,具有“糯、甘、稠”的特有品质,富含 *** 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蛋白质含量为17%,高出大米2倍多。2008年12月24日,原国家质检 *** 批准对“浦城薏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当然了我国薏米种植面积广泛,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福建、 *** 、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一般来说福建、河北、辽宁这几个地方的薏米是更好的。
三、贵州六盘水穷吗
穷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总面积9914.8平方公里,辖4个县级行政区,9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总人口306.0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0.958万人。所辖县级行政区中, 3个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定贫困县),有68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占全省重点乡(镇)的7.25%,占全市乡(镇)总数的69.38%,有101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占全省的7.25%,占全市并村前行政村的57.72%。1986年全市贫困人口132.09万人,占全省的8.8%,到2007年全市贫困人口30.91万人,占全省的7.96%,六盘水市一直是贵州省主要的贫困地区之一。
六盘水市经过1986年开始到1993年的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1994年至2000年“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和2001年到现在的新阶段扶贫开发,农村贫困面貌得到明显改变,广大农村贫困人口逐步摆脱贫困,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1986年到2008年,全市贫困人口由132.9万左右下降到的18万人左右;农民人均占有粮食从216.67公斤上升到349公斤,农民的吃粮问题基本解决;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75.44元,上升到2735元;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通公路率达99.5%,村通电率达100%,农户用电率达 96.91%,村自来水受益率达67.8%,有95.4%的行政村通 *** 。“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100%,有乡镇卫生院 97所,病床6078张,村卫生室 1480个,乡 *** 生 3816人,2007年广播覆盖率达 88.85%、电视覆盖率达94.61%,建农村经济信息网点105个,有乡精神文明活动中心 *** 个。农村文化教育卫生广播电视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发展。
二、我市农村贫困的一般现状及特殊 ***
虽然六盘水市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明显成绩,但农村贫困现象还未消除,农村的贫困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另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六盘水市与发达地区之间、本市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缩小差距,消除农村贫困现象的工作难度越来越大。从六盘水市农村情况来看,贫困的一般现状主要为:
1、贫困人口多。我市4个县级行政区中,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占全省重点县的6%; 68个乡镇列入贵州省扶贫开发重点乡(镇),占全省重点乡(镇)的7.25%,占全市乡(镇)总数的69.38%(其中:一类乡6个,二类乡40个,三类乡22个),列入贵州省扶贫开发重点的村1013个,占全省的7.25%,占全市并村前行政村的57.72%(其中:一类村 378个,二类村 5 *** 个,三类村71个)。2007年,还有49.39万贫困人口,其中农村低保人口28.85万人。农村贫困人口零星分散,呈 *** 花分布,点多面广,不集中,不连片。
3、贫困程度深。一是农民收入差距大。2007年,六盘水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348元,为贵州省平均水平的98.9%,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56.6%,而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更低,仅为2127元,为全市的90.6%,全省的85.6%,全国的51.3%。二是城乡收入差距大。2000年六盘水市城乡收入比为3.66:1,到2007年,达到4.34:1,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出逐步拉大趋势。三是总体处于温饱。据2007年住户调查,农村住户人均食品消费为2078.33元,占消费支出的56.6%,处于基本解决温饱的阶段,离小康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3、贫困人口素质低。由于诸因素的影响,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不高,突出的主要有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文化教育程度低。二是缺少劳动技能,参与市场经济活动能力弱。三是接受科技教育、科技知识和技术 *** 培训机会少,科技掌握和运用能力弱。四是部分贫困群众还存在“等、靠、要”依赖思想,难以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通过对水城县勺米乡马尾河村调查发现,全村150个劳动力中更高文化仅为初中,并且没有什么专业技术,外出40个劳动力,谋生手段主要为打零工、背背兜等重体力劳动,体力强度大,收入少。
4、返贫问题突出。由于受自然条件差,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生产水平低等因素影响,农民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经济收入不稳定,农村部分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易返贫,大灾大返贫,小灾小返贫,丰年温饱,灾年返贫的现象较为普遍,因灾、因病、因学返贫问题仍是已解决温饱贫困人口返贫的主要原因。另外,受封建意识和民族风俗的影响,红白喜事大 *** 大办,相互攀比也是导致返贫的一个主要原因。全市2007年绝对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达7.7%,低收入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达20.5%。
5、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仍较落后。经过二十年扶贫开发工作,六盘水市农村水、电、路等基础得明显改善。但是,农村安全卫生饮用水问题还没有完全达标,一些贫困村基本生活用水困难未解决;高价电和生产用电困难的问题在部分地区依然存在;通村公路等级差,通达率低,处于晴通雨阻状况;还有大量的危房、茅草屋和无房户,以“三改”(改厕、改灶、改院)为主的村容村貌整治工作量大等。
6、农业产业化发展滞后,产业化扶贫仍在起步阶段,有规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受益面大的优势产业少,农民收入来源单一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变。
六盘水市处于云贵高原腹地,为滇东高原向黔中丘原和广西丘陵的过渡地带。山高谷深,地形切割,岩溶分布广,气候类型复杂,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石漠化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六盘水市特殊的自然环境。六盘水市又是国家主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随着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六盘水市已逐步成为严重的地质灾害区。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石漠化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和地质灾害区形成了六盘水市农村贫困的六个叠加因素,各因素之间互相影响,相互制约,是六盘水市农村贫困的特殊原因。
1、明显的深山区。六盘水市地形起伏剧烈,海拔一般为1400~1900米,相对高差多为300~700米,地势更高和更低相对高差达2314.3米。山地(中中山和高中山)和丘陵(中丘和高丘)占土地总面积的82.1%,盆谷坝子仅占8.5%,农村人口大都居住在山高坡陡、谷深的自然环境里,这样的地形条件,解决其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难度大,投入成本高,经济社会发展困难。
2、明显的石山区。六盘水市岩溶地区分布较广,岩溶面积6263.09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下同)的63.18%。大面积的岩溶分布,决定了六盘水市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恶劣 *** 。除水热条件较好的坝地之外,大部分岩溶地区宜耕地资源不足,土层浅薄,分布不连续,保水 *** 、耐旱 *** 差,承受自然灾害能力低,土地质量差,即使在坝地,投入水平和管理水平也不高,加之较频繁的水旱灾害,产出不高;非农地因条件恶劣,林灌生长速度也往往较差,产出量极低。从自然条件来说,岩溶地区土地人口承载力极低,但是六盘水市人口密度为309人/平方公里,造成了低土地人口承载力与高人口密度之间的矛盾,形成了农业粮食增长与人口增长失衡状况。各种途径增加的粮食被增加的人口所抵消,人均粮食占有量长时间维持在较低水平,人口超载在岩溶地区普遍存在。
3、明显的高寒山区。六盘水市大部分属 *** 带云贵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由于形成气候条件的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尤其是山区复杂的地形、地势的影响,使境内热量资源的地域 *** 差异显著,雨水、光照的时空分布不均,干旱、冰雹、低温、绵雨、雪凝、霜冻以及引起局部洪涝的暴雨等主要农业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受地形地势和大气环流的影响,境内冬春干旱,多晴朗天气,并时伴强劲的西南大风,夏季又雨量偏多,经常出现雷阵雨和冰雹天气。秋冬春干旱、冰雹、倒春寒、秋风、秋绵雨、暴雨、凌冻等灾害 *** 天气给农业生产发展带来一定难度。
4、严重的石漠化区域。六盘水市石漠化总面积(轻度以上)3265.60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2.94%,其中:中度以上石漠化1691.4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05%。高于全省的平均数,位居九个地州市之首。严重的土地石漠化导致耕地减少、生态恶化、自然灾害频繁、水源枯竭,一些地方甚至到了无地可种、无水可饮、无柴可烧的境地。加剧了农村的贫困程度,威胁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严重的地质灾害区。六盘水市是国家“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以煤炭开采为主的能源型城市,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煤炭等矿产资源开发,而矿产资源的开发,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地质灾害,成为农户致贫的原因之一。2005年,六盘水市四个县(特区、区)都发生了滑坡、地裂缝、地面塌陷、崩塌等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据不完全统计,共查出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783处,受胁22877户9 *** 45人。随着矿产资源的进一步开采,工程区范围内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些地方将成为“一方水土无法养活一方人”的不适宜生存地区,需要 *** *** ,才能解决因地灾害导致的贫困问题。
6、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受历史、经济、社会诸因素影响,六盘水市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之一,具有民族成份多、人口比例高、居住区域广、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的市情特点。全市有少数民族乡50个,占全市乡镇(办)的51%,有少数民族44个,少数民族人口83.8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7.39%,1万人以上少数民族7个,其中彝族31.2万人,苗族25.7万人,布依族11.6万人,白族5.8万人, *** 2万人,仡佬族1.4万人,水族1.2万人。少数民族聚居地大部分在农村偏远地区,交通困难、信息闭塞。
四、贵州粮食能自给自足吗
1、贵州粮食目前不能自给自足,贵州有谚语云,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这其中也对贵州粮食不能自给自足的原因有所提示。
2、如地无三里平,就说了贵州山地为主,土壤浅薄,保水保肥能力弱,粮食单产偏低,无法集中连片使用农机,造成粮食产量无法满足自足,需要从别的省份吊运。
五、惠水大米是哪里的特产
1、惠水素有云贵高原“鱼米之乡”的美誉,而雅水历来是惠水的优质米生产镇。这里远离工业污染,民族风情浓郁,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水土保持良好,土壤肥沃,产出的大米颗粒饱满、晶莹剔透、营养丰富、口感松软清香。长期以来,雅水大米深受省内外广大消费者的亲睐。
2、惠水是贵阳粮食的重要供应地,古有“定番米三日不到,省城即成饥荒”之说。惠水县是中国优质米之乡,中国黑糯米之乡,目前全县优质杂稻种植面积15万亩,红米种植面积2万亩,香米种植面积3万亩,黑糯米种植面积1万亩,年产1000吨以上的大米加工企业15家。它有云贵高原上鱼米之乡的美誉,盛产的大米,香味浓郁,口感好,古代为传统贡米,也是当今无公害有机食品,在省内一直享有较高的声誉,深受百姓的喜爱。雅水金丝米是贵州省特色大米,具有独特口感,丰富的营养价值。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贵州粮食之乡是哪里和贵州的主要粮食作物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