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传文化之乡(老字号传承历史沉淀文化 承载乡愁)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4

大家好,关于铭传文化之乡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老字号传承历史沉淀文化 承载乡愁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铭传故里风景区 *** 在哪里
  2. 刘铭传的生平
  3. 从乡野草寇到一代名臣,揭秘刘铭传的为官之路

一、铭传故里风景区 *** 在哪里

1、铭传故里风景区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铭传乡。这里是一处充满历史底蕴的景区,以刘铭传故居为核心,融合了刘铭传纪念馆、刘铭传墓园以及小团山香草农庄等多个景点,是全国第四批 *** 两岸交流基地。

2、刘铭传故居,也被称为刘老圩,是肥西圩堡群的 *** ,占地101亩。这座故居在1868年由刘铭传回乡时所建,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故居内设有九间厅,是刘铭传迎客会友的地方,荷花池中的盘亭则曾经存放过西周青铜器——虢季子白盘。值得一提的是,1950年,刘铭传的后代将这件传世国宝捐献给了国家,成为新中国献宝之一人。

3、距离刘老圩不远的地方,是大潜山北麓的刘铭传墓园。刘铭传自号“大潜山人”,这里是他长眠之地。墓园规模宏大,依山面水,体现了清朝一品官员的墓葬规格。

4、此外,小团山香草农庄也是一处不容错过的景点,这里以香草为主题,集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科普教育、有机农产品加工于一体,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体验田园生活的好去处。

5、总的来说,铭传故里风景区是一处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无论是对于历史爱好者还是自然探索者,都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二、刘铭传的生平

1、刘铭传,字省三,号大潜山人,1836年9月7日(清道光十六年七月二十七日)生于大潜山下,11岁时,父病故,因家聘停学,耕读兼贩私盐,养家湖口.成年后躯体魁梧,勇谋过人,贩私盐者多以他为首,曾受官府追捕.

2、 1854年(咸丰四年),刘铭传18岁,其母周氏被一富豪欺诲,他追数里找那富豪评理.富豪持刀威胁,被铭传夺刀毙下劈下马背。铭传自知闯祸,遂揭竿而起,召集无业乡民,在大潜山北建立旱圩,筑堡扎寨。1856年(咸丰六年)夏大旱,庄稼无收,农民断粮,邻近的金桥集上有富户屯粮不卖,激起民愤,粮被哄抢。官府追查时,有人说是刘铭传领头干的。官府派人追到刘家,未找到刘铭传,便放火烧毁刘家房屋,刘母惊吓而死。刘铭传自此为家,训练团练,商议参加太平军。传说祭旗时大风吹折旗杆,在寨参赞军务的塾师刘盛藻扬言这是“上天不助”,遂罢。后接受六安州官皱笥劝告,改听官府调遣,对抗太平军。曾随清军功六安,援寿州,被授千总、都司衔。1862年( *** 元年),李鸿章募淮军援江苏,铭传率练勇至上海,号“铭字营”,在 *** 招降太平军吴建瀛、刘玉林等众4000人,与太平军在上海 *** 屡站,升副将。次年进攻苏南常熟、江阴、无锡等地,以提督记名。加头品顶戴。18 *** 年春,攻陷常州。获“虢季子白盘”(西周三大青铜器之一)。

3、 1865年(同治四年),随曾国藩 *** *** 军。驻河南。连站于瓦店、扶沟等地,升直隶提督。又援湖北,陷黄陂,战颖州(今阜阳),当时 *** 军以马队为主,刘铭传平原追击不能得手,向曾国藩建议筑长墙为堵,曾遂命令自河南至同东运河,筑起长墙。 *** 军首领张宗禹率部攻入陕西,任柱、赖文光率部攻山东。自此, *** 军分东西两部,互相呼应,曾国藩剿年 *** 失败。清廷命李鸿章代曾。刘铭传奉命专攻东 *** 军,大小数十战。1867年(同治六年)春, *** 军退至湖北伊隆河,刘铭传与湘军将军鲍超约期合击。铭军提前出动,被 *** 军包围,大败。部将唐殿魁战死,刘铭传也坐地待毙。鲍超率军赶到,向 *** 军发起攻击,刘铭传才得突围。铭军在信阳休整,补充军械人马,又追击 *** 军进入山东。刘铭传复于沿运河至胶、莱一线筑长墙,将东 *** 围困于山东。是年秋,刘铭传设法收买 *** 军叛徒为内应,枪杀任柱, *** 军溃散。赖文光退至扬州被俘,东 *** 失败。清廷论刘铭传为“首功”,赐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刘铭传以伤病请假,回乡休养。

4、 1868年(同治七年)春,张宗禹率西 *** 军进攻河北,突袭北京。清廷震恐,下急诏令刘铭传出山赴援。刘铭传以迟缓未出被责。及至东昌,会诸军进攻盐山、沧州、德平,仍用筑长城之策,将 *** 军围困到运河之东,纵横合击。 *** 军损失惨重,张宗禹在山东茬平战死,西 *** 失败。刘铭传封一等男爵。刘铭传青少年时,功名心颇重,他曾等家乡的大潜山,叹道:“大丈夫当生有爵,死有谥”。可是当他“功成”名就后,却经常在诗中写道:“三十人为一品官,多少憎忌少人欢。”“ *** 贱武夫,公事多掣肘。”“为嫌仕宦无肝胆,不惯逢迎受折磨。”“解甲回乡去,入山种翠微。”“莫如归去好,诗酒任疏狂。”1869年(同治八年)春,刘铭传再次以伤病辞职回乡。次年,天津教案发生,英、美、法7 *** 舰集结天津炮台,京城震动,清廷命刘铭传出山,赶赴天津接统铭军,加紧备战。教案备战。教案平息,又命刘铭传督办陕西军务,率军 *** *** *** 。清廷命刘铭传监督、密报左宗棠的军事行动,引起左宗棠怨恨。刘铭传又称病辞职回家。

5、乡居期间,刘铭传把早年 *** 太平军、 *** 军时的文书一把火烧掉,埋头博览群书,尤其注重阅读有关西方科技文化的书籍,对世界形势形势及国家局势十分关怀,常说:“中国不变西法,罢科举,火六部例案,速开西校,译西书,以厉人才,不出十年,事且不可为矣!”1880年(光绪六年),因沙俄侵占新疆伊梨,刘铭传逢诏进京议事备战,他极力主战,并上《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陈述欧、美、沙俄、日本修造铁路的情况,以及中国修造铁路以利军事、经济、民政的迫切 *** ,并提出初步规划。这个中国近代最早提出的关于修造铁路的意见,遭到朝廷守旧派官僚的激烈反对。刘铭传气愤之下又一次辞职还乡。他在家乡立义庄、办义学;与张树声、周盛传等合办肥西书院;倡修家谱、俯志、县志,助修大潜山、紫蓬山寺庙及巢糊姥山塔、合肥城内包公祠等;并陆续修建了刘老圩,在圩内建造“盘亭”,陈列“虢季子白盘”,供亲友参观。字号“大潜山人”。

6、 1884年(光绪十年),中法战争爆发,法军首先侵略 *** 北方,又派海军中将孤罢率领远东舰队侵入中国东南沿海,企图侵占 *** 为质,迫使清 *** 屈服。4月,清廷急诏刘铭传进京,授以巡抚衔督办 *** 军务。刘铭传上《海防十策》奏折,被采纳,遂赴台抗法。

7、 1884年(光绪十年)8月初,法舰4艘在司令利士比率领下进攻基隆,刘铭传指挥守军开炮还击。不久,炮台被法舰猛烈炮火击毁。刘铭传将守 *** 移至后山,待法军 *** 后,指挥守军分路出击, *** 法军官3人,擒斩1人,打死打伤法兵百余人,缴枪数十杆,帐篷10余架。残敌逃奔回舰。中 *** 队首站告捷,军威大振。

8、法舰转功福建马尾港,中国南洋舰队覆没。10月初,法舰分两路猛 *** 湾基隆和淡水。刘铭传在基隆与敌 *** ,接到淡水守军告急。刘铭传将基隆守军撤至后山严守,并将基隆煤矿设备拆卸转移,然后亲率主力驰援淡水。10月8日,敌舰猛轰淡水炮台。炮台在猛烈还击后多被击毁。由于河口事先被守军以巨石堵死,法舰不能深入,遂派陆战队千余人上岸,分路进攻。刘铭传指挥守军埋伏,待敌军接近,突然分5路杀出,毙伤法兵300多人,法军大败逃回。法军开炮掩护,反自击沉小轮1艘,70多人落水。中 *** 队取得大胜。法舰 *** *** *** 。法军司令孤拔亲到 *** *** 调兵千余名来台增援,接着以数千名法军分头猛攻基隆河及后山一线守军阵地。刘铭传指挥守军与敌展开激烈的阵地战。聂士成等率援军2000多名从台东 *** ,翻山越岭赶至基隆前线,投入战斗,稳住了阵地。至1885年(光绪十一年)3月,法军死伤近千人。而始终局限于基隆一隅之地,陷于进退维谷的困境。孤拔派舰攻占孤悬海中的澎湖列岛。3月下旬,法军在镇南关、谅山大败,中法停战,不久法军退出 *** 。刘铭传领导的10个月抗法保台战斗,取得最后胜利。

9、 1885年(光绪十一年)10月, *** 建省,刘铭传任 *** 巡抚。 *** 5年(光绪二十一年)中日甲午战争后, *** 割让日本。刘铭传悲愤至极,身心交病,卧床不起,于 *** 6年1月12日病逝。清廷谥“壮肃”,加太子保衔。归葬肥西金桥吴家小院墙。刘铭传能文善诗。著有《刘壮肃公奏议》10卷,《大潜山芳诗抄》1卷,《盘亭小录》1卷,另有遗诗数百首未及印行而散失。

三、从乡野草寇到一代名臣,揭秘刘铭传的为官之路

1、刘铭传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说到刘铭传的宦海生涯很是传奇。他原先只是草寇出生,后跟随李鸿章,最后竟做到清廷一品大员的位置。

2、咸丰十一年(1861)下半年,太平天国的后期英杰忠王李秀成大举进攻上海及苏南地区,意在为困守天京的天国打开局面。沪上官绅深感上海难守,遂派出 *** 赶赴安庆,面见已是两江总督,并奉旨节制苏浙赣皖四省军务的湘军大帅曾国藩。

3、申包胥哭秦庭,这是很明显的求援嘛!曾国藩也知道,上海如果沦陷,他的以安庆为据点,扼上游而平金陵的计划就可能受阻,长毛亦可能打破困局。派兵援沪,这是必须要做的决定。经过一番考量,曾大帅决定派出门生李鸿章率军 *** 上海。

4、李鸿章历练多年,早已从一介翰林词臣成长为运筹帷幄、驰骋疆场的干才。不过,此时湘军兵力都有用处,援沪兵力从何而出呢?湘军开字营统领程学启乃是安徽桐城人,他被调拨给李鸿章。除此之外,李鸿章的 *** 先前在合肥老家也联络一批地方团练武装,他们与李氏父子联系密切,也可为新军力量。这就是日后赫赫有名的淮军!

5、李鸿章返回合肥一带,将那些在老家乡下的杂牌军带到安庆大营,加以整训,即刻开拔上海。随李鸿章而来的这些地方团练首领,出身与曾氏湘军有很大不同,湘军统领多为书生,而李鸿章带来的这些人,读书人不多,盐枭、土匪比比皆是。

6、初到安庆大营,李鸿章安排诸将吃了一顿饭。在酒席上,这帮人“有赌酒猜拳者,有倚案看书者,有放声高歌者,有默坐无言者”。最奇特的是,在大厅南窗之下,有一人“ *** 腹踞坐,左手执书,右手持酒,朗诵一篇,饮酒一盏”,光着膀子,露着大肚子,还一边看书,一边喝酒,这真够豪放的呀!

7、这帮人都没见过曾国藩,曾大帅悄悄进来观察一下,然后就走了,事后对李鸿章说:“诸人皆可立大功、任大事,将来成就更大者,南窗 *** 腹持酒 *** 。”

8、乱世,就是属于这帮不拘小节的英雄。能够让曾国藩赏识,并笃定日后成就更大的竟然是那位 *** 衣服喝酒看书的奇葩?此人是谁?所看何书?

9、提起刘铭传,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晚清名臣, *** 之一任巡抚, *** 近代化之父,这一系列光环般的头衔。刘铭传能读《史记》,莫非他是淮军中少数的书生?非也!刘铭传是草莽出身的私盐贩子,在乡间好勇斗狠的土 *** 。

10、刘铭传是肥西人,与李鸿章的老家肥东相距不远,合肥有句土谚叫“从肥东到肥西,手里拎着个 *** 鸡”。

11、刘家世代务农,在刘铭传十一岁的时候, *** 病故,母亲带着少年刘铭传艰难生存。为了活下去, *** 二人干起了贩卖私盐的营生。

12、咸丰四年(1854),肥西乡里土豪以保卫地方、办理团练为名派丁摊费,搜刮百姓。刘铭传的伯父因拿不出钱,而被土豪 *** 遭到 *** 。此时,刘铭传年仅十八岁,找到那个土豪,与之争执讲理,竟也被羞辱。

13、激愤之下,刘铭传夺下对方手中钢刀,一刀劈死土豪。

14、手起刀落,恶人授首!刘铭传干脆扯出大旗,自为乡里团练首领,刘氏宗族子弟多来归附。在刘氏宗族的支持下,刘铭传在肥西大潜山北边建立旱圩,这是安徽一带队土堡的称呼。经过一番竞争,刘铭传成为当地势力强大的民办团练首领。

15、虽然刘铭传自幼没有上过什么学,但一直喜欢读书,也懂得在乱世要争取人心的道理,他的队伍有约法三章:一不准无故 *** 放火;二不准 *** 掳掠;三不准奸 *** 女。

铭传文化之乡(老字号传承历史沉淀文化 承载乡愁)-第1张图片-

16、这就是成大事者与一般草寇的区别!

17、当时肥西“豪杰蜂起”,数十里间就有不少武装堡垒,各寨之间为争夺地盘、筹粮筹款,经常相互攻伐。当时在合肥一带,除了刘铭传之外,还有肥西周公山下张树声、张树珊兄弟、紫蓬山下周盛波、周盛传兄弟两大武装。其中,张树声是个文化人,廪生身份,与李鸿章 *** 李文安有交情。

18、在那样一个乱世中,啸聚山林,成为草寇不是难事,但要做出选择,从草寇成为真正的历史人物则需要有足够的 *** 智慧,做出正确的抉择。

19、张树声主动联络周氏兄弟和刘铭传,邀请他们归附李鸿章门下,因为那才是一条明路,一条洗白自己的路。

20、出身草莽,但一直喜欢读书的刘铭传最终也是跟了李鸿章,从体制外的草寇,变成了国家干部,最后成为一代名臣,这不能不说是读书有智慧!

21、淮军组建于同治元年(1862),刘铭传在之后短短的三年中,即因战功从副将、总兵实授直隶提督,赏穿黄马褂。直隶提督是什么概念?相当于 *** 司令员,或者说是现在 *** 之后的北部战区司令员,实缺的直隶提督是实实在在的一品大员。

22、三年时间,一个没有任何官方身份的,没有功名的白丁,竟然能成为国家一品大员,这是只有在乱世才会出现的奇迹!

23、功成名就,按理说刘铭传应该志得意满,但他却有“三十人为一品官,多少憎忌少人欢”的感伤,也露出过“为嫌仕宦无肝胆,不惯逢迎受折磨”,“莫如归去好,诗酒任疏狂”的心迹。

24、三十岁就成为一品大员,刘铭传的人生确实闪亮,不被人嫉妒的人生是失败的!

25、尽管经历过 *** 沉浮,刘铭传在平灭长毛,剿灭 *** 军,中法战争的 *** 上都立下殊勋。成为 *** 首任巡抚之后,他更是苦心经营,成为 *** 近代化事业的奠基人。

26、从乡野草寇到一代名臣,刘铭传的经历说明了人真的需要读书!

27、告诉你读书没有用的人,不是坏人,就是 *** !

OK,关于铭传文化之乡和老字号传承历史沉淀文化 承载乡愁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铭传 乡愁 老字号 传承 承载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