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契丹之乡 施甸契丹后裔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12

其实施甸契丹之乡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施甸契丹后裔,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施甸契丹之乡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古代契丹 *** 部分是哪里人
  2. 云南保山景点施甸温泉契丹古镇景点介绍
  3. 契丹人到哪里去了

一、古代契丹 *** 部分是哪里人

契丹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深远影响的民族。“契丹”本意为镔铁,表示坚固。然而,自元末明初以来,契丹族却从史籍中突然消失。阜新,开州立县是从辽开始,阜新被史学家称为契丹人的“故地”和“摇篮”。辽时,阜新建有头下州9座,人口达20万。可以说,阜新与契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最近,在有关专家用DNA技术认定达斡尔族及云南阿、莽、蒋姓“本人”为契丹族后裔的消息公布于众之后,阜新成为解开契丹源流问题的“重地”。昨日,记者对契丹族的源流问题做了进一步 *** 调查。

曾经创建了持续219年之久的辽王朝的契丹民族,从元末明初以来忽然从史籍中消失得不见踪影。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民族是否如逝去的时间一样不复存在了?

日前,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部分专家利用DNA技术解开了契丹族消失之谜:达斡尔族与契丹有最近的遗传关系,为契丹人后裔。云南的阿、莽、蒋氏“本人”与达斡尔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也是契丹族后裔。

事实上,云南省保山地区约有十余万分属现在十来个民族的阿、莽、蒋姓“本人”,近些年一直自称是契丹族后裔,要求有关部门澄清他们的来历。但是因为考古技术上的障碍,学术界对这个自称是契丹族后裔的人群始终未能“正名”。同样,从前关于达斡尔族的族源问题,学术界也一直存在争论,有说源于契丹大贺氏者,也有说自古就 *** 发展于其他民族者,各执一词。

而现在,这个一直令历史学家困惑的历史之谜终于被 *** ,DNA技术解决了达斡尔族和云南阿、莽、蒋姓“本人”的源流问题。这个 *** 过程是这样的:在云南保山的5个小村庄,专家们取到了阿、莽、蒋姓“本人”和其他民族的血样;在四川乐山取到了契丹女 *** 的腕骨,从 *** 自治区赤峰取到了有墓志为证的契丹人牙齿、头骨;从 *** 自治区莫力达瓦旗和其他几个旗和县提取到了达斡尔、鄂温克、蒙古族和汉族等人群的血样。经过古标本的牙髓和骨髓中用硅法提取的线粒体DNA可变区比较,显示出了准确的结论:达斡尔、阿、莽、蒋氏“本人”都是契丹后裔。

至此,专家们做出这样的结论和比喻:元代蒙古人建立横跨欧亚 *** 的蒙古大帝国时,连年征战,频繁用兵的契丹人被 *** ,分散到各地,有的保持较大的族群,如达斡尔族作为民族续存保留下来,有的则被当地人同化了。后者是最难寻找的,因为,契丹族一千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外婚制”,所以纯粹意义上的契丹人已不复存在了。经过不断地迁徙、隔离和融合,多数契丹人如扔在大海中的冰一样融化了,用一个专业术语命名即“分子意义上的后裔”。

这些业已融化了的“冰”还能找到吗?

两份家谱述说着这个耶律姓人家的家史

20世纪80年代,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原 *** 副主任戴位彧在作一项调查时,在王府镇河东村叶长青家发现了叶家珍藏的两份家谱,一份以蒙文书写,一份以汉文书写。与这两份家谱一同珍藏的还有两份土默特官府发给这个家族的文书,一份颁于清道光十五年,一份颁于1918年,均为蒙文。后来,这两份家谱与文书一同载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高勒巴干主编的《蒙郭勒金姓氏及村民考》。此后,阜新市建设局干部陈志健根据汉文版的《蒙郭勒金姓氏及村民考》结合叶长青家的家谱认定这个叶氏人家是契丹后裔,肯定其族源出自耶律氏,即现在的这个“叶”姓源自辽契丹的“耶律”姓。

昨日,记者见到了叶长青。尽管年过七旬,但叶老精神矍铄、身体硬朗。他向记者展示了他家珍藏的两份家谱及随同珍藏的两份官府文件。颁于道光十五年文书的题头是:“准耶律氏希如们宝路等入册入甲土籍执照”。其汉文家谱序言为:“大清康熙庚子年奉旨陪侍和硕格格。祖父系正白旗包衣牛录,康熙壬寅年故于本京。至雍正元年,父与祖母郑氏陪从出外”。这份家谱从祖父那哈、祖母郑氏起,记到 *** 。

著名契丹史学家朱子万这样评价叶长青家珍藏的两份家谱:“它为辽亡后契丹人之流向提供了一份珍贵资料。”

阜新,是契丹族故地,这早已被史学家所认同。自北魏开始,契丹族就开始在阜新活动。辽建国于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创建大辽开始,在整个辽朝时期,契丹 *** 者将阜新当成了它的“腹地”。据考证,今阜新境内有9座头下州,属于辽早期的有遂州、顺州、豪州、欢州,属于中期的有徽州、成州、横州,另有一个时代不太明确的闾州。这9个头下州当时有人口19万多人,如再加上 *** 人口等,可达20多万人,其中契丹人占10%之多。

辽亡后,阜新的这些契丹 *** 向何方?还有多少外地的契丹 *** 向阜新,他们究竟融化在哪些民族当中?

目前,阜新的这份家谱为证的契丹后裔的发现,为探索契丹消失之谜提供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脉络。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消失的民族契丹会带给人们更多的惊喜。(稿件来源:新华网)

参考资料:

二、云南保山景点施甸温泉契丹古镇景点介绍

施甸温泉契丹古镇景区攻略:     施甸县地处滇西南边陲,怒江东岸,保山市南部,是一座清静秀美的小城。全年平均气温13.8℃,气候宜人。境内有地热温泉、天然湿地、历史古迹和名人故居等旅游资源。到了施甸千万别忘了施甸温泉契丹古镇,相信这个美丽的景观,将会在你的旅途中给你带来绝对超值的美好回忆。     施甸温泉契丹古镇引入的温泉为瑾泉,瑾泉位于施甸甸阳镇沙坝脚村,是国内单眼涌水量更大的自涌天然温泉,日涌水量高达3500㎡,水温73℃。取水地层深度2460 m,水质清澈透亮。相比传统浅表温泉水,矿物质含量更高,养生保健效果更佳。景区建筑风格为滇西民居风格并突出施甸民族建筑文化元素。作为项目投资的重点“茶马古道风情风景区、金 *** 水景步行街、民俗休闲区”等,将融施甸县各民族特色手工业加工、特色院落餐饮、主题客栈、休闲商业为一体,体现古朴的街巷空间、小桥流水的环境氛围。     而在该项目西部的“粑粑山”顶,则规划出沸汤泉涌景观,每日3500立方的温泉出水,水温在73℃左右。从远到近整个山顶呈雾气弥漫状,结合契丹文化古塔建筑群、契丹文化陈列馆。施甸县特有的契丹文化、金 *** 文化、院落文化、温泉文化、养生文化将得以完美结合。施甸县将以茶马古镇温泉旅游文化为载体,把施甸民族文化产业与茶马古镇温泉旅游业深度结合,并重在体现施甸地方特色民族文化,力求在有效传播灿烂辉煌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同时,形成温泉茶马古镇特色鲜明、民族内涵丰富多彩。休闲、旅游、度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充满情趣的滇西又一特色旅居小镇。      ***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      *** 时间:全天     门票:免费     交通路线:游客可从保山市乘坐开往施甸县方向的班车,到达施甸县后,可驾车前往景区。

三、契丹人到哪里去了

契丹人从元末明初以来忽然从史籍中消失得不见踪影。经过有关专家用DNA技术认定达斡尔族(东北阜新一带)及云南阿、莽、蒋姓“本人”为契丹族后裔。这里的“本人”是契丹后裔自己的自称。

1、在云南专家们取到了阿、莽、蒋姓“本人”和其他民族的血样;从 *** 自治区莫力达瓦旗和其他几个旗和县提取到了达斡尔、鄂温克、蒙古族和汉族等人群的血样。经过古标本的牙髓和骨髓中用硅法提取的线粒体DNA可变区比较,显示出了准确的结论:达斡尔、阿、莽、蒋氏“本人”都是契丹后裔。

2、元代蒙古人建立横跨欧亚 *** 的蒙古大帝国时,连年征战,频繁用兵的契丹人被 *** ,分散到各地,有的保持较大的族群,如达斡尔族作为民族续存保留下来,有的则被当地人同化了。所以纯粹意义上的契丹人已不复存在了。经过不断地迁徙、隔离和融合,多数契丹人与当地人融合了。

3、契丹,中古出现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民族。自北魏开始,契丹族就开始在辽河上游一带活动,唐末建立了强大的地方 *** ,唐灭亡的907年建立契丹国,后改称辽, *** 中国北方。辽末,女真族起事,辽帝国迅速走向灭亡,1125年为金所灭,其余部建立了西辽王国,延续了93年。(参考资料----百科网页链接)

好了,关于施甸契丹之乡和施甸契丹后裔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施甸契丹之乡 施甸契丹后裔-第1张图片-

标签: 契丹 施甸 后裔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