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垣曲县小米之乡,以及中国红米之乡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一、沁水黄小米是哪里的
沁水黄小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小米又叫粟米,为禾本科植物粟的种仁,“沁水黄小米”又简称为“沁水黄”。我国北方盛产谷子,尤以太行、太岳、中条三山交界的历山脚下沁水盆地米质更佳,传说《康熙字典》的总阅官,清朝大臣陈廷敬是康熙皇帝的老师,康熙皇帝为了表达对老师母亲的尊敬,前来探望,时值酷暑,陈廷敬的母亲住在沁水县界内的“0庵避暑山庄”,陈母用小米粥款待了康熙帝,康熙帝看到小米色泽金黄,颗粒饱满,食之米饭香味浓郁,软而不黏结,龙颜大悦,便在山庄门口的一棵奇特的大白松下乘凉,看到一首打油诗,“舜王耕历山、悠悠五千载、天下稻花扬、唯有沁水香”,康熙帝就指定要带沁水黄小米回宫食用,并提笔在大白松树根部的石壁上挥毫写下了“玉质龙鳞”四个大字,现碑文尚存,从此,“沁水黄小米”就成了宫廷贡品。
沁水黄小米在2003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2005年注册商标被列为“山西省著名商标”,2008年沁水黄小米被山西省名优中心列为“山西省名牌农产品”。
据《神农本草经》记述:“粟米味甜微寒,养肾气,除胃寒,治消渴(糖尿病),利 *** ”,有很高的保健和营养价值,由于沁水县特定的丘陵岭地,特有的生态环境,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降水充沛的自然条件等诸多因素,特别有利于谷子的生长成熟,有利其籽粒营养成分的积累转化。谷子品种优良,种植的谷子品种有晋谷21、晋谷40、晋谷41和晋谷42,其 *** 色泽金黄,粒大均匀,米质上乘。谷子生长期为120—135天,耐旱、耐瘠,亩产 *** —300公斤。目前种植面积10万亩,年总产可达3000万公斤。
沁水黄小米营养丰富,其营养价值超过粳米。小米内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淀粉、维生素B1、B2和C等,其中维生素B1的含量为粳米的5—6倍,居所有粮食之首。沁水黄小米产业为沁水县山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条重要途径
沁水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城市西北部,中条山东北,黄河支流沁河中游。县境四周环山,东至老马岭,岳神山与高平市、泽州县为邻;西至东坞岭与翼城县搭界;南至仙翁山。舜王坪与阳城县、垣曲县接壤;北至香山岭,关帝岭、宁峻山与浮山县、安泽县、长子县毗邻。沁水黄小米产地范围为:沁水县的中村镇、土沃乡、张村乡、龙港镇、樊村河乡、苏庄乡、郑庄镇、端氏镇、加丰镇、郑村镇、胡底乡、固县乡、十里乡、柿庄镇等14个乡镇,涉及251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2°47′00″~115°55′00″,北纬35°24′00″~36°04′00″。
1、外在感官特征:沁水黄小米色泽金黄,颗粒饱满,食之米饭香味浓郁,软而不黏结,米香浓郁。2、内在品质指标:沁水黄小米营养丰富,其营养价值超过粳米。小米内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淀粉、维生素B1、B2和C等,其中维生素B1的含量为粳米的5—6倍,居所有粮食之首。沁水黄小米维生素有独特之处,维生素B1的含量居所有粮食之首,可和中、益肾、除热、解毒、入脾、入胃、消渴、止泻,对防止脚气,周围神经炎,消化 *** 有预防效果;维生素B2对防止口角炎、唇干裂、-炎、结膜炎、 *** 有预防和治疗效果,参与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维护正常的视觉功能和促进生长;维生素C对急慢 *** 传染疾病有预防和治疗效果,促进铁和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脂肪、蛋白质的合成维持免疫功能,羟化5—羟色胺,保持血管的完整,并促进非红色素铁的吸收沁水黄小米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十分丰富,其中钙、磷、铁的含量都比较高,可以起到强筋壮骨、活血化淤、健脾保肝、益肾利尿的作用。3、安全要求:产品质量安全执行NY5305---2005无公害食品粟米标准(DB140721/T002-2005)。
二、翼城县有多少各乡镇
唐兴镇位于翼城县浍河之畔,是全县 *** 、经济、商贸和文化活动的中心,同时也是翼城县 *** 政机关的所在地。该镇总面积为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万亩,下辖27个村民 *** 会,127个村民小组,以及45个自然村。
南梁镇地处翔山脚下,浍水河畔,镇域面积为128.13平方公里。该镇辖30个行政村,113个自然村,截至2017年,人口总数为42,714人,耕地面积达61,000亩。境内地形集平川、丘陵、山区于一体,反映了翼城县的地理多样 *** 。
里砦镇位于翼城县的西北角,全镇国土面积为96平方公里。下辖18个行政村,拥有7万亩耕地。该镇拥有多个粘土砖厂、水渣砖厂、石料厂、水洗沙厂、加油站,以及大型养殖场,同时还发展了蔬菜大棚近500个,优质果园8000余亩。
隆化镇位于翼城县县城的东部,距离县城20公里,侯月铁路和晋韩公路均穿过该镇。镇区位于中条山脉佛爷山脚下,地形以丘陵山区为主,东西走向的三垣四沟构成了该镇的特色地貌。隆化镇的主要产业包括农业、煤炭和铝矾土粗加工,其名优特产有隆化小米、北撖苹果、两坂红枣、辽寨河核桃等。
桥上镇位于翼城县的东部山区,距离县城25公里,东临晋城市面上沁水县,南接中卫乡,北与隆化镇相邻。全镇总面积为65.79平方千米。侯月铁路、晋侯高速公路在此设有互通,其中包括桥上、上交两个火车站和刘王沟一个高速公路互通。
西闫镇位于山西省翼城县东南隅约八十华里处的历山脚下。东接沁水县中村镇,西邻绛县么里镇,南界垣曲县历山镇。尽管西闫镇山高林茂,地广人稀,是一个偏远的山区乡镇,但它是晋南地区古往今来的交通要道。全镇面积为2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220亩,辖9个行政村,54个自然村。
以上信息均来源于百度百科-翼城县。
三、为什么山西小米那么好
1、看到朋友圈发的一副副谷子成熟了的照片,那粗大的谷穗挤挤挨挨,低下沉重的头颅,一颗颗饱满的谷粒真是喜人,不禁想起小时候跟着父辈种谷子的情景……
2、我的家乡垣曲县,位于山西省的最南端,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东跨王屋山,西距中条山,北接太行山,南临美丽的母亲河——黄河。这里山环水绕,风景秀丽,有着深厚的人文资源。这里是人类始祖——署猿的发祥地。华北地区唯一的原始森林被誉为“华北动植物基因库”的历山风景区就在我的家乡。历山舜王坪是中条山的主峰,总面积为100平方公里,海拔2358米,与翼城、沁水、垣曲、阳城毗临,境内峰峦叠翠,相传舜就在这块大坪上耕耘,教民种黍(谷子的总称)麻,当年舜耕种的大犁沟,还依稀可辨。相传舜在坪上耕耘,小鸟衔来 *** ,就是最早的谷子。所以这里也是谷子文化的发祥地。这里的气候、土壤、水源、环境质量极高,水源丰富,日照充足,而气温较低,非常适合谷子生长。所以有史以来,垣曲也是非常有名的小米之乡。
3、垣曲县位于舜王坪的南坡,是典型的山区丘陵地带,山岭沟壑海拔高度不同,更高的舜王坪海拔2358米,更低的马蹄窝海拔只有176米,所以谷子的播种期与生长期也各有差异,素有“十里不同天”的说法。小米的口感也各有特色,最著名的有北山的历山小米、南山的原土坪小米和黄河北岸与亳清河岸边的河槽小米。谷子的播种分两个阶段,春天播种的谷子叫早谷,我们方言也叫”稚谷“,白露前就成熟了,是我国谷子成熟最早的地方。小米非常好吃,色泽金黄,颗粒饱满,口感绵软,自然醇香,素有”龙井明前茶,垣曲露前米“的美誉。晚谷是麦子收割之后种的回茬谷子,生长期较短。
4、谷子是我家乡最有名的特产之一。每年刚开春,农民就开始往地里拉农家粪肥,有时为了赶播种期,晚上趁着月色加班把粪肥扬撒在地里。接着驾起 *** 犁地,将粪肥翻进地里与土地充分混合。布谷鸟“布谷布谷”叫的时候就是种谷子的时候,那时没有机械化,都是靠人工种植,一个摇耧把式(相当于高级 *** ),一个拨楼工,一个三条腿的木耧和一匹马或者一头牛,用马快些,用牛就慢多了。摇耧把式把去年就准备好的优质谷种,放到漏斗里,用一个小木片把漏斗里的出籽口压到合适的大小,摇耧把式在后边摇耧,前边拨楼的人牵着 *** 走,很是和谐,听木耧有节奏的“疙瘩、疙瘩”响起,就像一首美妙的音乐。剩下的一 *** 劳动力在后边踩谷眼,就是脚穿平底布鞋,在刚种上谷子的陇里一脚挨一脚踩严实,一般都是妇女、老人和小孩子干,那队伍很是壮观,人们手叉腰,像竞走一样,你追我赶,好一副春播图。
5、 *** 播下后经过十天八天,谷苗长到二三寸的时候,就要间谷苗了。间谷苗也是一项技术活,俗话说:“麦稀稠谷子,能把人坑死”,意思是说,因为麦穗小,麦子稠了能高产;谷穗大,太稠长不开,产量就低了,收获的谷子少,秕糠多。间谷苗不仅麻烦,而且很辛苦,正值伏天,天气炎热,人们头戴草帽,蹲在地里干活,腿不好的老人带着小马扎、小板凳,坐下 *** 活。先用小挖锄,把地陇里的杂草除干净,然后用左手轻轻按住谷苗,右手拿小挖锄把多余的谷苗锄掉,或者直接拔掉,使谷苗间隔的距离要匀称,不稠不稀。干这活虽然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但要掌握火候还是不容易的,时间长了,腰酸背痛,腿麻、心烦,太阳晒得人头晕眼花,深深体会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为了生活,为了生产,没办法,只得咬着牙,咬着牙往前赶。
6、间完谷苗,过上十几天还要再给谷子施肥、用大锄除草。谷子快熟的时候,黄澄澄的谷穗又粗又大,有的毛茸茸的,就叫毛谷,有的像粗麻绳,也叫绳谷。看着田野里丰收的谷子,很是喜人,不禁想起唐代诗人李绅《悯农》中“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的诗句。这时候麻雀也成群结队地来了,于是人们就会在谷地里扎上几个稻草人,吓唬麻雀,这办法最初还可以,慢慢时间长了就不管用了,就派我们少年儿童小朋友站在地头,轮流拿着长竹竿赶麻雀。我们从小就知道,到口的粮食要让麻雀糟蹋了,有多可惜!谷子成熟就要及时收割,俗话说:麦子倒青粒满仓,谷子倒青尽是糠。“倒青”就是 *** 成熟的时候遇到连阴雨,由黄变青了。麦子倒青会越长越饱满,谷子倒青就会倒伏,沤烂在泥土里。谷子收割的时候,因为谷秆比麦秆粗而结实,所以要用一种比割麦子的镰刀大、厚而重的镰刀,叫笨镰,半割半砍的进行收割。前边有人割着,后边有人把谷子用谷杆打成的绳结捆起来,背回打谷场里,再用镰刀把一条一条的谷穗割下来,俗称稍谷子。
7、谷子稍好了就开始碾场。总记得这时候妈妈就套上毛驴,在村里的石碾子上碾米,碾三遍,谷子的皮就全部脱落了,变成金 *** 的小米。谁家先碾下新谷米都要分享,每家先送一大碗,做一顿新谷米饭,做捞饭、焖饭、小米粥、米琪杂饭,非常清香,非常好吃。亲戚都知道我们这里的谷子成熟得早,常常来我家讨一些回家吃新鲜,等他们的小米打下来,也会给我们送些品尝。
8、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家乡的小米养育了我,我的骨骼里有小米的滋养,血液中有小米的情愫。几十年过去了,仍然觉得一天不吃一顿小米饭,心里就感觉没吃饭似的,胃里不舒服。所以每当我离开家乡都要带一些家乡的小米,或走亲访友,或自己享用。在我的传播下,家乡的小米远走北京、深圳、云南、海南,不论是北京的还是深圳朋友都赞美垣曲的小米好吃。
9、朋友到我家来做客,都要吃我做的小米饭,小米又成了亲戚联络感情的纽带。我心里美滋滋的,充满自豪感。
10、郭冬棉,女,山西垣曲县作协会员。幼师毕业,大专 *** ,从事小学、幼教、特殊教育工作30多年。曾任副园长、园长、督学等,现退休。热爱生活,喜欢文学,广结善缘,曾在《中国残疾人》、《山西慈善》、《山西特教》、《黄河晨报》、《舜乡》、《东方散文》、《作家在线》、《垣曲人家》、《作家新干线》等平台上发表过文章。
11、欢迎提供新闻、文学作品;代发单位工作资讯;转发
12、各类正能量文章;策划、刊登各种软 *** 广告。
关于垣曲县小米之乡,中国红米之乡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