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的帝王之乡,以前的襄阳县是现在的哪里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5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襄阳的帝王之乡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襄阳的帝王之乡以及以前的襄阳县是现在的哪里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襄阳的帝王之乡,以前的襄阳县是现在的哪里-第1张图片-

本文目录

  1. 襄阳十大历史文化名人的十大名人
  2. 为什么襄阳这么好的地方,古代没有帝王在此建都
  3. 襄樊为什么改名叫襄阳

一、襄阳十大历史文化名人的十大名人

1、春秋时楚国人。荆(今襄阳南漳)人。又名和氏。和氏璧的发现者。春秋时楚民。相传他在荆山得一璞玉,两次献给楚王,都被认为是石头,以欺君之罪被砍去双脚。楚文王即位后,他怀抱璞玉坐在荆山下痛哭。文王令工匠剖雕璞玉,果是宝玉,遂称此玉为“和氏之璧”。此璧后传入赵,再转于秦。因献玉而闻名古今。《韩非子》载,卞和在荆山得一玉璞(南漳县巡检山区,现有玉印岩,传为卞和得玉处),献给厉王,厉王使人鉴别,说是石头,有欺君之罪,断其左足。到武王(约公元前740年)即位,卞和再次献玉,武王使人鉴别,仍说是石头,又断其右足。后来文王即位,卞和抱玉恸哭于荆山下,文王派人去问他为什么哭。他说:“宝玉而名之曰石,贞士戮之而漫(欺骗),此臣之所以悲也。”文王令人剖璞,果得宝玉。因此称“和氏璧”。卞和以功封为零阳侯。《史记·卷八十一》所说的“完璧归赵”故事中的“璧”,即是卞和所献之宝玉。

2、公元前283年,到了战国后期,“和氏璧”被赵惠文王得到。秦昭王听说此事,派人去赵国假意说,愿以十五座城来换取这块璧,“价值连城”的典故即源于此。并因此演义出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千秋佳话。

3、《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在以后的1600多年间,历朝历代的君主无不垂涎于此宝。“和氏璧”被多次易主,每次都伴随着 *** 的残杀。秦始皇得此璧后,曾命宰相李斯撰文“受命于天,即寿永昌”,刻于璧上,欲世代相传。但是,五代后的唐时,这种稀世珍宝却突然消失,至今仍无踪影。

4、“和氏璧”失踪已 *** 有余,它究竟属何种宝玉,已成疑案。多年来,白玉、独山玉、蓝田玉、玛瑙、岫玉、月光石、拉长石、翡翠诸说,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一是此种宝玉极稀少,且色彩绚丽。二是此璧 *** 了皇权。但它既不能让封建帝王“受命于天”,也不能使封建社会“即寿永昌”,真正留给世人的是卞和求真务实的高贵精神及相玉鉴定的高超技艺.卞和被世人尊为“白玉祖师”,奉为“白玉真人”。“太上经”曰:道之积成,托形立影,与时翱翔,有形无体,谓之真人。卞和逝去已两千余年,其美名与时翱翔,其伟业与时俱进。宋玉(前290—前223),又名子渊,战国时鄢(今襄阳宜城)人。相传他是屈原的 *** ,是继屈原之后的浪漫主义楚辞大家。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相传所作辞赋甚多,《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今多亡佚。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 *** 赋》等,但后3篇有人怀疑不是他所作。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他而来。战国后期楚国辞赋作家。

5、最早据《汉书·艺文志》载,有16篇。现今相传为他所作的,《九辩》、《招魂》两篇,见于王逸《楚辞章句》;《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 *** 赋》、《对楚王问》 5篇,见于萧统《文选》;《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 6篇,见于章樵《古文苑》;《高唐对》、《微咏赋》、《郢中对》 3篇,见于明代刘节《广文选》。但这些作品,真伪相杂,可信而无异议的只有《九辩》一篇。《招魂》颇多争议,一般认为是屈原所作。

6、其他如《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 *** 赋》、《风赋》等篇,也有人认为不是宋玉所作,不过它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还是相当重要的。

7、宋玉的成就虽然难与屈原相比,但他是屈原诗歌艺术的直接继承者。在他的作品中,物象的描绘趋于细腻工致,抒情与写景结合得自然贴切,在楚辞与汉赋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后人多以屈宋并称,可见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刘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阳郡白水乡(今湖北省枣阳市)人。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 *** 家、军事家。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 *** 公开决裂,于河北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 *** ,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司马光、梁启超语)的时代。

8、刘秀也有“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安知非仆”的轶事典故。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三国时曹魏名臣,也是著名文学家。其祖为汉朝三公。献帝西迁时,王粲徙至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后到荆州依附刘表。刘表以王粲其人貌不副其名而且躯体羸弱,不甚见重。刘表死后。王粲劝刘表次子刘琮,令归降于曹 *** 。曹 *** 辟王粲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魏国始建宗庙,王粲与和洽、卫觊、杜袭同拜侍中。其时旧制礼仪废弛,朝内正要兴造 *** ,故使王粲与卫觊等典其事。王粲强记默识,善算术行文;着诗、赋、论、议垂六十篇,有《王侍中集》。

9、王粲与鲁国孔融、北海徐干、广陵陈琳、陈留阮瑀、汝南应玚、东平刘桢,合称「建安七子」。王粲为七子之冠冕,文学成就更高。他以诗赋见长,《初征》《登楼赋》《槐赋》《七哀诗》等是其作品的精华,也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和诗的 *** 作。明代人辑录其作品,编就《王侍中文集》流传后世。著名的文学典籍《昭明文选》中也有王粲的作品。建安二十二年卒,享年四十一岁。米芾,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山人等。汉族,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10、米芾的五世祖是宋初勋臣米信,高祖、曾祖以上多为武职官吏,其父名佐,字光辅,官至武卫将军。其母阎氏,曾为宋英宗赵曙皇后高氏的乳娘。

11、米芾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12、初师当时某位秀才,后是欧阳洵、柳公权,字体紧结,笔画挺拔劲健,后又转师王羲之、王献之,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自谓“刷字”,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其绘画擅长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以书法中的点入画,用大笔触水墨表现烟云风雨变幻中的江南山水,人称米氏云山,富有创造 *** 。

13、米芾传世的书法墨迹有《向太后挽辞》、《蜀素帖》、《苕溪诗帖》、《拜中岳命帖》、《虹县诗卷》、《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等,无绘画作品传世。

14、著《山林集》,已佚;其书画理论见于所著《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书中。

15、米芾书法宋代以来,为后世所景仰,其作书谓“刷字”,意指其作书行笔 *** 与前人不同。

16、《宋史》载:“米元章初见徽宗,命书《周官》篇于御屏。书毕,掷笔于地,大言曰:‘一洗二王恶札,照耀皇宋万古。’徽宗潜立于屏风后闻之,不觉步出纵观。”公元1107年,米芾病逝,享年57岁。

二、为什么襄阳这么好的地方,古代没有帝王在此建都

1、襄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不适合建都。得襄阳则得天下,所以虽然不是朝廷治所,但襄阳绝对可以改朝换代。襄阳曾经是荆州治所,管辖之地枣阳是刘秀的故乡,刘秀举兵 *** 打天下就是荆襄开始的。

2、曹 *** 占领襄阳荆州,如果在荆州襄阳以战养战,不战略冒进的话,不会有赤壁之战惨败。荆州襄阳土地肥沃,人员众多,是储备粮仓人员的地方。先攻打益州,后取东吴再统一天下才是“襄阳对”的更佳战略决策。庞统的《襄阳对》与孔明的《隆中对》都是谋取天下的战略决策。

3、《襄阳对》和《隆中对》都是出在襄阳兵家必争之地,所以《襄阳对》如果实现了,就没有《隆中对》了。《襄阳对》的战略路线是:“先占据荆州襄阳,在荆州襄阳储备粮食,储备人才兵马,先取益州,后夺东吴,力争三年实现天下一统 *** 社稷的宏伟蓝图。”

4、《隆中对》相当于《襄阳对》来说要次于前者。为什么?“隆中对”是先三分天下,再实现一统天下的战略步骤。 *** 相互厮杀,对大汉朝以及百姓造成巨大的损失和伤害。

5、而《襄阳对》就能很快实现国家统一的,曹 *** 北方 *** 已经稳定,再得荆州襄阳之鱼米之乡的宝地,益州刘漳 *** *** *** ,曹 *** 大军所到之处没有不投降的。江东孙权也有意投降,在曹 *** 的得到益州后,天下五分之四都在曹 *** 掌控之中,孙权迫于 *** 攻势和 *** 威胁。所以,孙权东吴的招安是很自然的事情。

6、《襄阳对》与《隆中对》进行比较,当然是《襄阳对》才是真正的平天下战略良策。《隆中对》是逆水行舟,逆潮流而行的。得荆州襄阳后,才是 *** 长征之一步。打益州,也只是实现一个小目标,刘备的这点人马要损失一部分,再从益州荆州两地北伐曹魏,这也是两虎相争必有两伤的必然损失的风险,而且还有东吴大军隔岸观火,渔翁之利。所以,“隆中对”是 *** 的战争游戏规则,胜利的把握几乎没有机会可言。而《襄阳对》就不一样了,北方本来就是曹 *** 的地盘,得荆州襄阳后再取益州,不存在北伐战争的辛苦了。孙权本来就是举棋不定要投降的,诸葛亮舌战群儒才联盟抗曹的。所以,曹 *** 得到荆州襄阳和益州之时,就是孙权招安之时。

7、可惜了,庞统投靠曹 *** 不予理睬,曹 *** 有三年之内统一天下的的绝佳机会给错过了。如果刘备诸葛亮把襄阳作为蜀国国都,加强荆州襄阳的重兵把守,荆州就不会丢失,反而会国富民强。益州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命令魏延把守汉中,只守不攻。俗话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就是这个道理。隆中对的 *** 就是荆州益州两 *** 马北伐,其实益州守,荆州北伐才是真正的战略战术。

三、襄樊为什么改名叫襄阳

一、原名襄阳,解放后因扩建更名襄樊。

然,世人只知襄阳,而不知襄樊,对经济文化交流带来诸多不便!

经多方努力,于公元2010年12月9日,再次更名为襄阳!

四区:襄城区、樊城区、襄州区、鱼梁洲经济开发区;

六地:宜枣老保谷南,即宜城市、枣阳市、老河口市、保康县、谷城县、南漳县;

1、古隆中和湖北文理学院,树木葱郁,真乃清幽宁静之地!

门口宽大的石壁刻录着学院宗旨: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仿佛某个伟大思想依然在指引着 *** 们 *** 自主的思考:天下趋势,个人梦想。

2、城内一地多景:襄阳古城昭明台(内有襄阳博物馆免费领门票)--襄阳小吃街--襄阳古城楼临汉门(可买票登楼瞭望门外的宽阔的汉江和樊城区建筑群)

3、襄阳护城河沿岸观光带特别是南侧和东侧;春、秋两季节尤为迷人。

习家池(免费,森林公园,四季景色变幻美妙,特别是春花秋叶)

5、烈士陵园:爬山,瞻仰烈士丰碑,上山有阶梯,下山有跑道、山外还有山,往来无复路(免费);

6、真武道观:立于悬崖峭壁之上,香火至今绵延不绝, *** 碑石中仿佛刻录着时代沧桑;我非真心求道,日落归家需早(大概收费15元)。

7、米公祠:现代化大建筑群里,偶遇江南庭府之景,小巧玲珑,清幽宁静,我心甚喜,不愧是大书法家米芾故居(大概收费15元)。

8、绿影壁,这里是襄阳城主住的地方,门外有大石屏幕,或是古代张贴重要告示之处,内还有大厅小院小树小亭和晌午疯狂欢叫的小鸟!(大概收费10元)

如果你是有心人:你会发现1-2-3-4-5-6-7-8是一条十字曲线,襄阳市 *** 完全可以开发一条14(8-22)小时轮转的旅游公交线,路线是: 1-2-3(东侧)-7-3(东侧)-2-8-3(南侧)-4-5-6-1,一线串起八地九景。

想想,在文理学院-古隆中旅店住下(学校旁边吃住可能便宜又方便),早上在文理学院小吃街吃完热乎乎的早餐出发,到了昭明台博物馆免费看看,出来在小吃街买个烧烤或串串走向临汉门,感受大理石路青瓦屋的别致,临汉门上楼看一江春水和对面高大的建筑群,而后你有三种选择 3、7、4,或者三个都玩一遍,真是爽歪歪。逛完7返回中午又可以在3吃热闹午饭,下午继续去逛8-3-4-5-6,简直爽爆了!

在缺乏这条公交线路的情况下,牛人只能自己开车或骑自行车才能玩到。

差点忘了:9黄家湾,它与古隆中同路,它是襄阳自助野炊好去处,它是四驱车爬山好去处,是一个收费的公园。

你问理工学院和襄汽 *** 怎么办?

答:坐车出来学校,完全可以搭乘此旅游公交专线!甚至可以把文理后山和理工学院后山的那条乡间小路加宽加固通公交,实现四校互通的后山捷径。(四校:文理、理工、襄职、襄汽)

四、文化艺术人物:郭靖、黄蓉、杨过、小龙女等。

对就是你的靖哥哥,对也是我心中永远的小龙女!详情我就不多说了,看过的都懂。

五、为何从古至今如此出名?因为地理位置险要!

襄阳在中国地理位置险要,属于南下北上战略要地,中国一旦发生全国 *** 战乱,此处必有一场决定 *** 战役。因为攻下襄阳,意味着武汉失去了大后方,马上就可以攻下武昌,此时依据长江天然屏障形成划江对峙的局面。对峙一段时间后,如果渡江作战成功,继续拿下湖南、江西等省市基本没有多少悬念,然后一举南下。

南方剩下的天险估计只有:重庆(长江上游天险+多山,后方适合大量 *** 驻扎的四川盆地)、云贵,然而云贵基本全是深谷和高山,一旦战乱摧毁重要桥梁和险峻山路,交通将非常闭塞,不利于大量部队驻扎,只适合游击作战。

这解释了 *** 内战渡江战役等。这也解释了,为什么 *** 战争时期,张自忠将军死守襄阳,于公元1940年5月16日阵亡于襄阳宜城。因为这里失守,后面不知道有多少省市的百姓要惨遭日军屠戮。张自忠将军是中国负有历史使命感的民族英雄!

和平时期,这里也南上北下重要枢纽,襄阳是仅次于武汉的 *** 、物流、经济、文化聚散地。无论什么时代,为了 *** 和经济发展考虑,交通基础设施:铁路、飞机、高速等,一般都有经过它。而且这个地方有长江一大支流汉江、又是一个大平原,有利于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发展,它们都需要水和大平原。和平时期,繁荣富强,常出大文学家(米芾、孟浩然、杜甫、宋玉、王逸等等)。战乱年代,常出英雄、智者(或说战略家,例如:诸葛亮、庞统、伍子胥等)。

襄阳有太多的历史,是创造众多英雄、智者的地方,也是众多英雄、智者的埋骨之地,然,它一直常青,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未来这里必将出现更多英雄、智者的传奇故事。不知孔明先生,出茅庐之前有没有研究过中国地理和历史,我想他是有所涉及的,不然不会有:隆中对策,三分天下的宏伟蓝图。

有空你应该去古隆中看看,至少感受一下古隆中的宁静,用心体会那句: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然后思考一下:世界大势,个人梦想。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标签: 襄阳 襄阳县 帝王 以前 哪里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