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长寿之乡风尚,以及长寿农家乐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一、长寿的长寿条件
健康长寿是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钟祥市80岁以上的老人过万人,其中,百岁以上老人达48位,被称为全国的“长寿之乡”。该市居民何以如此长寿?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几分疑惑,我们前往实地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该市“长寿之乡”的称号源自两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人口监测中心公布长寿之乡的标准是:每10万人中百岁老人至少达到3人。1990年,全国第四次普查统计数据显示,钟祥市拥有46位百岁老人,居全国“长寿之乡”第三位。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该市又跃居全国六大长寿之乡的第二位:该市人均寿命为75.88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48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9.88岁,比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高11.88岁,已接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截至2003年8月,全市105万人口中,8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10627名,90岁以上人口766人,100岁以上老人48人,其中男 *** 4人,女 *** 44人。该市居民何以长寿?通过调查,其主要经验和启示有以下五条:科学研究表明,地球内部构造中,地壳的组成物质有九十多种天然元素,最主要的是氧、硅、铁、钙、钠、钾、镁等八种元素,且地壳与 *** 血液中的六十多种元素对比分析发现,除原生质中的主要成分碳、氢、氦和 *** 中的主要成分外, *** 中的元素含量惊人的相似,表明这些元素对 *** 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钟祥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共六类27种,占全国已探明矿产的1/7,其中磷矿石储量居全国第二位,而磷矿区域及其辐射圈又刚好是高龄人群密集的地方,据2000年人口普查,其中磷矿镇15-50岁的人口占同龄段的4.53%,而90岁以上的老人占全市同龄段的6.35%。
钟祥水资源丰富。总量为5000亿立方米,人均5.6万立方米,不仅高于全国人均2780立方米的占有量,也高于世界人均12900立方米的占有量;地下水资源年可开采量为16.5亿立方米。该市水资源不仅量多,而且水质好,主要水系汉江钟祥段及三座大型水库和六座中型水库的水质都在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以上,有的接近一级标准;1/3的乡镇有富含锶、铝、钾等多种微量元素的矿泉水;市内90岁以上和百岁以上老人分布比较集中的洋梓、长寿、郢中、胡集、柴湖、丰乐等乡镇大部分在汉江及其水质较好的支流岸边,其中洋梓镇的主要饮水源--温峡水库,接近1类标准,所以这里长寿老人最多,据人口普查统计,该镇人口总数占全市的5.8%,80-- *** 岁人口占全市同龄段的7.75%,90--99岁人口占同龄段人口的9.19%,100岁以上的老人达7人。
钟祥大气质量好。由于工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合理,该市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控制在5000吨以内,更高未突破1万吨;降水的PH值一直处在7.0--7.2之内;自然降尘量低于10吨/月.平方公里,加上每年 *** --121个降水日对空气的清洗,使空气处于清洁状态,城区及乡镇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指标均控制在国家二级标准以内。
钟祥阳光充足。太阳辐射年均平均值为112.3 *** 千卡/平方厘米,是全省高值中心之一;全年日照时数在1931--2114小时之内,日照率为45--48%,是邻近各县的高值中心;降水丰沛,雨热同季,年降水量878--1097毫米之间,不仅有利于人类生存,而且有利于整个生态 *** 共生,如森林覆盖率35.7%,有记载的生物资源总数达1650种,其中动物155种,植物类1384种,天敌资源111种,许多植物可加工成保健食品。
钟祥土壤环境质量好。钟祥总面积居全省县市第四,人均耕地居全省之一,土壤种类齐全,包括水稻土、潮土、黄棕壤、石灰岩土、紫色土五个土类,12个亚类,186个土种;土质好,耕地中,一、二级地占95%,荒地中95%以上能种草种树;土壤质地好、酸碱度适中,为多种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也为人们提供了多种营养条件。钟祥市在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段精辟的谚语,即“自然平衡宇宙行,生态平衡万物兴,心理平衡心舒畅,身体平衡无疾病”。这正是人类长寿的至理名言。钟祥市古称长寿县,自古就是长寿之乡。西汉时称郢县,东汉时称石城县,南北朝南朝时称苌寿县,明朝嘉靖十年改为钟祥县。顾名思义,长寿者多才称长寿县。据《宋书州郡志》记载,南宋明帝泰始年间人口统计表明,苌寿县的长寿老人占县内总人口的1/4。
这种敬老与长寿的遗风,一直流传至今并发扬光大。温峡水库的村民卢克定因赡养三位孤寡老人被授予“国家敬老金榜奖”。农村评比“十星农户”中,有一颗星就是“尊老爱幼星”,凡不孝敬老人的电视台予以曝光。为了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多年来,钟祥市委、市 *** *** 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逐步完善了国家、社会、家庭三结合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对百岁老人实施“五个一”的“惠老工程”值得称道:凡百岁老人由 *** 每月发100元的营养费;每 *** 查一次身体;百岁时 *** 百岁寿宴;免费送一台彩电;市镇领导每年登门慰问一次。同时,钟祥市崇尚长幼有序、祖孙同堂的风尚和习俗,形成了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的良好家风。据调查,48位百岁以上老人中,只有2人独居(靠侄儿侄女供养),2人住福利院,其余44人分别与子女、养子女、孙子女共同生活,多数四世同堂,其中5户五世同堂。“生命在于运动”。48位百岁以上老 *** 都生活在农村,年轻时都从事农田耕作和体力劳动,即使年老体迈,仍坚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轻微的农活。如洋梓镇蒋滩村六组102岁的陈秀英老人整天不停干活,早上天一亮就起床,先将屋里屋外打扫干净,然后为退休后开河沙场的儿媳做早餐,闲下来就侍弄菜园子、喂鸡,或者把捡到的柴禾整齐堆好,晚上协助儿媳做饭,中午从不午休,隔三岔五就要走1-2公里路程到集市上买些日用品或探望76岁的女儿,而且从不拄拐杖。南湖农场公议集大队103岁的王道英老人,至今眼不花、耳不聋,喂猪、烧饭、洗衣服、轻微农活样样都干。她说:“我们农村有句俗话,人越做越英雄,越玩越狗熊。我劳动了一辈子,习惯了,歇下来就浑身不舒服,心里就像缺少什么。”这些百岁老人用一生的勤劳印证了健康格言:“生命在于运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经常运动,百病不碰”。
另外,中外生物学、医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类寿命长短,遗传因素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通过对全市百岁老人普查,发现80%的百岁老人都有家庭长寿史。原胡集丽阳寿星张德亮,107岁,老伴高传英103岁。张德亮的祖父是百岁寿星,父母活到80多岁,二弟、三弟都已90多岁。张的三个子女,也都年过70岁,个个身强体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钟祥已形成众多长寿家庭群。这些生命体的优化组合,是人类自身发展规律的体现。
中国老年学学会2011年11月7日公布,2011年7月1日,全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健在百岁老人已达到48 *** 1人。在谈到中国十大寿星长寿共 *** 规律时,专家指出:一是心态平和、凡事顺其自然;二是粗茶淡饭、生活俭朴;三是勤劳好动,终身劳作;四是子女孝顺,家庭和睦;五是居住地环境、水质和气候特殊;六是有遗传因素,家族长寿。日本新闻报道,安静的生活居住环境是日本长寿的秘诀。他们在商店、机场、饭店等这些人群集中的场所没有喧闹声,而在中国,稍有交通堵塞的现象驾驶员就拼命的按喇叭,大声谩骂,为自己和他人造成了浮躁喧哗的不利环境。
日本不仅是位居世界之一的长寿大国,而且全国人民健康情况也比我国好。据国外调查发现:日本平均寿命达81.98岁,而中国医学最发达的城市北京平均寿命仅75.85岁,明显低于日本,而且老年健康状况也不如日本,我国仅高血压造成脑卒中而致残的人数就达260万。
日本人不仅长寿,而且十分注重提高生活质量。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其中一点就是我们现在最缺少的——安静。
二、海南万宁被称为什么之乡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万宁市人均预期寿命高达79.85岁,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岁多,80岁以上老年人195 *** 人,百岁以上老人111人,人口长寿数据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
万宁年平均气温24.8℃,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7.5%,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生活饮用水达到国家地表水II级标准。
土质主要为红壤和沙土壤,且都富含硒等多种 *** 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含量为66%,是海南的富硒地区,因此万宁所生产的农作物对 *** 健康长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一点,在对万宁市百岁老人头发和指甲进行化验时也得到了验证。
万宁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万宁人百事孝为先、孝敬长辈的良好风尚,以及乐观、勤劳、开朗、豪爽的 *** 格,这对延年益寿大有裨益,是属于万宁的长寿文化。
万宁人的长寿文化还包含了优良的生活方式。万宁人生活态度中,既有积极向上与时俱进的奋斗精神,又有安逸安适、知足常乐的心态,松弛有度。因此,这里家庭和睦,邻里友善,社会 *** ,幸福指数比较高。
三、世界五大长寿之乡分别是哪里
如皋全市人口144.56万人(2003年“如皋年鉴”),每平方千米人口数达978人,属中国乃至世界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如皋是中国著名的长寿地区,全市人口年龄结构构成比全部超过了 *** 关于人口老龄化、长寿地区所规定的各项指标:2002年如皋80岁以上老年人40000多人;90岁以上老年人4600多人。全市人口平均寿命75.59岁,高于全国平均寿命(71岁)4.59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9.59岁,表明如皋已跨入长寿地区行列。如皋市百岁老人数更是居全国同类地区之首。2002年如皋有百岁老人172人,近来逐年递增,2003年为195人,2004年为209人。2004年百岁老人数占总人口1.44人/万,远远高于 *** 规定的长寿地区的标准(0.75/万),更高于我国公布的长寿之乡的国内标准(0.3/万)。据2003年统计,我国百岁老人为17875人。国内另外两个长寿地区百岁老人数为:广西巴马69人;湖北钟祥48人。一、如皋长寿现象源远流长如皋历史悠久,如皋长寿现象亦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如皋历史上长寿名人有:三国时期军事家吕岱, *** 岁出任吴国大司马,享年97岁,葬于如皋林梓镇。北宋教育家胡瑗,花甲之年主持太学,被王安石尊为当朝“孔、孟”。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家、美学家、出版家、小说家和戏剧理论家李渔,古稀之年著有《词典》、《演习》,开中国戏曲理论之先河。明末清初文学家冒辟疆,享年83岁,被 *** 誉为“清兵入关后最有民族气节的人”。清代大诗人袁枚的《随园诗话》,记载了南宋淳熙三年李嵩从80岁起每年在紫 *** 下连续祝寿30年,活到109岁。明清以来记载如皋寿星的史料,主要是如皋县志。如皋名姓氏家谱或宗谱,钦准所印如皋乡土志(光绪31年奏本奉旨所印)等。今天的中国长寿之乡——如皋,是历史长寿现象的延续和繁衍。《如皋县志》不仅记载了数以千计长寿老人的姓名、年龄,还记载了长寿老人的家庭成员、本人简历以及个 *** 特点等丰富史料。这些史料对于我们了解长寿历史、品读长寿文化、解释长寿现象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这些史料是如皋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中国长寿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如皋长寿现象不仅见诸历史上的文字记载,如皋街巷、桥梁等建筑物的命名也记录了百岁老人的踪迹。如皋有百岁坊6处、百岁庄1处、百岁桥3座、百岁井2口、百岁巷1处,有记长寿、祈长寿、寓意长寿的寿山、寺庵6处。二、如皋长寿现象引起国内外关注如皋长寿现象,早就引起海内外媒体关注。自1997年 *** 一、二、四套节目播放如皋十位百岁老人齐赴《千岁宴》后,加拿大《环球时报》、德国《世界报》等海外媒体先后来如皋采访。其中陈邦英老人在 *** 回归前夕,亲手 *** 100只香袋寄赠 *** 儿童,特首 *** 专函致谢,一时传为佳话。1998年春节前,十位百岁寿星 *** 了“拜年贺卡”,借 *** 春节联欢晚会向全国人民拜年,一度被国内外媒体广泛传播,引起国内老龄问题专家的重视。中国老龄科研中心来如皋对50位百岁寿星进行健康调查,专家们认为如皋地处平原地带,和我国大多数东部地区及部分中西部地区情况相近,对如皋长寿现象的研究,有可资借鉴作用。同年11月, *** 《明报》根据国家人口普查资料统计结果报道,江苏如皋已与广西巴马、湖北钟祥、四川乐山、新疆克依、辽宁兴隆同列为全国六大长寿之乡。中国 *** 刘岱岳教授致函该市,通报这一信息,如皋人如大梦初觉。平时他们只知道如皋长寿老人多,并不知道自己在全国长寿地区中所处的地位。如皋市委、市 *** 认为长寿现象是如皋人值得骄傲的事情,表明如皋经济、社会环境优越,应充分关注和挖掘这一资源,适时地向世人发出了“世界长寿养生福地”这一城市名片,更加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和回应。张文范、邬沧萍、曾毅等一批国内知名专家相继来如皋作考察研究。 2002年10月首届“如皋·中国长寿文化节”成功举办,向世人充分地展示了长寿养生福地的迷人风采。105位百岁及高寿老人同赴“太平盛世 *** 宴”,把长寿系列文化活动推向 *** ,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先例。 2003年 *** 《夕阳红》栏目组多次进驻如皋实地拍摄如皋长寿老人生活花絮和长寿文化活动,作为《夕阳红》开播10周年特别节目《今又重阳》的主背景和重头戏,让世人分享如皋长寿文化的乐趣,感悟如皋长寿现象的真谛。三、影响如皋人长寿的因素为探索如皋成为长寿地区的原因,2002年6月在该市四套班子的关心、支持下,“如皋 *** 寿研究会”成立了。长寿研究会成立两年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围绕产生如皋长寿现象的相关因素,组织力量开展了调研活动,取得了一些成果,两年来的实践,他们有这样的两点认识: 1、如皋长寿现象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最早记录如皋寿星的资料,可以追溯到三国时代,距今已有1750多年。今天的百岁老人出身于上个世纪初前后,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沧桑,分析他(她)们的长寿奥妙时,必须把他(她)们放到百年历史长河中去考察。因此解读如皋长寿现象必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既要考虑现实的因素,又要考虑历史的因素。 2、如皋地处江海平原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活动不具有封闭式的条件,因此形成如皋长寿现象的原因不可能是单一因素所能解释的,显然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有自然的,也有人文的,更有长寿老人的自身原因。经过两年多的调研,他们也初步认为影响如皋长寿现象的因素,有这样几个:(一)自然环境因素: 1、气温温和,舒适宜人。如皋地处北纬32°00′—32°30′,属北 *** 带湿润气候区,常年平均气温14.7℃,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27.1℃,近40年中更低温度低于零下10℃的只有7天,大于35℃的平均每年仅有5.4天,可见,如皋气温温和,有利于 *** 生理机能正常发挥。 2、雨水充沛,湿度适中。如皋常年降水量1056.8毫米左右,平均降水日数119.4天,大于50毫米的暴雨日数仅3.2天,常年平均相对湿度80%,舒适宜人,人们感觉心情开朗,精力充沛。 3、空气清新,绿色满园。由于如皋气候条件优越,境内林木茂盛,绿色植被常年覆盖,至今境内有1500年的银杏树,850年的柏树,800多年的松树,300年的罗汉松、黄杨,300多年的五针松等,这些充满生机的“活化石”展示出如皋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如皋人重视环境绿化、庭院室内盆景摆制,有中国花木盆景之都美称。如皋普通农家都是“前有大树,后有大竹,中间才是堂屋”,把拥有林木多少看成是财富的象征,自古就有“人穷露肉,村穷露屋”的说法。如皋大地充满生机,满园绿色,美化了环境,陶冶了心情,净化了空气,增加了负离子的含量,对人的身体、心理都是一大享受。 4、河汊纵横,水质优良。如皋境内水网密集,河汊纵横且与长江贯通,饮用水源丰富,水质优良。如皋人喝茶喜欢饮用“天水”,还爱用霍香、薄荷、牛舌头草(学名车前子)代茶叶,冲泡消夏,这些中 *** 有去暑、健胃等保健功能。现在水井在农村还有,但城市已普遍饮用自来水,农村正在实施“清泉”工程,推广普及饮用自来水。根据历年来饮用水源调查资料表明,如皋饮用水源达标率为98.5%。所有化学指标一直保持Ⅰ—Ⅱ级标准内, *** 所需的铁、锰、锌、硒等微量元素丰富,锰、铁有微量超标。据文献资料,锰在 *** 内有趋脂作用,有抗癌、抗衰老作用,适量的高锰对 *** 健康是有利的。 5、土壤资源多样,物产丰富。如皋土壤主要来源为长江冲积物,且受淮河冲积物的影响,使如皋土壤母质的矿物构成比较复杂,为土壤元素组成的多样 *** 奠定了基础。复杂的土壤资源形成了如皋市丰富的种植基础资源,为如皋市植物资源的多样 ***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皋除了盛产稻米、麦类、玉米、豆类、薯类、花生等外,有许多久负盛名的土特产:如“如皋萝卜条”、“如皋黄酒”、“如皋火腿”、“如皋香肠”、“如皋肉松”、“白蒲茶干”、“林梓潮糕”等。(二)社会人文因素如皋人长寿除了自然环境因素外,还有社会人文因素: 1、如皋民风淳厚,敬老爱老成风。据明朝嘉靖39年(1569年)出版的《如皋县志·风俗》,称如皋人“其 *** 驯柔,其俗质实。民畏法而耻罪,士读书而循理。征科易集,讼狱稀简。……冠、昏、丧、祭,习尚俗礼,多俭约之风。”畏法耻罪,读书循理,讼狱稀简,生活俭约,这是当时如皋淳朴民风的真实写照。1933年《江苏省志稿》中说:全省民风普查,如皋被定为“淳厚”。“孝道”是华夏伦理道德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敬老爱老的风尚在如皋代代相传。“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如同是如皋的乡规民约。子女不把老人看成是累赘,而当成家庭的荣耀,家有高寿长者,子女在社会上就受到人们的尊重,这为老人们的健康长寿提供了更佳的社会环境。 2002年10月,市委、市 *** 又 *** 了尊老、敬老、养老、助老、爱老“八个一”的惠老工程,即:一项长寿补贴,年满10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享受长寿补贴80元;一瓶牛奶,年满95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天免费供应一瓶牛奶;一次体检,9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年体检一次,100岁以上老人由市 *** 组织医务人员登门服务,90岁至99岁的老人由镇 *** 组织体检;一次慰问,市领导每年对百岁老人进行一次慰问;一次祝寿,对年满百岁的老人 *** 当年赠送一台彩电;一次褒奖,每年对有85岁以上老人的家庭开展尊老敬老模范家庭评比活动,由 *** 给予褒奖,以进一步促进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 2、温暖家庭,益寿延年。家庭应该是幸福和温馨的港湾,这对一般人是如此,对长寿老人更是如此。据调查,有94.1%的如皋百岁老人与子女、孙子女、重孙子女等生活在一起。有的老人没有儿子,那么女儿女婿就承担起养老责任;有的儿子、女儿已经去世,孙子、外孙承担起责任;有的则由侄子、侄女负责。应当说,大多数人长寿老人能获得高寿,其后代确实是功不可没。他们对老人经济上给予支持,物质上给予保障,生活上给予照料,精神上给予慰藉。四代或五代同堂,儿孙绕膝,尊老爱幼,这正是如皋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也是老人能够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所谓“和睦家庭幸福多,幸福家庭长寿多”说的正是这个道理。(三)长寿老人的自身因素。 2002年,如皋曾对全市119位百岁寿星做过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简史、生活习惯、饮食、配偶、子女、长辈、兄妹、健康史等9大项82小项。调查结果显示如皋百岁寿星中有十多十少;女 *** 多(85%),男 *** 少(15%)经常喝酒的多(66.2%),吸烟的少(77%从不抽烟)。文盲半盲的多(86.6%),高知识阶层的少(1人)从事体力劳动的多,脑力劳动的少百岁女寿星中生育子女的多(平均生育5.56个)未曾生育的人少(7.3%)兄弟姐妹中头胎长寿的多(40.5%)胎次后的长寿概率小(二胎生30.4%,三胎生13.9%,四胎生7.6%,五胎生7.6%)睡眠质量高的多(90%),失眠的少(2.5%)饮食粗细搭配的多74%,偏食的少未得过传染病的多(90%),得过传染病的少(2.3%)百岁老人出生于上个世纪初前后,近百年来,他(她)们也曾经历过饥荒、战争和人为折腾,蒙受过灾难的折磨,他(她)们顽强地生存下来,没有刻意去追求长寿,却寿登人瑞。他们认为除了社会、自然等客观因素外,也有他(她)们自身的因素,跟他(她)们的遗传基因肯定有某种联系,跟他(她)们的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从上述的调查结果看,百岁老人生活习惯也是多种多样的,很难一概而论,但有两点是共同的。一是粗茶淡饭。百岁老人饮食习惯以素为主,拒绝大鱼大肉、大吃大喝。如皋民谣说:“鱼生火,肉生痰,豆腐青菜保平安”。饮食方式一般是一天一干两稀,主食除大米、面粉外,还兼有玉米、麦类、薯类等杂粮,这种粗细搭配的食物结构为如皋人获得了多样易于吸收的营养物质,如皋俗语说得好“糁儿粥米打底,吃了能活90几。”二是心态平和。在被调查的百岁老人中,绝大多数对生活、对周围环境的人与事、对自己的评价,总是体现一种与人为善的豁达胸怀。除因耳聋、反应迟钝等原因,有一部分老人很少用语言表达感情外,情绪低落者极少。调查显示,百岁老人 *** 格开朗,对待人间是非能够放得下、想得开,淡泊人生,与世无争,经常保持坦荡豁达的精神境界。他们的 *** 较为温和,无论在家庭还是邻里关系都比较融洽。古人云:“心不老,则人难老”。看来“心不老”确实是百岁寿星们赢得健康长寿的经验之谈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