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通渭书画之乡发展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书法之乡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甘肃定西通渭旅游攻略甘肃定西通渭旅游景点
兰州水车博览园、兴隆山、中山桥、黄河风光线、五泉山、东方红广场、白塔山公园、酒泉市莫高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敦煌阳关、鸣沙山、月牙泉、玉林石窟、嘉峪关市透明蒙克冰川嘉峪关文物景区、悬长城、白银市景泰黄河石林、紫轩葡萄酒庄园、会宁红军。秦大地湾甘达香山、巫山水帘洞安文庙、小陇山武威雷台、武威文庙、白塔寺张掖大佛寺、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马蹄寺、丹霞地貌平凉崆峒山、云岩寺、紫晶、大云寺、王牧宫。庆阳周祖陵、庆阳华池南梁纪念馆定西宋茜、康县阳坝自然风景区、文县天池临夏黄河三峡、炳灵寺、和政松鸣岩景区、乐康莲花森林公园临潭冶力关景区、迭部腊子口景区。
美不美。家乡水,亲戚朋友。甘肃11个特色小镇出炉,我可以不禁感叹西北的风土人情还是那么迷人。11个特色小镇风格独特,各具魅力。让让我们看一看。
具有黄河口特色的古镇,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商贸旅游重镇。河口渡口,曾被称为金城渡口,是黄河上游最著名的古渡口。
这里古迹众多,有古烽火台、明长城等,都是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口村保存完好的古民居院落是明清西北民居建筑的一个缩影。
位置: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109国道东150m处
石川镇位于兰州东北20公里处,南北青山,东西湍流,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令人惊讶的是,它现在是中国更大的梨园。
位置:兰州市什川镇大板头开发区
白银市平川区陶瓷工业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陶瓷文化积淀。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中国就开始烧制彩陶,窑火延续了几 *** 。
是集旅游、休闲、娱乐、文化创意、工业旅游示范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古陶瓷生产遗址保护、产品展厅、陶瓷博物馆为一体的陶瓷小镇。
萍乡书画之乡洋溢着仰韶和齐家,崇尚耕读,爱好书法,长期学习人物和绘画。
还有书画万文城、心悦国际书画村和天香文化综合体。温泉杨康区建设了温泉度假村、心悦温泉水世界、松宝水库、陶印纪念公园,室外发展区建设了心悦采摘园、心悦有机农业观光园,显示了书画产业的集约效应。
地点:定西市通渭县凭祥镇宋堡村
闫涛马家窑特色小镇主要包括陶艺体验馆、彩陶文化展厅、马家窑文化博物馆、青少年陶艺体验中心等。
该镇已连续举办了四届马家窑文化节,吸引了大量省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成为集研学旅行、陶瓷艺术创作、科普体验、农业观光为一体的特色文化小镇。
1000年敦煌月牙泉镇采用汉唐敦煌古建筑风格, *** 式廊道商业街设计。集沙漠风光、地道美食、人文情怀于一体,小吃餐饮、特色购物、艺术等多种业态
漫步在嵩明冰雪运动特色小镇,随处可见整齐划一、集中连片的新建农家乐区,美如田园别墅变成世外桃源在童话世界里,让 *** 连忘返。
以小镇冰雪运动为亮点,集乡村休闲、疗养度假、文化体验为一体,具有浓郁山水文化和田园风光的旅游小镇。
大河是包中国的一个民族,也是国家无形安全大刀的发源地。国宝级保安腰刀是宝一个民族,其生产技术被列入民族非遗列表。
大河镇充分挖掘和有效整合了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民族民俗和旅游资源,打造了以包一个以民族风情、大禹治水之源和彩陶之乡为核心,每年吸引大量外国游客来此游览。
位置:临夏州积石山县西北端黄河南岸。
扎加纳生态旅游养生特色小镇涵盖旅游门户区、核心区、生态养生和复合农业观光区等。形成生态旅游、藏医养生特色小镇加养生田园综合体的复合新模式,打造以旅游服务、藏医养生为核心功能的生态旅游养生特色小镇。
张掖七彩丹霞小镇是为配合张掖七彩丹霞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游客接待量呈爆发式增长,延伸旅游产业链,提升景区综合服务功能而实施的重大项目。
主要有五大板块:七彩光影-公共服务设施区、七彩阳光-餐饮住宿、七彩月光-酒吧娱乐、七彩天地-购物市场、七彩百姓-别墅客栈等。将丹霞景区打造成集摄影、光影、色彩于一体的文化主题服务区,集住宿、餐饮、娱乐、购物于一体的旅游小镇。
位置: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丹霞公路
温平绿康养特色小镇以休闲农业、旅游、文化、养老康复、体育赛事等为支撑。布局科学、特色突出、整体推进,集田园综合、文化旅游、体育赛事、医疗等功能于一体的平南特色小镇。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清澈,具有独特的地理和旅游优势。
华家岭华家岭,位于通渭、 *** 区、会宁三县交界处,是甘肃中部的名山。
上个世纪,华家岭因茅盾散文《风雪华家岭》,它之所以成为英雄山,是因为即将结束长征的红九军副军长罗南辉和800多名战士牺牲在这里!
这个地区拥有中国更大、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梯田景观。春天的梯田景观清澈迷人,夏天的梯田景观苍翠欲滴天地绿,秋天的梯田景观黄灿灿如金,冬天的梯田景观洁白如雪,成为理想的天堂对于摄影师来说。
定西是一个地级市,下辖六县一区。 *** 区是定西市 *** 所在地,主要种植马铃薯,因此被誉为中国马铃薯之乡。交通便利,高铁、高速公路环环相扣,距省会兰州不到100公里。临洮是定西市六县之一,距定西市区80公里。这里以种植各种花卉而闻名,是马家窑文化的发源地。定西是避暑胜地,全年气温稳定,平均气温25度左右。近年来,坚持山清水秀是无价之宝的发展理念,城市面貌明显改善
古称姑苏州,是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是甘肃省人民批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重要节点城市和省级副中心城市美国 *** 。截至2000年11月,辖1个区、2个县级市、4个县,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年,城镇常住人口70.69万人,包括汉、蒙、哈、回等40多个民族。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08年11月1日零时,酒泉市常住人口为1055706人。
酒泉位于中国西北部,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部,张掖市和 *** 自治区东部,青海省南部,新疆 *** 尔自治区西部,蒙古北部。自古以来就是通往新疆和西域的交通要塞,是现代航空航天的摇篮,是新中国石油工业和核工业的发祥地,是中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酒泉市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7.7亿元。
酒泉,汉代河西四郡之一,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因城下有泉和它的水像酒。酒泉是敦煌艺术的故乡,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同时,由于自然的运动和人类的活动,创造了奇异壮丽的自然美景和壮丽的人文景观。荣获中国文化旅游城市、中国更具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等。酒泉市内有敦煌莫高窟、安溪锁阳城、酒泉公园、丫蛋国家地质公园等旅游景点。
定西特产,定西马陵系,岷县当归,陇西黄芪,陇西白条 *** 参,临洮闫涛,陇西腊肉,岷居黑裘皮羊,威远黄香沟鸡,威远马陵系养殖系,临洮马陵系。景点李嘉龙宫、桂青山、张喜安县杨哲、渭河源头景区、邦洛会议纪念馆、周敏会议三十里铺纪念馆、仁寿山森林公园、杜朗湿地草原、通渭温泉度假村。
桂青山杨哲山鸟鼠山双石门太白山杜朗海滩双燕
甘肃省有700多年的历史;郡的建制早于省,从春秋时期至今已有2200多年。北宋初西夏 *** 河西时,有甘肃军分区(驻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这是甘肃最早的名字。但甘肃省作为地方行政区划名称,在元代正式成立。
省名是西魏唐初甘州(今张掖市)和苏州(今酒泉市)的首字合成。简称甘。因该省大部分在龙山西部,故又称陇西、陇右,或简称陇。甘肃位于黄河中上游。在古代,这里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是一个稀疏的草原环境。
低地丰富的水源,山区茂密的灌木丛,台地疏松的黄土,草原上生活的灌木和各种动物,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天然适宜的环境。因此,这里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发展特别是农垦和古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根据大量的考古发掘,远在12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利用简单的石器顽强地与自然作斗争。建国以来 *** 时期,先后在镇远县的江家湾、寺沟口、黑土梁,青阳县的巨家园,环县的楼房、刘家岔发现了石器、骨器、动物化石和早期人类用火遗迹。
有1000处属于 *** 的文物,其中著名的齐家文化,以洮河、大夏河和湟水中下游为中心,处于母系氏族公社阶段,是在仰韶文化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还有原始社会晚期或
四 *** 前传说中的颜地(神农)、黄帝(雄师、轩辕)也起源于西北。近年来,我省考古工作者在秦大地湾发现并发掘了一处距今7800年至4500年的 *** 早期文化遗址安县,位于该省东部。共出土文物8000余件,其中7000年前的地画、5000年前的混凝土和一座建筑面积达450平方米的宏伟的原始社会大厅建筑为国内首次发现。
这个遗址可以和西安的半坡村相媲美安。这里发现的三足鼎立的稀世珍宝,比仰韶文化的半坡型早1000多年。大地湾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史前史,特别是古代建筑、文字起源和人类生活提供了重要资料。
甘肃省分为兰州、嘉峪关、金昌、白银、天水、武威、张掖、酒泉、平凉、庆阳、定西、陇南、临夏 *** 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兰州: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红古区、榆中县、皋兰县、永登县五区三县。
嘉峪关市金昌:金川区和永昌县,一区一县。白银市:白银区、平川区、会宁县、靖远县、景泰县两区三县。天水:秦城区、北道区、清水县、秦安县、甘谷县、巫山县、张家川 *** 自治县两区五县。
武威市:凉州区、古浪县、民勤县、天祝藏族自治县,一区三县。张掖市:甘州区、山丹县、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酒泉市:肃州区、玉门市、敦煌市、金塔县、安溪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平凉市:1区、崆峒区、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华亭县、庄浪县、静宁县。庆阳市:西峰区、郑文县、华池县、合水县、宁县、庆城县、镇远县、环县,一区七县。定西市: *** 区、通渭县、陇西县、张喜安县、威远县、岷县、临洮县。
陇南市:武都区、成县、两当县、辉县、西和县、礼县、康县、文县、宕昌县。临夏 *** 自治州:临夏市、临夏县、康乐县、广河县、永靖县、和政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甘南藏族自治州:一市带七县,舟曲县、卓尼、临潭县、迭部县、夏河县、碌曲县、玛曲县。甘肃省地理地貌甘肃省位于祖国西部,黄河上游,幅员辽阔。在北纬3211~4257和东经 *** 13~10846之间。
东临陕西,南接四川,西接青海、新疆,北接 *** 、宁夏,北邻蒙古。甘肃s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原、峡谷、沙漠、 *** 纵横交错。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狭长,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大致可分为六个各具特色的区域:陇南山,这里山多谷多,植被丰富,溪流不息。
这个地区大致包括渭水、临潭、迭部以南的山区,是秦岭山脉的西延。山峦起伏,西高东低,青山对峙,峰尖坡陡,宛如江南风光,一望无际五岳。苗条秀南疆和粗糙在这里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黄土高原中部:位于甘肃省中东部,东起陕甘边,西至乌鞘岭。它曾经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祖先。这里有松树、柏树、潺潺溪流、丰富的石油和煤炭、名山大川。黄河流经这里,还有刘家峡、盐锅溪三座水库
甘南高原: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缘一角。地势较高,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是典型的高原地区。是甘肃省主要的畜 *** 基地之一,马庄草滩宽阔,水草丰美,肥牛肥壮。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北麓,北山南麓,东起乌鞘岭,西至甘新交界处,它它是一条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倾斜的狭长地带。
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这里地势平坦,机械化耕作条件好,光热充足,水资源丰富,是著名的 *** 绿洲。农业发展前景广阔,是甘肃主要的商品粮基地。祁连山:河西走廊以南,长1000多公里,大部分海拔3500米以上。它是河西走廊的天然固体水库,终年积雪,有冰川。植被垂直分布明显。沙漠、草原、森林、冰雪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立体画卷。
河西走廊以北:这一带东西长1000多公里,海拔1000-3600米。人们习惯称之为北山。靠近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风沙大,山石 *** ,沙漠连片。这是一片难以耕种的土地,人烟稀少,你可以欣赏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圆。
甘肃是一个多山的省份。最重要的山脉是祁连山、乌鞘岭和六盘山,其次是阿尔金山、马鬃山、鹤立山、龙首山、西青山和子午岭。大多数山脉都是西北-东南走向。省内的森林资源大多集中在这些山区,大部分河流也从这些山区形成自己的分流源头。
甘肃省土地资源与土地:全省土地总面积为45。44万平方公里(根据 *** 的调查结果,是42。58万平方公里),全国排名第7,相当于6。8亿亩。其中,农业用地为3。8亿亩;建设用地0。14亿亩;未利用土地2。
7亿亩。人均土地占有量。31亩。人均耕地2。71亩,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两倍多。山地多,平地少,全省山地丘陵占国土总面积的78%。2%。全省土地利用率为56。93%,未利用地28681块。
4万亩,占全省的42土地总面积。05%,包括沙漠、 *** 、高山石山、 *** 岩、低洼盐碱、沼泽等。在未利用的土地中,有大量可开发的荒地资源,达到1126。15万亩,这对全省来说是一笔可观的后备土地资源经济和社会发展。
根据2001年坡耕地和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结果,全省大于15的坡耕地有2541处。88万亩,其中15-25坡耕地为2059。7万亩,占81%;坡度大于25的耕地482块。15万亩,占19%。土地类型:根据土地的综合特征和自然与人文因素的相互作用,甘肃省土地可分为七种类型。
(1)北 *** 带,陇南山南湿润;(2)陇南山区北部的湿润和半湿润暖温带;(3)甘肃中部黄土高原;(4)甘南高原;(5)祁连山、阿尔金山;(6)河西温带干旱荒漠;(7)河西暖温带极端干旱荒漠。土壤:全省有40多种土壤类型。
如黄褐土、灰褐土、黑黄绵土、石灰土、黄绵土、棕壤、高寒荒漠土、高寒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棕钙土、黑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盐山、灌溉耕土、风积沙土、沼泽土、草甸土、潮土等。甘肃省矿产资源甘肃是矿产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矿业发展已成为甘肃重要的经济支柱。
中国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不仅种类繁多,而且类型复杂
《甘肃省矿产资源储量表》共有636个矿床,其中大型矿床59个,中型矿床133个,小型矿床444个。据 *** 统计,截至2002年底,甘肃省有10种矿产排名之一,前五名有34种,前十名有61种。
,一条全长50多公里的高价值观光公路从甘肃兰州出发,沿212国道,在定西市威远县和张喜安县交界处,贯穿黄象沟牧场、罗家磨写生基地、万亩青年森林碑亭、万亩青年林、黄香沟牧场青少年发展基地、 *** 雪山、三国古栈道、石门雪山大石门、石门。
二、甘肃通渭书法四大名家是谁
甘肃通渭书法四大名家是:魏岳嵩、冉万昌、田应龙、刘铎。
1、魏岳嵩,字俊天,1947年出生,斋名听竹轩,甘肃省通渭县平襄镇西关村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二级美术师。历任通渭县书画院院长等职务。
2、冉万昌,字定一,甘肃通渭县人。曾历任文化馆长、文化局长、教育局长,定西地区行署教育处驻通渭县督学。
中国农民书法家协会理事、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陇中书画院荣誉画师、通渭县书画协会名誉副 *** 、通渭县教育书画协会 *** 。
3、田应龙,男,1941年12月生,甘肃省通渭县人。甘肃省定西日报社总编辑。中学特级教师。西北师范大学毕业。
历任通渭一中校长、《通渭县志》副主编、通渭书画协会常务理事、《热爱家乡丛书》主编、《中国县域经济研究丛书》学术指导 *** 会 *** 、全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华成功者研究会会员;
九州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士、甘肃省楹联学会会员、甘肃省第八届人民 *** *** ,通渭县 *** *** 、通渭县 *** *** 会 *** 、《中国书画篆刻艺术家大典》和《全国中小学校长治学格言大典》特邀编委、海南新生代艺术发展公司客座书画师、《书画精品台历》编委。
4、刘铎,从事书法艺术创作四十多年。书法讲究“师古不泥古”,能入能出在师古的基础上,融以求变,超然入化,达到创新,正如先贤们所说:“必须自立门户,其旨在熔铸古人,自成一家”。是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
无论你的字有多高的艺术成就,首先便是要求书者有健全的身体和完美的人格。德 *** 不高的人字写得再好,那不能挂正堂,长相丑恶者也只能挂在偏屋,因为正堂的字前常年要摆香火的。
因此魏岳嵩先生的字一般是不会被挂在正墙充作中堂的。据说是因为他脸上有块痣,这在追求完美和精神高贵的通渭人眼中便一种残疾,因而他的画便也有了文癖,虽然魏岳嵩先生的楷书的艺术成就被公认为全县之一。
这在他人看来,或许是一种愚昧、一种落后,但在通渭人眼中,却恰恰相反。在他们眼中,物质的贫穷应该通过一种高贵的精神来弥补。
虽然通渭是甘肃中部18个干旱县之一,但通渭人却要在自家的院子里栽几棵树,种几朵花,省着用水去浇灌它们,同时也浇灌着自己顽强的 *** 格和高贵的精神。
三、通渭新景历史人物
一、通渭县历史名人都有哪些
1、杨子恒,19 *** 年出生于通渭县马营镇龙头村,兄妹四人先后都考入大学。
1、杨子恒,19 *** 年出生于通渭县马营镇龙头村,兄妹四人先后都考入大学。
杨子恒于1980年至1984年在甘肃农业大学畜牧系学习,获农学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动物遗传专业,获硕士学位;19 *** 年至1994年在英国伦敦剑桥大学和自然历史博物馆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4年至1997年,先后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7年至今在伦敦大学从事分子和细胞遗传学研究工作,现为伦敦大学学院统计遗传学教授。今年6月,通渭籍旅英学者杨子恒教授当选为2008年度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 *** 旅英华人,具体事迹介绍见2008年6月22日、23日《甘肃日报》之一版。
成立于1660年的英国皇家科学院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学术团体之一,目前有1400多位院士,其中包括60多位 *** 得主。皇家科学院院士都是在基础科学研究或工业及科技前沿研究方面有特殊贡献的科学家。
2、刘子述(1911—)名念祖,字子述,号万愚,又暑椿村氏,以字行。男,汉族,甘肃省通渭县常家河镇固堆河村人。
仅上三年私,15岁因父母双亡而辍学,拉长工、当店员20余年。解放后,于1951年创办固堆河学校,执教13载。
曾多次获县级奖,1958年获全县优秀教师称号。年老后主动退休,从事园艺劳作。
无烟茶嗜好,喜书法艺术,擅寸揩,兼行草,为通渭县书画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参加县级以上展览,县内外群众及部分寺庙多有收存。
部分联作入编《通渭县志》、《通渭古今对联选》、《羲皇故里联话录》、《甘肃古今楹联选集》、《固堆河村志》,并在《天水日报》发表;部分诗作及“叹世格言”(西江月组词)入编《通渭古今诗词选》稿。近年编有《子述年谱》、《子述自传》、《子述诗词对联辑录》、《回忆录》等。
今93岁高龄,仍对书法艺术坚持不懈。 3、杨泰(1869—1 *** 9)字葆亭,光绪癸卯科举人。
拣选宁朔知县,宁夏教授,协修《宁夏志》。牛士颖字芮青、锐青,清末拔贡。
曾任甘肃省参议会参议员。 5、安任山( *** 1—1959)字猷轩,原名世徽,原字献宣。
北京大学史学系毕业留校任教。 6、王序宾( *** 5—1961)毕业于甘肃省立之一中学、陆军测量学校。
曾任甘肃宣慰使署秘书主任。王肇南( *** 5—1980)北京政法大学毕业。
历任定西、和政、会宁等县县长。 8、冯寿延( *** 7—1983)字益三。
甘肃法政学校毕业。曾任河南密县县长、通渭县参议会议长等职。
9、伏景毅字志坚,贡生,甘肃秦安人。 *** 时期曾任通渭县县长。
通渭一中校长。 11、牛剑秋曾任甘肃省***秘书、会宁县县长。
12、牛树梅,字雪樵,号省斋,今鸡川镇牛坡村人。生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卒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享年84岁。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京应试,金榜题名,即中进士。先后任雅安知县、隆昌知县、彰明知县、资州、茂州直隶州知州、宁远知府。
清同治元年(1862年)得四川总督骆秉章、给事中高延祜联名保奏,擢升四川按察使。三年(18 *** 年)四月署布政使衔。
勤政惠民,抑富济贫,兴办义学,教化黎民,整顿吏治,昭雪冤情,秉公执法,政绩卓著。川人称赞:“先生来川,德入人心,名播人口,真乃牛青天也。”
他一生手不释卷,笔耕不辍。著有《省斋文集》12卷,《闻善录》4卷,《湑叶文存》6卷。
未付梓的有《周易探源》、《雪樵诗存》等。他去世以后,廷旨“从祀名官祠,事迹编入循吏传。”
《清史稿•循吏》有传。 10、 *** 锡樊(1 *** 2—2000)字晓迟,号圃光。
毕业于西北师院教育系。原任通渭一中校长。
11、牛剑秋曾任甘肃省***秘书、会宁县县长。 12、牛树梅,字雪樵,号省斋,今鸡川镇牛坡村人。
生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卒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享年84岁。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京应试,金榜题名,即中进士。
先后任雅安知县、隆昌知县、彰明知县、资州、茂州直隶州知州、宁远知府。清同治元年(1862年)得四川总督骆秉章、给事中高延祜联名保奏,擢升四川按察使。
三年(18 *** 年)四月署布政使衔。勤政惠民,抑富济贫,兴办义学,教化黎民,整顿吏治,昭雪冤情,秉公执法,政绩卓著。
川人称赞:“先生来川,德入人心,名播人口,真乃牛青天也。”他一生手不释卷,笔耕不辍。
著有《省斋文集》12卷,《闻善录》4卷,《湑叶文存》6卷。未付梓的有《周易探源》、《雪樵诗存》等。
他去世以后,廷旨“从祀名官祠,事迹编入循吏传。”《清史稿•循吏》有传。
宋熙宁(1068)元年,陕西秦凤路副督总管杨文广筑大甘谷口寨(今甘谷县杨家城子下村北),朝廷赐名“甘谷城”,又于擦珠谷筑一大堡(今什川乡李家坪古城遗址),朝廷赐名“通渭堡”,因牛谷河通往渭河而得名。
通渭历史悠久。据发掘文物证明,在四五 *** 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在通渭这块土地上。
夏、商、西周时期,通渭地为羌人所居。
春秋和战国前期,通渭地为襄戎地。
战国后期,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置陇西郡,通渭地属陇西郡(治今临眺)辖。
秦统一后,通渭地仍属陇西郡辖。
新莽篡汉,改天水郡为镇戎郡(仍治平襄),改平襄县为“平相县”西汉更始元年至东汉建武八年,成纪(今秦安县北)人院嚣聚众10万反莽,在平襄建立割据陇右诸郡的西州 *** 达10年之久。
东汉收复平襄后,平襄县仍属凉州刺史部天水郡辖。永平十七年,天水郡更名汉阳郡(移治冀县,即今甘谷),平襄县为汉阳郡辖。中平五年,分置南安郡(治今陇西县东南),平襄县改属南安郡辖。
三国时,曹魏从平襄、略阳县分置临渭(治今秦安县东南)、清水县,合4县立广魏郡(治临渭),属雍州辖。
晋时,平襄县属秦州略阳郡(治今秦安县陇城)辖。《晋书·地理志》载:“略阳郡,本名广魏,泰始中更名焉。”晋末大乱,郡县归属无定。
前赵、前秦时,平襄县犹存。西秦时,还两次见于史册。此后,平襄县废。
北魏太平真君二年统一北方后,平襄县地属秦州天水郡显亲县辖。永安三年置渭州(今陇西),平襄县地改属渭州南安阳郡(治桓道)中陶县辖。西魏初,平襄县地属北秦州(今秦安县西北)辖。废帝三年(554),改北秦州为交州,平襄县地属交州安阳郡(治今秦安县北)乌水县辖。北周(557-581)因之。
隋开皇 *** (598),改交州为纪州。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并乌水县入长川县,平襄县地属陇西郡长川县辖。
唐武德元年,复改陇西郡为渭州,平襄县地属渭州长川县辖。贞观三年(629),并长川县入陇城县,平襄县地属陇右道秦州陇城县辖。宝应二年(763),渭、秦等州被吐蕃占领。大中三年(849)大破吐蕃,光复平襄,属秦州。
宋初,西边疆域只达秦州夕阳镇(今天水新阳镇,未过渭河,平襄县地被西夏和吐蕃占领。时,宋以秦州,继以古渭州(今陇西)为据点,逐渐向西开拓。天禧二(1018)置安远寨(今属甘谷县),属秦州。治平四年(1067)置鸡川寨,属秦州。熙宁元年,杨文广于擦珠谷筑一大堡,十二月城成,宋廷赐名“通渭堡”。熙宁五年(1072),升通渭堡为通渭寨,领者达(后演变为“哲达”)、漆麻、本当、扑麻龙、达隆5堡,属熙河路通远军(今陇西)辖。崇宁五年(1106)升通渭寨为通渭县,属巩州。
天会五年(1127),金在通渭境内置通渭、鸡川、甘谷3县。通渭属临挑路巩州辖。
元至元七年(1270),并鸡川县入秦安县,废甘谷县,于秦州属伏羌城置伏羌县(今甘谷),通渭县移治今城区,属陕西行省巩昌路辖。
明洪武二年(1369),总兵徐达西征至巩昌,时通渭为元主簿杨忠所据,徐差万户董提招杨归附。通渭县属陕西行都司陇右道巩昌府辖。
清初,因明制。康熙二年(1663),通渭县属陕西右布政使司巩昌府辖。康熙七年,通渭县属甘肃省巩昌府辖。康熙五十七年,县城覆没,县署临时移治西关。雍正八年,县署又临时移驻平凉苑马寺属 *** 监(今马营)。同时,割 *** 监属通渭,巩昌府辖。乾隆四年(1739),在旧城址始筑新城,即今县城。乾隆十三年(1748)城成还治,仍属巩昌府。
*** 2年3月,废府设道,通渭县属甘肃省陇南道(旋改渭川道,治今天水)辖。
*** 16年(1 *** 7)7月,改道为行政区,通渭县属甘肃省渭川行政区辖。
*** 30年(1941)8月,改渭川行政区为廿肃省第四行政 *** 区。1949年8月6日,县城解放。
中华人民 *** 国成立后,通渭县属甘肃省天水专区辖。至1955年10月22日改属甘肃省定西专(地)区所辖至今。
襄南乡位于通渭县南部,总面积148平方公里,乡人民***驻地马家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805米,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牛谷河从东过境流入甘谷县散渡河,文家堡大沟经石窑峡流入甘谷县虎狼沟,汇入散渡河,形成境内两大主要河系。通甘公路、通榜公路、碧黑公路穿越其境,总人口23303人。全乡耕地面积10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有冬小麦、洋芋、玉米、葫麻、油菜籽、扁豆、三菱豆、莜麦、糜、谷、荞麦也有分布。林草面积15500亩,养殖大家畜主要有牛、驴、骡,户均1.5头,家禽有猪、羊、鸡。
箭杆岭凤龙山李白纪念馆位于襄南乡西部的王岔、瓦洒交界处,占地3600多平方米,始建
于明朝,盛于清朝, *** 逐渐衰退, *** 期间遭遇 *** 。1980年恢复重建,现为全县更大的山场庙会之一。经过28年的建筑和修缮,再加上近几年组织群众人工植树1万多亩,这里峰峦叠嶂,山势峻峭,古木参天,林草丰茂。凤龙山依西北山势而建,前有观景亭、承雨池。前院为钟楼、鼓楼、万民伞楼、笔剑楼、四座八角阁楼;左右为山神土地庙,正中为四披头的李白纪念馆,知名人士的书画牌匾悬于庙宇周围,古朴凝重,庄重典雅。院内环境优雅,绿树成荫。中院正殿为李白寝宫,左右分别为文昌宫、杨六郎庙。后院为全馆的主建筑,雄伟高大的玉皇观。玉皇观为三层的实木塔形建筑,均出角架斗,八角造型,雕梁画栋,粉壁画墙,显现出古建筑师的非凡功力。左右两座为三霄、 *** 殿。2005年新建三楼现代楼房,供馆内管理人员和书画交流人员使用。
箭杆岭凤龙山每年六月六日为定期庙会,会期三天,参会人员涉及通渭县南部六个乡镇及甘谷县安远镇,人数高达6万人之多。庙会期间或参观书画交流、或旅游观光、或卖风味小吃、或许愿求平安,大小车辆绵延长达1公里,充分体现了当地群众对中国唐宋年间文能治国的诗仙李白和武可安邦的杨六郎这两位真实历史人物的崇拜之情。
高店村李江皮影戏班子,由其祖辈所创,历经数代。1947年,出身艺人世家的李江,继承传艺
,并博采众长,汲取秦剧套路把式之精华,自成一派。
李江皮影戏班子,现有90多幅线子,380多个人物头像,蟒袍、火旗装、官衣、蛟龙驹、四不像等道具一应俱全。李江前后共收录抄写各种剧本120余本,主要有传统国戏、神话、家庭教育和爱情等四大类90多个剧目,其中传统国戏《蛟龙驹》和历史神话剧《唐王双游狱》在甘肃存本极少。
李江的唱腔以粗犷雄浑见长,擅长慢板、流水板、道情、散板等四类10多个板式,一台戏数个角色,他都能扮声自如,不留破绽。他的影人表演,娴熟灵活,影艺精湛,其影人刻制,力求简洁明快,色彩鲜艳,工艺考究,在影人刻雕、影人表演和唱腔道白等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农闲时节率众艺人巡演于牛谷河沿岸三县各村社,倍受群众称赞。李江的皮影戏班子,经历了“ *** ”传统剧目被禁,蒙受“破旧”阴影的低谷,也走过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鼎盛的发展时期,在皮影戏被现代声像技术冲击的今天,李江等皮影传人,希望皮影戏引起社会各界保护、支持的同时,再将皮影戏这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剧目传承发扬。
什川乡位于甘肃省通渭县最西部,东接第三铺乡,南与榜罗镇相邻,北与马营镇毗连,西连陇西县权家湾乡、渭阳乡,总面积1 *** .8平方公里,东西长20.3公里,南北宽20.66公里,耕地面积9.35万亩。乡人民***驻地贾家山,海拔2142米,距县城31公里。地势南高北低,山峦起伏,深沟大涧,高庙山(2241米)为全境更高峰。年平均气温5-6℃,年降雨量420毫米左右,无霜期在135天左右,气候属温凉半干旱内陆气候。全乡共辖16个村,108个村民小组,4293户,20198人。境内历史文化深厚,民风淳朴,并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通渭名人录》://wenku.baidu/link? *** l=FjREqU7VGbYFXjQsc82glTjzCsWXk3VJrI4mzi0LWCEnHMqx9OX3c9rdhrwboEqJUi9koVR_6XJBWhywhhptWV93hhFPFMLy22MPWj1EV2i 1、杨子恒,19 *** 年出生于通渭县马营镇龙头村,兄妹四人先后都考入大学。
杨子恒于1980年至1984年在甘肃农业大学畜牧系学习,获农学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动物遗传专业,获硕士学位;19 *** 年至1994年在英国伦敦剑桥大学和自然历史博物馆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4年至1997年,先后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7年至今在伦敦大学从事分子和细胞遗传学研究工作,现为伦敦大学学院统计遗传学教授。今年6月,通渭籍旅英学者杨子恒教授当选为2008年度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 *** 旅英华人,具体事迹介绍见2008年6月22日、23日《甘肃日报》之一版。
成立于1660年的英国皇家科学院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学术团体之一,目前有1400多位院士,其中包括60多位 *** 得主。皇家科学院院士都是在基础科学研究或工业及科技前沿研究方面有特殊贡献的科学家。
2、刘子述(1911—)名念祖,字子述,号万愚,又暑椿村氏,以字行。男,汉族,甘肃省通渭县常家河镇固堆河村人。
仅上三年私,15岁因父母双亡而辍学,拉长工、当店员20余年。解放后,于1951年创办固堆河学校,执教13载。
曾多次获县级奖,1958年获全县优秀教师称号。年老后主动退休,从事园艺劳作。
无烟茶嗜好,喜书法艺术,擅寸揩,兼行草,为通渭县书画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参加县级以上展览,县内外群众及部分寺庙多有收存。
部分联作入编《通渭县志》、《通渭古今对联选》、《羲皇故里联话录》、《甘肃古今楹联选集》、《固堆河村志》,并在《天水日报》发表;部分诗作及“叹世格言”(西江月组词)入编《通渭古今诗词选》稿。近年编有《子述年谱》、《子述自传》、《子述诗词对联辑录》、《回忆录》等。
今93岁高龄,仍对书法艺术坚持不懈。 3、杨泰(1869—1 *** 9)字葆亭,光绪癸卯科举人。
拣选宁朔知县,宁夏教授,协修《宁夏志》。牛士颖字芮青、锐青,清末拔贡。
曾任甘肃省参议会参议员。 5、安任山( *** 1—1959)字猷轩,原名世徽,原字献宣。
北京大学史学系毕业留校任教。 6、王序宾( *** 5—1961)毕业于甘肃省立之一中学、陆军测量学校。
曾任甘肃宣慰使署秘书主任。王肇南( *** 5—1980)北京政法大学毕业。
历任定西、和政、会宁等县县长。 8、冯寿延( *** 7—1983)字益三。
甘肃法政学校毕业。曾任河南密县县长、通渭县参议会议长等职。
9、伏景毅字志坚,贡生,甘肃秦安人。 *** 时期曾任通渭县县长。
通渭一中校长。 11、牛剑秋曾任甘肃省***秘书、会宁县县长。
12、牛树梅,字雪樵,号省斋,今鸡川镇牛坡村人。生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卒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享年84岁。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京应试,金榜题名,即中进士。先后任雅安知县、隆昌知县、彰明知县、资州、茂州直隶州知州、宁远知府。
清同治元年(1862年)得四川总督骆秉章、给事中高延祜联名保奏,擢升四川按察使。三年(18 *** 年)四月署布政使衔。
勤政惠民,抑富济贫,兴办义学,教化黎民,整顿吏治,昭雪冤情,秉公执法,政绩卓著。川人称赞:“先生来川,德入人心,名播人口,真乃牛青天也。”
他一生手不释卷,笔耕不辍。著有《省斋文集》12卷,《闻善录》4卷,《湑叶文存》6卷。
未付梓的有《周易探源》、《雪樵诗存》等。他去世以后,廷旨“从祀名官祠,事迹编入循吏传。”
《清史稿•循吏》有传。 10、 *** 锡樊(1 *** 2—2000)字晓迟,号圃光。
毕业于西北师院教育系。原任通渭一中校长。
11、牛剑秋曾任甘肃省***秘书、会宁县县长。 12、牛树梅,字雪樵,号省斋,今鸡川镇牛坡村人。
生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卒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享年84岁。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京应试,金榜题名,即中进士。
先后任雅安知县、隆昌知县、彰明知县、资州、茂州直隶州知州、宁远知府。清同治元年(1862年)得四川总督骆秉章、给事中高延祜联名保奏,擢升四川按察使。
三年(18 *** 年)四月署布政使衔。勤政惠民,抑富济贫,兴办义学,教化黎民,整顿吏治,昭雪冤情,秉公执法,政绩卓著。
川人称赞:“先生来川,德入人心,名播人口,真乃牛青天也。”他一生手不释卷,笔耕不辍。
著有《省斋文集》12卷,《闻善录》4卷,《湑叶文存》6卷。未付梓的有《周易探源》、《雪樵诗存》等。
他去世以后,廷旨“从祀名官祠,事迹编入循吏传。”《清史稿•循吏》有传。
(?—前74年),字少卿,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南)人。
西汉将领,李广之孙。甘延寿:字君况,西汉名将,北地郁郅人,即今甘肃庆城县人。
与副校尉陈汤共同诛灭了匈奴的郅支单于,被封为义成侯。(前137—前52年),字翁孙,汉族,原为陇西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人,后移居湟中(今青海西宁地区)西汉著名将领。
段会宗(前83年~前9年),字子松,天水上邦(今甘肃天水)人。西汉著名外交家。
四出乌孙,在西域各族人民中享有很高威望。隗嚣(?~公元33年),字季孟,陇右成纪(今甘肃天水)人。
西汉末割据一方的军阀势力。出身陇右大族,青年时代在州郡为官,以知书通经而闻名陇上。
王符(85年?~163年?)东汉政论家、文学家、进步思想家。字节信。
汉族, *** 临泾(今甘肃镇原)人。因“不欲章显其名”,故将所著书名之为《潜夫论》。
赵壹文学家,字元叔,汉阳西县(今甘肃西和)人,东汉著名辞斌家,作品有《刺世疾邪赋》。秦嘉:秦嘉,字士会,生卒年不详。
东汉陇西郡平襄县人(今甘肃省通渭县榜罗镇)。据南朝徐陵编《玉台新咏》(卷一)记载:“秦嘉,字士会,陇西 *** 。
为郡上掾……”明万历四十一年至四十四年(1613——1616年)《重修通渭县志》依“旧志”(按:明弘治《通渭县志》及更早的县志)载:“汉秦嘉,字士会,为上郡掾,博学鸿词,驰声先汉……今城川铺东,是其故里,祀乡贤”。“桓帝时,秦嘉为郡吏,岁终为郡上计簿使,后赴洛阳,被任黄门郎。
后病死于津乡亭。 *** 作为《赠妇诗》。
秦嘉是一个才华卓著的诗人,但他误入 *** ,年近三十岁就英年早逝,为人们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历代研究者对其作者、作品的考据已十分充分,但对秦嘉、徐淑作品自身的研究与评价并不十分到位。
他们不仅应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更重要的是秦嘉徐淑用自己的人生、爱情经历,为腐朽不堪的东汉文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作品在钟嵘《诗品》,唐代欧阳询等编纂的《艺文类聚》,明代胡应麟《诗薮》,清代沈德潜《古诗源》均有所收录和评价。
近年出版的《俄藏敦煌文献》第12213号(上海古籍出版社)《后汉秦嘉徐淑夫妻往还书》,更加详尽地说明这对“夫妻诗人”的生活和文学创作一个侧面。秦嘉是一个有建树的诗人,是东汉末年有名的清醇文学之士。
他虽身为上计掾、黄门郎,却不沉溺于名利,个 *** 张扬, *** 不羁,张显着名士风骨。从他的《与妻书》中看出,秦嘉的理想、志趣不在风尘利禄之中。
“不能养志,当给郡使”“当涉远路,趋走风尘,非志所慕,惨惨少乐”(《与妻徐淑书》)他之所以过这种离别孤单的生活,只因为“随俗顺时,僶俛当去”。(同上)据徐淑对秦嘉“策名王府,观光上国”(《答夫秦嘉书》)的评价,秦嘉不仅是有名诗人,更是一个执“高素浩然之业”(同上)的淡泊名利之徒。
秦嘉不看重浮华,而关注自己的情感世界,关注真实的自我。他在《述婚诗》里写到:“君子将事,威仪孔闲。
猗兮容兮,穆美其言”,“神启其吉,果获好逑”。毫不掩饰对妻子的赞美、钟爱和感激之情,这在以含蓄、自谦的中国古代诗文中,是非常罕见的。
另一个方面,秦嘉率 *** 自然,返璞归真,在名教鼎盛的东汉末年,他的作品取材于夫妻生活、感情琐事,并能真情真 *** ,情致博雅,实属难能可贵。但他的思想并非拘泥于此不能自拔,而诗歌境界宏阔,寄喻深远,把夫妻情爱放在彼此的人生经历中审视,点出少与多、早与晚、达与穷等矛盾,用以探究人生的哲理。
敦煌酒泉(今甘肃酒泉)人。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富有独创 *** ,在当时影响很大,有草圣之称。
皇甫谧(公元215—282年),字士安,幼名静,自号玄晏先生, *** 朝那(今甘肃灵台县)人。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学者,在文学、史学、医学诸方面都很有建树。
皇甫嵩(?—195年),字义真, *** 朝那(今甘肃镇原东南)人,东汉末期名将。盖勋(生卒年不详),字元固,敦煌郡广至县(今甘肃安西县西南)人,东汉末期蓍名的清官。
董卓(?-1 *** ),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东汉末年少帝、献帝时权臣,西凉军阀。
韩遂(?-215),字文约,金城(治今甘肃永 *** 北)人。东汉末年割据西凉一带的军阀。
张济(?-196),武威祖厉(今甘肃靖远)人,东汉末年军阀,张绣的叔父。官至骠骑将军、平阳侯。
张绣(?—207),武威祖厉(今甘肃靖远)人。张济的从子。
东汉末年割据宛城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郭汜(?-197)又名郭多,凉州张掖(治今甘肃张掖西北)人,东汉将领。
原为董卓的部下。董卓被杀后占领长安,把持朝廷大权。
贾诩(147-223),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谋士。
官至太尉,谥曰肃侯。封衡,字君达,号青牛道士,生于公元116年左右,是陇西狄道(今天武山县)人。
汉末名医,善医 *** 、针灸,自幼习道,与华佗、左慈齐名。向曹 *** 传授了 *** 养身术。
曹依法习练,收效显著,大喜,乃召见封衡,欲留朝中任职,衡坚辞不受;又以重金相赠,衡亦委婉谢绝,就跨青牛飘然而去。曹叹曰:“封。
通渭县历史悠久,汉元鼎三年置平襄县,为天水郡治所。
新莽始建国元年通渭县,改天水郡为镇戎郡,改平襄县为“平相县”,地皇四年七月,成纪(今秦安北)人隗嚣聚众10万反莽,攻陷平相,复称平襄,建立割剧陇右诸郡的 *** 。永平17年,天水郡更名汉阳郡,移治冀县(今甘谷),平襄为辖县之一。
三国时平襄县为曹魏广魏郡(治今秦安县陇城)辖,西晋时平襄县属秦州略阳郡。治平四年(1067)置鸡川寨仍属秦州。
宋熙宁(1068)元年,陕西秦凤路副督总管杨文广筑大甘谷口寨(今甘谷县杨家城子下村北),朝廷赐名“甘谷城”,又于擦珠谷筑一大堡(今什川乡李家坪古城遗址),朝廷赐名“通渭堡”,因牛谷河通往渭河而得名。熙宁五年(1072)升通渭堡为通渭寨,属熙河路通运军(治今陇西)辖,崇宁五年(1106)升通渭寨为通渭县,属巩州(治今陇西)。
中华人民 *** 国成立后通渭县属天水专区辖,1955年改属甘肃省定西专(地)区(现定西市)所辖至今。
什川乡位于甘肃省通渭县最西部,东接第三铺乡,南与榜罗镇相邻,北与马营镇毗连,西连陇西县权家湾乡、渭阳乡,总面积1 *** .8平方公里,东西长20.3公里,南北宽20.66公里,耕地面积9.35万亩。
乡人民***驻地贾家山,海拔2142米,距县城31公里。地势南高北低,山峦起伏,深沟大涧,高庙山(2241米)为全境更高峰。
年平均气温5-6℃,年降雨量420毫米左右,无霜期在135天左右,气候属温凉半干旱内陆气候。全乡共辖16个村,108个村民小组,4293户,20198人。
境内历史文化深厚,民风淳朴,并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详细内容参考:。
好了,关于通渭书画之乡发展和中国书法之乡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