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雕刻之乡各自特色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中国木雕之乡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中国雕刻之乡是哪 雕刻过什么
曲阳之享有盛名,更因他创造了灿烂的石雕文化。相传是张良之师------与 *** 谷子齐名的黄石公著下了《雕刻天书》,才有人在黄山上创习石木雕刻。到西汉(公元前 206年–公元 25年)时期雕刻已盛,被汉武帝盛赞为“雕刻之乡”。从此,曲阳石雕步入辉煌,技艺日趋精湛,雕刻艺人辈出。元朝时期著名雕刻 *** 杨琼雕刻的“一狮一鼎”被元世祖忽必烈称为绝艺。清(公元 1 *** 4– 1911年)末艺人的雕刻“仙鹤”、“干枝梅”一举在巴拿马国际艺术博览会上荣获第二名,更使曲阳石雕声名鹊起。从云冈石窟、乐山大佛、敦煌石窟、五台山佛像至阿房宫、故宫、圆明园、颐和园及 *** 前的金水桥,到人民 *** 、人民 *** 、 *** 纪念堂等建筑,处处都留下了曲阳人的雕刻艺术。新中国成立后,古老的雕刻艺术焕发出了新的光彩。艺人把浮雕、镂雕、圆雕的技法和现代解剖学、 *** 学、美学融入雕刻技艺中,使仿古作品古朴典雅,栩栩如生,现代作品清新自然,意境幽深。艺人中的 *** 人物、当代全国工艺美术 *** 卢进桥的“卧观音”、“三大仕”等八件作品,被国家视为珍品,收藏于中国工艺美术馆。国际工艺美术 *** 甄彦苍,开创了崭新的“西洋派”雕刻技法,其雕品更神采具备。
二、你知道“雕刻之乡”么
1、曲阳是 *** 命名的“中国雕刻之乡”。
2、早在汉代,曲阳石雕艺术就用于建筑业。北魏时期,曲阳石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清末,曲阳石雕艺人雕刻的“仙鸽”、“干枝梅”等作品,曾在巴拿马国际艺术博览会上荣获第二名。故有“天下咸称曲阳石雕”之说。建国以来,曲阳石雕艺人曾先后参加首都十大建筑、人民 *** *** 修复、 *** 纪念堂、天津引滦入津纪念碑等重要工程建设。全国工艺美术 *** 芦进桥创作的“卧兽观音”和“三大仕”等五件作品被国家定为珍品,在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宝馆收藏。曲阳石雕艺术坚持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运用圆雕、浮雕、线雕等技法,将 *** 学、解剖学、美学融于石雕之中,其作品具备木雕之细腻、牙雕之玲珑、玉雕之逼真,造型优美,形神活脱,刀工细腻。曲阳石雕种类繁多,既有仿古作品,又有现代人物肖像,还有各种建筑装饰用品和家庭装饰用品,畅销日本、美国、加拿大、泰国、新加坡等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雕刻之乡指的是哪里
1、曲阳历史悠久,因地处古北岳恒山(今大茂山)弯曲的阳面而得名。相传是张良之师,与谷子齐名的黄石公著下了《雕刻天书》,才有人在黄山上创习石木雕刻。到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时期雕刻已盛,被汉武帝盛赞为雕刻之乡”。
2、曲阳县已拥有雕刻 *** 3名,省级以上雕刻 *** 100余名,雕刻企业摊点2260个,从业人员达24000余人,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开采、设计、加工、销售、运输、安装一体化。雕刻门类也从单纯的石雕拓展到木雕、牙雕、玉雕、铜雕、不锈钢雕等领域。
四、三岛由纪夫与川端康成作品的各自特点
1、川端康成的文学创作与日本的传统文化相联系。在文化底蕴深厚的日本,形成了以“浪漫的物哀、幽玄、风雅”三者相通的传统文化精神。
2、三岛由纪夫文学不同于一般的日本文学,在作品中少有哀伤的阴柔美却有一种强烈的冲击力带给人心灵上的震颤和情感的激荡。这正是因为三岛由纪夫常带着一种逆反和冒险的精神来演绎相反相对的概念和思想。在他的作品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二律背反的公式,如美与恶,爱与丑,优雅与暴烈,青春与老朽,诚实与伪善,希望与破灭,均衡与 *** 等等,令人感受到三岛无处不在的矛盾 *** 。
3、三岛由纪夫(日本当代作家、记者、 *** *** 人、演员)
4、三岛由纪夫(Yukio Mishi *** ,1 *** 5年1月14日- 1970年11月25日),原名平冈公威,出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今东京大学),是日本当代小说家、剧作家、记者、 *** *** 人和 *** 演员。主要作品有《金阁寺》、《鹿鸣馆》《丰饶之海》等。
5、1 *** 5年,三岛由纪夫出生于日本东京,6岁时进入学习院初等科,1938年在学习院 *** 上发表之一个短篇小说《酸模》。16岁,他以三岛由纪夫的笔名在 *** 上连载中篇小说《花儿怒放的森林》。1944年,毕业于学习院高等科,由于成绩优异, *** 曾亲手奖赏给他一块银表。同年10月正式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次年2月应征入伍,但因军医检查有误,当天就被遣送回乡。1946年6月,经川端康成推荐,三岛在《人间》 *** 上发表小说《烟草》,遂登上文坛。1946年,大学毕业后,就职于大藏省银行局,不出一年就辞职,从此专门从事文学创作。1949年出版长篇小说《假面自白》,文坛地位确立。1970年11月25日写完《丰饶之海》第四卷《天上五衰》后 *** 。
6、他一生著有21部长篇小说,80余篇短篇小说,33个剧本,以及大量的散文。其中有10部曾被改编成 *** ,36部被搬上舞台,7部得过各种文学奖。他是著作被翻译成英文等外语版本最多的日本当代作家。
7、三岛由纪夫文学不同于一般的日本文学,在作品中少有哀伤的阴柔美却有一种强烈的冲击力带给人心灵上的震颤和情感的激荡。这正是因为三岛由纪夫常带着一种逆反和冒险的精神来演绎相反相对的概念和思想。在他的作品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二律背反的公式,如美与恶,爱与丑,优雅与暴烈,青春与老朽,诚实与伪善,希望与破灭,均衡与 *** 等等,令人感受到三岛无处不在的矛盾 *** 。
8、爱情是人类最美好圣洁的感情之一,也是文学中永恒的创作主题。在三岛的文学世界中,鲜有浪漫和甜蜜的恋爱,而是多描写了情爱中的困扰、无奈、焦虑。他笔下的爱情,有两类尤其突出,一类是描写绚烂诡异的 *** 爱情,或者是继承了日本文学中的男色美和 *** 模式;或者是反映现实中混乱的 *** 等。另一类是描写在理想国度里,通透纯洁的爱情。三岛由纪夫在作品中,通过人物的心情感受、情绪变化、内心独白等强烈的感受 *** 展示二战后人们卑微低俗的追求 *** 上的 *** 。从他的文学世界里,看到了繁杂颓废的世态,变异的爱情象征着社会的混乱和无秩序,是现实的人间之爱;而纯洁、唯美的爱情寄托着三岛对美好真情的期待,是虚幻的理想之爱。
9、三岛对战后的日本充满了失望,所谓的文明侵蚀了传统的美好。社会上的 *** 、荒诞与衰落让三岛从中叩问并引发深思,压抑的现实总是压抑着人 *** ,文明的发展反而使人的生命本能不断衰退。三岛对人 *** 的描写也是他试图超越现实原则的一种尝试和突围。他的作品中不管是混乱现实中的畸形爱情还是理想世界中的唯美爱情,都表达了三岛从绝望中追逐美好爱情的希望,从腐臭中找寻清新的空气,达到对现实的反思和对抗。
10、三岛非常热烈地表现对生的欲求和男 *** 的 *** 体美。他说:“人的生的本能在或生或死的情况下,当然是执著生。”他将生、活力和健康作为自己的美学使命,并通过 *** 美表现出来。他认为, *** 比精神更具有存在的价值。但他与其他日本作家不同,不太着墨表现女 *** 美,而是更多地憧憬男 *** 的 *** 美,并将其提升和艺术化,形成他的冲突美的一个方面—青春的生命是美的。
11、三岛对生的欲求,首先是通过男 *** 突出的 *** 美来表现的,健美的体魄是青春活力的体现。三岛认为男 *** 美是雕刻 *** 的,男 *** 的阳刚之美,是活力、进取、献身精神的体现。这种思想,使他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大批具有健美体魄的男 *** 。
12、三岛由纪夫的作品在充溢青春、生命力旋动的同时,也回荡着一股死亡之气,他的几乎每一部作品都涉及死亡。死亡意识简直是一个巨大的、无法逃避的阴影,贯穿三岛的创作生涯。对于三岛来说,死不 *** 恐惧,而是一种美丽的、使人向往的东西。他的作品中的死与青春、活力结合在一起散发出一种 *** 的、奇异的色彩。与众不同的死亡意象构成了他怪异美学的一部分。
13、在死亡的美中,三岛以为美的极至是完美的男 *** *** 的死亡。他欣赏美的 *** 被毁坏的瞬间美。从《假面自白》中的塞巴斯蒂昂殉教之美到《丰饶之海》中阿勋的武士之举,再到三岛白身的 *** 死谏,无不体现了三岛这种极至之美的美学观。
14、川端康成(かわばたやすなり, *** 9-1972),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 *** 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继泰戈尔和约瑟夫·阿格农之后 *** 第三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15、 *** 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毕业于东京大学。幼年父母双亡,其后姐姐和祖父母又陆续病故,他被称为“参加葬礼的名人”。一生多旅行,心情苦闷忧郁,逐渐形成了感伤与孤独的 *** 格,这种内心的痛苦与悲哀成为后来川端康成的文学底色。他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作品富抒情 *** ,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 *** 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川端康成善于用意识流写法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因写《伊豆 *** 》而成名。
16、川端康成的名字早已记录在菊池奖(1944)、艺术院奖(1952)、野间文艺奖(1954)、每日出版文化奖(1961)的花名册上。1953年被选为日本文学艺术更高的荣誉机关——艺术院的会员。1961年,日本 *** 即“以独自的样式和浓重的感情,描写了日本美的象征,完成了前人没有过的创造”,授予他更高的奖赏——第21届文化勋章,成为日本文化功臣。1957年,获西德 *** 颁发的“ *** 金牌”。1960年获法国 *** 授予的艺术文化勋章。
17、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突然采取口含煤气管的 *** 方式离开了人世,未留下只字遗书。他早在1962年就说过:“ *** 而无遗书,是更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18、爱情,一直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川端康成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描绘了爱情,但他的爱情主题与传统的爱情主题有很大不同。川端既不偏重爱情的 *** 悱恻和欢乐气氛,也不侧重爱情的生离死别和悲剧结局,而是表现一种轻淡、感伤的爱情。如《伊豆的 *** 》中“我”和阿薰自始至终没有向对方倾吐过一句爱慕之情的话,而彼此对对方的感情又都处于似察觉非察觉之间,这样的恋情,只是一种心心相印、不见言表的情愫,既没有狂热的海誓山盟,也没有心醉神迷的情话喁喁,没有冲动,没有 *** 怨,更没有断肠的痛苦,一切言行都是那么淡泊、含蓄。《古都》里,秀男与千重子、苗子,千重子同真一、龙助的爱情也十分纯真而淡泊,他们之间并没有因爱情而产生复杂的纠葛,一切都是那么平平淡淡地发生和结束,给人留下无穷的韵味。
19、死亡,也是文学常表达的主题之一。由于川端自幼目睹了太多的死亡,所以在作品中总是不自觉地表现它。但他描写的死亡与其他作家不同,大多数作家是把死亡当作故事的终结,而川端却把死亡当作故事的起点来写的,“据统计,之一次全集中有34篇作品在开头五行里含有死或与死直接相关的话,占全集作品的三成”。《白色的望月》、《水月》及《山之音》等后期作品,一开始就在疾病或垂暮的人生氛围中透露出死的信息。更独特的是,川端认为死亡是更高的艺术,是美的一种表现,所以他在作品中完全把死亡描写成绝美的意境。如《雪国》里叶子的死,是“内在生命在变形,在转变成另一种东西”,是生命的延续,《千鹤》中太田夫人死后,菊治和文子都感到她似乎更美,真正是“美的化身”。
20、虚无与悲观,是现代派文学的主题。川端自称“受到西洋现代文学洗礼”,在小说中也表现了悲观与虚无的主题,但他所表现的悲观与虚无,与前者有很大不同,西方现代派小说中表现出的虚无与悲观,是以价值观念的空缺和自我意识的破灭为主要特征的,而川端的虚无与悲观却不是以现实生活条件的荒诞为前提,也不表现为价值观念的空缺和自我意识的破灭,而是通过非现实的、抽象的环境,来表现人生无常,灭我为无即是解脱的思想,它与川端的禅宗意识有很大的关联。
21、川端康成笔下的人物从群体上考察,在小说中所形成的空间范围较小,但就人物个体来说,所占的空间范围又很大。他的小说大都写男女主人公的恋爱生活。他不太注意主人公的种种社会关系,因而与主人公相关的众多人物都被作家艺术地简化掉了,这样,小说中往往形成几个主要人物的活动,显得笔墨洗练,人物 *** 格、情感变化更丰富。
22、他的短篇名作《伊豆的 *** 》写一个20岁的高中生“我”感到人生孤寂,独自去伊豆旅行,路上遇到一群巡回演出的 *** 艺人,便同他们结伴而行。他们心地善良,人情纯朴,使“我”感到温暖,“我”便与那个天真未凿、烂漫可爱的小 *** 之间隐然萌发一种初恋之情。四天后,同那班艺人分手时,“我”那郁结的情怀早已苏解,在甜蜜愉快的感觉中,无端地洒下一把沁人心脾的泪水。小说对“我”的家庭情况及孤寂的因由未作过多的交待,对那班艺人情况也只是简笔勾勒,而主要以含蓄的笔墨凸现了“我”与 *** 的心理变化及情感交流过程,小说中的人物就是 *** 与 *** 。《重逢》描绘一对 *** 在战乱之后相逢,产生悲喜交集的复杂情感。《水月》写一对新婚夫妇,丈夫被征入伍,战后带病 *** ,不久死去,妻子改嫁,但仍对前夫怀有眷恋之情。《名人》只有秀哉名人和大竹七段两个人物,小说“虽然以观战记的写实 *** ,也写了棋局的气氛和环境,但主要是写人、写人生命运,而不是单单写棋,他突出地展示了秀哉名人在对局过程中所表现的美好的心灵”。最典型的是小说《 *** 》,写主人公被恋人抛弃,独自和 *** 一起生活,通过细心的观察,觉得它们并不薄情,对它们产生了爱,人物只有一个。 *** 作《雪国》虽然写了岛村、行男、驹子、叶子等一系列人物,但也没把重点放在人物的社会关系上。小说对岛村原来生活的世界及有关人物只是侧面提及,对驹子与叶子、驹子与行男、叶子与行男的关系也作了模糊处理,而把重点放在对驹子形象的刻画上。这一点川端康成自己曾作过说明:“我认为与其以岛村为中心把驹子和叶子放在两边,仿佛不如以驹子为中心把岛村和叶子放在两边好。对处在两边的岛村和叶子,我采用了不同的写法,但哪个都没写明白。”这既体现了川端康成对人物群体空间处理的美学原则,又达到了含蓄丰厚的艺术效果,留下了令人深思的艺术空白。
23、总之,川端康成在他的一些主要作品中保持了一贯的抒情、孤独与寂寞的格调。由于省去和简化了与主人公相关的其他许多次要人物,便腾出了大量篇幅对主人公的心灵情感世界进行酣畅淋漓的表现。在川端康成笔下的恋人里,男主人公大都是忧郁型的,敏感、孤独、感伤而略带躁急,尤其是主人公处于情感危机和精神变异之中时,更显出 *** 动不安的情绪,如《伊豆的 *** 》中的“我”,《雪国》中的岛村,《睡美人》中的江口由夫等。而他笔下的女主人公,如 *** 、驹子、叶子、千重子、苗子等多是温柔美丽、善良多情的,她们具有细腻的情感与自我牺牲的品格,有的甚至带有日本古雅娴静的美态,作者往往在她们身上赋予一种理想化的色彩。
24、川端对于作品的文学语言,要求极为严格。据说他写完一节之后,总要反复推敲琢磨,修改后往往删去大半。因此,他的文章虽然颇为接近口头语言,但读来丝毫没有啰嗦之感。用语简明,描写准确,这又同他对于自己所描写的对象观察细致,熟谙于心,有着重要的关系。
25、语言清新秀丽也是形成川端小说阴柔美的因素。由于受传统美的熏陶,川端康成喜用纤柔、流畅、平易和优美的语言来描写事件、人物、情绪和自然物象,加之他重视运用传统艺术的表现手法,抒发人物内心深处那种纤柔的感情,从而形成了抒情化的散文化的风格,可以说,川端的每一部小说都堪称是一首给人以美的享受的散文诗。
26、川端小说中运用的意象有:镜子、花、梦、雨、彩虹等,这些也是传统作家和现代派作家们爱用的意象,但川端赋予了它们新的含义。
27、川端在小说中运用得最多的意象是“镜子”。据说,日本人把镜子当作一种“神器”放在家庭的神龛上,以静观自身。川端认为,镜中的景物和人比现实的景物和人更美,文学就像镜子一样,作家要有这样的感觉。因此,他在多部小说里描写了镜子和镜中世界,最著名的要算《雪国》中的“暮景的镜”和“白昼的镜”,两面镜子和镜中人物,象征了作家要表达的超现实的虚幻美。短篇小说《水月》几乎是通篇描写了镜子和镜中世界。用者借女主人公的话说:“镜中树木的翠绿比实物更加青葱可爱,,镜中百合花的洁白比本身还要明丽动人”,显然,川端想说明的是,比起现实世界来,镜中世界才显得更加美丽。然而,镜中的世界无论如何美丽,但它毕竟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可以目睹,难以实求,这就象征了美存在于无数的假象所造成的瞬间的幻觉之中。“镜子”意象运用,非常形象地表达了川端小说的虚幻主题。
28、花,也是川端小说中一再重复的意象。现代英国小说家D·H·劳伦斯也喜爱用花作意象,他笔下的花寓意主要是与男女主人公的精神活动和爱情变异有关,而川端小说中的花则主要象征女 *** 美及人物的命运。试看川端在《我在美丽的日本》中赞叹不绝的“藤花”的寓意:“我觉得这种珍奇的藤花象征了平安朝的文化,藤花富有日本情调,且具有女 *** 的优雅,试想在低垂的藤蔓上开着的花儿在微风中摇曳的姿态,是多么纤细娇弱,彬彬有
29、礼,脉脉含情”。所以川端在小说里描写了各种形态、种种颜色的樱花、胡枝子花等来象征日本文化和女 *** 美。比较突出的是《古都》中寄生在枫树干上的两株紫花地丁是重复多次的意象,它象征了千重子和苗子姐妹俩那种咫尺天涯,虽能相见,但却始终难以团聚的命运。
30、雨,也是一种意象,《伊豆的 *** 》中多次出现的“雨”象征男女主人公 *** 的情思和纯洁的心灵。《古都》中的“雨”则象征千重子与苗子的手足情深。
31、此外,彩虹、火场、银河、梦等也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
32、川端文学的成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意识的融合,表现了人文理想主义精神、现代人的理智和感觉,同时导入深层心理的分析,融会贯通日本式的写实主义和东方式的精神主义。二是传统的自然描写与现代的心理刻画的融合,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和乔伊斯的意识流,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又把自身与自然合一,把自然契入人物的意识流中,起到了“融合物我”的作用,从而表现了假托在自然之上的人物感情世界。三是传统的工整 *** 与意识流的飞跃 *** 的融合,根据现代的深层心理学原理,扩大联想与回忆的范围,同时用传统的坚实、严谨和工整的结构加以制约,使两者保持和谐。这三者的融合使传统更加深化,从而形成其文学的基本特征。
33、川端康成在实际创作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倾向。有的作品采用纯新感觉派的写法,极力强调主观感觉,热心追求新颖形式,另有一些作品却没有采用纯新感觉派的写法,主要使用朴素、简洁的白描手法。20年代末期和30年代初期,他又被新心理方义和意识流小说所吸引,相继写出两篇纯属模仿式的小说——《针与玻璃与雾》和《水晶幻想》;但后者中途辍笔,并且其后再也没有写过这类作品。由此可见,川端不满足于单纯模仿,不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决心另辟新径。所谓新径,就是将日本古典文学传统和西方现代派 *** 有机地结合起来的道路。经过长期探索,他在这条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五、雕刻之乡历史
1、曲阳,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因坐落在古北岳恒山(现今的大茂山)的阳面而得名,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1年至207年的秦朝。那时,曲阳隶属于巨鹿郡,成为了当时36郡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岁月沉淀。元朝时期(公元1271年-1368年),曲阳曾短暂成为恒州 *** 县,因此,它还有一个别称——恒州。
2、曲阳的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几十万年前,这里就见证了华夏猿人的繁衍生息。仰韶文化时期(五、六 *** 前),氏族部落已经在这里兴起。商周时期(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221年),县城西北部已开始形成村落,标志着曲阳早期社会的发展。这样的历史长河孕育了众多杰出人物,如宰相蔺相如、杜弼、王安中,元帅李左车、李进,以及邸氏四兄弟等三十多位军事家,以及哲学家黄石公、史学家杜台卿、杨琼等,他们在各自领域留下了深远影响。
3、曲阳人民的精神特质也深受这些历史人物的影响。蔺相如的忍辱负重和为国为民,"曲阳 *** "的舍己救人,王安中的清廉反腐,杨琼的建设国家和敬业精神,都成为了燕赵儿女世代相传的宝贵品质。这些高尚的品德和精神,不仅塑造了曲阳人的 *** 格,也成为了他们灵魂的一部分,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4、曲阳之享有盛名,更因他创造了灿烂的石雕文化。相传是张良之师------与 *** 谷子齐名的黄石公著下了《雕刻天书》,才有人在黄山上创习石木雕刻。到西汉(公元前 206年–公元 25年)时期雕刻已盛,被汉武帝盛赞为“雕刻之乡”。
六、四大年画各自的特点
1、绵竹年画构图讲求对称、完整、均衡、饱满、主次分明;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了大红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究刚柔结合,洗练流畅,疏密有致,具鲜明节奏感;而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2、桃花坞年画的印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构图对称丰满,刻线工秀,色彩绚丽。被民间画坛称为“姑苏版”。
3、杨柳青年画的特点是:木刻水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保留了民间绘画的技法,并受清代画院的影响;多取材于旧戏剧、 *** 、胖娃等,构图丰满,线条工整,色彩鲜艳,人物的头脸多粉金晕染,富有装饰 *** 。
4、杨家埠年画体裁广泛,想象丰富,重用原色,线条粗犷,风格纯朴。
5、年画虽然蕴 *** 丰富的传统文化,折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但是年画的发展形势却不容乐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需求的增加、审美视角的改变、生活方式的变化和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很大一分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年画也不例外。
6、现如今,年画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一种落后的、应该被摒弃的、封建气息严重的旧时代文化表征,年画逐渐与人们的生活隔绝,年画产业萧条惨淡,逐渐因为难以和高科技产业结合而被默默摒弃。
7、这些年画题材丰富,画面或质朴可爱,或精致神逸,或粗狂豪放,或雍容典雅,彰显出我 *** 间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年画收藏价值比较高的是古版年画。因其存量稀少、艺术含量较高而为国内外收藏家一致看好。年画印制时间越久,收集难度越大,投资价值也越高。近当代的年画应选择绘画者具有相当的社会知名度,发行量或存世量相对偏少的年画。
七、中国木雕刻之乡是哪里
1、中国木雕之乡―东阳,东阳木雕,因地而名,为浙江三大名雕之一,居全国四大木雕之首,中华民族更优秀的民间工艺之一。
2、东阳市地处浙江省中部,由地级市金华市代管,甬金高速、诸永高速在境内交叉而过,为浙中交通枢纽。市域总面积1739平方公里,辖有6个街道、11个镇和1个乡,户籍人口82.01万。 *** *** 以来,东阳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是浙江省首批小康县市、首批文明城市、首批旅游经济强市,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