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兰之乡在哪个省(野生蕙兰多少一株)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5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蕙兰之乡在哪个省这个问题,野生蕙兰多少一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芝兰是什么
  2. 冬塔乡的旅游圣地
  3. 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位于哪个省哪个市

一、芝兰是什么

1、问题一:“芝兰”是什么意思?①芷和兰,两种香草:芳若芝兰;芝兰生深林。

2、②比喻优秀子弟:芝兰有秀;芝兰重茂。参见“芝兰玉树”。

3、《孔子家语・在厄》:“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福。”按《荀子・宥坐》作“芷兰”。芷亦芳草,作“芝”者借字。也比喻才质之美。

4、问题二:芝兰是什么意思①芷和兰,两种香草:芳若芝兰;芝兰生深林。②比喻优秀子弟:芝兰有秀;芝兰重茂。参见“芝兰玉树”。

5、《孔子家语・在厄》:“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按《荀子・宥坐》作“芷兰”。芷亦芳草,作“芝”者借字。也比喻才质之美。

6、问题三:芝兰是啥意思芝兰 [zhī lán] zhī lán芝通芷,芝兰是蕙芷的简称古时比喻德行的高尚或友情、环境的美好等。如:芝兰之室。另:湖北省秭归县九畹溪镇一处地名,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入郢前开坛讲学、植兰修 *** 之地,更是“中华之一漂”九畹溪景区”所在地。2004年前芝兰乡为秭归县 *** 行政区域乡镇,2004年周坪乡与芝兰乡合并为周坪乡,2009年1月改设九畹溪镇。中文名称:芝兰行政区类别:湖北省所属地区:中国华中著名景点:九畹溪景区

7、问题四:芝兰是什么芝通芷,芝兰是蕙芷的简称。

8、古时比喻德行的高亥或友情、环境的美好等。如:芝兰之室。

9、①芳若芝兰;芝兰生深林。②比喻优秀子弟:芝兰有秀;芝兰重茂。参见“芝兰玉树”。

蕙兰之乡在哪个省(野生蕙兰多少一株)-第1张图片-

10、芷亦芳草,作“芝”者借字。也比喻才质之美。

11、芝兰的本意是指芷和兰,因“芝”通“芷”字。

12、问题五:少苦芝兰是什么意思恭祝语,一般说“老如松柏,少若芝兰”。那句话意思是说:像松柏一样长寿,像芝兰一样有才华。

13、也可以理解为:年老时像松柏一样长寿,年少时像芝兰一样优秀。

14、问题六:人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里的芝兰是什么东西一作“兰芷之室”“芝芝之室”。兰、芷、芝:古书上都是香草,用来比喻良好的环境。

15、兰:佩兰和泽兰,香草。芝:神草(《说文》);芝草延年,仙者所食(《论衡・验符》)。

16、《孔子家语・六本》:“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17、汉・戴德《大戴礼》:“与君子游,乎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

18、问题七:芝兰是什么植物?芝在古文中通‘芷’,是指‘白芷’,兰指‘蕙兰’。白芷和蕙兰都是很香的香草,用于比喻品行高尚之人。见:芝兰玉树。

19、问题八:芝兰是什么,和 *** 相比,哪个更有价值呢芝通芷,芝兰是蕙芷的简称,指蕙兰和白芷。典故出自《君子慎处》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及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 *** 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意思是与高尚的人相处,就像进入芝兰的房间,久了就闻不到它的香味,已经和它同化了。和不高尚的人相处,就像进入 *** 的房间,久了就闻不到它的臭味,也是和它同化了。

20、问题九:百世芝兰什么意思芝兰:

21、①芷和兰,两种香草:芳若芝兰|芝兰生深林。

22、②比喻优秀子弟:芝兰有秀|芝兰重茂。参见“芝兰玉树”。

23、**************************************************************

24、如果你对这个 *** 有什么疑问,请追问,

25、另外如果你觉得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请千万别忘记采纳哟!

26、***************************************************************

27、问题十:“芝兰”是什么意思?①芷和兰,两种香草:芳若芝兰;芝兰生深林。

28、②比喻优秀子弟:芝兰有秀;芝兰重茂。参见“芝兰玉树”。

29、《孔子家语・在厄》:“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福。”按《荀子・宥坐》作“芷兰”。芷亦芳草,作“芝”者借字。也比喻才质之美。

二、冬塔乡的旅游圣地

1、湖南平江与湖北通城交界处,有一座山虽不太高,但却非常险峻,名叫张师山,此山名不见经传,却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2、汉朝时期,高祖刘邦与项羽历时四年多的楚汉相争,刘邦从弱到强,将项羽四十万大军一举歼灭,项羽最后自刭乌江。立朝初期,分封约定:“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诛之”。当时,刘邦先后铲除了以韩信、英布为首的异姓六王。当时朝中一臣姓张,字子房名良的见此情景,忧心忡忡。韩信与张良都是功劳显赫之臣,如今非刘氏者已杀六王,心想自己今后也难免一劫。于是,急流勇退,在家养病。张良考虑,自己推托有病,毕竟还是与刘邦近在咫尺之间,远走高飞,才是上策。

3、一日,张良简束行装,未带一兵一卒,一人悄悄离别帝都,匆忙上路,几千里昼夜兼程,徒步跋涉,到得湖南平江南江桥(今南江镇范围)。张良看此地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心中感慨万千,自语曰:此乃吾栖身之地也。过昌江河,行至詹家洞(今南江乡凤桥村),经百寿江、凤尾桥,直上龙家洞(今南江乡永安村),翻山越岭便到了七义半山之中。一涧流水虽不湍急,但约有二米多宽,张良顺手抓起一把泥土向涧中撒去,随即便出现了一座土桥,如今依然还在,其桥皆系土质结构,经历代水流冲洗完好无损,十分牢固,本地村民无有不知,多少文人墨客看此啧啧称奇,如此传说之玄妙实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张良欣然过桥,再往前行,黄昏时已到天竹山(即现在的张师山)更高峰。站在山巅,遥望山川,西临百里洞庭湖,水波托起徐徐落下的太阳,余晖映得彤红彤红,染红了半壁河山;夜暮将至的浮云,化作缕缕轻烟,将整个山峰装饰得如同仙境蓬莱般,张良自言曰:未入仙班,却入仙境,岂不美哉也。

4、天竹山,南北两端各立一小峰,中间是百余平米之地,东西两面悬岩峭壁,上辈人传下来说是“船形”,北端三百余步开外有一泉,水清明亮,冬暖夏凉,张良仔细寻察,确认为是修身再好不过的地方。翌日,便开始动手搭建三间茅茨。

5、有了安身之处,张良潜心修行。空闲时种些瓜果之类园蔬,围着茅屋栽上几十株花草,或云游名刹古寺,或吟诗泼墨,好不快乐。唐代诗人丘为在《寻西山隐者不遇》中写道:“……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真正是贴切不过了。流光飞逝,过了一段时间,风平浪静,张良修身养 *** 从中悟出了许多道理。事情往往不以人们意志而转,你要它静,它偏偏不让你静,似静静湖泊中投下一块石头,溅起层层波浪。

6、张良出走,刘邦寝不能安,彻夜难眠,六个异 *** 有功之臣都被自己铲除,张良又销声匿迹,朝中动荡不安, *** 摇摇欲坠,日不能支,如何是好呢?真是危难之时思良将,束手无策盼亲朋。反思之余,每每念张良之心欲裂,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多方打听,才得知张良在天竹山归隐修行。便急急乔装打扮,带上几名随从,骑上快马,不日赶到了天竹山。踏入草舍,却不见张良身影,遇一樵夫,才打听到张良在半山金窟(六米宽,进深四米,高二米有余,至今未曾崩塌,游人络绎不绝)打坐。刘邦赶忙顺山径攀藤而下,果见金窟中张良闭目静养,并不理会窟外之人。汉高祖此时真是激动得浑身颤抖,两行热泪禁不住滴落胸前。轻声唤道:“贤卿家,孤家思念尔久矣”。张良默不作声,只当无人在旁。此时的刘邦经过长途奔波,人已疲乏不堪了,扑通一声,瘫倒在地,双目紧闭不省人事。再看张良,紧闭的双目,泪珠滚落出来。“何苦矣,皇上,醒醒……”。张良手扶刘邦,连声呼唤。刘邦悠悠从冥路中苏醒过来,紧握张良双手,半天也未说出一句话,君臣之情,久别之情,使在旁的随从也为之动容,好不伤感。张良扶着刘邦步入草屋,寒暄过后,刘邦劝张良曰:“卿家,如此孤单,能不寂寞乎?回朝中穿金带银,呼风唤雨,助吾朝政,享尽人间富贵,岂不快哉”!“吾意已定,事君者怕少子房乎”!张良坦然回答:“吾病久未愈,已日见深沉,世间不能久矣,请观吾颜也”。刘邦极目细看,张良果然眼皮低垂,双目深陷,面色十分憔悴,病态百出(后人传说张良运功 *** )。刘邦长吁短叹,无论怎样劝说,终不能使张良回心转意。磨磨蹭蹭,刘邦硬是不肯离去。顿时张良心生一计,顺手扯起一根丝茅向空中扔去,飘飘扬扬化作一座天桥,天竹山与幕阜山相连,高千米之上,狭窄而又险象环生,对刘邦曰:“君能与吾过得此桥,便一同回京”。刘邦看得胆战心惊,不敢过,就是踏上去也 *** 为力,他已知道,再多劝说哪怕把牙齿磨烂也是徒劳无益,蓦然醒悟:志已坚,心已铁,莫回头,开 *** 。

7、夕阳西下,山风吹来,不觉人有一丝凉意,刘邦非常颓丧,恨当初自己把事做得太过分了,得罪了诸班大臣,能不咎由自取吗?刘邦一行踏上回归之程,据说他回京后经常从恶梦中惊醒,忧郁成疾。

8、花开花落,斗转星移,不知不觉又过了十多个春秋,张良得道成仙,经常显灵,为穷苦人家解除疾苦,人们为了感激他,将茅茨拆除改建寺院,雕上张良神像,许多善男信女初一、十五朝拜,有求必应,并将天竹山改为张师山。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9、又经过好多朝代,人们始终没有淡忘这个地方,一直延续至今。不知是哪个朝代军事上的争斗,还是其它什么原因,张师山东南西北四面筑起了四门和护城墙,特别是北门几乎保持原样,没有丝毫损坏,建筑雄伟壮观,清一色石头叠砌,从其独特的结构可以看出是防止攻门而设计的。据说李闯王曾屯兵在此,后被官兵攻破,闯王逃至湖北九宫山。从《平江县志》和其它方面考证,无有十分详细证据。所以,张师山四门成了一个千古之迷。地处湘鄂边境交界的湖北省通城县马港镇西南部,有一座风景秀丽的,奇峰突兀的高山叫“张师山”。这里扼南北交通要道,建设中的“平汝高速”和106国道从山麓蜿蜒而过,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山高海拔近千米,山腰古垣环带,山顶庙宇轩昂。每当夕阳初收,西眺洞庭烟波浩淼,落日熔金;南望湘北农舍田园,星罗棋布;北极鄂南江河丘陵,万千锦绣;东览幕阜龙盘虎伏,奇峰错列。晨曦初露,烟浮雾霭,紫云笼罩,气象万千,四顾沟壑纵横,峰峦重叠。有清学士赵明振为此山题诗:师山遥望若横舟,无限幽光四面收;清风丝竹歌弦管,夜月疎岩带月流。灵台玉印需银绶,造化金牛点石头;频来素士挥豪兴,聊将胜景写南楼。张师山原叫“白云山”,是因汉相张良在此僻谷而得名。张良字子皇,西汉杰出的军事家。自幼饱读兵书,颇知兵法,曾辅刘邦 *** 秦朝立下过汗马功劳。刘邦建立汉朝后,自称汉高祖。汉朝在张良、韩信、萧何等忠臣良将的辅佐下,日趋强盛,但随着 *** 逐步稳固,刘邦也日益奢侈腐化,他一方面铲除异姓诸侯王,另一方面又陆续分封同姓子弟,企图借此确保刘家天下。慢慢地对昔日共渡戎马生涯的文官武将产生排斥念头。动辄以“莫须有”罪名治罪罢官、 *** ,号称名将、贤相的韩信、萧何也成了刘邦的“刀下 *** ”。张良负命进谏,刘邦不但不纳忠言,反起加害之心,张良见刘邦难以挽救,毅然辞官出走,是夜主意既定,留诗一首而去。诗云:《辞驾出朝》十年艰战起干戈,龙争虎斗相汤磨;今日辞君臣去也,驾前无我待如何!张良怀着落魄的心情,深为自己怀才不遇,明珠暗投而追悔。在其师黄石公指点下且歌且行,一路寻至白云山,途中以吟诗歌咏抒发和排遣自己落寞惆怅的心情。先录几首以志纪念:其一我去修行不做官,朝夕禅居白云山;渴饮黄花香蓼酒,饥食长生不老丹。闲去观花并看景,一时闷坐把琴弹;我主问君今何在,每日朝夕只在山。其二两轮日月皎如梭,四季光阴闪而过;莫在朝中争名利,名利到底是非多。其三荣华富贵终归土,一旦无偿怎奈何;臣今趁早还山去,得蹉跎处且蹉跎。其四日月如梭价不高,时光就是斩人刀;清风明月朝夕有,忠烈贤臣没下鞘。其五受恩深处宜先退,得荫隆时便可休;莫道是非来入耳,从前恩爱反为仇。不是微臣归去早,临时恐主不相饶;一旦红日西坠去,求得安乐与逍遥。既到此山,见奇峰独秀,东有幕阜对峙,四野空旷无边,风景秀丽,颇为仙山胜景,便在此住下了。山顶有一庙,名叫“白云观”,巍峨壮观,山南腰有一洞,洞高丈余,宽若两丈,深度莫测。前洞有许多石几、石案之美。洞外花香鸟语,流水淙淙:洞内凤鸣龙吟,余韵嫋嫋;四周蕙兰吐芳,幽篁森森。张良在此书画作伴,琴诗为侣。吟诗舞剑,逍遥自在,朝迎旭日,暮 *** 珠帘,好不怡然自得。光阴驹隙。汉朝建立的第三年,外有匈奴 *** 扰,内有异姓诸侯叛乱,刘邦见大统 *** 几乎送于胡人之手,惶惶不可终日。加之 *** *** 朝纲不振,国力衰败。昔日的文官武将,已是残烛暮年,寥寥无几。更加使他想起张良来,决定请他再扶汉室,以拯帝王子孙万世之基业。一日,刘邦策马来到白云山,张良听有马蹄声由远而近,掐指一算,知是刘邦来访。于是,题诗一首于杌上。避而不见。诗云:白云观中字几行,张良端肃拜君王,红颜爱色抽蕊死,野草连根带叶黄。蜂采百花人食蜜,牛耕五谷鼠耗粮,世间多少辛酸事,花残月缺年少亡。刘邦进得观来,见内空无一人。只有炉中灰焰犹在,琴书依然,寻顾四周,只有杌上诗句,铿锵有声,针砭自己,想起昔日的待贤之举,不禁黯然神伤,潸然泪下,也吟出一首诗来,【访贤不遇】诗云:寡人排驾到荒山,不见贤臣空见观。月映桃花千日赤,风吹竹叶透心寒。炉中炼 *** 灰犹暖,杌上题诗墨未干。书籍琴棋依旧在,子皇何处把身安?吟罢,渭然长叹,不禁为访贤不遇而痛心。张良见状,出来 *** 。刘邦龙颜大悦,将朝纲待兴、匈奴犯边、国内叛乱及自己思贤如渴之心尽情倾吐,声泪俱下,恳求张良下山再扶汉室。张良出于全局,拯黎明于水火,救涂炭之生灵,毅然辞别白云山。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张良这位赤心报国的军事家,将白云山改名为“张师山”,“白云观”更名为“张良祠”。庙前有一对联:得黄石公助,熟读兵书佐刘终成帝业;从赤松子游,精通玄理,使君得保天年。后经历朝修葺,庙宇壮观。游人不绝。至今张良的“读书洞”、“炼丹岩”、“卧仙石”依然在几 *** 风雨中保存下来,这一脍炙人口的故事被后 *** 传至今。

三、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位于哪个省哪个市

鹤庆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滇西横断山脉南端、云岭山脉以东,大理白族自治州北端,地跨东经100°01′—100°29′、北纬25°57′—26°42′。东有金沙江与永胜县分津,南与宾川县接界,西与剑川县、洱源县接壤,北与丽江市毗连。国土面积2395平方千米,其中山区、半山区和峡谷区面积占 *** .7%。县城云鹤镇居鹤庆坝中偏西,距省会昆明市476千米,距州府大理市136千米,距丽江市39千米、丽江机场12千米(丽江机场就在鹤庆县境内)。

全县辖辛屯镇、草海镇、云鹤镇、松桂镇、西邑镇、黄坪镇、金墩乡、 *** 彝族乡、朵美乡等九个乡镇。共 *** 住着汉族、白族及彝、傈僳、苗、回等民族。2007年,全县总人口271309人,其中白族158081人,占总人口的58.27%。

鹤庆有悠久的历史, *** 已有人类活动。汉代以前属昆明、越西部落,是“西南夷”的一部分。西汉至唐初,分属益州、永昌、云南、东河阳等郡的叶榆县。南诏时期始建郡,称谋统郡。大理国时期称谋统府,1253年(南宋宝_元年、蒙古宪宗三年)忽必烈攻大理后设鹤州。1271年(元至元八年),置鹤庆路,县名由此始。明洪武年间,设鹤庆军民府。1770年(清乾隆三十五年),撤府为州。1913年( *** 2年),改州为县。1949年7月1日鹤庆解放后,属丽江专区,1956年改属大理白族自治州。

鹤庆是农业县。元、明时期,在该县实行屯恳制,对耕地实行了清理整治,又引进了内地先进的耕作技术,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废除明代遗留下来的庄田制,使一些农奴在交出一定的地价后获得土地私有权,变成自耕农。16 *** 年(康熙三十一年),进而废除屯恳制,将屯田变为私田,从而使地主经济得到发展。18 *** (光绪十五年),清查境内耕地以达158399.36亩。1938年( *** 27年)清丈土地,全县耕地有279948亩,比清代增加12万亩。在开发整治农田的同时,历代都修过一些水利工程。1949年统计,全县共有小坝塘30余处,总库容量24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6万亩,但是,在封建剥削 *** 的束缚下,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有的山区还处于以刀耕火种为特征的原始农业形态。

明、清时期,鹤庆曾是“商贾云集,市井兴盛”之地。由明代沿袭至今的每年七月松桂骡马交易会,曾与大理三月街齐名。清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兴盛和”、“福春恒”等大商号为 *** 的大商帮迅速崛起,到清末跃居为滇西一大商帮,国内各主要城市、 *** 以及印度、东南亚各国均有其商号。但到 *** 时期,由于 *** 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掠夺和控制,多数商号频于倒闭, *** 战争后期才复苏。建国后,通过对 *** 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营、集体商业占主体地位,1978年以后,个体商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2000年,鹤庆县辖4个镇、5个乡、1个民族乡:云鹤镇、辛屯镇、松桂镇、黄坪镇、城郊乡、金墩乡、朵美乡、北衙乡、 *** 彝族乡、中江乡。

2001年2月1日:调整鹤庆县城郊乡秀邑、新生邑、菜园3个村民 *** 会划归云鹤镇管辖。

2001年,全县辖6个镇、3个乡、1个民族乡:云鹤镇、辛屯镇、草海镇、松桂镇、西邑镇、黄坪镇、金墩乡、朵美乡、中江乡、 *** 彝族乡。

2006年起,全县设有6个镇、2个乡、1个民族乡:辛屯镇、草海镇、云鹤镇、金墩乡、松桂镇、西邑镇、黄坪镇、 *** 彝族乡、朵美乡。县人民 *** 驻云鹤镇。全县下辖112个村民 *** 会、2个社区居民 *** 会、1个办事处。

县境内峰峦起伏、山体连绵,形成有山地、丘陵、小盆地、河谷等多种地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南北两端有两个狭长的小盆地:南端的黄坪坝,属低热河谷区,海拔1300米至1700米;北端的鹤庆坝,属中暖地区,海拔2000米至2300米。马耳山脉矗立于县境西南部,主峰海拔3 *** 5米,山体莽莽苍苍,连绵起伏;石宝山脉横枕鹤庆坝东部,主峰海拔3628米;县境南部 *** 足山脉延伸的四角山、云华山等。全县更低海拔点位于金沙江边的朵美乡洛_村,海拔为1162米,与境内马耳山主峰海拔的高差为2763米。县内水系主要为金沙江、漾弓江、落漏河、河川河等。金沙江流经县境的河段位于该县东部边缘,大部分为鹤庆县与永胜县的共同县界,自丽江由北向南进入鹤庆,经大箐、金河、江东、中江、禾米、箐北、朵美、洛_等村,由东南进入永胜县境。金沙江河道较深,水位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漾弓江由北至南流经该县境,转东南注入金沙江,是金沙江的主要水源之一。县境内地下水资源较丰富,曾形成上百个泉潭(又名龙潭),使鹤庆自古有“泉潭之乡”的美称。鹤庆坝内西山脚一线有众多龙潭,构成川流不息的水源,形成以母屯村草海为中心,水域宽阔的天然草海湿地,使鹤庆成为有名的“鱼米之乡”。

鹤庆县属南 *** 带与寒温带之间的过渡 *** 气候区,为冬干夏湿的高原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季,干湿分明,夏秋多雨,冬春多旱,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的特点。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悬殊的地貌差异,因而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年均降雨量959.5毫米,年均气温13.5℃,年均日照2293.6小时,全年无霜期为210天左右。因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低温冷害、暴雨、冰雹等自然灾害较为频繁。

全县国土总面积2395平方千米,有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红壤、燥红土、水稻土、冲积土等6类土壤。2006年末总耕地面积16360公顷,其中水田10020公顷、旱地6340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29473.33公顷。

鹤庆县境内已探明的主要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铁、锰、锡、铅、煤、锌、铝土、瓷土、白云石、云母、水晶等十余种,其中以锰、煤、金、铅、膨润土的储藏量较为丰富,金、铅、锰、铁、膨润土等矿产资源的开发使鹤庆工业成为骨干产业。工矿企业有县锰矿、北衙金矿、马厂煤矿、猴子坡锰矿、草海镇煤矿、辛屯锌氧粉厂等。锰矿生产的放电锰粉销往全国24个省市电池厂,高碳锰铁被省经贸委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

据资源调查,境内有野生动物53种,其中珍稀动物17种,植物514种,其中珍稀植物16种。在各种农作物中,白芸豆、松茸、牛肝菌、香菌、蓖麻子、桉叶油、白花木瓜、鸡枞等质量较好,享誉省内外,是重要的外贸产品。中草 *** 资源丰富,有 *** 科、237种。在 *** 材中尤以马厂当归最为著名。由于个大、肉肥、挥发油含量高,具有补血健身的神奇功效,在30年代就畅销省内外市场,享有较高的声誉。各种观赏花草种类齐全,名品荟粹,仅兰蕙类就有80多个品种,其中尤以莲瓣类因量多质优而著称。素馨兰、大小雪素、火烧素心蕙兰、豆瓣素、各种花色的莲瓣素、金边兰、银边兰等兰花中的极品有一定的数量。

鹤庆旅游资源丰富。“天华洞”、“石宝天光”、“龙华十八寺”堪称滇西北美境(龙华十八寺在 *** 中遭毁灭 *** *** )。坝区土地平旷,大小龙潭星罗棋布,有“龙潭之乡”、“鱼米之乡”的美誉。点缀于山水之间的树、洞、庙,相互映衬,各

鹤庆县新华民族旅游村具神韵,让人感受到返朴归真的妙趣。鹤庆著名的风光景点和名胜古迹有螺峰公园、天华洞、龙华十八寺、新华民族村、大龙潭旅游度假山庄、云鹤楼、文庙等。至2007年,已完成旅游开发总体规划设计,并围绕开发“一城一村”(县城和民族旅游村),“两园”(螺峰公园、西龙潭公园)、“三区”(螺峰公园至大龙潭景区、龙华十八寺至石宝山景区,小石林至天华洞景区)、“四景”(大龙潭、龙华十八寺、石宝山、天华洞),启动鹤庆的旅游开发,物华天宝重新展示在世人面前,为滇西北旅游线路添彩加色。

鹤庆地处“昆明——大理——丽江”黄金旅游线上,是国内外游客中途停车游玩的更佳场所。坚持 *** ,从县情出发,狠抓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景点开发,全面加强行业管理,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促进了鹤庆县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2006年,到鹤庆县旅游的游客达7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旅游业总收入达8100万元,比上年增长13%。

2020年6月,鹤庆县列入第二批 *** 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长征片区(红二方面军))。

2019年11月1日,鹤庆县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17年2月21日,鹤庆县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蕙兰 野生 哪个 多少 兰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