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陇南市乞巧之乡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陇南市土特产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一、陇南到底有多“南”
在太多人眼中,甘肃是建立在缺水的黄土高坡与沙漠 *** 之上的省份,让人很难把甘肃与气质温润的长江流域联系到一起。
但谁曾想到,甘肃有一处不同于大西北的苍茫豪迈,青山绿水,云雾飘渺的仙境让你恍若在江南,也是甘肃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陇南。
长江当然没走陇南,但长江的支流白龙江,却贯陇南市南下,汇入长江、浩浩荡荡奔向大海……
你走在陇南,很难感受到甘肃其他地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悲壮,你会怀疑你是否穿越到了长江沿岸。陇南的地形之复杂,在甘肃省内也是数一数二的。陇南没有沙漠,只是高山、丘陵、河谷、盆地。陇南北边海拔1800米,而南边的文县中庙乡,海拔只有500米,是陇南也是甘肃省海拔更低的。
横断山的岷山山脉由南向北逶迤,
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也在这个区域交织,
秦巴山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三大地形交汇,
共同“挤”出了甘肃的四大地理区域之一——陇南山区。
秦岭将自己的“动脉”奉献给南北中国不同气候时,将她的“静脉”遗留在了陇南,使陇南在荒凉中多了些翠绿,在干裂中多了点滋润,既有山峦叠嶂的雄伟,又有江南水乡的神韵。
地处西秦岭东西向褶皱带发育的陇南山地,位于我国地形阶梯的过渡带,西靠甘南高原,北接陇中黄土高原,南临四川盆地,东部与陕西秦岭和汉中盆地相接。西秦岭横亘其间,陇南跨 *** 北方,境内高山、深谷、丘陵、盆地依次分布,错落相间,形成独具特色、错综复杂的壮美景观。
在自然地貌上,陇南山地是甘肃自然山水的另类。
在我们印象中,夹峙在祁连山与合黎山、青藏高原与 *** 高原之间的甘肃省,干旱少雨,气候干燥,沙漠 *** 广布,是一个少有绿色的干旱之地。
然而陇南山地却重峦叠嶂,山高谷深,植被葱郁,河溪清澈, *** 了人们对甘肃的传统认识。这里山高林密,水网纵横。在相对干旱的甘肃省,陇南市有近50条一级支流,二级支流有700多条, *** 支流1600多条,四级支流1300多条。甘肃省相对缺水,但陇南市并不缺少水资源。因为水资源多,陇南的森林面积相当大,全市面积约2.79万平方公里,有森林约1.16万平方公里。
名山大河汇聚,物产具有“南”味特色
翻开中国气候区划图,陇南山地由东南向西北,依次从 *** 带湿润气候向暖温带湿润气候和高原气候过渡,是甘肃省唯一拥有 *** 带气候的地区,被誉为“陇上江南”。温暖的气候、丰富的地貌使得陇南山地的水分地带 *** 和垂直地带 *** 明显,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观。
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也在这里交织,两大山脉的碰撞聚合,注定了这里与众不同的山川大势,还有独具特色的物产。除冬麦、水稻外,还可以生长多种 *** 带经济作物,如柑橘、油桐、茶、桉树、棕榈等,还有水杉、红豆杉等国家保护植物,以及大熊猫、金丝猴等20多种珍稀动物,并拥有3个国家级、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森林公园和2个国家湿地公园,被誉为“甘肃的西双版纳”。
既有北方的烈酒,也有南方袅袅茶香
早在西汉时期,陇南的人民就开始酿酒。最早见于记载的陇南酿酒之地,一为徽县伏家镇,一为成县红川镇。在陇南当地流传的民间小曲中,有“伏天踏曲更优良,重阳下沙好时光”这样的唱词,也从侧面说明了陇南酿酒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
徽县处在嘉陵江上游,在《蜀道难》里,李白说“不与秦塞通人烟”,路上也只能见到一些峭壁上的猴子。这里从古至今一直都是一个生态山区,春暖花开,与世无争。
要想酿出好酒,必须要有天时地利之便。只有好的天时,庄稼才能有好收成,也才能有多余的粮食来酿酒;地利,则是指酿酒的地方必须有好的水质,适宜的气候,才能酿出美酒。徽县伏家镇有着酿出好酒的良好条件,伏家镇有名泉叫做“神泉海眼”,据说不论寒暑旱涝,泉水纯美甘甜,水位四时不变,自古就是人们用来酿酒的上佳水源。这眼泉水的位置正是在徽县金徽酒厂之内,据说也是因为这眼泉水,才酿造出了好喝的金徽酒。
徽县清冽的水和优质的高粱,使这里酒肆林立,酒令声声。唐玄宗天宝元年,李白行至徽县青泥岭,手握酒樽,把酒临风,畅饮数十杯,极目四望,触景生情,想到自己16年“仗剑走天涯”的职业生涯,再联想到登上青泥岭的艰险过程,朗声吟咏:噫吁嚱,危乎高哉……
李白醉卧青泥岭,成就了后来的《蜀道难》。
南宋绍兴4年(公元1134年),名将在仙人关抗金大捷后,众将士用金兵头盔盛徽酒畅饮,在当地,因为盔和徽谐音,从此“金徽酒”名声远扬。1951年,康庆坊、永盛源等多个金徽酒老作坊联合,成立了金徽酒业公司。在陇南,畅饮一壶酒,可抒发古人醉卧疆场的豪情与洒脱。
陇南属中国江北茶区的北缘产地,是甘肃唯一的茶叶产区。陇南茶区位于康县、文县、武都三县交界处海拔600一1200米的林缘地带,是陇南的茶叶生产基地,也是甘肃省唯一的茶叶产区。春夏时节“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既是北方茶树生长的适宜区,也是生产有机茶的更佳产地。
早在两宋及明清时期就是茶马交易的重要地区,以“秦蜀道”为干线的茶马商道遍布全境。受“茶马古道”辐射影响,陇南拥有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和文化,陇南文县碧口镇李子坝村至今保留有20多株清朝道光年间(1782年—1850年)种植的茶树,陇南康县阳坝镇也存有上 *** 的野生古茶树。在陇南,独品一杯茶,可沉浸在西北烟雨江南般的柔情里,赏花赏柳。
既有“南腔”,又有“北调”,多元文化交汇的陇蜀之城
文明的起源与文化的传播,往往与自然地理息息相关。
陇南如同一个将甘陕川之美融入一身的曼妙女子,满身灵气。自古以来陇南就是连接“秦陇”和“巴蜀”的战略要地,素有“秦陇锁钥,巴蜀咽喉”之称。陇南市与陕西、四川毗邻接壤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陇南文化中具有秦陇文化和巴蜀文化两种文化的特征。
如果说,陇南的“山”是秦陇文化的象征的话,那么,陇南的“水”就是巴蜀文化的象征了。因为,陇南的山连着秦岭,属于黄土高原;而陇南的水,则是甘肃唯一的长江流域。陇南多山多水,处处山水相连,山水相依。因而,使得秦陇文化和巴蜀文化在这里相互交汇,相互渗透。
历史上,陇南既是陇蜀通道的结点,也是川茶北上后换取马匹的必经之地。
仔细翻 *** 地图,处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秦岭山地之间的陇南,是 *** 的几何中心,无论从地理位置分布,还是得陇望蜀、六出祁山的历史典故,遗存陇蜀道上的茶马古道、祁山道、陈仓道、阴平道旧址,还有陇南的川音、川味,都在印证着陇南与“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印证着陇南是大西北通往大西南的“门户”和枢纽的历史地位。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陇南特殊的人文结构和地理位置,一座座巍峨的高山,一条条湍急的河流都记录着陇南的发展和人文沿革。无论是武都高山戏、西和乞巧节、文县白马池哥昼等民俗文化,还是礼县的先秦文化、成县的西狭颂、康县的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等,都深深地打着陇南的烙印,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这方水土孕育和承载的灿烂文明。
经贸往来、文化交融使陇南既不能完全穿秦文化的“衣服”,也不能完全戴蜀文化的“帽子”。来到陇南,你会发现,这里,满城橄榄飘香,但这不是地中海;这里,时有川音入耳,到处火锅飘香,但这不是四川;这里,虽属甘肃,但没有大漠 *** ,到处山峰翠峻,水流潺潺。这里既有北方的雄浑粗犷,又有江南的小家碧玉;既有豪迈的两当号子,又有悠扬的采茶小调……
二、第八届陇南乞巧女儿节在西和隆重开幕
1、第八届陇南乞巧女儿节在西和隆重开幕
2、 8月3日,以“走进魅力陇南·探源西和乞巧”为主题的第八届陇南乞巧女儿节在西和县隆重开幕,下面就跟着我一起看看究竟!
3、应邀出席的嘉宾有:国际嘉宾:阿尔及利亚驻华大使艾哈桑·布哈利法,德国驻华 *** 财经参赞诺伯特; *** 和国家有关部委嘉宾:全国妇联副 *** 、 *** 处 *** 崔郁,中国文联副 *** 杨承志,中 *** 协分 *** 组 *** 、驻会副 *** 邱运华,中 *** 协副 *** 万建中;省市领导有:副 *** 夏红民,省妇联 *** 苏君,省文化厅 *** 组成员、图书馆馆长郭向东,省旅游发展委副主任何效祖, *** 甘肃总队 *** 部主任黄汉京,省 *** 厅巡视员刘增新,省文联副 *** 王登渤,省民协副 *** 路学军,市委 *** 孙雪涛,市 *** *** 会主任杨全社,市 *** *** 、市委政法委 *** 杨秋红,及市领导张昉、田广慈、岳金林、王晓平、李兴华、张俊兰等。市委 *** 、常务副 *** 李东新主持开幕式。
4、开幕式上,艾哈桑·布哈利法、崔郁、邱运华、孙雪涛分别致辞。夏红民致辞并宣布第八届陇南乞巧女儿节开幕。
5、艾哈桑·布哈利法在致辞中说,中国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东方国度,拥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神奇灵秀的自然风光,独具魅力的人文景观,浓郁奔放的民族风情。甘肃省陇南市就是一个全部具备这些元素的 *** *** 城市。据了解,陇南市是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的出生地,是中国历史上之一个封建帝国秦王朝的发祥地,是甘肃省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美、民族风情浓郁、民俗风情多姿多彩,自然资源丰富,素有“陇上江南”之美誉。陇南市拥有很多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和乞巧女儿节、文县白马“池哥昼”、武都高山戏等,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 *** 中,陇南西和的乞巧女儿节很具有 *** *** 和原生态 *** ,拥有几 *** 的历史积淀,是一个流传甚广、历史悠久的古老民俗,因其历史传承久远、歌舞表演精彩、唱词通俗易懂、活动程序完整、参与人数众多,在中国的七夕文化中具有唯一 *** ,是中国古代乞巧风俗的“活化石”。希望可以看到与乞巧文化相关联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可以走进乞巧人家,认知原生态的乞巧文化,了解勤劳智慧、善良淳朴、热情好客的陇南人民。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和此次来到陇南西和的所有驻华使节一起,进一步推动乞巧文化走向世界,为陇南、西和的文化、经济、旅游等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6、崔郁在致辞中说,弘扬乞巧文化,凝聚女 *** 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力量,对于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至关重要。
7、甘肃省委、省 *** ,立足国情,立足省情,在陇南西和“中国乞巧文化之乡”,连续八年举办乞巧女儿节,每年一个主题一个愿景,推动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打造巧字招牌,大力培育“巧嫂、巧妹”劳务品牌。在陇南经济社会发展中,古老的乞巧文化与时俱进,生生不息,绽放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不仅充分展示了悠久文明传承至今的'文化自信,而且在激励广大妇女实干兴家、发展立家,激发贫困妇女内生动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甘肃各级 *** 部门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布局中,赋予乞巧文化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给予乞巧文化产业发展更多的优惠政策,引导激发更多女 *** 创业创新的活力,推动女 *** 在传承乞巧精神中精准脱贫;希望国际社会和各界社会组织,立足“ *** ”文化交流,发挥女 *** 在乞巧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搭建各类国际国内文化交流平台,拓宽文化产业市场流通渠道,推动乞巧文化向更广的领域传播;希望广大妇女继续传承勤劳善良、智慧坚韧、创新进取、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不断完善自我,以不让须眉的巾帼之志,以 *** 创新的时代精神,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绽放夺目光彩!
8、邱运华在致辞中说,甘肃陇南素有陇上江南之美誉,深厚的历史积淀,秀美的自然风光,多民族文化的交融和汇合,形成了独特的陇南文化资源。
9、作为源于甘肃陇南一带秦人之风,西和乞巧节因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多、程式保留之完整被民俗专家们称为中国乞巧民俗的“活化石”。
10、近年来,在甘肃省委、省 *** 的坚强领导下,陇南在乞巧民俗的传统文化的研究保护和创新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 、 *** 高度重视西部地区的发展,中国文联对口帮扶陇南。多年来,中国文联着重发挥文艺人才的优势,注重项目的来源和学习,在文化帮扶方面有了一些新的探索,取得了新的成果。当前,陇南正处在转型跨越的关键时期,为实现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陇南特色文化大市的目标,陇南正在以崭新的面貌,诠释着古老文化、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为陇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和文化支撑。希望通过乞巧女儿节的举办,让人们从乞巧文化的历史积淀中感悟中华民族精神人文之美好,吸取中华传统美德之精华,从而使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地凝聚中国人的心,铸造中国人的魂,让乞巧文化走进现代生活,更好地传承民族技艺,延续文化血脉,使之成为民俗文化的重要节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更大的作用。
11、夏红民在致辞中说,乞巧文化是甘肃丰富文化资源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是起源并流传于甘肃陇南西汉水流域的民俗文化活动,源远流长,久盛不衰,体现了中国传统女 *** 敬畏自然、尊重劳动、展示慧巧、感恩拥有的精神内涵和中国现代女 *** 争取平等、自立自强,追求理想、奉献社会的价值取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2、近年来,陇南市立足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独特的民俗文化风情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禀赋,按照“保护为主、抢救之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加大乞巧文化保护传承力度,使乞巧这一古老的民俗文化活动焕发出了绚丽光彩。第八届陇南乞巧女儿节作为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系列活动之一,以“走进魅力陇南?探源西和乞巧”为主题,旨在邀请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和国内外文化界、学术界的精英,亲临乞巧文化的发源地,充分感受乞巧之乡的文化魅力和时代气息,亲身领略 *** 乞巧文化的神奇与魅力、陇上江南的迷人风采和独特风韵,共同探讨乞巧民俗文化及其传承、乞巧文化对现代女 *** 成长的意义,共享加强非遗项目保护的经验,加快推动陇南乞巧女儿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程。衷心希望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能够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陇南的建设和发展,多到甘肃指导工作、旅游观光、投资兴业,共同品味陇原大地的独特风韵与迷人风采,感受古丝绸之路的时代气息。同时,希望陇南市进一步深入挖掘乞巧文化所蕴藏的独特内涵,把乞巧文化的保护传承与世界非遗保护有机结合起来,真正使乞巧这一古老传统的民俗活动走出甘肃、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13、孙雪涛在致辞中 *** 陇南人民向远道而来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陇南 *** 发展事业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国际友人和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14、他说,陇南历史悠久,人文厚重,是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中国大秦帝国的发祥地,也是孕育秦早期文化的摇篮地。以秦文化、西狭颂文化、三国文化为 *** 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以氐羌文化、白马人文化为 *** 的民俗文化个 *** 鲜明,以哈达铺红军长征旧址、两当兵变红色 *** 文化园区为 *** 的红色文化催人奋进,特别是发端于伏羲文化的西和乞巧,传承了秦人古老遗风,伴随着秦帝国的不断强盛,逐步在古代中国乃至整个中华文化区内盛行,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陇南市以“传续文化基因,保护文化根脉,彰显文化自信”为宗旨,大力实施乞巧文化人才培养工程,建立完善传承人认定 *** ,组建乞巧文化传习所、乞巧文化博物馆、校园乞巧艺术团,扶持培养和评选命名一批“乞巧世家”“乞巧之家”和“乞巧文化传承人”,使西和乞巧这朵中华灿烂文化宝库中的奇葩散发出迷人“幽香”。陇南乞巧女儿也勇立“互联网+”潮头,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涌现出一大批女电商、女艺人、女个体户和女 *** ,用勤劳、智慧和灵巧,撑起了令人点赞的“半边天”。乞巧文化 *** 了珍视女 *** 发展的价值观,是跨越国界、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守护乞巧,传承乞巧,分享乞巧,不仅有利于弘扬广大女 *** 坚韧不拔、顽强拼搏、乐观向上的新精神,而且有利于展示广大女 *** 自觉进取、创造价值、追求梦想的新风采。孙雪涛表示,我们有义务、有责任让乞巧文化造福社会,营造尊重女 *** 、关爱女 *** 、保护女 *** 的良好氛围,让乞巧文化走出陇南、走向世界。希望在申报世界非遗的新征程上,能继续得到全国妇联、 *** 、中国文联、中 *** 协等部门、领导以及各位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早日实现280万陇南人民的梦想。
15、本届乞巧女儿节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 *** 间文艺家协会指导, *** 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化厅、甘肃省旅游发展 *** 会、甘肃省 *** 外事办公室、甘肃省妇女联合会、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 陇南市委、陇南市人民 *** 主办, *** 西和县委、西和县人民 *** 和 *** 礼县委、礼县人民 *** 承办。
16、全国妇联、中国文联、中 *** 协等 *** 和国家部委有关领导;省文化厅、省旅发委、省妇联、省文联、省民协等省直部门负责人;西北师范大学教授赵逵夫、教授韩高年,兰州大学教授柯杨,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刘晔原,中国艺术基金会 *** 谢向英,全国青联 *** 、北京德圣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圣州等民俗专家、学者;人民网、 *** 人民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新华社甘肃分社、中新社甘肃分社、《经济日报》甘肃站、《 *** 》甘肃站、《农民日报》甘肃站、《中国青年报》甘肃站、《 *** 商报》甘肃站、 *** 紫荆 *** 甘肃站,新华网甘肃分公司、新华社 *** 客户端、甘肃省广电总台新闻中心、《甘肃日报》、《甘肃经济日报》、中国甘肃网、每日甘肃网、甘肃发布等40多家 *** 、 *** 驻甘和省级媒体应邀参加开幕式。
17、开幕式结束后,与会领导与嘉宾一同观看了乞巧程式展演,并深入西和县乞巧文化苑、晚霞湖、乞巧民俗展馆、电商双创园等地进行了观摩。
三、陇南属于那个市的
截止2018年,陇南市隶属于甘肃省管辖,不属于那个市。
陇南,甘肃省下辖地级行政区(市),简称“陇”,位于甘肃省东南端,东接陕西省,南通四川省,扼陕甘川三省要冲,是连接兰白、对接成渝、衔接关天三大经济区的战略通道。
西北—西南重要的交通枢纽联结地,素有“秦陇锁钥,巴蜀咽喉”之称,下辖武都区、康县、文县、成县、徽县、两当县、西和县、礼县、宕昌县1区8县。
陇南市位于甘肃南部,地处东经104°01′19″至106°35′20″,北纬32°35′45″至34°32′00″。北与天水市秦州区、麦积区、武山县、甘谷县接壤;南抵四川盆地,与广元市、青川县、绵阳市平武县和阿坝州九寨沟县毗连;
西依甘南高原与迭部县、舟曲县和定西市的岷县;东接秦巴山地,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略阳县、勉县和宝鸡市凤县为邻。全市东西长约237千米,南北宽约230.5千米,土地面积27 *** 3平方千米,占甘肃省面积的8.67%。
中华人民 *** 国建国后陇南历史沿革:
1949年7月,西北局在西安组建武都分区行政 *** 专员公署,辖武都县、西固县、文县、康县、西和县和礼县;11月25日, *** 任命王治岐为甘肃省 *** *** ,撤销武都专员公署改为省 *** ;12月9日,武都 *** 宣告甘肃全境解放。
1950年5月,岷县划归武都专区。1951年4月,武都分区行政专员公署更名为武都区专员公署。1954年,西固县治迁宕昌并改名为宕昌县。
1955年2月,武都区专员公署更名为武都专员公署。1956年,礼县、西和县、成县划归天水专区。1958年4月,武都专区全境划归天水专区。1961年11月,恢复武都地区,辖武都县、康县、成县、文县和宕昌县。
1963年10月,岷县重新划归武都专区管辖,这次调整后,直至1985年6月,武都地区下辖武都、岷县、宕昌县、文县、成县和康县。
1985年5月14日,武都地区更名为陇南地区,管辖武都县、宕昌县、文县、成县、康县、西和县、礼县、徽县和两当县,原属武都地区的岷县划归定西地区管辖;6月1日,武都地区正式更名为陇南地区。
2004年1月,撤销陇南地区和武都县,设立地级陇南市,陇南市设立武都区。
OK,关于陇南市乞巧之乡和陇南市土特产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