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进士第什么意思(登进士第的登是什么意思)

牵着乌龟去散步 意思 5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登进士第什么意思,以及登进士第的登是什么意思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进士第什么意思
  2. 登进士第和进士及第的区别
  3. 登进士第是什么意思,登进士第是什么意思文言文翻译
  4. “登进士第”具体是指什么
  5. 登科进士是什么意思

一、进士第什么意思

进士第的意思是:科举时 *** 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

科举时 *** 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

宋洪迈《容斋三笔·词学科目》:“任子中选者,赐进士第。”

宋范成大《吴郡志·异闻三》:“未几,侍郎之子登进士第,至今衣冠不绝。”

(明)高启《胡应炎传》:“咸淳中,应炎登进士第,授溧水尉,未赴。”

(明)孔贞运《明资政大夫兵部尚书节寰袁公(袁可立)墓志铭》:“赐进士第、资政大夫南京工部尚书、前刑部尚书奉_巡抚保定等处地方提督紫荆等关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通家眷弟靳于中顿首拜撰盖”。

江源进士第:位于湖北省通山县洪港镇西南三面环山的江源自然村南侧迪德堂,全村160余户、800余人口,为王氏的世居之地。

进士第在新竹市的北门街,为一座闽南式的官宅,大门上方书有“进士第”三个大字,是这开台之一进士郑用锡的住宅,距今已140多年历史,是新竹著名古迹之一。

进士第坐落在宁波北仑小港街道新权村,前后三进,坐西朝东,约建于清早期的进士第,是区内现存历史最久的建筑之一。

位于休宁县洪里乡黄村。为明嘉靖十年(1531年)进士黄福所建。规模宏伟,气势壮观。

二、登进士第和进士及第的区别

1、不了解情况的人往往会以为“登进士第”和“进士及第”是同样的意思,事实上这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中国古代科举 *** 的流程有点复杂,而且每个朝代(时期)科考的情况也不是一致的,本文以明清时期的科举 *** 为例来加以说明。

2、明清时期,取得秀才身份的生员、贡生等人可以参加每三年一次在本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乡试,考中者就是大家平常说的举人。简单说就是乡试是明清时期考取举人身份的 *** 。

3、考中举人的学子有资格参加乡试后一年在京城举行的会试,会试考中者称为贡士,考中贡士者才有资格接受皇帝亲 *** 核,也就是殿试。一般来说有资格参加殿试的贡士最后都能成为进士,也就是说殿试其实主要只是皇帝给这些贡士们排档次和名次,一般是不淘汰人员的。

登进士第什么意思(登进士第的登是什么意思)-第1张图片-

4、殿试的结果把贡士分为三等,也叫三甲,其中“一甲”赐“进士及第”,只有三个名额,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状元、榜眼和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这三个等次的人员都可以叫登进士第,也就是考中进士的意思,但只有前三名进士才能被称为进士及第,所以这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5、文末再跟大家说下:明清时期考取举人的那场 *** 叫乡试,一般每三年举行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京城也有举行;考取进士的 *** 是会试和殿试,一般也是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一般情况下通过会试考取贡士身份的人在殿试中都能取得进士身份,殿试主要只是皇帝给贡士们排档次和名次。乡试和殿试通常是三年一考,不过遇到皇帝登基、太后寿辰等大喜事的时候也会额外开考,这就是通常说的恩科。

三、登进士第是什么意思,登进士第是什么意思文言文翻译

1.登进士第中的登是上、升的意思。

3.进士:中国古代科举 *** 中,通过第三一级 *** 者,称为进士。

6.明清时代科举制省一级(包括京师顺天府)的 *** 。

7.明洪武十五年(1384年)规定了“三年 *** ” *** ,每三年,举行一整套自下而上的 *** 步骤,以便承袭下来,并逐步予以完善,直至清末。

8.乡试每逢子、午、卯、酉年举行,是为正科。

9.若遇庆典,有时加科,是为恩科。

10.乡试在秋天举行,故又称秋试或秋闱。

11.顺天府的乡试在内城东南方的贡院举行,凡顺天、直隶(今河北省)、关外各府、州、县学的生员和贡生,经过由学政主持的科考以及举行的“录遗试”、“大收试”。

12.合格者和儒子未试者、官之未入流者经有司举荐,均可参加乡试。

13.主持乡试的正副主考官以京堂官经过考选而由 *** 特派。

14.此外还有监临官、提调官、监视官、收掌官同考官等。

四、“登进士第”具体是指什么

1、我们国家的历史渊远流长,我国更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尤其是我们国家没有出现过文化的断层,因此是世界上现在的四个文明古国之一尚存的文明。由于文明的渊远流长,因此我国在选拔人才 *** 上也与其他国家也很不相同。尤其是许多人在登进士第以后很是兴奋,可以说是光耀明楣,光宗耀祖。

2、其实这四个字指的意思是在我国科举时代读书人在科举中考选进士,而在进行录取的时候,就按照成绩的等地来进行录取。在我国科举 *** *** 中,如果能够通过最后一级的 *** ,也就是我们所知道的古代科举的及第者,这个时候可以授予进土,而进士是科举 *** 中的更高的功名。在科举殿试之中,录取分为三甲,一甲分为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之一名就称为状元,第二名称为榜眼,第三名就称为探花。

3、而进士的录取,在每个朝代都不相同,在明清时代科举制是唯一的 *** ,而在明洪武年间就规定了三年 *** *** ,因而每一个朝代以及每一个时期的录取 *** 都不一样。因此我们在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的时候,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进行理解。在殿试中考取二甲的人就赐予进士出身的称号,而三甲的 *** 同样赐予进士出身的称号因此,因此,只要考进殿试之中的人,在考完试以后都是进士出身的称号,因此一甲,二甲,三甲都可以叫做进士及第。科举制选拔人才的 *** ,在当时具有一定的优越 *** ,这也给了许多人一个机会,而能成为进士,在当时社会上受到了人们的尊重,无论是 *** 阶级还是官权主义。

4、在今天各省的 *** 之一名也被称为状元,这也与那时候流传下来的方式有关

五、登科进士是什么意思

1、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登科”是指登上科举 *** 之榜。五代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泥金帖子》:新进士才及第,以泥金书帖子,附家书中,用报登科之喜。

2、“小登科”是指娶媳妇。元˙无名氏《梧桐叶》第三折:欢声鼎沸长安道,得志当今贵豪。小登科接著大登科,播荣名喧满皇朝,始知学乃身之宝。

3、又有谚语道:“新婚胜如小登科,披红戴花煞似状元郎”。

4、新婚之时,新郎穿红袍,戴桂冠,就像中第登科时的装束一般,容光焕发,春分得意。但是新婚真正和“登科”相比,在过去看来,新婚还是要逊色一些,所以结婚就被人们叫做“小登科”了。

5、明、清科举分为三甲。头甲三人,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之一名,称“传胪”(起初,三甲头名亦称传胪,后仅限于二甲头名),中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人数最多,赐同进士出身。

6、宋太祖太平兴国二年正月,举行的科举 *** ,取进士109人、诸科207人,又录取参加过十五次以上 *** 而未被录取的进士及诸科184人,再取考“九经”而不合格的老年举子7人,“特赐‘三传’出身”,共录取507人。 *** 合格的进士及诸科300多人“赐及第”,而将从 *** 不合格中录取的进士及诸科近200人则“赐出身”,以示两者的区别。

7、其后,宋太宗又命将进士及第者“定其优劣为三等”,这是首次将进士分为三等。又提高了进士入仕的寄禄官及差遣职务,“之一等为将作监丞,第二等为大理评事,并通判诸州”,“同出身以下免选,注初等幕职判司簿尉”。实际是将所有进士分为三等,一、二等为进士及第,三等为同进士出身。

8、宋太宗淳化三年分进士为五等(进士分为五等自此始),一、二、三等赐进士及第,四、五等赐进士出身。仁宗天圣五年分进士为六等,后又变回五等,定之一、二甲为“进士及第”,第三甲为“进士出身”,第四、五甲为“同进士出身”(同出身),后曾改第五甲为“同学究出身”。南宋孝宗时改为之一、二甲为进士及第,第三、四甲为进士出身,第五甲为同进士出身。

9、明、清科举殿试的名次分为一、二、三甲。

10、一甲三人,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

11、二甲若干人(清朝时一般为40或50人),赐进士出身;二甲之一名,称“传胪”,又称亚元(起初,三甲头名亦称传胪,后仅限于二甲头名)。

12、三甲若干人(清朝时一般为100-300人),赐同进士出身。

13、明清取士,除两朝开创之初外,大体每科取士三百人左右,又因题请及恩诏而另增五十名或一百名的,属于特殊情况,并非“恒制”。同进士出身的进士也是正牌进士,只是名次靠后而以,三甲进士也可以去考庶吉士。会试定去留,殿试排名次,殿试排出的名次很大程度上是要看当时的评阅 *** 的读卷官的好恶和作为主考官的皇帝的心情。

14、同进士出身这个名词是宋朝才出现的,按照宋人的文法习惯,如果要表示这个人的资格、资序不够,但是出于认同你的能力而可以考虑给与相应的身份的话,那么应该在头衔前加“权”字,表示“暂且”、“临时”的意思。而在表示身份的头衔前加“同”字的话,则是“并同”、“一起”的意思,而不是“如同”、“类同”的意思。所以,不要去望文生义地以为“同进士”是“如同进士”的意思。因此,“同进士出身”不存在赐给落榜者以资“安慰”的意思,更不存在安抚“落第秀才”的可能,所谓落第秀才是连举人都考不上的秀才,如果这个秀才连举人都不是,何来给个同进士以资安慰之说?清人多不学无术,才会产生出编排曾文正公的段子来。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标签: 进士 意思 什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