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躬身践行是什么意思,以及躬行践履是什么意思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一、直面挑战,躬身入局者皆为我辈
【题目】直面挑战,躬身入局者皆为我辈
罗振宇在2020年的跨年演讲中讲到一个关于躬身入局的故事,“两个挑重担的人相遇在南方农村狭窄的田埂上,谁都不愿意让路,这时候来了一个旁观者,自己跳到了水田里,对其中一位说:“来,把担子交给我,我替你挑一会儿,你侧身过去。”
“所以,你看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事情看似根本无解,其实只缺一个契机,就是把自己放进去,置身其中。
“躬身入局”,弯着身子,我们把自己放进去,放到这个局里去,这个局其实是可解的。
而放到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也许是你期望学好英语却难以坚持,付费学习却不能全心投入,想当作家却不能坚持输入输出。说了这么多,怎么感觉自己条条全中呢。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你不能“躬身入局,成为我辈”的原因。
一、 *** 与能力不匹配,徒有“痛苦”的虚名。
你对自己的现状满意吗?如不满意,你打算怎么改变?你希望自己今后过怎样的生活?为此你会付出怎样的努力?你问过自己吗? *** 是什么呢?
不知道你的 *** 是什么,我的是不满意,想改变,想过好日子,在尝试。看新问题来了,尝试是什么意思?做不好就撤?还是试一下就好,结果不重要?
我的理想是在十年后出一本书,要在以前,我想都不敢想。在小婶的鼓励下,我开始练习写东西,到现在断断续续也有3年了。
如果你问我写得如何,看看我这篇文章你就大致心中有数。看到我身边的人他们通过写作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和成长,你说我羡慕吗?当然。失落吗?一定的。
当你尝试在一件事情上获得成长,并为此付出努力时,没有人不期待好的结果。
而我的失落在于 *** 与能力的不匹配,套用帅老师的痛苦公式“ *** —能力=痛苦。是的,我只看到他人获得的成绩,却看不到坚持日更大量输入的积累。只看到“青云计划”获得奖金,公众号勘文获得稿酬,却没看到坚持更新为涨粉付出的努力和认真改文付出的精力。
那我痛苦什么呢?其实我应该痛苦自己懒和怂。
二、懒和怂成为你不作为的借口,动不动就自我安慰。
“今天太累了,就不复盘了,明天再做吧”。“交任务的时间还没到,明天再干吧”。“先看会儿电视/ *** 休息一下”。
说好天天向上的你,稍微一忙就放弃,你真那么忙吗?稍微有点空档你就玩 *** ,你就那么闲吗?你不是不努力,你是懒。
你懒得做那些一天两天长期坚持的事;你懒得把工作提前做完,认真交付;你懒得努力,所以看电视玩 *** 来虚度,然后半小时,一小时,一晚上过去了,临睡前你捶胸懊恼“我 *** 怎么浪费了一晚上时间,我为啥不去………”
对啊,你为啥不去,为啥不先“躬身入局”,因为你懒啊。”我不幸再次中标,天天想着回家写拆书稿,结果一天两天一周一月过去了,我还是没有写。某天情绪来了,铺开阵势打算写时,却发现不知从何下手,又是翻书看技能点,又是冥思苦想联系实例,又是参照别人的满分书稿,这样以来耽误时间不说,上次写的思路完全记不起来,费时又费力。
懒是成长路上的绊脚石,可你不能怂啊,你别偶尔勤奋一回,就觉得自己多上进似的。
三、稍微努力一下就把自己感动的稀里哗啦。
当你意识到自己懒和怂时,恭喜你,你已经觉知了,但知行合一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于是你开始努力了,坚持看书、写作、健身。然后你想让大家看到自己很努力,发朋友圈时,你这样写到“今天读书一小时,让我能量满满,加油哦亲爱的自己。“跑步之一天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太阳,坚持下来,参加明天的半马,加油哦!”评论区沦陷,点赞狂魔消息不断,你心里暗爽。
感动别人不,我不知道,反正自己被感动了。哇,我的努力被别人看到了,我的人缘不错嘛,这么多人点赞……,在暗爽和自我满足中,你度过了愉快的一天。
回到开头“躬身入局”的故事中,如果从开始,我们对一件事就是俯 *** 子去做,也许就不会因为“懒”和“怂”的借口而痛苦,也不会因为偶尔的努力“自我感动”。
你想在写作上有所成就,除了多读多写还能做些什么?
1.多交流,和比你写得好的人交流,请教他们,在前人的经验中趋利避害,这样走的更快。
2.你要说找不到厉害的人交流.则可以找对标人物学习,找文风与你相似的作者去分析他们的文章,先从模仿开始下手。
3多发出来让别人看到你,让别人知道你在学习写作,如果有人能点评也不失为收获,这样做最起码能让你看到读者的观点。
4.坚持不一定会快速进步,但放弃一定是最容易做到的,每当自己想犯懒不想去做时,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吧。
躬身入局,按照自己的目标去践行。愿我们每个人都成为躬身入局者,成为一个用真实体感和世界融为一体的人。行动,设身处地的践行道理,这才是我们让人生变得更美好的关键。
愿你我皆为直面挑战,躬身入局的我辈。与君共勉之。
二、躬身践行后半句是什么
1、躬身践行是指积极地实践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以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承诺。言行一致是指说话和行动之间的一致 *** ,即所说的话与所做的事相符合。
2、躬身践行和言行一致一起强调了一个人要做到言行一致,言行统一,言必行,行必果。只有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才能真正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3、躬身践行这个词汇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躬身”和“践行”两个词汇。首先,躬身源自于中国古代礼仪文化中的一种表达,意指低头弯腰行礼以示尊重和敬意。其次,践行指的是实际行动和实践,即将自己的信念、原则和价值观转化为实际行动。
4、言行一致这个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特别是孔子及其 *** 的教导。孔子强调人的修养和道德行为,认为一个人应该言行一致,言必行,行必果。他强调诚实守信,言必行,即所说的话要与所做的事相符合,实际行动要达到言语所表达的承诺和信念。
1、建立信任和信誉:若一个人能够言行一致,即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相符合,能够实践自己的价值观和原则,那么他会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而信任是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中至关重要的基础。
2、影响他人和社会:躬身践行和言行一致不仅仅对个体自身有影响,也有助于影响他人和社会。通过积极实践自己的价值观和原则,一个人可以激励和启发他人,传递积极的价值观,推动社会的向上发展。
3、自我成长与提升:通过躬身践行和言行一致,一个人会不断反省和改进自己,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行为准则。这种实践是一个人成长和提升自我的过程,能够不断完善自身并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
三、孔门 *** 是怎样躬身践行儒学的
1、公元前479年,孔丘逝世,终年73岁。老师孔子逝世后,孔门 *** 四分五裂,形成不同的派别,儒家学派由此变得更加松散,但散往各地的 *** ,也把儒家学说带到了鲁国以外的其他地区。
2、在战国初年,儒家学派中声势昀显赫者应属子夏开创的西河之学。在孔子所有 *** 中,子夏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他十分注重通过躬身实践,修养自身的品德。
3、子夏曾说:“对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 *** ,能尽心竭力;服事君主,能豁出 *** 命;同朋友交往,能诚实守信,这样的人,虽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4、老师孔子去世后,子夏回到魏属西河设帐授徒, *** 众多,声势浩大,形成了西河之学,培养出一大批治理国家的人才,客观上扩大了儒学的影响。魏国的国君魏文侯把子夏当作老师来看待,这种礼遇也极大地推动了儒学的发展。
5、当年孔子带领 *** 们周游列国,推行其学说主张,未能得到各国君主的重视,子夏却把老师的这个梦想变为了现实。从子夏开始,儒学在治理国家上才真正得到了重视和采用。
6、后来子夏的 *** 李悝,总结晋国变法 *** 的经验,写成了《法经》一书,成为法家的始祖。再后来,卫国人商鞅携带《法经》前往秦国,进行变法,对后世法律产生了重大影响。
7、子夏的 *** 中,比较优秀的还有段干木、田子方、禽滑离、公羊高等。子夏在西河之地设帐授徒,开辟了西河这个学术之地,也使儒学开始在三晋大地上流传开来。
8、孔丘的 *** 子路, *** 格直率,讲信义,重然诺,以勇猛著称。公元前480年,卫国发生了 *** ,当权者孔悝与卫灵公的太子蒯聩勾结发动叛乱,率众袭击卫灵公。
9、子路当时身在城外,闻讯急忙赶回,正好遇到同门子羔从城门出来,子羔对他说: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
10、大意是:国君已经逃走,城门已经关闭,你也赶紧离开吧,不要遭受牵连,白白受死。这是他们家的私事,与你没有什么关系。
11、子路不由热血上涌,大声地说:食君之禄,担君之忧。
12、恰巧这时有一位使者进城,城门开了,子路便跟着进去。到了蒯聩那里,这时,战斗已经快要结束了,蒯聩和孔悝登上了高台。
13、子路走上前去对蒯聩说:“君子哪里用得着孔悝这等悖背仁义的小人,请让我杀了他。”蒯聩不听,于是子路要放火烧台。蒯聩害怕了,就命令贴身护卫进攻子路。子路虽然英勇,但身被刺伤数处,被砍断其冠缨。
14、冠是古代礼仪的象征,只有贵族才能戴冠,成年后要行冠礼,而平民只能戴巾。儒家 *** 更视戴冠为礼之大端。危急时刻,子路想起老师的教诲,便扔掉了手中的剑,昂然说:“大丈夫死不免冠,容我结缨再战!”然而敌人并没等他理好帽子,便一拥而上把他剁为肉酱。君子可以死,却不可以不戴冠而死,这是儒家礼制的规定,在生命攸关的时刻,子路也没有忘记践行儒家的学说。
15、孔子 *** 三千,其中贤者七十二,其 *** 主要来自北方,尤其来自鲁国的居多,只有言偃一人是南方人。儒学在南方的传播,言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孔子曾说:“吾门有偃,吾道其南。”因此言偃被称为“南方夫子”。
16、言偃精通于礼,是孔门 *** 中公认的礼学专家,一次,曾子到卫国一个叫负夏的地方去吊唁。主人已经行过祖奠,正要出葬。见到曾子来,深感荣幸,就又把灵柩车掉头向内,但让家中妇女仍然停留在两阶之间,然后行礼拜谢。随从问曾子:“这样做合乎礼节吗?”曾子说:“祖奠的‘祖’字是暂且的意思,既然是暂且的意思,把车掉头向内有何不可呢?”
17、随从者又去请教同来的言偃,言偃回答道:“在正寝的当门处小殓,在表示主位的东阶上大殓,在表示客位的西阶上停柩,在祖庙的堂下举行昀后告别的祖奠,昀后葬于野外的墓地里。从始到终是一步步由近而远的,所以办理丧事,应有进无退。”
18、言偃晚年回到故土,继续讲学传道,与之学习的吴中 *** 数以千计,声势浩大,为儒学在南方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