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系千钧的意思 摇摇欲坠的拼音是什么意思

牵着乌龟去散步 意思 5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臂系千钧的意思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摇摇欲坠的拼音是什么意思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千钧一发的钧的意思
  2. 千钧一发成语的意思
  3. 千钧一发的意思并造句
  4. "臂系千钧" "我行我素"是什么意思
  5. 成语意思
  6. 臂系千钧是什么意思

一、千钧一发的钧的意思

1、钧:三十斤,古时三十斤为一钧。千钧一发的解释:千钧重物用一根头发系着,比喻万分危急或异常要紧。

(1)在手 *** 即将 *** 的千钧一发的时刻,班长用身体掩护了战友。

(2)跑到马路中间的孩子眼看就要被车撞上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眼疾手快的过 *** 救下了他。

(3)在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刘英俊拦住了受惊的军马。

(4)会议纪要称,这是个千钧一发的时刻。

(5)眼看着女孩要掉下了楼,他在千钧一发之际冲到楼下,用双臂接住了她。

(6)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只能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才有可能扭转局势。

(7)黄继光在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用他那宝贵的身躯堵住了 *** 口。

(8)就在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一位青年拦住惊马,救出了吓呆的孩子。

(9)正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老班开会回来了。

(10)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挺身而出,用年轻的生命保护了国家财产。

二、千钧一发成语的意思

千钧一发成语的意思是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丝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唐韩愈《与孟尚书书》:“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钧:古时三十斤为一钧。

迫在眉睫: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出自《庄子·庚桑楚》:“曰:向吾见若眉睫之间。”

危如累卵:也说危于累卵。像堆起来的蛋一样,很容易倒下来打碎。比喻情况非常危险。出自《战国策·秦策四》:“君危于累卵。”累(lěi)。

间不容发:相隔得非常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出自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其出不出,间不容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也比喻文字精练、严谨,没有一点破绽。发(fà)。

迫不及待:形容心情十分急切,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且系酒后游戏,该仙子何以迫不急待。”

1、四川 *** 大 *** 有两位母女俩也没逃过去,这时有一块大石头眼看就要砸中她们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母亲把她的女儿推到了一边,自己却被石头砸中了。

2、蚂蚁凶猛地向我扑过来,准备把我抓住,我拔腿就跑,跑了一会,我累了,我真是后悔平时没好好锻炼,正在千钧一发的时刻,我发现自己又变回了正常的大小,那只蚂蚁正在我旁边不知所措我把这只。

3、一个小 *** 不看车子横穿公路,一辆轿车飞快驶来,在这千钧一发时刻,突然跑来一个中年人,把孩子迅速强拉到路边,避免了一场不幸的发生。

4、原来是四川 *** 大 *** 了!其中有两位母女俩也没逃过去,这时有一块大石头眼看就要砸中她们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母亲把她的女儿推到了一边。

5、眼看着女孩要掉下了楼,他在千钧一发之际冲到楼下,用双臂接住了她。

三、千钧一发的意思并造句

千钧一发:千金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形容情况十分危急。

1、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挺身而出,用年轻的生命保护了国家财产。

2、眼看着女孩要掉下了楼,他在千钧一发之际冲到楼下,用双臂接住了她。

3、跑到马路中间的孩子眼看就要被车撞上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眼疾手快的过 *** 救下了他。

4、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只能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才有可能扭转局势。

5、可是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这一个个伟大国家栋梁们所乘坐的预警机,撞在了这没有

四、"臂系千钧" "我行我素"是什么意思

1、一臂系千钧:手臂背负着巨大的责任。

2、我行我素:一心干自己的事,不理会被人。

3、二我行我素是指我不听妈 *** 话。不接受社会公认的法则,而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臂系千钧是指打就是爱。而我又不忍心打你,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痛楚都要比你更久远。因为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五、成语意思

1、500个太长,只让输入10000字,见谅,不到500

2、犹言一点半点,常暗指男女关系。班,通“斑”

3、本为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四拍子的叫一板三眼。比喻义与“一板一眼”同

4、本为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二拍子的叫一板一眼。后即借喻言语行为有条理,合规矩

5、亦作“一曝十寒”。晒一天,冷十天。比喻做事没有恒心

6、用极少资本牟取更大利润,形容本轻利重

7、原指一部正规的经典。后即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有时带有讽刺意味

8、谓作书画或撰文极其认真,毫不马虎

9、亦作“一笔勾销”。全部取消之意

10、一笔全部抹掉。常喻轻率地全部否定

11、指给予帮助的力量。常与“助”连用,表示从旁帮忙

12、晋刘琨少负志气,与祖逖为友,共以收复中原为志,曾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见《晋书·刘琨传》。后以为争先的典实。亦泛指先行

13、谓卧病后日见沉重,终至死亡。不起,用作死的婉辞

14、指写字笔画曲折多姿。语本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宣和书谱·太上内景神经》:“然其一波三折笔之势,亦自不苟。”后比喻事多波折

15、一步跨上青天。比喻一下子达到极高的境界或程度。常用以讽人突得高位

16、汉王充《论衡·论死》:“如人死辄为 *** ,则道路之上一步一 *** 也。”本谓 *** 很多,后为疑心生暗 *** 之意

17、①形容紧跟着行走。语本《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②比喻事事模仿和追随别人。常含贬意

18、《后汉书·应劭传》:“春一草枯则为灾,秋一木华亦为异。”唐李商隐有《永乐县所居一草一木无非自栽今春悉已芳茂因书即事一章》诗。后亦以“一草一木”喻微细之物

19、①指意外的变故。②一五一十,原原本本

20、本喻世事无常,转眼成空。后亦喻幻想破灭

21、一人首倡,百人附和。极言附和者之多。倡,亦作“唱”

22、《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谓一人歌唱,三人相和。后多用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富有余味,令人赞赏不己。倡,亦作“唱”

23、①《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谓一个先唱,一个和声,形容两人感情相通。后多比喻两人相互配合,彼此呼应。倡,亦作“唱”。②谓鸣声相呼应

24、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形容时间短促

25、① *** 谓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修道者达到真 *** 清净不被六尘所染污为“一尘不染”。后多用以形容清净廉洁,品格高尚。②指非常清洁

26、《礼记·王制》:“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孔颖达疏:“容貌一成之后,若以刀锯凿之,断者不可续,死者不可生,故云不可变。”后以一成不变”谓刑法一经制定,不容变更。亦泛指墨守成规,不知变通

27、方十里为成,五百人为旅。传夏少康凭此灭过、戈而复禹业。后遂用为势微力弱卒能克敌制胜、光复旧业之典

28、《宋史·蔡幼学传》:“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后以“一筹莫展”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

29、①本指箭在弦上,张弓待发。比喻事态发展已极紧张,一经触动即可爆发。②泛指极易发生

30、一经接触就溃败。形容很容易被打垮

31、犹言一对璧人,谓夫妇两人情投意合

32、本指制造铜锣时最后一锤决定锣的音色,后借喻凭一句话作出最后决定

33、宋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后以“一蹴而就”谓迈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就能完成

34、俗谚。意谓时间非常可贵,必须珍惜

35、谓互相配合,彼此协作。有时含贬意

36、指开创风气,为当世所景仰的人物

37、《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原为孔子赞美颜回安贫乐道之语。后用以比喻生活清苦

38、①见“一刀两断”。②指 *** ,被杀

39、对自己意见的谦词。犹言一点肤浅的见解。语出《晏子春秋·杂下十八》

40、①唐李商隐《无题》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谓犀角上有纹,两头感应通灵,故以“一点灵犀”喻心心相印。②指聪敏

41、唐李林甫、张九龄、裴耀卿并为相,李抑扬张、裴自得,张裴二人罄折卑逊,时人窃言“一雕挟两兔”。见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下及《新唐书·李林甫传》。后因以“一雕双兔”谓三人并列显位,一人势盛而两人受其挟制

42、《淮南子·主术训》:“今夫权衡规矩,一定而不易,不为秦楚变节,不为胡越改容。”后因以“一定不易”谓既经确定不可改变或事理正确不可改动

43、①一定的规律或规则。②喻已经打定的主意

44、语本《汉书·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县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谓一根头发上系着千钧的重量。比喻极其危险

45、①本指帆船一路顺风。亦用为祝人旅途安吉之辞。②比喻境遇顺利或办事容易

46、汉韩信少贫,在淮阴城钓鱼,有漂母见其饥,饭之。后信为楚王,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后称受恩重报为“一饭千金”

47、比喻平时默默无闻,突然做出惊人之举

48、① *** 认为世界每经历一小劫,有一佛出世。②引申为难得之意。③犹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49、谓仅能当一人之用,而无兼人之能

50、谓一人施教,众人喧扰。比喻事不专一,绝无效果。语本《孟子·滕文公下》:“有楚大夫於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51、亦作“一�而论”。指对问题不作具体分析,笼统地同样看待。语本《楚辞·九章·怀沙》:“同糅玉石兮,一�而相量。”

52、①高低强弱或胜负输赢。②谓意外的变故

53、鼓、板都是演唱时用以调和节奏的,两者不可分离,因以喻互相帮衬

54、《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古代作战击鼓进军,擂之一通鼓时士气最盛。后多喻趁锐气旺盛之时一举成事或鼓足干劲,一往直前

55、《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 ***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后遂以“一顾倾城”形容 *** 的眼波,亦以喻女子的美貌

56、车轨相同,风俗一致。语出《礼记·中庸》:“车同轨,书同文。”《晋书·苻坚载记上》:“一轨九州,同风天下。”后因以“一轨同风”比喻国家统一,政令划一

57、 *** 之中有三个主公。比喻令出多门,事权不一

58、《史记·范雎蔡泽列传》:“魏使须贾於秦,范雎闻之,为微行,敝衣闲步之邸,见须贾……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绨袍以赐之。”后用以表示贫困潦倒至极

59、语本《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豪(毫)氂,缪以千里’。”《大戴礼记·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卢辩注:“据《易说》言也。”谓差错虽微,造成的危害甚大

60、犹言索 *** ,干脆。多指下极大的决心

61、一下子就跟着行动起来。多含贬义

62、亦作“一閧而散”。在一片吵闹声中散去。亦表示突然、混乱地散去

63、一声呼唤,百人应诺。形容权势显赫,侍从众多

*** 、一声呼唤,人皆响应。形容接应的人很多

65、听到一声呼唤即连声应答。表示恭顺

66、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常用以喻指少量的皮毛或珍贵的皮毛

67、《诗·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原谓空手搏虎,徒步渡河,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后在元剧中以“一虎不河”比喻不顾一切

68、一种花独自 *** 。与“百花齐放”相对,常比喻缺少各种不同形式、风格的艺术作品

69、相传伏羲画八卦,始于乾卦三之之一画,乾为天,故谓“一画 *** ”

70、喻诳言乱语。簧,乐器的发声薄片

71、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荐举不捷》:“扞王璘呴复为鸟散馀花落诗二十首,援毫而就。时忽风雨暴至,数幅为回飚所卷,泥滓沾渍,不胜舒卷。璘曰:‘勿取,但将纸来!’复纵笔一挥,斯须复十馀篇矣。”后因以“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

72、一提笔就能写出九道制书。谓文思敏捷

73、南朝宋颜延之《五君咏·阮始平》:“屡荐不入官,一麾乃出守。”麾有挥斥、排挤意,谓阮咸受荀勖排斥,出为始平太守。麾亦有旌麾意,故后多以“一麾出守”用作朝官出为外任之典

74、犹言每天不能饱食。形容生活贫困

75、指一夫一妻的家庭生活或财产。亦引申为一家人

76、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一家的学说或论著

77、初次相见意气相投,有如故交。语本《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扞吴公子札呴聘於郑,见子产,如旧相识。”

78、①指男女之间一见面即产生爱情。②借指对人或事物一看见就发生了很深的感情

79、①谓以一人一剑之力。指作战的士兵,犹言一人之勇。②指独力担任艰巨的任务

80、①犹言一箭中的。比喻事情一办即成。②喻一见中意

81、一箭射中两雕。雕,亦作“雕”,一种 *** 凶猛的大鸟。《北史·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又《新唐书·高骈传》:“事朱叔明为司马,有二雕并飞,骈曰:‘我且贵,当中之。’一发贯二雕焉。”后因以“一箭双雕”形容射艺高明,亦用以比喻一举两得

82、比喻小恩小惠。浆、饼皆微物,故有此语

83、语出《孟子·万章上》:“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后以“一介不取”谓一丝一毫亦不苟取

84、①一个微末的士人。②忠心正直的人

85、原指士子一 *** 举及第就天下闻名,后亦泛指一下子就出了名

86、做一件事能使两方面都得到好处。语本《东观汉记·耿弇传》:“吾得临淄,即西安孤,必覆亡矣。所谓一举而两得者也。”

87、《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后以“一举三反”指善于推理,能由此及彼

88、短暂的时间价值千金。比喻时间极其宝贵

*** 、指在艺术、学术等方面独创而全不摹仿

90、汉桓宽《盐铁论·相刺》:“持规而非矩,执准而非绳,通一孔,晓一理,而不知权衡。”《礼记·中庸》“反古之道”汉郑玄注:“反古之道,谓晓一孔之人,不知今王之新政可从。”唐孔颖达疏:“孔谓孔穴。孔穴所出,事有多涂。今惟晓知一孔之人,不知馀孔通达,惟守此一处,故云晓一孔之人。”后因称狭隘片面的见解为“一孔之见”

91、春秋时管仲辅助齐桓公“一匡天下,九合诸侯”,建立霸业。后亦以“一匡九合”指立国大事

*** 、夔契都是舜时贤臣,后因以“一夔一契”喻良辅

93、《淮南子·氾论训》:“当此之时,扞禹呴一馈而十起,一沐而三捉发,以劳天下之民。”意谓一饭之顷亦多次起立。后因以“一馈十起”形容事务繁劳

94、比喻物虽微贱,关键时得其所用,便十分宝贵

95、指经过一段时间逐渐产生某种情况

96、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申昜,则一览而尽,故纡馀委曲,若不可测。”后以“一览无馀”谓一眼即可全见

97、亦作“一劳久逸”。谓劳苦一次,可望永安。语本汉扬雄《谏勿许单于朝疏》:“以为不壹劳者不久佚,不蹔费者不永宁,是以忍百万之师,以摧饿虎之喙……而不悔也。”

98、①犹言一了百了。②谓问题解决得彻底,或事情办得甚为妥当

99、语本《朱子语类》卷八:“有资质甚高者,一了一切了,即不须节节用工也。”原为对天资高的人的赞誉之辞,后亦以谓主要的事情了结,其他一切也跟着了结

100、唐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上·苏涣》:“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於讽刺,亦有陈拾遗(陈子昂)一鳞半甲”此系以龙为喻,意谓略有相似之处。后用以比喻事物的零星片段。亦作“一鳞片甲”

101、谓龙在云中,时露一鳞一爪,难于见其全貌。清王士禛主张作诗贵含蓄,忌浅露,以此为喻。赵执信驳其说,曰:“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故宛然在也。”见赵所著《谈龙录》。后用以喻事物的零星片段

102、宋鲜于侁为京东转运使,比行,司马光谓人曰:“福星往矣。”见宋秦观《鲜于子骏行状》。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元佑更化》、清翟灏《通俗编·祝诵》引《四友斋丛说》均作“一路福星”。福星,即岁星,旧时术士谓岁星照临能降福于民。宋代行政大区称路,后以路为道路之“路”,以“一路福星”为祝人旅途平安之语

103、指旅途顺利。亦常用作对出门人的祝福语

104、谓诸事顺利。原指帆船的航行,今常用作对出门人的祝颂语,犹言一路平安

105、唐韩愈《听颖师弹琴》诗:“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原指琴声骤然低落。后常用以形容景况急剧下降

106、策马走在最前列。多形容领先,带头

107、可以纵马疾驰的平原。亦泛称广阔的平地

108、谓出于同源。指同胞兄弟姐妹的亲密关系

109、谓一个血统或派系世代相续流传下来。常比喻某种思想、学说或行为之间的继承关系

110、谓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犹如一条脉络贯穿下来可以互通

111、谓延续家世的后代。人死,后嗣须常上香祭扫,故云

112、语出《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燕丹子》卷中:“荆轲曰:‘有鄙志,常谓心向意,投身不顾;情有异,一毛不拔。’”后以“一毛不拔”形容极端吝啬

113、《列子·黄帝》:“扞黄帝呴昼寝而梦,游於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 *** ;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后因称一场幻梦为“一梦华胥”

114、比喻平时默默无闻,突然有惊人的表现

115、①闭眼不能再看,指死亡。语出《战国策·楚策一》:“有断脰决腹,一瞑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鲍彪注:“瞑,不视也,谓死。”②形容不怕牺牲。③人为的闭眼不看。指逃避现实

116、①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扞和峤呴曰:‘元裒如北厦门,拉攞自欲坏,非一木所能支。’”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后以“一木难支”谓崩溃的形势非一人所能挽救。②喻艰巨的事业非一人所能胜任

117、一看就很清楚。亦作“一目了然”

118、一看就很清楚。亦作“一目了然”

119、一眼能看十行文章。形容阅读的速度极快。语本《梁书·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及《北齐书·河南康舒王孝瑜传》:“兼爱文学,读书敏速,十行俱下。”

120、指见解片面,不能看到事物整体的人

121、约计时间之词。多则一年,少则半年

122、形容说话极有信用。语本《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123、原指一打拍子就合于乐曲的节奏。比喻一下子就能够互相吻合

124、①唐韩愈孟郊《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厉乃。”王伯大音释引樊汝霖云:“鸡用水喷,神气始醒。”后宋儒常以此语比喻慎独戒惧功夫。②喻推动督促

125、形容象乐声那样和谐动听。宫、商,古代五音的两个音阶,常用作乐声的代称

126、谓不高兴或喜悦的表情。嚬,皱眉

127、唐人推重进士,称应进士科者为“一品白衫”。意谓他日可以官登一品,但今日则犹著白衫

128、①形容诗文的气势畅达,一次写成。②比喻整个工作迅速完成,毫无间断

129、形容诗文首尾贯通,完满自然,不见雕凿

130、《易·谦》:“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 *** 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后以“一谦四益”谓谦虚能使人得到很多益处。

131、谓身无分文。常以形容囊橐一空或甚为贫穷

132、谓毫无价值。值,本作“直”。语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

133、①犹言罄尽。形容一点不剩。②形容整洁干净

134、《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 *** 不仁,心不通,安於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后以“一窍不通”喻一点也不懂

135、宋赵抃任成都转运使,到官时随身只带一琴一鹤。见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一》、《宋史》抃本传。后来称人为官清廉,常用此语。按:宋赵善璙《自警篇·嗜好》称抃赴官携一龟一鹤,朱长文《琴史》卷五及叶梦得《石林诗话》则以琴鹤龟三事并言

136、①谓非常清白。②见“一清二楚”

137、①《汉书·叙传上》:“渔钓於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於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后因以“一丘一壑”指退隐在野,放情山水。②犹一山一水

臂系千钧的意思 摇摇欲坠的拼音是什么意思-第1张图片-

138、同一山丘上的貉。喻同类无所差别。今用于贬义。丘,亦作“邱”

139、谓本无其事,但因传说者多,大家就信以为真

140、语本汉淮南王刘安举家 *** 的传说。汉王充《论衡·道虚》:“儒书言: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 *** 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 *** ,畜产皆仙,犬吠於天上,鸡鸣於云中。”后用以比喻一人得势,与其有关者亦皆随之发迹。多含讽刺意

141、谓匹夫之勇,止足以敌一人。语出《孟子·梁惠王下》:“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

142、①古谚语。比喻为将者善战,其士卒亦必勇敢无前。②喻凡事为首者倡导于前,则其众必起而效之

143、谓满堂之上,一人不乐,众皆为之不欢

144、《书·吕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其宁惟永。”孔传:“天子有善,则兆民赖之,其乃安宁长久之道。”后常用为歌颂帝王德政之词

145、《意林》卷一引《六韬》:“屈一人下,伸万人上,惟圣人能行之。”《汉书·萧何传》:“夫能诎於一人之下,而信於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一人,谓天子;万人,谓百官。多指地位崇高权势显赫的大臣

146、语出《论语·先进》:“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何晏集解引郑玄曰:“仍,因也。贯,事也。因旧事则可也,何必复更改作。”后以“一仍旧贯”表示完全按照旧例

六、臂系千钧是什么意思

1、“臂系千钧”是一个形容人物力量和决心的词语,源于《孟子·离娄下》:“秦穆公去国,归之楚,楚人使子反劳之,曰:‘夫子养之,而弃其国,何也?子反曰:‘彼有臂而无义,臂系千钧,义为轻举。’”

2、这个词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力量和决心可以克服千钧的难关或者克服其他任何困境。这种力量来自于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信念和坚持,他们可以克服所有的困难和挑战。

3、“臂系千钧”也是一个非常适合在商场上使用的词语,因为商业中需要充分发挥个人的力量和决心。在商场上,每一个人都需要有强大的动力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这个词语可以激励人们相信自己拥有足够的能力克服任何事情,无论是在个人还是商业上。

4、说到“臂系千钧”,我们不得不提到的就是中国工人创造的奇迹。在现代工业化进程中,我国的工人以自己的劳动力量和决心打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无论是大桥、沉船、高速铁路,每一项工程中,中国工人都发挥了一个人的力量和决心,克服了一道道困难,铸就了奇迹。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臂系千钧”这个词语的真正意义。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标签: 千钧 意思 摇摇欲坠 拼音 什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