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柳意思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绿柳意思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柳是什么意思
柳意思枝条柔韧。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垂柳、旱柳、杞柳等。
柳属的形态特征如下:乔木或匍匐状、垫状、直立灌木。枝圆柱形,髓心近圆形。无顶芽,侧芽通常紧贴枝上,芽鳞单一。
叶互生,稀对生,通常狭而长,多为披针形,羽状脉,有锯齿或全缘;叶柄短;具托叶,多有锯齿,常早落,稀宿存。葇荑花序直立或斜展,先叶 *** ,或与叶同时 *** ,稀后叶 *** ;苞片全缘,有毛或 *** ,宿存,稀早落;雄蕊2-多数,花丝离生或部分或全部合。
腺体1-2(位于花序轴与花丝之间者为腹腺,近苞片者为背腺);雌蕊由2心皮组成,子房无柄或有柄,花柱长短不一,或缺,单1或 *** ,柱头1-2, *** 或不裂。蒴果2瓣裂; *** 小。多暗褐色。
1、我们家附近那条河的堤埂上种了许多柳树。
2、小河边的柳树下,拴着一只小船,周围静悄悄的,清风徐来,小河泛起阵阵涟漪,这一切,无不充满了诗情画意。
3、春风吹来,柳树吐出一片片嫩绿的新叶。
4、小河边的柳树宛如一位妙龄少女在春风翩翩起舞。
5、夏天,窗外的柳树上传来一阵阵蝉鸣。
6、我走在公园里,看见一簇簇五颜六色的花朵,正拥抱着一棵亭亭玉立的柳树,真是美丽极了!
7、大象的力气特别大,用鼻子可以把柳树 *** 。
8、公园里柳树婀娜,红杏出墙,该是孩子们换上春装,游园的好季节了。
9、小柳树听了,不好意思的笑了。
10、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柳树给人留下的总体印象。
二、柳絮意思
柳絮是柳树的 *** 。柳絮,即柳树的 *** ,上面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所以称柳絮。当柳絮飞舞的时候,就等于是柳树在挥洒着自己的 *** ,在明年的春天,又能长出新的柳树来。
柳絮,即柳树的 *** ,上面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所以称柳絮。柳树:乔木,高可达18m,树冠开展疏散。树皮灰黑色,不规则开裂;枝细,下垂, *** 。
芽线形,先端急尖。叶狭披针形,长9-16cm,宽0.5-1.5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锯齿;叶柄长5-10mm,有短柔毛;托叶仅生在萌发枝上。
气象专家表示,干燥、高温、光照充足、湿度小、有一定风速的天气易造成柳絮的飘散。晴朗天气时,一般上午10时至下午16时是柳絮飘飞的高发时段。早晨和晚上,随着气温的降低,风力的减小,柳絮飘飞也就有所减少。
柳絮漫天飞舞的季节,是各种过敏症状高发的季节。一般来说,和花粉类似,柳絮令人产生的最常见的过敏反应是皮肤瘙痒、眼结膜发红,严重的会引起水肿,比如眼睛红肿、嘴唇红肿等。
柳絮被吸入鼻腔后,会引起强烈的 *** 、流涕、咳嗽和哮喘等反应,严重的还会影响睡眠质量。而过敏体质的人群则可能会引起呼吸道水肿,严重的时候会引发喉头水肿,有窒息、引发生命危险的可能 *** 。
古时“杨”指蒲柳。因此诗词中多写做杨柳。春天,许多树木还没复苏,柳树已经抽青发芽了。杨柳依依、春风杨柳万千条、“隔溪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少女腰”,诗人们把杨柳同 *** 相联,还把它比作婆娑婀娜的少女。
三、诗中的杨柳,在什么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柳树
1、诗歌中的“柳”字有丰富的内涵。
2、柳意象是中国诗歌 *** 现频率极高而蕴含极丰富的植物意象,是一种蕴 *** 集体无意识的原始意象,积淀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民族 *** 格和中国文学的特有风貌。柳意象的形成亦是如此,它发轫于《诗经》,形成于六朝,盛行于唐宋。柳意象在六朝形成的原因可从从别离、相思、乡思、时间意识等方面审视。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之中的吟咏,杨柳飘扬春风荡。影响了历代的诗人,“杨柳依依”也被历代诗人所钟爱,“浮云玉叶君不知,思君惜去柳依依”(萧子显《燕歌行》)“桂华殊皎皎,柳絮亦霏霏”(刘孝绰《校书秘书省对雪咏怀》);“杂桂还如月,依柳更疑星”(陈后主叔宝《宴光璧殿咏遥山灯诗》);“春心自浩荡,春树柳攀折。共此依依情,无奈年年别”(江总《折杨柳》);“含露桃花开未飞,临风杨柳自依依”(隋炀帝杨广《四时歌· *** 春》)等。柳的意象,已潜移默化的进入诗人的心灵,当诗人创作时,它便涌上心头。
4、柳的字面意思再明白不过,诗人的创作中却往往不是引用其中的字面意思。民间有“折柳赠别”风俗的影响。六朝时期社会动荡,人生离别也就成了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柳与人之间已具备“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情况下,人们就非常乐意把柳当作情感的寄托物和负载体。亲朋别离,折下一条细柳枝,什么话都不说,便表达了送者对离别者恋恋不舍的挽留之情,也希望离别者不论走到哪里,都要像柳那样成活发达,随遇而安,更希望能把故友的绵绵情丝永远留在心里,早日归来。
5、乐府诗云“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便是书写离别行旅之苦,路边折枝相送,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幽幽桂叶落,驰道柳条长。折荣疑路远,用表莫相忘”(顾野王《芳树》)。“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隋杂曲歌辞《送别诗》),“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等,或希望远行人早日归来,或希望友谊长存,即使在很远的地方也不要忘记。汉代出现了之一首专门反映折柳送别的《折杨柳行》,六朝时则有30多首,还出现了《月节折杨柳》这样十三首连在一起的组歌,并由乐府歌词发展到文人的专门创作。六朝时仅梁就有刘邈、简文帝萧纲、元帝萧绎等人写了《折杨柳》。也许折柳赠别更合六朝文人高雅飘逸的心态,故而反映折柳赠别的诗在六朝大量产生。
6、至于为何形成“折柳赠别”,当时还有折梅赠别的习俗。贺彻《赋得长笛吐清气诗》中的“柳折城边树,梅舒岭外林”是互文,意思是城边的柳树梅树被折来送别,只有岭外的梅柳才能舒适地生长。陆凯《赠范晔诗》中“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则是折梅表离别之情的名句。但折梅赠别远不及折柳赠别繁盛,这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柳比梅种植普遍得多,便于就地取材;二是柳枝弱,枝条长而下垂,容易攀折。
7、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原因让柳成为诗人词客的常选意象。
8、“柳”与“留”、“丝”与“思”、“絮”与“绪”谐音。中国人善于使用谐音表达情感,柳及其相关物的这种谐音便易于成为表达情感的媒介,这在诗歌中大量存在。“垂丝被柳陌”(卢思道《赠刘仪同西聘诗》)、“悬丝拂城转”(岑之敬《折杨柳》)、“柳絮时依酒,梅花乍入衣”(梁元帝萧绎《和刘上黄春日诗》)等都可以有谐音双关之意。何况“,柳”还有聚之意《周礼天宫》“柳毂”注疏:“柳者诸色所聚。”《释名·释丧制》“柳车”注疏:“柳,聚也,众饰所聚,亦其形偻也。”“聚”也就是留聚的意思。
9、柳意思诗人生活环境中的常见之物,易于入诗。“无心 *** 柳柳成荫。”不管是屋前“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陶渊明《拟古诗》),还是园边“折柳攀场圃,负绠汲潭壑”(鲍煦《秋夜诗》);不管是路边“桃林方灼灼,柳路日瞳瞳”(梁简文帝萧纲《乐府上之回》),还是水边“柳条恒拂岸,花气尽薰舟”(梁元帝萧绎《赴荆州泊三江口诗》)、“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隋炀帝杨广《昔昔监》)都有柳树垂拂。诗人看的多了,也就容易引起他们的感情波动,成为了他们的审美意象。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专为咏柳所作诗句,最能表现此点。
10、落絮游丝亦有情”(杜甫《白丝行》)。柳还具有独特的表现 ***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垂柳枝条的形状、方向和柔软 *** 本身就传递了一种被动下垂的表现 *** 。柳丝柔长,象征情意绵绵;纷舞不定的柳絮又与游子飘零、分离时的离情别绪飞扬合拍;柳枝下垂,跟感慨离别时的人们那压抑低回的情态同构。柳的这种独特表现 *** 使其具有独特审美 *** ,让柳看上去便有了一种自然的“悲哀”。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韦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其中字里行间尽是无尽悲凉之情,以柳之意象渲染哀情,只使得悲哀之情更显几分悲哀。
11、柳是春天之物,其荣枯很容易使人产生一种岁月流逝的沧桑之感。这样,柳不仅具有离别相思、乡思等象征喻义,而且还具有时间象征喻义。陆游“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岁月流逝,四十年物是人非,沈园之中的老柳见证了岁月变迁之中无尽的沧桑与悲凉,是过往岁月的见证,是时间的喻义。“红酥手,黄滕酒,满城 *** 宫墙柳。”(陆游:《钗头凤》),“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悠悠岁月之中,无尽变换无尽离别无尽悲欢,唯有依依垂柳做了那岁月的忠诚见证。
1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柳以它无与伦 *** 特 *** ,为无数文人 *** 客所喜爱所推崇。柳以它丰富的情感以及文化底蕴,使之足以表明意象在诗歌之中的灵魂作用。
柳意思和绿柳意思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标签: 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