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犹须的意思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犹须的意思的知识,包括犹知是什么意思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是什么意思
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的意思是: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即使事情已经商定,也要等到有了结果才能完全下结论。
2、这一句是出自于宋代诗人陆游的《病起书怀》:
3、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 *** 客江干。
4、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5、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6、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7、整首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将它翻译成白话文如下:
8、病体虚弱消瘦,以致纱帽帽沿都已宽松,不受重用只好客居在与之相隔 *** 的成都江边。
9、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即使事情已经商定,也要等到有了结果才能完全下结论。
10、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主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
11、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是挑灯细细品读吧。
12、诗中有一些字词,我觉得有必要单独解释一下,这样才能更加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13、病骨:指多病瘦损的身躯。支离:憔悴;衰疲。
14、孤臣:孤立无助或不受重用的远臣。江干:江边;江岸。
15、阖(hé)棺:指死亡,诗中意指:盖棺定论。
16、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和銮(luán):同“和鸾”。古代车上的铃铛。挂在车前横木上称“和”,挂在轭首或车架上称“銮”。诗中代指“君主御驾亲征,收复祖国河山”的美好景象。
17、出师一表:指三国时期诸葛亮所作《出师表》。
18、挑灯:拨动灯火,点灯。亦指在灯下。
19、这首诗是作于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四月,当时的陆游已是五十二岁。被免官后病了二十多天,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病愈之后仍为国担忧,为了表现要效法诸葛亮北伐,统一中国的决心,挑灯夜读《出师表》,挥笔泼墨,写下此诗。
20、现在知道了创作背景,知道了整首诗的意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
21、这首诗从衰病起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结束,所表现的是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永不磨灭的意志。其中“位卑”句不但使诗歌思想生辉,而且令这首七律警策精粹、灵光独具,艺术境界拔人一筹。全诗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以及忧国忧民之心。
22、起句两句“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 *** 客江干”叙事、点题,是诗人诗文自身的写照“纱帽宽”,一语双关,既言其病后瘦损,故感帽沿宽松。也暗含被贬官之意,写出了现实,纵使有满腔报国之志,也只能身处 *** 之远,客居江边,无力回天,心中的痛苦与烦恼可见一斑。
23、三四句“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为全篇的主旨所在,其中“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它的主旨就是热爱祖国。这两句使我们看到诗人高尚的人格和一颗忠心爱国的赤子之心。正因为诗人光明磊落、心地坦荡,所以他对暂时遭遇的挫折并不介意。他坚信历史是公正的,是一定会对一个人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的。但是诗人并没有局限于抒写自己的情怀,而是以国家的大事为己任。
24、五六句“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宕开一笔,抒写了对国家政局的忧虑同时呼吁朝廷北伐,重返故都,以慰京华父老之望。在这里诗人寄托了殷切的期望:但愿天地神灵扶持国家,使广大民众脱离战火,安乐昌盛。
25、最后两句“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采用典故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可收复河山对于诗人来说毫无办法。只能独自一人挑灯细看诸葛亮的传世之作,希望皇帝能早日悟出“出师一表通古今”的道理。
26、此诗贯穿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华子民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揭示了百姓与国家的血肉关系。“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一传世警句,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是历代爱国志士爱国之心的真实写照,这也是它能历尽沧桑,历久常新的原因所在。诗人想到自己一生屡遭挫折,壮志难酬,而年已老大,自然有着深深的慨叹和感伤;但他在诗中说一个人盖棺方能论定,表明诗人对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
二、犹须勤学的翻译注释
犹须勤学翻译是仍然需要勤奋学习。注释如下:
1、“犹”:在这里是“仍然”、“依旧”的意思,强调了持续 *** 和坚持的重要 *** 。
2、“须”:是“必须”、“应当”的意思,表达了对于学习的必要 *** 和重要 *** 。
3、“勤学”:指勤奋学习、努力学习。它强调了学习的态度和行为,要不断学习、持续进步。
这个词语通常用于鼓励人们继续努力学习、不断进步。无论是在学业、工作还是生活中,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努力,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进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成果。因此,“犹须勤学”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学习精神,激励人们不断追求进步和成长。
在教育领域,“犹须勤学”也被广泛运用。例如,它可以作为 *** 的学习座右铭,鼓励 *** 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勤奋、坚持努力。同时,它也可以作为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醒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 *** 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鼓励 *** 持续探索、不断进步。
1、即使你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犹须勤学,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2、他在职业生涯中始终保持犹须勤学的态度,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从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3、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犹须勤学成为了每个从业者必不可少的品质,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被淘汰。
4、禅源伍在筹备这次重要任务时,团队成员们都需要犹须勤学,做好充分的准备,以确保任务的成功。
5、虽然他已经年过花甲,但他犹须勤学,不断追求新知识,以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
6、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个团队成员都需要犹须勤学,积极思考问题,以共同解决难题。
7、面对新的工作岗位和更高的要求,他始终保持犹须勤学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8、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犹须勤学是我们必须具备的品质,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9、他的成功源于他犹须勤学的精神,无论在哪个岗位或从事哪个行业,他都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10、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他始终坚持犹须勤学的原则,不裂神断探索和创新,从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三、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意思: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有些事在人要死后才能盖棺定论的。
2、这句诗出自陆游的《病起书怀》。
3、《病起书怀》朝代:宋代,作者:陆游。原文: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 *** 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四、“菊残犹有傲霜枝”中“犹”字的意思是什么
1、菊残犹有傲霜枝”中“犹”字的意思是:还。这句话的翻译是: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这句话出自宋朝苏轼的《赠刘景文/冬景》一诗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3、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4、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5、一年中更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6、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7、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 ***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8、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9、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 *** 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 *** 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 *** 。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