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的文言文意思?饼的文言文意思

牵着乌龟去散步 意思 6

大家好,关于甚的文言文意思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饼的文言文意思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文言文中“甚”是什么意思
  2. 文言文的甚是什么意思
  3. 几是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

一、文言文中“甚”是什么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

《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译文:阻止人 *** 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

《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

译文:他喜欢读书,读书不在繁琐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论积贮疏》:“生之者甚少而糜之者甚多。”

译文:生产的人越来越少但是奢靡浪费的人越来越多。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官人,吃甚下饭?”

译文:官人,吃什么下酒的饭菜?

《说文解字》:甚,特别安乐。字形采用“甘”和“匹藕”的“匹”会义。造字本义:动词,沉溺于美酒声色享受,生活安逸。

表示很有希望,很可庆幸:剪除奸佞,国家幸甚。

过分;夸大(多指说话):言之过甚。

二、文言文的甚是什么意思

1、(1)疑问代词.什么 [what].如:甚般(哪般,什么;怎样);甚的(甚底、甚迭.什么);甚末(甚么,什么);甚娘(甚末娘,什么娘.骂人的话.什么);甚生(什么);甚实(确实,很实);甚人(什么人)

2、(2)为什么,怎么 [why].如:甚地(怎么)

3、(1)(会意.小篆字形,从甘,从匹.甘是快乐,匹,匹耦.沉溺于男女欢情.本义:异常安乐)

4、(2)同本义 [abandon oneself to;indulge in]

5、甚,尤安乐也.——《说文》.徐灏注:“甚,古今字.女部.‘乐也.’通作耽、湛.《卫风·氓篇》:‘无与士耽.’《小雅·常隶篇》:‘和乐且湛.’皆甚字之本义.从甘匹,会意,昵其匹耦也;甘亦声”玄甚.——《老子》.注:“谓 *** 声色.”

6、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

7、此不亦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欤?——宋·苏轼《教战守》

8、(5)厉害,严重 [terrible;formidable;serious]

9、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10、若是其甚与?——《孟子·梁惠王上》

11、王之好乐,甚.——《孟子》.注:“大也.”

12、观表甚欢.——《吕氏春秋》.注:“厚也.”

13、甚口.——《左传·昭公二 *** 》.疏:“谓大口也.”

14、未刻, *** 甚雨,乡民佯败,引入黄婆洞磨刀坑, *** 逆夷百余名.——《三元里抗英》

15、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楚辞·九歌》

16、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孟子·告子上》

17、(1)极端,极其;非常,异常 [very;extremely]

18、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宋·周敦颐《爱莲说》

19、吾家后日当甚贫.——清·林觉民《与妻书》

20、(2)又如:啊,甚是面熟,咱们是在哪里见过呢?他们的行动甚为迅速;他进步甚快;城镇相离甚远;甚为怏怏(很不高兴);甚是次第(非常整齐);甚当(很对;很正确);甚悉(很正确);甚溥(很普遍)

21、左右皆曰甚然.——《战国策·秦策》.注:“谓诚也.”

22、甚于水火.——《论语》.皇疏:“犹胜也.”

23、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24、(3)引申为宠爱配偶 [ *** ke a pet of spouse;dote on spouse].又凡事之过皆曰甚.古者读若耽,声转为常枕切.”张舜徽注:“许云甘匹耦者,谓沈于色也.”

25、后世不以是少汉文,亦不以是甚贾谊.——宋·苏轼《田表圣奏议叙》

三、几是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

几在文言文中,不光读音不同,而且词 *** 也不相同,相应意思也不相同。

(一)充当名词时,其不同意思如下:

1、本义:古人席地而坐时有 *** 的坐具。例如:《说文》:几,坐所以凭也。又如:《考工记·匠人》:室中度以几,堂上度以筵。

2、后专指有光滑平面、由腿或其它支撑物固定起来的小桌子。例如: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3、苗头;预兆。例如:唐·苏涣《变律》:徒有疾恶心,奈何不知几。

4、政务。通“机”。例如:《法言·先知》:或问为政有几。注:“要也。”又如:《文心雕龙·情采》:心缠几务,而虚述人外。

1、表示非常接近,相当于“几乎”、“差不多”。例如:汉·贾谊:《论积贮疏》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又如: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几死者数矣。

1、本义:细微,隐微。例如:《说文》:几,微也,殆也。又氏饥差如:《易·系辞》: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

2、危险。例如:《墨子》:本不固者末必几。

1、接近;达到。例如:《尔雅》:几,近也。又如:《易·小畜》:月几望。

(一)充当数词时,其不同意思如下:

2、表示肯定观念,意思是“虽少但仍有一些”。例如:唐·项斯:《江村夜归》几家深树里,一火夜渔归。

3、表示否定概念意思是“不多”“没有多少”。例如:《左传·昭十六年》:韩子亦无几求。注:“言所求少。”

4、表示疑问,用以询问数目的多少。例如:《左传·昭公十六年》:几为之笑而不陵我?又如:《孟子·离娄上》:子来几日矣?

(二)充当代词时,其不同意思如下:

1、表示疑问,相当于“何”、“什么”。例如:不知征马几时归;几样(怎样地,多么地)。

2、表示肯定判断之词。例如:正是四国。

万几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意思:

(1)《书·皋陶谟》:“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孔传:“几,微也,言当戒惧万事之微。”后以“万几”指帝王日常处理的纷繁的政务。

(2)泛指执政者处理的各种政务。例如: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四章:“万几百政,法律章程,皆由大地大众公议。”

古文中的“几”字,主要有以下几种意思:

(1)会意字。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2)对的;正确的。例如:《国语·楚语》。

(3)概括之词。凡是;任何。例如:《诗·小雅·宾之初筵》。

(4)表示肯定判断之词。例如:《诗·曹风·鸤鸠》。

(5)表示让步。例如:《诗·小雅·宾之初筵》。

(6)表示尝试。例如:《诗·小雅·宾之初筵》。

(7)像;似。例如:《诗·小雅·宾之初筵》。

(8)表示范围。相当于“只”。例如:《诗·小雅·宾之初筵》。

(9)连词。表示承接,相当于“于是”。例如:《诗·小雅·宾之初筵》。

(10)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而”。例如:《诗·小雅·宾之初筵》。

(11)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因此”、“因为”。例如:《诗·小雅·宾之初筵》。

(12)连词。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虽”、“虽然”。例如:《诗·小雅·宾之初筵》。

(13)连词。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即使”。例如:《诗·小雅·宾之初筵》。

(14)助词。用在宾语和它的动词之间,起着把宾语提前的作用,以达到强调的目的。例如:《诗·小雅·宾之初筵》。

(15)助词。犹“夫”,表发端。例如:《诗·小雅·宾之初筵》。

(16)通“视”。例如:《诗·小雅·宾之初筵》。

(17)通“寔”。例如:《诗·小雅·宾之初筵》。

(18)足,满。例如:《诗·小雅·宾之初筵》。

(19)通“寔”。例如:《诗·小雅·宾之初筵》。

(20)实在;真实。例如:《诗·小雅·宾之初筵》。

(21)通“氏”。例如:《诗·小雅·宾之初筵》。

(22)通“时”。此时,时候。例如:《诗·小雅·宾之初筵》。

(23)用同“试”。尝试。例如:《诗·小雅·宾之初筵》。

(24)犹“甚”。怎样。例如:《诗·小雅·宾之初筵》。

(25)犹“甚”。极;很。例如:《诗·小雅·宾之初筵》。

(26)用同“事”。事情。例如:《诗·小雅·宾之初筵》。

(27)姓。例如:三国吴有是仪。见《三国志·吴志》本传。

“是”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意思:

(1)会意字。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2)对的;正确的。例如:《国语·楚语》。

(3)概括之词。凡是;任何。例如:《诗·小雅·宾之初筵》。

(4)表示肯定判断之词。例如:《诗·曹风·鸤鸠》。

(5)表示让步。例如:《诗·小雅·宾之初筵》。

(6)表示尝试。例如:《诗·小雅·宾之初筵》。

(7)像;似。例如:《诗·小雅·宾之初筵》。

(8)表示范围。相当于“只”。例如:《诗·小雅·宾之初筵》。

甚的文言文意思?饼的文言文意思-第1张图片-

(9)连词。表示承接,相当于“于是”。例如:《诗·小雅·宾之初筵》。

(10)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而”。例如:《诗·小雅·宾之初筵》。

(11)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因此”、“因为”。例如:《诗·小雅·宾之初筵》。

(12)连词。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虽”、“虽然”。例如:《诗·小雅·宾之初筵》。

(13)连词。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即使”。例如:《诗·小雅·宾之初筵》。

(14)助词。用在宾语和它的动词之间,起着把宾语提前的作用,以达到强调的目的。例如:《诗·小雅·宾之初筵》。

(15)助词。犹“夫”,表发端。例如:《诗·小雅·宾之初筵》。

(16)通“视”。例如:《诗·小雅·宾之初筵》。

(17)通“寔”。例如:《诗·小雅·宾之初筵》。

(18)足,满。例如:《诗·小雅·宾之初筵》。

(19)通“寔”。例如:《诗·小雅·宾之初筵》。

(20)实在;真实。例如:《诗·小雅·宾之初筵》。

(21)通“氏”。例如:《诗·小雅·宾之初筵》。

(22)通“时”。此时,时候。例如:《诗·小雅·宾之初筵》。

(23)用同“试”。尝试。例如:《

关于甚的文言文意思,饼的文言文意思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文言文 意思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