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迄于什么意思的问题,以及和上起下迄是什么意思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讫与迄有什么区别
1、讫与迄的区别:讫是完结或终了的意思;迄:是到或始终的意思。讫,是结束、截止的意思。两个词前者用于后期再不发生的一个阶段,相当于总阶段。后者相当于一个阶段中间一个节点,后期还会延续。
“起讫”与“起迄”这两个词都有,只是意思各异。
①“起讫”的意思是:指开始和终结;
②“起迄”是到、至的意思,如:起迄;迄今;迄未成功;迄无音信。
①讫:是一个汉字,读作qì,有两种意思:
⑵指毕竟;终究;结束;截止。该文字在《谷梁传·僖公九年》和《书·西伯戡黎》等文献均有记载。
②迄:是一个汉字,读作qì,有三种意思:
⑵始终(用于“未”或“无”前):迄未成功;迄无音信。
①起讫:指结束终止,词义为截止
②起迄:指开始和始终,词义为截至
气,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深呼吸。迄,金文(辵:行进)加上(气:深呼吸),造字本义:动词,长途跋涉,到达目的地后放松叹气。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辶”。
“讫”古时用法,清代魏禧《大铁椎传》
6、讫情尽意(尽量满足自己的情感和心意)
二、文言文迄的意思
1.文言文中的“讫”字用法
【动】
(形声。从言,乞声。从“言”,表示本与言语有关。本义:绝止;完毕)
同本义〖plete;settled;beover〗
毋讫籴。——《谷梁传·僖公九年》
天既讫我殷命。——《书·西伯戡黎》。传:“天既毕讫殷之王命。”
典狱非讫于威,惟讫于富。——《书·吕刑》。传:“非绝于威,惟绝于富。”
讫不肯拜使者。——《汉书·西域传上》
言讫。——唐·李朝威《柳毅传》
用讫。——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言讫不见。——清·魏禧《大铁椎传》
讫籴(终止籴粮);讫毕(完毕);讫竟(终止;了结);讫成(完成);讫工(讫功。竣工);讫情尽意(尽量满足自己的情感和心意);讫尽(一点不剩,穷尽)
通“迄”。到,至〖till;upto;upuntil〗
声教讫于四海。——《书·禹贡》
洁者,言阳气布畅,万物讫出,始洁之矣。——《后汉书·礼仪志上》
毕竟;终究〖 *** ntually;continuously;always〗
而康居骄黠,讫不肯拜使者。——《汉书·西域传》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已经完成。相当于了
李大于郑县令面上打讫一拳,有伤。——沈仲纬《刑统赋疏》
翻译应该联系上下文,现试译如下:1、不被当时的 *** 所束缚,而是超出平常人而立于藩篱(藩篱指用竹木编成的篱笆或栅栏.边界;屏障.比喻事物的界限;障碍.)之外.2、这是什么样的气概/气魄啊.(引文之意:等待出现象周文王那样的明君而出现盛世的,是凡人,真正的豪杰,是自己去争取盛世出现的).3、很自信/骄傲/自豪/有气魄的说到(分析其后所说几句与引文的内容的对比可以看出,差不多是这些意思).4、廓有空阔,广阔之意,此处与“豁然”之“豁”可以替换.(不要纠结于个别字,很多词都是可以相互替换的.)5、此处特可译为但,仅.“想要有所成就的人,非但不能/不是仅仅不要******”.以上几点,只是个人对古文的一下浅薄见识,供君参考,如有不妥之处,万望见谅.。
1.(会意。据甲骨文。从戌( xū),从口。戌是长柄大斧,“口”指人头。合起来表示大斧 *** 头。本义:杀)
迄始皇三载而咸,时、激、地、保、人事乎?——汉·扬雄《法言》
5.又如:咸腓(妄动);咸感(阴阳相感,夫妇相和)
周邦咸喜。——《诗·大雅·崧高》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咸怃然。——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京城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汉书·张衡传》
2.又如:咸叨福庇(都借光沾了福气);咸宥(全部宽恕);咸臻(全都到达);咸五登三(帝德广被,同于五帝而超于三王)
敦商之旅,克咸厥功。——《诗·鲁颂·閟宫》
小赐不咸,独恭不优。不咸,民不归也;不优,神弗福也。——《国语》
舟中鸣鼓若竞渡,挽人从山石中闻鼓声而咸力。——《天工开物》
3.和睦 [concord]。如:咸平(和平;太平);咸和(协和;和睦)
1.咸阳(今为地级市,位于陕西西安西北20公里)。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公元前350年秦孝公都咸阳,城市宫殿林立。公元前206年为楚项羽焚毁,简称咸 [Xianyang city]
2.古乐曲名。即咸池 [xingci]。如:咸英(尧乐《咸池》与帝喾乐《六英》的并称)
1.含盐的 [salted;salty]。如:咸鱼;咸肉;咸水;咸菜;咸泪
与方正学书[1]·王叔英仆于执事别十余年[2],其间情慕之浅深[3],书问之达否④,曰事之细者耳[5],姑置之不足道也。
惟执事之身,系天下之望[6]。士之进退、天下之幸不幸与焉[7]。
侧闻被召[8],计此时必已到京,获膺大任矣[9]。兹实天下之大幸也,故敢有说以进于左右焉。
凡人有措天下之才者固难,自用其才者尤难[10]。如子房之于高祖[11],能用其才者也;贾谊之于文帝[12],未能自用其才者也。
何则?子房之于高祖,察其可行而后言,言之未尝不中[13],高粗得以用之,而当时受其利。故亲如樊、郦[14],不可得而间[15];信如平、勃[16],不可得而非[17];任如萧、曹[18],不可得而夺[19]。
此子房所以能自用其才也。贾谊之于文帝,不察其未能而易言之[20],且又言之太过,故大臣绛、灌之属,得以短之[21]。
于是文帝不能用其言,此贾谊所以不获用其才也。方今圣天子求贤用才之意[22],上追尧、舜[23],固非高祖、文帝可比;而执事致君 *** 之术,远方皋、夔[24],亦非子房、贾谊可伦[25]。
真所谓明良相逢[26],千载一时者也。将见吾君不问则已,问则执事必能尽言;执事不言则已,言则吾君必能尽用。
致斯民于唐虞雍熙之盛者[27],在是矣。岂非天下之幸欤!虽然,天下之事固有行于古而亦可行于今者,亦有行于古而难行于今者。
如夏时、周冕之类[28],此行于古而亦可行于今者也;如井田、封建之类[29],可行于古而难行于今者也。可行者而行之,则人之从之也易;难行者而行之,则人之从之也难。
从之易***乐其利,从之难***受其患,此君子之用世[30],贵乎得时措之宜也[31]。执事于此,研诸虑而藏话心者非一日矣[32],措之犹反掌耳[33],尚何待于愚言之赘哉!然仆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思者千虑,必有一得。
故不能无言于左右耳。夫人情爱其人之深,而虑其患之至者,必救其失于未患之先[34]。
苟待其既失而后救之,是乃爱之浅而虑之疏也,其得为忠乎?天下知执事之深,爱执事之至,如仆者固多矣,窃谓忠于执事,未有能有过于仆者,伏惟稍垂察焉[35]。注释: [1]方正学——即方孝孺(1357—1402),明初著名学者,字希直.一字希古,守海(今浙江省宁海县)人。
建文元年召为翰林侍讲,进侍讲学士,文学博士,深得惠帝信任,于国家大政,多所建议。燕王朱棣攻破南京后,方孝孺被执不屈,遂被杀,并灭九族。
“正学”是他的书斋的名称,学者称他为“正学先生”。著作有《逊志斋集》。
[2]仆——自称谦词。执事——对人的敬称。
[3]情慕——互相仰慕的感情。 [4]书问——书信。
达否——是否收到的意思。 [5]细——小。
[6]系——联系。 [7]与——参预,有关。
[8]侧闻——传闻。 [9]膺——接受。
[10]这两句意思是:大凡有治理天下的才学的人固然是难得的,但能善于正确地运用自己的才学的人尤其难得。 [11]子房——张良,字子房,汉高祖刘邦的主要谋士。
在佐高祖定天下的过程中,屡出奇谋,深得信任,后被封为留侯。 [12]贾谊——汉文帝时人,善文学,文帝召为博士,深得信任,一年之中超迁至太中大夫,为文帝出谋划策 *** *** ,因躁进遭大臣疑忌,加以毁谤,被文帝疏远,先后出为长沙王、梁怀王太傅,死时年三十三岁。
[13]未尝不中——没有不符合实际的。意即正确合用。
中,中的。 [14]樊——樊哙,刘邦的 *** ,吕后之妹女媭的丈夫,与刘邦为连襟。
郦——郦食其,刘邦的谋士。 [15]间——离间。
[16]平——陈平,刘邦的主要谋臣,常出奇计,建立大功,深受刘邦信任,封曲逆侯,后任丞相。勃——周勃,刘邦的 *** ,战功卓著,封绛侯,刘邦死前,曾委以“安刘”重任,后与陈平设谋诛诸吕,立汉文帝,任太尉、丞相。
[17]非——毁谤,指责。 [18]任——信任。
萧——萧何,跟随刘邦 *** ,守关中,供给军需,技刘邦评为功劳之一,封酂侯,任丞相、相国,地位为百官之最尊。曹——曹参,随刘邦 *** ,攻城战野,功最多,封为平阳侯,继萧何任相国。
[19]夺——夺去信任。 [20]未能——未能用其才的意思。
易言——轻易上言的意思。 [21]绛灌之属——绛,即绛侯周勃。
灌,灌婴,刘邦的大将,因功封颍阴侯,文帝时继周勃任丞相。短之——说他坏话。
[22]圣天子——指惠帝。 [23]尧舜——均为传说中的上古圣王。
[24]皋——皋陶(姚yáo),传说中的舜的贤臣,狱官之长。夔(葵kuí)——人名,传说中的舜的贤臣,乐官之长。
[26]明良——明君良臣。 [27]致——导致。
斯民——人民的意思。唐虞——即尧、舜,因尧又称陶唐氏,舜又称有虞氏。
雍熙——和乐光明的意思。 [28]夏时——夏历,即今俗称的“阴历”。
实际上是春秋战国时期,夏民族聚居地所用的历法,以正月为岁首,汉武帝颁行“太初历”后,历代相沿,以迄于清, *** 后始改为“阳历”。周冕——指周代的服饰。
[29]井田——一种奴隶主身族的土地 *** 。孟子曾描绘过这种 *** :“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
封建——这里是指“封土地,建诸侯”,是奴隶制时代的分封 *** ,不是通常所说的“封建社会”的意思。 [30]用世——此处指治理国家。
[31]时措之宜——因时制宜的意思。 [32]研诸虑而藏。
释义】①全;都:老少咸宜。②像盐的味道;所含的盐分多,与“淡”相对:咸鱼|咸菜|咸鸭蛋|咸水湖。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会意。据甲骨文。从戌,从口。戌是长柄大斧,“口”指人头。合起来表示大斧 *** 头。本义:杀)
迄始皇三载而咸,时、激、地、保、人事乎?――汉·扬雄《法言》
又如:咸腓(妄动);咸感(阴阳相感,夫妇相和)
周邦咸喜。――《诗·大雅·崧高》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咸怃然。――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⒉盐的味道,跟"淡"相对:~肉。菜~了。
咸jiǎn 1.通"减"。剪除;灭绝。参见"咸黜"。 2.姓。
兵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相当于今日的 *** 。其长官为兵部尚书。兵部又称夏官、武部,兵部尚书又称夏卿。
兵部隋朝始置,六部之一,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源于三国魏五兵制。两汉尚书职务本不涉军事。曹魏始置五兵(中、外、骑、别、都)尚书,另有有关军事的驾部、车部、库部等曹。各曹设郎。驾部有时亦设尚书。隋始合为兵部,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迄至清末,历代沿袭,职权则不尽相同。宋、辽、金、元兵部不辖兵政。明代兵部尚书号为“本兵”,权最重,凡武卫官军选授简练,均为其掌。清代兵部只管武职选授、处分及兵籍、军械、关禁、驿站等事,不涉兵权。光绪三十二年(1906),废兵部,改设陆军部。明孔贞运《明资政大夫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上不听,旋以平莲功加(袁可立)秩兵部侍郎。”
孟门,就是龙门的入口。实在是河中的巨大隘口,又被称作“孟门津”。
传说中龙门是大禹所凿出,河中水流湍急,水被山所夹很长的一段,两边都是悬崖,高处的巨石好像靠在悬崖上就要掉下来似的。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果然不错!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真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河水激起万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愤怒的赑(古时一种动物),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
三、讫和迄有什么区别
1、讫与迄的区别:讫是结束、截止的意思,表示的是事件发生的整个经过阶段的结束;迄是到、至的意思,表示的是事件发生中的一个中间阶段的结束,之后还会有下一阶段。
2、“起讫”和“起迄”这两个词都存在。
起迄,指从开始到某一时间点的结束。
3、讫读作qì,本意是指绝止、完毕,也指毕竟、终究。
(1)(事情)完结:收讫。付讫。验讫。
(2)一直、始终(用于“未”或“无”前):迄未见效。迄无音信。
《说文解字》【卷三】【言部】讫,止也。从言气声。居迄切。
白话译文:讫,结束完结。偏旁为言,读音同气声,同迄字。
讫情尽意:指尽量满足自己的情感和心意,不加控制。
《说文解字》至也。《诗·大雅》以迄于今。
白话译文:《说文解字》记载迄是至的意思,《诗·大雅》记载为到今为止。
例句:那位苟太太却在路上受了风寒,得了感冒,延医调治,迄不见效, *** 了一个多月,竟呜呼哀哉了。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