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经时间(行经期一般几天)

牵着乌龟去散步 时间 3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行经时间,行经期一般几天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 要多长时间才能固定就那一个日子来
  2. 行经期从哪天开始算!
  3. 关于中国古代时间的问题

一、 *** 要多长时间才能固定就那一个日子来

1、 *** 是指有规律的、周期 *** 的 *** 出血。又称为月事、月水、月信、例假等。严格说来,伴随着这种出血,卵巢内应有卵泡成熟、排卵和黄体形成, *** 内膜有从增生到分泌的变化。但是在临床上常有不经过排卵而有 *** 出血的现象,叫做无排卵 *** *** 。

2、 *** 之一次来潮称为初潮,初潮年龄大多数在13~15岁之间,但可能早在11~12岁,晚至17~1 8岁。我国各地区初潮年龄相差不大,但体弱或营养 *** 者初潮可较迟,体质强壮及营养良好者,初潮可提早。 *** 到49岁左右则自行闭止,历时约35年左右。

3、 *** 应该有正常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和经质。

4、出血(即 *** 来潮)的之一天称为 *** 周期的开始,两次 *** 之一天的间隔时间称为一个 *** 周期,一般为28~30天,和农历一个月的时间差不多。周期长短因人而异,偶而提前或延后不超过7天仍可视为正常,即 *** 周期不应少于21天,也不能超过35天。妊娠及哺乳期 *** 会停止。

5、经期是指 *** 来潮的持续时间。正常 *** 持续2~7天,一般为4~5天。经量是指经期排出的血量。 *** 量的多少很难统计,临床上常用每日换多少次 *** 垫粗略估计量的多少。有人测定正常人 *** 血量约为10~58ml,个别妇女 *** 量可超过100ml。有人认为每月失血量多于80ml即为病理状态。一般 *** 第2~3天的出血量最多。由于个人的体质、年龄、气候、地区和生活条件的不同,经量有时略有增减,均属正常生理范畴。

6、经色是指 *** 血的颜色。 *** 血一般呈暗红色,开始色较浅,以后逐渐加深,最后又转为淡红色而干净。除血液外,尚含有 *** 内膜碎片、 *** 颈粘液及 *** 上皮细胞。 *** 血的主要特点是不凝固,但在正常情况下偶尔也有一些小凝块。

7、经质是指 *** 血的 *** 状,正常情况下经质不稀不稠,不易凝固,无明显血块,无特殊气味。经质的病理改变,不仅是常见的 *** 疾病,还是临床辨证的重要依据。通过了解经质的改变,可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辨证资料。妇女 *** 来潮, *** 浓稠或粘腻者,称为“经质粘稠”。

8、 *** 病泛指与 *** 或 *** 周期有关的各种病证。包括经期、经量、经色、经质和 *** 气味等的异常,或经期及其经行前后周期 *** 出现的各种较为明显的证候。如果临近 *** 来潮之前或经行初期,伴有轻微的小腹胀痛或腰部酸痛,或 *** 轻微作胀,或情绪不太稳定等现象,但不影响工作与生活, *** 来潮后或干净后便自然消失者,这是常有的生理现象,一般不需作任何治疗。有的青年女子,在 *** 初潮后的头一二年之内, *** 不能按时来潮,或提前或延后,甚或停闭数月,这是由于肾气未能充盛所致,这些女子只要无明显全身证候,待身体逐渐发育成熟后,自能恢复正常。还有一些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常会出现 *** 紊乱,其周期、经期、经量以及经质都不甚正常,情绪也表现得不太稳定,只要是对生活与健康没有危害,一般也不作病态而论。

9、此外,有少数妇女,身体无特殊不适,而定期两个月或三个月,甚至一年, *** 来潮一次者,古人分别将定期两个月 *** 来潮一次者称为“并月”;三个月 *** 来潮一次者称为“居经”;一年一行者称为“避年”。也有极个别的妇女,终生没有 *** 来潮,但又不影响正常生育者,古人称之为“暗经”。还有的妇女在 *** 早期,仍按期有少量 *** 来潮,但对胎儿无 *** 影响,古人称之为“激经”,这都属于个别现象。

10、一般 *** 期无特殊症状。有些妇女可有下腹及腰骶部沉重下坠感觉,个别可有 *** *** 症状如尿频,轻度神经 *** 不稳定症状如头痛、失眠、精神抑制、易于激动,肠胃功能紊乱如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以及鼻粘膜出血等现象。在一般情况下, *** 来潮并不影响工作和学习。但不宜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应避免洗冷水浴及下水田劳动,禁止 *** ,注意经期卫生。

11、从青春期到更年期, *** 内膜受卵巢激素的影响,有周期 *** 的改变并产生 *** 。 *** 内膜的周期 *** 变化,是由卵巢激素周期 *** 的作用所引起,可分为以下4期:

12、(1)增生期:约在 *** 周期第5~14天,相当于卵泡发育成熟阶段。 *** 期 *** 内膜剥脱后,在雌激素的作用下, *** 内膜基底层细胞增生、变厚、腺体增多而弯曲;间质逐渐增生变为致密;内膜血管增生呈螺旋状。

13、(2)分泌期:约为 *** 周期第15~23天,相当于排卵后黄体成熟阶段。黄体产生的大量雌激素和孕激素,使 *** 增生期内膜继续增厚,腺体进一步扩大、弯曲,并出现分泌现象。间质疏松水肿、血管也急速增长,更加弯曲、内膜松软,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适宜于 *** 卵的种植和发育。

14、(3) *** 前期:约在 *** 周期的第24~28天,相当于黄体退化阶段。黄体退化时,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很快下降,间质水肿消失而变为致密,血管受挤压而弯曲,使血流瘀滞。在来 *** 前4~24小时,内膜血管呈痉挛 *** 收缩,使内膜缺血坏死,血管收缩后又舒张,以致破裂出血,在内膜层形成分散的小血肿,使内膜剥脱而出血,即为 *** 来潮。

15、(4) *** 期:约为 *** 周期的第1~4天,此时内膜功能层形成分散的小血肿,使内膜成片状或小块状剥脱,随血液一起排出。在临床上,一般将 *** 来潮作为下一周期的开始。

16、 *** 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计算 *** 周期?

17、 *** 是由于卵巢激素周期 *** 变化引起 *** 内膜周期 *** 的脱落而导致的 *** 出血。青春期后卵巢在下丘脑一垂体所分泌的 *** 的 *** 下逐渐发育。在垂体促卵泡激素的作用下卵泡逐渐生长,发育成熟,并分泌大量的雌激素,在雌激素的作用下 *** 内膜增生变厚,呈增殖期变化。在黄体生成激素的作用下,成熟的卵泡破裂排出 *** ,排卵后卵泡形成黄体,黄体细胞分泌孕激素,在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下, *** 内膜进一步增殖,并由于其腺体上皮细胞分泌而呈现分泌期变化。若 *** 未 *** ,黄体即开始萎缩,一般黄体的寿命平均为14天。黄体萎缩后,卵巢雌、孕激素水平迅速下降,使 *** 内膜失去支持而萎缩,且由于缺血坏死而脱落,于是出现 *** 出血,即通常所说的 *** 来潮。

18、 *** 第1次来潮称为 *** 初潮。初潮的年龄大多在13~15岁之间,其迟早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如气候、个 *** 质、营养状况等。出血的第1天为 *** 周期的开始,两次月

19、经第1天的间隔时间称为 *** 周期,因此 *** 周期的计算应包括 *** 来潮的时间。有些妇女只计算 *** 干净的时间,这样就可能认为 *** 周期缩短了,临床上有的妇女常自诉 *** 不正常,一个月 *** 来潮两次。其实仔细算来,月初及月末各来潮1次也是正常的。正常 *** 周期为28~35天,周期长短可因人而异,提前或错后7~10天可视为正常范围,只要

20、能保持一定的规律 *** 就不能认为是 *** 不调。末次 *** 是指距就诊日最近的一次 *** ,应从出血第1天计算。但需注意,末次 *** 系指此次 *** 与通常一样的行经持续时间及量,不要将 *** 不正常出血误认为是 *** 。此种出血一般量较 *** 少,时间或短或延长,或失去平时 *** 来潮的规律。

21、 *** 来潮的持续时间一般为3~7天,出血量在100毫升之内,以第2~3天为最多。 *** 血一般呈暗红色,不凝固,除血液外,还含有 *** 内膜碎片、宫颈粘液及 *** 上皮细胞。一般妇女 *** 期无症状,少数人可有下腹或腰骶部下坠感、 *** 胀痛、便秘或腹泻、头痛等不适,一般不影响日常的工作、学习及生活。

22、由于 *** 可能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故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变化的范围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就属于正常 *** 。正常的 *** 应具有以下特征:

23、(1) *** 周期大多数女子的月期周期在28-30天,约有20%的妇女 *** 周期要长些或短些,只要在20-36天限度内,临床即属正常,即使有些人的周期一贯为40天或更长,但其生理及 *** 功能没有受影响,仍可视为正常。

24、(2) *** 天数一般为3-7天。一次 *** 量出血30-80毫升。多数人来 *** 的第二三天偏多,相当于每天更换卫生巾3-5次。

25、(3) *** *** 质 *** 与 *** 内的血液没有区别,但 *** 流出时混有 *** 内膜碎片和粘液,因而为暗红色,比较粘稠,不易凝结。

26、(4)伴随症状 *** 期前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波动,血管张力的变化以及盆腔 *** 充血,可以出现以下反应:1)精神和情绪的改变,如焦虑不安、激动、头疼等;2) *** 可有轻微的胀痛和触痛;3)轻微的腰痛、下腹胀痛或下坠感。

27、 *** 是妇女特有的生理现象, *** 周期既反映了女 *** *** *** 功能的变化,也反映出与 *** 功能有关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变化。 *** 周期中无论是 *** 激素,还是垂体 *** 都将发生一系列变化,它们将通过一定的神经机制影响着妇女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引起一些情绪变化。当然,情绪变化和紧张也能影响 *** 激素的水平.并导致排卵抑制和周期紊乱。

28、众所周知,许多妇女在 *** 周期中存在情绪波动问题,尤其是在 *** 前和 *** 期,情绪十分低落,抑郁或脾气急躁。主要表现为烦躁、焦虑、易怒、疲劳、头痛、 *** 胀痛、腹胀、浮肿等,她们常常会说:"又快倒霉了"。"倒霉"是妇女对 *** 的俗称。统计结果表明,很 *** 例的妇女 *** 犯罪活动和 *** 都发生在经期4天和经期前4天这段时间内。将近半数的工厂女工会认为她们的工作有危险 *** ,将近半数的女精神病患者是这几天入院的,将近半数的妇女紧急事故也发生在这几天。就连带孩子看病也受到这种情绪波动的影响,母亲因自身焦虑,哪怕孩子没多大问题也要往医院跑一趟。当然,并非所有妇女都存在这种情绪改变,情绪改变也不会全这么严重。目前尚未发现有任何有效的、特效的经前期综合征的治疗 *** 物。

29、那么造成情绪波动的原因是什么呢?从生物学角度看,显然要涉及到 *** 周期中固有的 *** 激素的波动。在经前期、绝经期、产后及服用 *** *** 的妇女中常见抑郁的发生。看来 *** 激素和抑郁二者之间必然存在某种联系。例如,有人研究了用口服 *** *** 控制激素水平时的情绪波动问题,把受试者分为三组。(1)过去和现在都不服用口服 *** *** 。(2)服用复合口服 *** *** (提供稳定、高剂量的雌激素、孕激素)。(3)服序贯口服 *** *** (前15天服雌激素,后5天服雌、孕激素复合片,摸拟自然周期,但激素处于高水平)。

30、然后观察这些妇女在 *** 第4,10,16天和经前2天的情绪。结果表明,不服 *** 组妇女在 *** 周期中焦虑、易怒和敌对行为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服序贯片的妇 *** 有类似发现;而服复合 *** *** 的妇女的情绪、敌对行为和焦虑则无明显变化。因此该项研究提示,女 *** *** 激素水平恒定时情绪也是稳定的。

31、另一些研究人员则认为情绪波动与文化修养、社会环境因素有关。由于传统习俗的长期影响,使妇女认为 *** 前必然出现焦虑,这是对妇女文化 *** 的结果,她们在经前期总是期待焦虑、情绪低落的发生。实验研究也提供了类似的证据:告诉预期1周后会来 *** 的妇女,医生可以用一套新仪器准确测出她们下次行经的日期。受试者分为3组,之一组:告诉她们 *** 在 1-2天后发生;第二组:告诉她们至少在 7--10天后才会行经;第三组:什么也不告诉。然后让她们报告自己经前的一系列问题。结果表明之一组经前浮肿、 *** 胀、头痛等症状的发生明显多于第二组。

32、当然,还有许多其他证据说明情绪与激素水平的关系。如 *** 妇女的心理发展可能不成熟,表现有神经质的 *** 格。功能 *** *** 出血的病人中有70一80%具有情绪障碍和 *** 的问题,这都是因为紧张情绪会促进自 *** 经 *** 活动异常,进而引起血管变化而大量出血。假孕则是更典型的事例,婚后多年未孕的妇女确信自己已 *** 时可见有类似妊娠的闭经、 *** 肿胀和早孕反应。这种现象有雌激素的变化因素,而更多的是渴望 *** 和害怕 *** 的矛盾心理所致。 *** 内膜切片或 *** 涂片研究发现,经前焦虑病人在经前一周内的雌激素量增高, *** 量减少;经前抑郁病人的 *** 则略低。

33、看来,生物学因素(激素水平)和非生物学因素(文化、社会、环境)都起着一定的作用。激素、其他生理因素具有一定的影响,它又因文化、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得到放大,二者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于是出现一些妇女情绪低落的问题。

34、 *** 是 *** 内膜生理 *** 的脱落出血,这是女 *** 所特有的生理现象。这种变化是周期 *** 的,一般每个月发生一次,所以称做“ *** ”。

35、女孩子大约到十三四岁进入青春期后开始有 *** 来潮,之一次 *** 称为 *** 初潮。通常以 *** 出血的之一天算作周期的第1天,到下次 *** 的前一天为止是一个 *** 周期。周期的长度长短不一,平均28天左右,但是在25—40天范围内都属于正常。每次 *** 出血持续3—7天,出血总量大约30—50m1。在第2—3天时 *** 内膜剥脱最多,流血量也最多。 *** 血一般粘稠不凝,其中含有 *** 内膜碎片、宫颈粘液及脱落的 *** 细胞。如果 *** 出血鲜红大量,并有血块,则不是正常现象,应去医院检查。

36、 *** 来潮一般不影响妇女的生活与工作,但是由于 *** 期盆腔充血,可引起腰酸、腹坠,偶尔可有稀便。 *** 期全身抵抗力降低易患感冒,所以应注意 *** 期保健。

37、 *** 内膜的脱落是周期 *** 的,每月一次,它受到卵巢内分泌的周期 *** 变化的影响。每次内膜脱落后,卵巢中卵泡开始发育,在它分泌的雌激素影响下, *** 内膜包括其中的上皮细胞、血管及腺体开始重新生长增厚,这时的内膜叫做增生期。大约在 *** 周期的中期,确切地说是下次 *** 来潮前的14天。卵巢中的卵泡发生排卵(以28天周期为例,第14天为排卵日)。排卵后的卵泡形成黄体,能分泌雌激素与孕激素。这些激素作用在 *** 内膜上,使内膜变得更厚,血管弯曲充血,腺体变粗扩张分泌很多营养物质,这时的内膜称为分泌期。这些变化主要是为了供给 *** 卵种植在内膜后的营养发育所需。如果这个月排出的 *** 没有 *** ,卵巢中黄体就要退化,产生的雌激素、孕激素就减少, *** 内膜得不到雌、孕激素的支持,就发生萎缩、塌陷,内膜中的血管痉挛收缩,最后破裂出血,内膜层就从 *** 腔剥离脱落,经 *** 排出,这就是 *** 。在生育年龄的妇女,除非受孕,这种变化周而复始,所以称为 *** 周期。也可以这样理解, *** 是每月一次排卵后未能 *** 的表现。

38、卵巢的作用在女 *** *** *** 中至关重要,既担负人类繁衍后代的 *** 功能,又担负着产生重要的女 *** 激素的内分泌功能。两者密不可分又相互协调。

39、女婴脱离母时,她的卵巢中就带有数十万个小的卯泡,此后一生中不会再产生新的卵泡。每一个卵泡中间是一个卵母细胞,周围被一层扁平的称为卵泡细胞的小细胞包绕,两者组成一个原始卵泡。女孩出生后卵巢并未发育,一直要等到大约十二三岁进入青春期后,卵巢里的原始卵泡开始有少数逐渐发育,并分泌少量雌激素。在这些雌激素作用下,女孩表现出女 *** 特征,有 *** 、腋毛生长, *** 开始发育,脂肪分布呈女 *** 等。

40、当卵巢发育到——定程度时,原始卵泡逐渐向成熟卵泡发育,产生更多的雌激素,使 *** 内膜增生。这时卵巢通过与它的上级中枢——垂体与下丘脑的协调,垂体分泌大量 *** ,使成熟卵泡发生排卵。 *** 排出后落入腹腔中,被就在附近的输卵管伞部拣拾,进入输卵管等待 *** 。而排出 *** 后的卵泡在卵巢中继续发育形成黄体。黄体是一个 *** 花采样组织,直径l一2cm,黄体细胞中含有大量脂类物质,分泌大量雌激素与孕激素,使 *** 内膜由增生期变为分泌期。如果排出的 *** 没有 *** ,黄体发育到一定程度,由于得不到垂体 *** 的继续支持,在排卵后大约8—9天就要发生萎缩衰退,它分泌的雌激素、孕激素减少,不能支持 *** 内膜的生长而终于使内膜脱落 *** 来潮。黄体本身逐渐被吸收纤维化。如果排出的 *** *** 成为 *** 卵, *** 卵外层的绒毛发育,绒毛能分泌人绒毛膜 *** (hC(j),后者替代垂体分泌的 *** 作用在卵巢黄体,使黄体继续发育形成妊娠黄体,持续分泌雌激素与孕激素来维持妊娠。

41、每个 *** 周期中,卵巢内同时有一批(十几个)卵泡开始发育,其中多数都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先后退化闭锁,其中只有一个卵泡可以充分发育成熟,成熟的卵泡直径可达2cm,并且发生排卵与黄体形成。一般两个卵巢每月轮流排卵,所以妇女一生中只有400个左右卵泡能最竿成熟排卵,绝大多数卵泡的命运不济,十途夭拆。

42、 *** 是 *** 内膜的脱落出血,但是 *** 内膜仅仅是卵巢分泌雌激素与孕激素作用的靶 *** 。卵巢的内分泌功能是受脑垂体前叶分泌的 *** (卵泡 *** 素与黄体生成素)调控的;而垂体又是受下丘脑 *** 释放激素调控的。三者形成了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这样一个 *** 调控机制,管理 *** 周期。每一级都产生相应激素管理其下一级,但是下一级产生的激素又能够反过来.作用于其上级,影响上级激素的分泌,这种作用称为反馈。反馈可以是加强作用的正反馈,也可以是抑制功能的负反馈。通过这样的调控机制,产生了卵巢周期与 *** 周期。任何一级发生异常情况,都可以导致 *** 周期的异常。此外,这个 *** 调控机制还受到更高级中枢如大脑皮层的影响,如精神极度紧张激动、营养状态改变等都可以影响 *** 周期。明显的例子是二战中大量妇女闭经,以及三年自然灾害营养 *** 导致大量女 *** 闭经。

43、 *** 内膜随卵巢的周期 *** 变化而发生改变,一般分为四期,简述如下:

44、经期后,在雌激素作用下, *** 内膜基底层细胞开始增生,先是修复剥脱处创面,随后因继续增生而变厚,腺体增多、变宽,并渐屈曲。血管也增生,渐呈螺旋状。间质则增生致密。

45、此期相当于卵泡发育成熟阶段,即 *** 周期的第5~14天左右。

46、约为 *** 周期的15~23天,相当于排卵后黄体成熟阶段

47、黄体分泌的孕激素和雌激素,将使增生期内膜继续增厚,腺体进一步扩大、屈曲、出现分泌现象。血管也迅速增长,更加屈曲。间质变疏松并有水肿。此时内膜厚且松软,含有丰富营养物质,有利于 *** 卵着床发育。

48、相当于黄体退化阶段,约经期的24~28天。黄体退化时,孕激素、雌激素水平逐渐下降。激素的这一减退,将使内膜间质水肿消退变致密,致血管受挤压而使血流郁滞。最后轮番地出现局部血管的痉挛 *** 收缩,造成内膜缺血、坏死,血管破裂出血。

49、为 *** 周期第1~4天。在内膜功能层(在基底层以上的部分,厚约5~6mm形成的散在小血肿,将使坏死的内膜剥脱,随血液排出,称之为 *** 。内膜的基底层随即开始增生,形成新的内膜。故 *** 期实际上是一个周期的结束,也是下一周期的开始。

50、下丘脑在中枢神经 *** 控制下,受到兴奋即产生Gn-RH,通过丘脑下部与垂体之间的门脉 *** 进入垂体前叶,使之分泌FSH和少量LH。这些垂体激素使卵巢内的卵泡发育成长,并随着卵泡的逐渐成熟而分泌愈来愈多的雌激素,促使 *** 内膜增生。日益增多的雌激素,将对下丘脑和垂体产生负反馈作用,使FSH的分泌减少,但促进LH的分泌。排卵前LH分泌明显增多,卵泡生长迅速,终至破裂而释放出成熟的 *** ,即排卵、排卵后LH急聚下降,而后LH和FSH协同作用,使破裂的卵泡形成黄体,其中粒层黄素细胞及卵泡细胞将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并随着黄体发育产生愈来愈多的孕激素,使增生的内膜转入到分泌期或 *** 前期。黄体期孕激素与雌激素达到一定浓度时,将协同对下丘脑及垂体起负反馈作用。排出的 *** 如未 *** ,黄体即退化,孕激素及雌激素的分泌随之渐减少,导致 *** 内膜的退化剥落, *** 来潮。下丘脑、垂体因卵巢激素浓度的下降而不再受抑制,于是一个新的 *** 周期又从此开始。

51、一、初潮 *** 首次来潮称为“初潮”。初潮年龄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环境、气候及健康状况等,一般在13~15岁之间,也有早到10~12岁或迟到17~18岁的。

52、二、周期自 *** 来潮的之一天算起,一般25~35天,平均28天。

53、三、持续时间和 *** 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可从1~2天到7~8天不等,多数在3~6天之间。 *** 量通常以用多少纸垫及浸透程度来作粗略的估计,有人用放射 *** 59Fe或51C同位素标记红细胞来测定人的 *** 量,前者为10~55ml,后者为35~58ml,并认为总失血量超过80ml者为病理状态。

54、四、 *** 特点为暗红色,血量过多时为鲜红。血内含有退变的内膜碎片、宫颈粘液、 *** 上皮细胞、细菌及白细胞等。 *** 一般不凝固,但偶亦有小凝血块者。如有较大血块出现,说明 *** 量超过正常。 *** 不凝的主要原因为 *** 后的内膜释放出多量活化物质,将 *** 内纤溶酶原激活为纤溶酶,使纤维蛋白裂解成流动的分解产物,内膜内还含有 *** 其它凝血因子的活化酶,使凝血受到影响。

55、五、经期症状一般无特殊症状,有时可有全身不适、困乏、 *** 胀痛、手足发胀、下腹及背部酸胀下坠等,还可有便秘、腹泻(前列腺素作用)、尿频及纳差。个别的有头痛、失眠、心悸、精神抑郁或易激动等,多在 *** 后自然消失。

二、行经期从哪天开始算!

经期指 *** 出血期间,从 *** 出血的之一天开始计算,结束时间按照 *** 完全消失时开始计算,只要是女 *** 的 *** 出血时间维持在3-7天的时间之内属于正常的 *** 出血时间,不需要进行特殊调理。如果 *** 出血时间少于3天属于 *** 过少,可能是 *** 内膜厚度异常引起,需要通过B超检查后进行相应调理,如果是 *** 出血时间明显超过一周,有可能存在 *** 的功能 *** 出血,需要使用宫血宁进行止血。女 *** 的经期计算并不是特别严谨,不需要严卡每天的24小时进行区分,只要是出现 *** 出血就可以作为开始进入经期的标志。

1、需要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感染。在进行外 *** 器的清洁时,使用温水不能用热水,也不能用肥皂水。这些都对身体不好,在 *** 期间,不能使用盆浴,可以洗淋浴,这样可以防止上行感染的发生。而且在使用的卫生巾要清洁,柔软,还需要勤换。

2、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 。例如冷水浴,游泳,下水田等。如果在 *** 期间,受到突然或者过强的冷 *** ,就可能会引起 *** 过少或者 *** 的现象。

3、还要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有精神 *** ,还有情绪波动,不然也会影响 *** 的正常,所以在 *** 期间要注意这些事项。 *** 期间也不能进行 *** ,不然会给女 *** 带来一定的感染,因此要注意。

4、还要避免过度劳累,不能吃酸辣生冷,酒类的 *** *** 食物,需要多喝开水,能够保持 *** 通畅,这样可以减少盆腔充血现象,同时还需要注意多休息,以及保持充足的睡眠。

三、关于中国古代时间的问题

古人经常的观察到的天象是太阳的出没和月亮的盈亏,所以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日”,

以月相变化的周期为一“月”(现代叫做朔望月).。

年的概念和农业有关,《说文》:“年,熟谷也”。谷物的成熟周期意味着寒暑往来的周

期,也就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称为太阳年。在远古,年和岁是有区别的。“岁”表

示今年某一节气到明年同一节气之间的这段时间,而“年”指的是今年正月初一至明年正

以朔望月为单位的历法是阴历,以太阳年为单位的历法是阳历,中国古代的历法不是纯阴

历,而是阴阳合历。平年12个月,有6个大月30天和6个小月29天。有大小月之分,是因为

月相的变化在29-30天之间(精确数值是29.53天)。每年12个月一共354天,但这个数还

不够1个太阳年。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是365.2422日,比阴历12个月的总和还多出

11天多。所以阴历每过3年就和实际太阳年相差1个月的时间,所以每3年就要加1个月,称

为闰月。这样是为了使历年的平均时间约等于1个太阳年,并且和自然季节大致符合。

置闰是古代历法中的大事。《左传文公六年》:“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世

之道于是乎在矣”。三年一闰还不够,还要五年闰两次,所以《说文》说“五年再闰”。

五年闰两次要多了些,后来规定19年闰7个月。

关于闰月的安 *** 问题,在殷周时代就有记载,闰月一般放在年终。当时置闰尚无定制,有

的年份甚至出现一年两闰。但到了春秋时代就再也没有这种状况了。汉初在九月之后置闰

,称为“后九月”,上古还有年中置闰,如闰三月,闰六月。当闰而不闰叫“失闰”。如

何安 *** ,是古代历法的重要问题。

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时,后来又按夏历正月、二月、三月等十二个月分为孟春、仲春、季

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古书常把这些名称作为

月份的代名词。《楚辞·哀郢》:“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这里的仲春指的

在商代和西周前期,一年只分为春秋二时,所以后来春秋就意味着一年。《庄子· ***

》:蟪蛄不知春秋,意思是蟪蛄的生命不到一年。此外史官所记的史料在上古也称为春秋

,因为史料都是记年体的。后来历法日趋周密,春秋二时再分冬夏二时,有些古书所列的

四时顺序不是“春夏秋冬”,而是“春秋冬夏”。如《墨子·天志中》“”制为四时春秋

冬夏,以纪纲之“,《管子·幼官篇》:“修春秋冬夏之常祭”,《礼记·孔子闲居》:

古人根据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的规律,把周岁太阳年365又1/4日分为立春、雨水、惊蛰等

24个节气。这些节气先是平分的,平均每个节日是15.22日弱。后代根据太阳移动的速度

,有的规定为 14日(如冬至前后),有的规定为16日多(夏至前后)。24个节气的名称

这套节气名最早出现在《淮南子·天文训》。惊蛰古名“启蛰”,汉朝避景帝名讳改。24

节气是和月份的搭配不是绝对固定年年一致的。因为节气跟着太阳年走,和朔望月没有关

古人最初还把24节气细分为节气和中气两种,例如立春是正月节,雨水是正月中,惊蛰是

二月节,春分是二月中,余此类推。

节气的细分和置闰产生过一些关系。由于1人节气加上1个中气的时间大约是30.5天,要大

于一个朔望月,所以每月的节月加中气要经上月推迟1至2天,推迟到某月就只有节气没有

中气,后来就以这个月份置闰。所以古人说“闰月无中气”。阳历每月都有节气和中气,

上半年每月6日和21日左右是交节日期,下半年每月8日和23日是交节日期。

节气的确立和天文有关。古人把黄道附近一周天等分为星纪、玄枵等十二次,太阳运行到

某次就交某节气,实际上24节气就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上的24个不同的位置。

《汉书·历律志》提到过节气与星次的关系,如太阳运行星纪初点交大雪,运行星纪 ***

就交冬至,运行到玄枵初点交小寒,运行到玄枵 *** 就交大寒,《律历志》所提到的星次

太阳运行到某星次初点,就是前一个节气,如果运行 *** ,就是后一个节气

这个对照表是《汉书》提到的,惊蛰在雨水之前,清明在谷雨之后,和有所不同。2000多

年前的天象和现代不一样,《律历志》中提到了交某节气时指太阳所在的星宿和度数,如

冬至点在牵牛初度,在今天摩羯座β星附近,现代的冬至点在人马座。

24节气是逐步完善起来的。古人很早就掌握了春秋分和夏冬至这四个最重要的节气。《尚

书·尧典》把春分叫做日中,秋分叫宵中,国为这两天昼夜长短相等,《吕氏春秋》都叫

日夜分。《尧典》把夏至叫日永,冬至叫日短,因为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吕

氏春秋》分别叫做日长至,日短至。《左传僖公五年》说:“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这

里的分指春秋分,至指夏至夏冬,启指立春立夏,闭指立秋立冬。《吕氏春秋》里已经明

确提到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4个节气。到了《淮南子》就出现了和现代名称完全相

古人用干支纪日,例如《左传隐公元年》“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干是天干,即甲乙

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是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组合,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每个单位 *** 一天,假 *** 某日为甲子日,则甲子以后的日子依次是乙丑、丙寅、丁卯等

。六十甲子周而复始。这种纪日法在甲骨文时代就有了。

古人纪日时有时只记天干不记地支,《楚辞·哀郢》:“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朝吾以行

”。这种情况在甲骨文已经有了。有地支纪 *** 较后起,而且大多限定在特定的日子。

在一个月内的某行日子,在古代还有其它称谓,如每月的之一日叫“朔”,最后一天叫“

晦”,所以《庄子》说“朝菌不知晦朔”。初三叫朏(fei3),大月十六、小月十五叫望,

鲍照诗“三五二八日,千里与君同”,指的就是望日的明月说的。近在望后的日子叫既望

,苏轼《前赤壁赋》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对朔晦两天,古人常常既称干支又称朔

晦。如《左传僖公五年》“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左传襄公十八

年》“十月……丙寅晦,齐师夜遁”。其它日子只记干支。人们可以通月朔日的干支推算

它是这个月的第几天。例如前面提到的“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根据后人推定,“辛

丑”这一天是鲁隐公元年五月二十三日。

有时候根据干支的顺序,甚至可以推断出古书中的错误来。《春秋襄公二 *** 》说:“

十有二月甲寅,天王崩。乙未,楚子昭卒”。从甲寅到乙未共42天,不可能在同一月内,

古代主要根据天色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时段,日出时叫旦早朝晨,日入时叫夕暮昏晚,所以

古书上常常出现朝夕、旦暮、晨昏、昏旦并举。太阳正中时叫日中,将近日中的时间叫隅

古人一日两餐,朝食在日出之后,隅中之前,这段时间叫做食时或蚤食;夕食在日昃之后

,日入之前,这段时间叫晡时。日入以后黄昏,黄昏以后是人定。《孔雀东南飞》有“奄

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的诗句,就是对段时间的确切描绘。人定以后就是夜半了。

《诗经》上说“女曰鸡鸣,士曰昧旦。”鸡鸣和昧旦是夜半以后相继的两个时段名称。昧

旦是天将亮的时间,又叫“昧爽”。古书还常提到平旦,平明,这是天亮的时间。

古人对一昼夜有等分的时辰概念之后,用十二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

代的两小时。小时的本意就是小时辰。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和现代对

照,夜半12点(24点)就是子时(所以又称子夜),上午2点是丑时,4点是寅时,6点是

卯时,以此类推。近代又把每个时辰细分为初、正式成立。晚上11点(23点)是为子初

,夜半12点为子正;上午1点为丑初,上午2点为丑正,等等。这就等于把一昼夜等分为24

初 23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正 24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古人纪月通常以序数为记,如一月二月三月等,便作为岁首的月份叫正(zheng1)月。先

秦时代每个月似乎还有特殊的名称。例如正月为“孟陬”(楚辞)、四月为“除”(诗经

)、九月为“玄”(国语)、十月为“阳”(诗经)。

古人又有所谓月建的概念,就是把十二地支和一年的十个月份相配。以通常冬至所在的月

份十一月(夏历)配子,称为建子之月,由此顺推。十二月为建丑之月,正月为建寅之月

,直到十月为建亥之月,由此周而复始。

后世还有以天干配合着地支来纪月,这是后来的事。

古代最早的纪年法是按照王公即位的年次纪年,例如公元前770年是周平王元年、秦襄公

八年等。以元、二、三年序数计算,直到在位者出位。汉武帝时开始用年号 *** ,例如建

元元年、元光二年等,更换年号就重新 *** 。这两种纪年法是古代学者所用的传统纪年法

。战国时代,占星家还根据天象纪年,有所谓岁星纪年法、太岁纪年法。后世还有干支纪

古人把黄道附近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由西向东命名为星纪、玄枵等十二次。古人认为岁

星(木星)由西向东十二年绕天一周,每年行经一次星次。假如某年岁运行到星纪范围,

这一年就记为“岁在星纪”,第二年岁运星运行到玄枵范围,就纪为“岁在玄枵”,其余

由此类推,十二年周而复始。《左传》襄公三十年里有“岁在降娄”,《国语·晋语四》

有“君之行也,岁在大火”,就是用岁星纪年的例子。

事实上岁星并不是12年绕天一周,而是11.8622年,每年移动的范围比一个星次稍微多一

点,渐积至86年,便会多走一个星次,这种情况叫“超辰”

古人有所谓十二辰的概念,就是把黄道附近一周天的十二等分由东向西配以子丑寅卯等十

二辰,其安排的方向正好和十二次相反。二者对照如下表:

岁星由西向东的运行,和人们所熟悉的十二辰的方向正好相反,所以岁星纪年法在实际生

活中应用起来很不方便。为此,古代的天文学家便设想出一个假岁星叫“太岁”,让它和

真岁星“背道而驰,这样就和十二辰的方向顺序相一致,并用它来纪年。太岁是《汉书·

天文志》的叫法,《史记·天官书》叫岁阴,《淮南子·天文训》叫太阴。根据《汉书·

天文志》记载的战国时天象记录,某年岁星在星纪,太岁便运行到析木(寅),这一年就

是“太岁在寅”,第二年岁星运行到玄枵,太岁便运行到大火(卯),这一年就是“太岁

此外古人还为“太岁在寅”、“太岁在卯”等12个年份取了专门名称,如摄提格、单阏等

单阏音chan2 yan1,执徐音zhi2 chu2牂音zang1涒音tun1

屈原《离 *** 》中有“摄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一般认为这里的摄提是太岁年名

里的摄提格,孟陬指夏历正月建寅之月;庚寅是生日的干支。所以屈原正好生于“寅年寅

但要注意,这里的寅年不是干支纪年里的“寅”年,而是指太岁在寅(析木)之年。

大概在西汉年间,历法家又取了阏逢、旃蒙等十外名称,叫做岁阳,依次和上述十二个太

岁年名相配, *** 同六十甲子相同,组成六十个年名,以阏逢摄提格为之一年,旃蒙单阏

为第二年。六十年周而复始。这种纪年法自西汉太初元年就开始使用了。

《尔雅》记载十个岁阳和十干对应,列表如下:

有时这些年名可用干支来表示,阏逢摄提格为甲寅年,旃蒙单阏为已卯年。创制这些名字

是为了表示岁星逐年所在方位的,但后来发现岁星并不是每年整走一个星次,所以就废而

不用,而改用干支纪年了。但后人还有用这些古年名的,是根据当年的干支来对照的,已

经失去了这些年名的本来意义了。如司马光《资治通鉴》176卷《陈纪》十 *** :“起阏

蒙执徐,尽著雍涒滩,凡五年”,这是说从甲辰到戊申共五年。

干支纪年以六十甲子周而复始,据说最早应用于西汉,到了东汉元和二年(85年),朝廷

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干支纪年,一直到今天仍在使用。有些史 *** 载西汉以前的干支纪

春秋战国时代有所谓夏历、殷历和周历,三者主要的区别在于岁首的不同,所以又称“三

正”。周历以通常冬至所在的建子之月(即夏历的十一月)为岁首,殷历以建丑之月(即

夏历的十二月),夏历以建寅之月(即后世常说的阴历正月)。周历比殷历早一月,比夏

历早两个月。由于三正岁首的月建不同,四季也不同。下表是三历季节与月份的对应:

周历正二三四五六七 *** 十十一十二

殷历十二正二三四五六七 *** 十十一

夏历十一十二正二三四五六七 *** 十

三正是春秋战国时代不同地区所使用的不同的历法 *** 。了解三正是有必要的,先秦古籍

里所以纪时的历日 *** 并不统一。《春秋》或《孟子》多用周历,《楚辞》和《吕氏春秋

》用夏历。《诗经》要看具体诗篇,如《小雅·四月》用夏历,《豳风·七月》周历和夏

《左传成公八年》记载“二月无冰”,史官把这一罕见的天象载入史册,很显然这个二月

指的是周历二月即夏历十二月而言。如果是夏历二月,则已经是“东风解冻”,用不着大

书特书。又如《庄公七年》说“秋,大水,无麦苗”,这也是指周历,周历秋季相当于夏

历的五六月,晚收的麦子和“五稼之苗”有可能被大水“冲杀”,如果是夏历秋季,就不

可解了。同样的理由《孟子·滕文公上》所说的“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的秋阳是指

夏历五六月的炎日。同一史实,在《春秋》和《左传》所记月的时月常有出入,同属《左

传》的记时也有差异。《春秋隐公六年》说“冬,宋人取长葛”,《左传》说“冬,宋

人取长葛”;《春秋父僖公五年》说“春,晋侯杀世子申生”,同一事件在《左传》被

记在僖公四年十二月,这说明《左传》依据的史料有用夏历的。

在战国秦汉之际有所谓“三正论”,认为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是夏商周三代轮

行经时间(行经期一般几天)-第1张图片-

流更改正朔,因“王者始起”要“改正朔”、“易服色”以表示受命于天。秦始皇统一中

国后,改以建亥之月(即夏历的十月)为岁首,但夏正比较适合农事季节,所以并不称十

月为正月(秦朝管正月叫“端月”),不改正月为四月,春夏秋冬的搭配仍和夏正相同。

汉初沿袭秦制。《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载汉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十月杀灌

夫,十二月晦杀魏其,接着说“其春,武安侯病”司马迁不说“明春”而说其春,就是因

为以十月为岁首,当年的春天在当年的十二月之后的缘故。

汉武帝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改用太初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此后大约二 *** 间,

除了王莽和魏明帝时一度改用殷正,武则天和唐肃宗一度改用周正外,一般都用的是夏正

阴历定月的 *** 是:用朔望月周期给出,朔所在日为初一,朔望月长约29.53059日即29天

半多一点,因日历必须用整数,所以规定农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因小月29天,少计了

0.53059日,就得把这少计了的0.53059日加起来放在下一个月,那下个月就有了30天。即

使计了30天,但还多出了0.03059日,又得往下累加。这个数无论大月还是小月,都多出

这个数。那么一年就多出了0.36708日。三年后,就多出了1.0124日,就必须在这一个小

月上加上一天,于是就会出现两个大月。即使加了这一日后,还有0.0124日的零头,又得

与0.53059日加起来再往后累加......如此循环不已。因此,农历的大月小月设置很难象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行经时间和行经期一般几天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标签: 行经 经期 一般 时间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