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地理时间和地理时区计算公式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地理时间以及地理时区计算公式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地理的时区该怎么算,拜托啦 哪位高手教教我
1、15度为一个小时,一度为六十分,一度就是4分钟。用经度差算时差是最基本的。
2、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国北京的经纬度是(120E 40N),日本横滨经纬度是(140E 35N),两地同为东京,日本经度大于中国,就用140-120=20,两地相差20度经度,用20除以15,等于1余5,(上面说过,一度等于4分钟)时差就是一个小时又20分钟。用北京时间加上1小时20分钟。
3、又比如美国匹兹堡经纬度是(80W 40N),它与北京一个在地球的东半球一个在西半球,把两地经度相加为200度,用200除以15,等于13余5,那么就是13个小时又20分钟,用北京时间减去13小时20分钟加24,就是匹兹堡时间了。
4、希望可以帮你清晰一点。你可以扯下脸皮问哈老师哈。加油。
二、地理,从图上看出时间和日期是怎么看的啊!
太阳光照图表示太阳光照射地球表面情况图,它可以经纬网上绘制,也可在地球公转图上绘制,判读综合 *** 强,跨度大,是高中地理之一单元知识重点,也是 *** 必考内容之一。
地球光照图有三种形式:极视图、侧视图、变式图,在各种图形上判断日期的 *** 是观察各条纬线昼夜长短的状况和极昼极夜的范围。
1、根据地球自转确定南北极。地球自转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方向,而在南极上空俯视为顺时针方向,所以图1图2是以北极为中心的投影图,图3图4是以南极为中心的投影图。
2、根据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情况确定节气,若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且北极圈为极昼(如图1),或者晨昏线与南极圈相切且南极圈内为极夜(如图5),则为6月22日即北半球夏至日。若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内为极夜(如图2),或者晨昏线与南极圈相切且南极圈内为极昼(如图3)则为12月22日即北半球冬至日。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如图5),全球昼夜平分,这时是3月21日或9月23日,即北半球春分或秋分日,南半球节气与北半球相反。
3、根据地球自转确定东西经度。图1图2地球逆时针方向旋转,图3图4图5地球顺时针方向旋转,根据自转箭头指东原则,以0°经线为基准,顺地球自转方向增大为东经度,反之为西经度。(如图中FB为东经度,EA为西经度),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呈正南正北方向,在北极为中心的投影图上,沿任意经线向中心走都是北方,反之是南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呈正东正西方向,顺地球自转方向为正东,反之为正西(如图1-5中的C点、D点,D点位于C点的正东方向)。
4、找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可根据日期来确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即23°26′S(如图2图3),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23°26′N(如图1图4),春秋二分太阳直射赤道即0°(如图5)。经度位置则是找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在极视图上(图1、2、3、4、5)们于昼半球中间的经线上。
5、计算地方时刻。根据赤道上一年四季昼夜平分确定日出(6时)正午(12时)日落(18时)子夜(24时)。在图1-5中,晨昏线与赤道相交于AB两点,在地球自转的影响下,B点为太阳升起时刻,即清晨6点,A为太阳落下时刻,即黄昏18点。D点正对太阳为正午12点,C点为子夜24点(0点),其他点的时刻,只要算出与上述四点的经度差,根据地球自转速度15°/小时和东早(加)西迟(减)的原则加减相差的时间即可。如图1中
E点的时刻为A点时刻+45°÷15°/小时=18+3=21时
F点的时刻为B点时刻-45°÷15°/小时=6-3=3时
1、确定晨昏线。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相垂直,是一个大圆,晨线昏线各为一个半圆(如图6图7),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从夜半球跨跃到昼半球的半圆线称为晨线。反之,从昼半球跨跃到夜半球的半圆线则为昏线。面对地球自转侧视图,解题时有这样一个规律:当太阳光线在图的右侧时(如图7),看到的晨昏圈的一半是晨线,反之为昏线(如图6),即为“左昏右晨”。
2、确定节气,晨昏线一定与太阳光线垂直过地心,利用晨昏线与地轴重合还是与极圈相切来判定节气。如果晨昏线是与地轴重合,晨昏线被切割为昼夜弧相等的两部分,此时为春、秋分(如图8)。如果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以北为极昼,南极圈以南为极夜时(如图9),即为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如果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以北为极夜,南极圈以南为极昼时,北半球为冬至日(12月22日)如图6、图7。
3、如何计算地方时刻,首先计算出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侧视图是半球,总经度度为数为180°,用总经度度数180°÷(7-1)=30°,并根据地球自转角速度求出相邻经线之间的时间间隔为30°÷15°/小时=2时,再在赤道上找出日出(6时)正午(12时)日落(18时)午夜(24时)四点,看所求地点在已找出的四点的东侧还是西侧,相隔多少经度,根据东早西迟的原则早加迟减求出地方时刻。例:如图10所示,求D点的地方时。先确定A点为日出(6时)B点为正午(12时)C点为子夜(24时)三点中的一点,再求D点的地方时,D点地方时为A点地方时-2×(30°÷15°/小时)=6-4=2时。
4、计算昼夜长短。根据昼弧和夜弧,所跨经度来计算。如图10求A点昼长为90°÷15°/小时)×2=12时,D点昼长为150÷15°/小时×2=20时,在北极圈以北昼长为24时。不过侧视图上昼弧和夜弧仅表现了一半,所以在图上数出昼弧和夜弧的长度后,乘以2即为所求地点的昼弧和夜弧。
三、地理时区怎样计算
1、地球总是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总比西边先看到太阳,东边的时间也总比西边的早。东边时刻与西边时刻的差值不仅要以时计,而且还要以分和秒来计算,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带来许多不便。
2、实际上,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都不严格按时区来计算时间。为了在全国范围内采用统一的时间,一般都把某一个时区的时间作为全国统一采用的时间。例如,我国把首都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时间作为全国统一的时间,称为北京时间。又例如,英国、法国、荷兰和比利时等国,虽地处中时区,但为了和欧洲大多数国家时间相一致,则采用东1区的时间。
3、计算的区时=已知区时-(已知区时的时区-要计算区时的时区),(注:东时区为正,西时区为负)。
4、例1:已知东京(东九区)时间为5月1日12:00,求北京(东八区)的区时?
5、北京时间=12:00-(9-8)=11:00(即北京时间为5月1日11:00)。
6、例2:已知北京时间为5月1日12:00,求伦敦(中时区)的区时?
7、伦敦时间=12:00-(8-0)=4:00(即伦敦时间为5月1日4:00)。
四、地理时间计算 ***
1、地理时间计算 *** 为:地方时计算规律为东加西减,15度1小时,1度4分钟;区时计算规律为东加西减,1时区1小时。
2、地方时计算规律为东加西减,15度1小时,1度4分钟。即:某地地方时=已知某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1°),注意东加西减;注意: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6:00(即赤道上日出总是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00(即赤道上日落总是18:00);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2:00。
3、和正午正相对的另一经线地方时为0:00;昼弧长 *** 经线地方时为12:00;夜弧长 *** 经线地方时为0: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极昼点)或12:00(极夜点)。区时计算规律:东加西减,1时区1小时。即: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注意: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四舍五入取整。
4、全球各地都以自己所看到的太阳的位置作为确定一天的标准,把与自己所在地方相应的地球另一面的一条经线作为“日期变更线”也叫国际日界线,这样就有许多条“日期变更线”,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规定一条全世界共同的、可供对照的“日期变更线”。随着标准时计时的区时 *** 的确立,东西十二区重叠,计时相同但日期不同。
5、为避免混乱,公认180°经线作为日期变更线,因为是以“格林尼治时间”为标准的日期变更线。这条“日期变更线”就叫“国际日期变更线”。这条穿过太平洋的“国际日期变更线”,为了方便地方生活,避开了一些岛屿和地区,这是为了使它们不致分成两个日期,因此,它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几个曲折的曲线。
文章分享结束,地理时间和地理时区计算公式的 *** 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