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算盘出现时间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算盘什么时候发明出来的,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算盘出现时间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一、算盘是哪个朝代发明的
1、算盘,是我国古代发明创造的重要成就之一,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我国是世界上发明算盘最早的国家。
2、算盘,是由古代的“筹算”演变而来的。“筹算”就是运用“ *** ”——一种削制竹签来进行运算。唐代末年开始用“筹算”乘除法,到了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诀,明代数学家吴敬著《算法十全》中,已正式有了“算盘”这一名称。约在明代初年,算盘逐渐流行,而论述算盘的著作,在十五世纪中叶已经很多了。由于珠算口诀便于记忆,运算方便,遂在我国普遍应用。同时,也陆续传到了日本, *** 、印度、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受到广泛欢迎
二、算盘的发明人及时间和地点
1、徐岳---东汉末数学家,算盘的发明人,莱州人
2、算盘是人人都很熟悉的计算工具,算盘的发明者是谁?准确的发明年代又是哪一年呢?从东汉时期徐岳的著作《数术记遗》中我们最早看到“珠算”这个字眼。不过,注释中说它只能做加减法。今天看来,这顶多说是算盘的一个雏形吧。从现有可靠资料分析,珠算发明于宋元时期。明代程大位的著作《直指算法统宗》(15 *** 年)是当时一部流传最广,影响更大的专门讲述珠算的著作。
3、人们查阅过大量的历史文献,从宋元时期查到程大位(1553~1606)所处的时代,都查找不到算盘发明人的名宇。其实,前面提到的算筹的情况也是这样,这固然表明封建 *** 者对科技发明不够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它们的发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逐步改进、完善的,很难说是哪一个人的功劳。
4、珠算是由筹算进化而来的。由于社会的发展,对计算的速度和准确 *** 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人们对筹算进行了 *** ,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歌诀。例如14+7的歌诀是“七除三进一”,同样,14—7的歌诀是“七退一还三”等等。所有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都有一套歌诀。实际上,在珠算出现以前,除了个别的除法歌诀外,几乎全部的珠算歌诀都已齐备。
5、歌诀出现以后,计算速度提高了,继续摆弄算筹进行计算,就会手不从心。许多在室外进行计算的商业人员,由于客观环境的 *** ,尤其容易把算筹摆乱,造成错误。这样一来,珠算代替筹算成了必然的发展趋势,不仅条件已经具备,而且成了十分急需的事情。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工匠、计算人员和商业人员一起,共同研制出巧妙的算盘。
6、算盘与算筹的相似之处显而易见。在算筹表示的数字中,一根上筹当五,一根下筹当一;而珠算盘中,档上一珠当五,档下一珠当一。筹算中有条约定叫“ *** 单张”,意思是5不能单用一根筹表示,这就是算盘中档下有五珠的缘由。数学史专家还可以找到算盘中档上有两珠的筹算根据。上述事实,足以证明珠算是由筹算演变而来的。
7、算盘是我国古代重大科学成就之一。它具有结构简单、运算简易、携带方便等优点,因而被广泛采用,历久不衰。直到今天,珠算仍是我国小 *** 的必修课。尽管各种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器在市场上已经相当普及,但作加减法时,它们的计算速度仍赶不上珠算的熟练 *** 作者手中的算盘。
8、珠算在中国大显身手之后,又漂洋过海,流传到 *** 、日本、东南亚和 *** ,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算盘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1、算盘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它在 *** 数字出现前被广泛使用。现存的算盘形状和材质各不相同,一般的算盘由木制或塑料制品制成,内部有一串串等数目的算珠。算盘的中间有一道横梁,将珠子分为上下两部分,上方的每颗珠子 *** 5,下方的每颗珠子 *** 1。使用算盘进行计算的 *** 称为珠算,它有对应四则运算的相应法则,统称珠算法则。熟练的珠算不逊于计算器,尤其在加减法方面表现出色。
2、算盘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而关于珠算的最早文献记载是东汉的《数术记遗》。可以确定的是,至迟在宋代,有横梁的穿档的大珠算盘已经出现。到了元代,算盘的使用已经非常流行。明代有关算盘的记载更多,如《瀛涯胜览》和《九章详注比类算法大全》等书都有关于算盘的记载。明初时,中国的算盘传到了日本,后来又传到了 *** ,再从 *** 传到西欧各国,对近代文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算盘的种类可以分为沙盘类、算板类和穿珠算盘类。沙盘类是在桌面、石板等平板上铺上细沙,人们用木棍等在细沙上写字、画图和计算。算板类是在板上刻上若干平行的线纹,上面放置小石子(称为“算子”)来记数和计算。穿珠算盘类指中国算盘、日本算盘和 *** 算盘。
4、关于算盘的起源,有一个传说,说是黄帝手下一名叫隶首的人发明了算盘和算数。据说,隶首在山上采野果时,发现一树熟透的山桃,他爬上树边摘边吃,发现山桃核非常好看,于是他想出了用山桃核来代替猎物的 *** 。隶首回到黄帝宫里,把他的想法告诉了黄帝,黄帝觉得很有道理,就让隶首管理宫里的一切财物帐目。隶首担任了黄帝宫里总“会计”后,他命人采集了各种野果,分开类别,用不同的野果来 *** 不同的猎物。但是,由于野果存放时间一长就会变色腐烂,帐目全混乱了。隶首的孩子不小心打碎了装石片的盘子,隶首的妻子花女建议给石片上穿一个眼,用绳子串起来,这样就更加保险了。隶首听从了妻子的建议,给每块不同颜色的石片都打上眼,用细绳逐个穿起来。每穿够十个数或100个数,中间穿一个不同颜色的石片。这样清算起来就省事多了。随着生产的发展,获得的各种猎物、皮张、数字越来越大,品种越来越多,不能老用穿石片来记帐目。隶首好像再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了。有一次,他上山寻孩子,发现满山遍野成熟红欧粟子。每株上边只结十颗,全部鲜红色的,非常好看。他顺手折了几枝,拿在手里左看右看;又想利用红欧粟子作算帐的工具,但又一想,不行,过去已经失败过。隶首独自一人坐在地上,越想越没主意了。这时,岐伯、风后、力牧三个人上山采草 *** ,发现隶首手里几串红欧粟子。人坐在地上发呆。风后问隶首在想什么?隶首扭头一看,原是三位老臣,赶忙站起来,把刚才记帐,算帐的想法告诉了三位老臣。风后是指南车创始人之一。他听了隶首的想法,接过隶首的话说:“我看今后记帐,算帐不再用那么多的石片。只用100个石片,就可顶十万八千数。”隶首忙问:“怎么个顶 *** ”风后叫隶首把红欧粟全摘下来,又折回下十根细竹棒,每根棒上穿上十颗,一连穿了十串,一并 *** 在地上。风后说:“比如,今天猎队交回5只鹿,你就从竹棒上往上推5颗红欧粟子。明天再交回6只鹿,你就再往上推6颗。”隶首说:“那不行!一根棒上只穿十颗,已经推上去5颗,再要往上推6个,那就没有红欧粟子可推了。”风后说:“我问你,5个加6个是多少?”隶首说:“当然是11个!”风后说:“对呀!你就该向前进一位。从颗数上看,只有两个。实际上是11个数。再有,如果猎队交回九只鹿,那你怎么记算?再进一位;9个加11个是多少?当然是20个。从竹棒上的颗数看;只有两颗红欧粟子,实际上顶20个数。就是说,每够十个数,每够100个数,都要向前进一位。比如,再有猎队交回80只鹿,那么怎么记算 *** 20加80,整100数,再进位,竹棒子颗数就成为一个红欧粟子。实际上它顶100个数。”隶首又问:“进位后,怎么能记得下!”力牧接着说:“这好办,进位后,应划个记号。比如,十个数后边划个圈(10);100个数后边划两个圈(100);1000个数后边划三个圈(1000);10000个数后边划四个圈(10000)。这就叫个、十、百、千、万。隶首明白了进位道理后,信心百倍增加。回家作了一个大泥盘子,把人们从龟肚子挖出来白色珍珠拣回来,给每颗上边打成眼。每10颗一穿,穿成100个数的“算盘”。然后在上边写清位数;如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从此,记数、算帐再也用不着那么多的石片了。算盘,中华民族当代“计算机”前身,5000年前就这样诞生了。随着时代不断前进,算盘不断得到改进,成为今天的“珠算”。特别是民间,当初认字人不多,但是,只要懂得了算盘的基本原理,和 *** 作规程,人人都会应用。所以,算盘在古老中 *** 间很快广泛流传和被应用。
关于算盘出现时间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