乂的拼音?9键拼音

牵着乌龟去散步 拼音 4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乂的拼音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乂的拼音的知识,包括9键拼音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乂怎么读
  2. “乂”的读音是什么
  3. 乂的拼音是什么
  4. 乂怎么读音是什么
  5. 乂字怎样写读音怎样
  6. “乂”的拼音为什么有两种(ai四声)(yi
  7. 乂字的读音是什么

一、乂怎么读

乂,象形字。从丿从乀(fú)相交。甲骨文像原始的剪除杂草的剪刀形。本义是割草。基本意思有治理, *** ;贤才,才德过人的人。

出自清华广生辑录《白雪遗音·马头调·奉劝爷们》——马号的差使,实难打发,动动就要乂。白话文:作喂 *** 差使,实在难以打发,动不动就要割草。

部首是丿部,是一个嵌套结构的字,笔顺是撇、捺。相关组词有隽乂、乂康、乂安、惩乂、保乂、英乂、安乂、宁乂、乂俊、乂宁等。

3、出处:明归有光《隆庆元年浙江程策》之一:“削平僭乱,海宇乂宁。”

白话文:“削平藩镇叛乱,天下安宁。”

3、出处:杜光庭《川主令公南斗醮词》:“黎元咸保於乂康,谷稼必期於丰衍。”

白话文:“百姓都存储在父康,庄稼会丰收期於。”

2、释义:乂, *** 、治理;安,太平、安稳;意思是太平、 *** 。

3、出处: *** 《集外集拾遗·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不待惩劝,而国乂安。”

白话文:“不等到奖惩,而国家安宁。”

2、释义:亦作“惩刈”。惩治,戒惧。

3、出处:《后汉书·窦融传》:“其后匈奴惩乂,稀复侵寇。”

白话文:“后来匈奴受挫害怕,很少再侵犯。”

3、出处: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皆宜膺受多福,保乂子孙。”

白话文:“都应该接受更多的幸福,保佑子孙 *** 太平。”

二、“乂”的读音是什么

1、乂(拼音:yì,ài),汉语二级通用规范汉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乂的古字形像一种刀类工具,是“刈”的初文。本义是指割草或收割谷类植物,后来被假借为治理、 *** 等义。

2、亦作“隽乂”。才德超卓的人。隽,通“俊”。汉扬雄《司空箴》:“烈烈隽乂,翼翼王臣。臣当其官,官当其人。”《三国志·魏志·管宁传》:“黄初四年,高祖文皇帝畴谘羣公,思求隽乂。”宋王安石《神宗皇帝挽辞》之一。

三、乂的拼音是什么

1.治理, *** :~安(太平无事)。

乂的拼音?9键拼音-第1张图片-

1.亦作“隽乂”。才德超卓的人。隽,通“俊”。汉扬雄《司空箴》:“烈烈隽乂,翼翼王臣。臣当其官,官当其人。”《三国志·魏志·管宁传》:“黄初四年,高祖文皇帝畴谘羣公,思求隽乂。”宋王安石...

太平; *** 。《史记·孝武本纪》:“汉兴已六十馀岁矣,天下乂安。”前蜀杜光庭《莫庭乂青城 *** 命醮词》:“眷属乂安,公私和泰。”《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这故事出在东汉光武年间,那时天下乂安...

四、乂怎么读音是什么

(1)治理:康乂;不乂(不能治事);熙乂;清乂(犹清理);中乂(居 *** 而治理天下);惩乂(惩治)。

(2) *** :乂安(太平无事);扰乂( *** ;治理);乂宁;宁乂( *** 太平);乂清( *** 平靖);保乂。

(3)贤才,才德过人的人:俊乂在官;隽乂;英乂;乂俊(才德出众);儁乂(才德出众的人)。

(4)割,芟(shān)草,后作“刈”:乂草;乂麦。

2、隶书-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

释义:才德出众的人。亦作“俊艾”。

《书·洛诰》:“其自时中乂,万邦咸休,惟王有成绩。”孔传:“其当用是土中为治,使万国皆被美德,如此唯王乃有成功。”

宋苏轼《明堂赦文》:“赖帝贶临,海寓宁乂。三垂之兵靡警,万邦之年屡丰。”

释义:亦作“保艾”。治理使之 *** 太平。

《书·君奭》:“率惟兹有陈,保乂有殷。”孔传:“以安治有殷。”唐杨炯《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对扬天命,保乂王家。”明方孝孺《身修思永堂记》:“近之如圣上之所传,笃志力行,以保艾王家之丕基,私窃有望焉。”

五、乂字怎样写读音怎样

有2个汉字。一念“yì”。一念“wǔ”

1、部首:丿。笔画名称为“撇捺”(丿乀)

(1)治理, *** :~安(太平无事)。

(2)贤才,才德过人的人:俊~在官。

1、部首:丿。笔画名称为“撇点”(丿丶)

释义:才德出众的人。亦作“俊艾”。

1、笔画不同。“乂(yì)”的笔画为“丿乀”,笔画名称为“撇捺”;而“㐅(wǔ)”的笔画为“丿丶”,笔画名称为“撇点”。

2、音义不同。乂,①音yì,有治理、 *** 、割(草)、贤才等意思;㐅,音wǔ,1.古同“五”。《说文·五部》:“㐅,古文五省。”2.旧时商码用作表示四。《中华大字典·丿部》:“㐅,今商码用作四字。”

六、“乂”的拼音为什么有两种(ai四声)(yi

1、(1)象形。从丿从乀(fú)相交。甲骨文像原始的剪除杂草的剪刀形。本义:割草。

2、乂,芟草也。刈,乂或从刀。——《说文·丿部》

3、乂,治也。——《尔雅·释诂下》

4、下民其咨,有能俾乂。——《书·尧典》孔传:“乂,治也。”

5、烝民乃粒,万邦作乂。——《书·益稷》按:《诗·周颂·思文》孔颖达疏:“粒,米也。乂,养也。众民乃复粒食,万国作相养之礼。”

6、尧试舜之时,顽傲者既已格乂矣。——宋·洪迈《容斋三笔·舜事瞽叟》

7、哀元年《左传》‘艾杀其民’,艾与乂刈同,是乂即杀也。——清·王念孙《读书 *** ·墨子三》“亲亲有术”

8、艾可乂疾,久而弥善。——《埤雅·释草》

9、完则毁而刚则折也,有疾而不可乂也。——清·姚鼐(nài)《孔信夫墓志铭》[4]

10、汉兴已六十余岁矣,天下乂安。——《史记·孝武本纪》

11、上下交畅,然后万物协和,庶类获乂。——《三国志·蜀志·后主传》

12、区宇乂宁,思和求中。——《文选·张衡〈东京赋〉》李善注引薛综曰:“言海内既已乂安。”

13、今三方鼎峙,生民未乂。——《陈书·孔奂传》

14、卒能变魏为周,捍危获乂者,护之力也。——《北史·周宗室传论》

15、朝野安乂。——《北史·齐文宣帝纪》

16、群臣奏法遵职,海内乂安。——《范贯之奏议集序》

17、山泽含哀,天地肃乂。——晋·陆云《南征赋》

18、(10)惩创,惩戒,通作“艾”。

19、乂,创乂,惩也。或作㣻,通作艾。——《集韵·夳(tài)韵》

20、 *** 有所惩。——《礼记·表记》郑玄注:“惩,谓创艾。”陆德明释文作“创乂”,云:“乂,本又作艾。

七、乂字的读音是什么

乂(拼音:yì,ài),汉语二级通用规范汉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乂的古字形像一种刀类工具,是“刈”的初文。本义是指割草或收割谷类植物,后来被假借为治理、 *** 等义。

象形字或会意字。李学勤在《字源》中写到“乂”为象形字,是因为乂字撇捺相交,状如一把剪刀,就像剪刀开合剪裁物品的形态。而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写到从丿乀相交。象左右去之会意也。

段玉裁认为“丿”、“㇏”这两笔笔画如同两把割草的镰刀,都表示为割草,所以是会意字。但乂的本义都是割草或收割谷类植物。后作刈。《诗·周南·葛覃》:维叶莫莫,是刈是濩。陆德明释文:《韩诗》曰:刈,取也。

尔雅·释诂下:乂,治也。割草是为了把草整理得更加整齐,故“乂”引申为治理、 *** 。国泰民安后,百姓也可修养生息,所以“乂”还有修养之意。《书·益稷》:烝民乃粒,万邦作乂。

乂常常被解释为两个人手拉手,象征着和平与和谐。它 *** 着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团结合作和和睦共处。乂的形状也像一个弯曲的弓,弓弦 *** 着两个人之间的纽带,它们紧密相连,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

乂也被解释为两个人的背影,象征着统一与合作。它 *** 着人们团结一心、共同努力,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奋斗。乂的形状呈现出两个人的背影相互靠近,表达了彼此配合、相互支持的意义。

关于乂的拼音和9键拼音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拼音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