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什么忘祖成语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不忘 *** 的成语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什么忘祖的成语
2、释义:数:数着说;典:指历来的 *** 、事迹。谈论历来的 *** 、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3、出处:《左传·昭公十五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4、例句:清·袁牧《小仓山房尺牍》:“枚祖籍慈溪,为兄部民,因生长杭州,数典忘祖。”;
5、典故:《左传·昭公十五年》载:周景王 *** (鲁昭公十五年,公元前527年),晋大夫籍谈出使周王室。宴席间,周景王问籍谈,晋何以无贡物,籍答道,晋从未受过王室的赏赐,何来贡物。周景王就列举王室赐晋器物的旧典来,并责问籍谈,身为晋国司典的后代,怎么能“数典而忘其祖”,也就是说列举古代的典制而忘了祖先的职掌呢。
二、数典忘祖的主人公是谁
1、数典忘祖的主人公是籍谈。数典忘祖说的是:荀跞和籍谈作为晋国使节,去周王参加王后穆后的葬礼,晋国数年来并未进贡,酒过三巡周王就列举王室赐晋器物的旧典来,并责问籍谈,身为晋国司典的后代,怎么能“数典而忘其祖”。
2、成语故事:原指查数着典籍,却忘了自己祖先的行事,后用来比喻忘本。数典忘祖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五年》:“王曰:‘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3、成语寓意:在生活中,要学会饮水思源,不忘根本。什么都可以忘,但 *** 不能忘;什么都可以荒废,但 *** 留下来的基业不能荒废。因为只有不忘本,才能够更好地开辟未来,走向明天。
三、数典忘祖什么意思
1、数典忘祖的意思是指一些人过于崇尚外来文化,从而忘记了自己的民族根源和文化传统。
2、数典忘祖是一个成语,原意指数说典籍却忘记了自己的祖先,现在常用来形容一些人过于崇尚外来文化,以至于对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缺乏了解和尊重。这种现象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尤为突出,一些人盲目追求外来文化,忽视甚至遗忘自己的民族文化根源。
3、数典忘祖的行为表现在许多方面。在教育领域,一些学校的课程过于偏向西方文化知识,而忽视对本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在社会生活中,一些人热衷于过西方节日,而对传统节日缺乏热情。此外,一些人在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也易受外来文化影响,对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缺乏认同感和自豪感。这种行为可能导致文化迷失和价值取向的混乱。
4、数典忘祖的现象对文化传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是其独特 *** 和身份认同的重要基础,忘记自己的文化传统意味着失去了文化根基。同时,过度崇尚外来文化可能导致对本国文化的排斥和忽视,阻碍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对本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同时也要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点,但要在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进行融合和创新。
5、总之,数典忘祖是一种需要引起关注和警惕的现象。我们应该加强对本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同时以 *** 的心态面对外来文化,实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四、对不起列祖列宗的成语
对不起列祖列宗的成语有大逆不道,数典忘祖,欺师灭祖,离经叛道,背恩忘义,目无尊长,数典忘祖等。
1、大逆不道:不合某种观念和道德标准的行为,封建时代称谋反、作乱等重大罪行。
2、数典忘祖: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后来就用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3、欺师灭祖:欺负师傅与背叛祖先。形容背弃原来的师承祖制。
4、离经叛道:离开经书上的理论思想,反叛道义。现泛指背离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或学说。
5、背恩忘义:背:背叛。指背弃祖先或者他人的恩德,忘却宗族道义。
6、目无尊长:意思是不把尊长放在眼里。形容狂妄无礼。出自《家》。
7、数典忘祖:数:数着说典:指历来的 *** 、事迹。谈论历来的 *** 、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1、你忘掉自己是什么身分,竟然敢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来。
2、这幅听上去好像大逆不道的标语立刻使中国网民群情激愤,其蔓延速度如瘟疫一般迅速。
3、这种大逆不道之徒,天理难容!
4、乔治王一直爱民如子,因此美国殖民地居民要求从英国分离出去在他看来完全是大逆不道。
5、对于在世界金融首都中心的商学院里传道授业的 *** 市场派经济学家来说,倡议 *** 全面接管银行 *** 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6、忘恩负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背恩忘义等词语,用在他身上是最合适不过了。
7、你这个叛徒,竟然作出 *** 组织和 *** 这般背恩忘义的事来,真是 *** 到了极点。
8、你这不知礼数的黄口小儿,目无尊长简直是无法无天!
9、灵师护卫何在,给我拿下这个无法无天目无尊长的狂徒。
五、与数典忘祖意思相同的成语
1、与数典忘祖意思相同的成语有:邯郸学步、崇洋 *** 、数礼忘文。
2、释义: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后来就用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3、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人。
4、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五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5、典故:《左传·昭公十五年》载:周景王 *** (鲁昭公十五年,公元前527年),晋大夫籍谈出使周王室。宴席间,周景王问籍谈,晋何以无贡物,籍答道,晋从未受过王室的赏赐,何来贡物。周景王就列举王室赐晋器物的旧典来,并责问籍谈,身为晋国司典的后代,怎么能“数典而忘其祖”,也就是说列举古代的典制而忘了祖先的职掌呢?
6、《春秋左氏传》(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7、《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也是中国之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悼公二十七年)。
8、邯郸学步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hán dān xué bù。
9、释义:也作“学步邯郸”。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10、出自《庄子·秋水》:“子往呼!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11、【用法】作定语、宾语、分句;指盲目崇拜别人的人。
12、【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贬义
13、【反义词】标新立异、独辟蹊径、自我作古、择善而从、与众不同、独具匠心
14、【近义词】鹦鹉学舌、东施效颦、照猫画虎、生搬硬套、亦步亦趋、照葫芦画瓢
15、拼音:chóng yáng mèi wài。
16、释义:推崇除了本国以外的所有人或事物,讨好与巴结外国人,向外国人献媚。
17、【出处】茅盾《向 *** 学习》:“那时清王朝以及当权的洋务派崇洋 *** ;出 *** 家 *** 。”
18、【近义词】卑躬屈膝、 *** 求荣、奴颜婢膝、数典忘祖
19、【结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人没有民族自尊心。
20、释义:数:数着说;礼、文:古代人物名字。谈论玄孙礼的事迹,把封爵建国的高祖文都忘了,不以 *** 为本氏族一世祖。比喻忘祖忘本。也比喻对姓氏知识的无知。
21、同义词:数典忘祖,拔本塞源,欺师灭祖
22、典故:公元前807年,周宣王21年,周宣王封庶子姬至弘,字文,为詹侯,邑安西。詹侯文,史称詹文侯,首封于詹,尊为詹氏始祖。詹文侯五世孙礼遂以祖爵为姓,为詹姓一世祖。如此这般,说礼以祖爵为姓始姓詹,把詹文侯的这位玄孙礼列为詹姓一世祖,把礼以前的四代 *** 列入姬姓,却忘了这支詹姓是承袭詹氏源自封爵建国的詹文侯(姬至泓,姬姓詹氏),不以詹文侯做为詹氏一世祖。
关于什么忘祖成语和不忘 *** 的成语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