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永乐的拼音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永乐的含义是什么意思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永的拼音怎么写
1、永(拼音:yǒ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
2、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一说像人在水里游泳,本义指游泳,后由“泳”表示。一说“永”的古字形像长长的流水,本义指水流长。由水长流不断的意思引申,指长久、久远,如:永乐、永生。
3、(象形。小篆字形,象水流曲曲折折的样子。本义:水流长)
4、永,水长也。象水巠理之长。——《说文》
5、施于众长谓之永。——《方言一》
6、按:此“永”字,即潜行水中之“泳”字之初文。原从人在水中行,由文人做生意,故托以寄游泳之意…后人借用为长永,久而为借意所专,乃加水旁作“泳”以还其原。——高鸿缙《中国字例》
7、资富能训,惟以永年。——《书·毕命》
8、声依永,律和声。——《书·舜典》
9、乐郊乐郊,谁之永号。——《诗·魏风·硕鼠》。郑笺:“永,歌也。”
10、匪报兮,永以为好也。——《诗·卫风》
二、永拼音怎么拼写读音
“永”的拼音是[yǒng],汉字介绍如下:
1、永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一说像人在水里游泳,本义指游泳,这个意思后来由“泳”表示。“永”的古字形像长长的流水,本义指水流长,由水长流不断的意思引申,指长久,久远,如永乐,永生。
2、甲骨文的“永”字由“人”和双人旁“彳”及“水”组成,这是个会意字,双人旁“彳”本是行字的左旁,有前进之意,人在水中行走,即人在水中游泳,按这个意思分析,“永”的本义指游泳,它应该是“泳”字的本字。后来为了与永远的“永”相区别,另外加了三点水,造了个“泳”字,用于游泳之“泳”。
3、甲骨文的“永”字是象形兼会意字,其字形像长长的流水,中间是主河道,旁边是支流,按这个意思分析“永”的本义指水长流不断。
4、金文的“永”字由甲骨文演变而来,只是右侧水形变成一条实线,小篆的字形与金文相似,都有水流不断的样子,楷书笔画化失去原形,但字的下部为水,仍表示与水有关。
1、《唐韵》《集韵》《正韵》竝于憬切音栐。《说文》水长也,象水巠理之长。《诗周南》江之永矣。又《尔雅释诂》远也遐也,扬子《方言》凡施于众长谓之永。《书大禹谟》万世永赖。《诗周颂》永观厥成。
2、州名《韵会》唐置以二水名,又姓《列仙传》有永石公。又《集韵》《正韵》竝与咏同《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传谓歌咏其义,以长其言也音咏,注引申之,凡长皆曰永释诂《毛传》曰永长也,《方言》曰施於众长谓之永。
三、永的拼音 永字的拼音是什么
1、永(拼音:yǒ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
2、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一说像人在水里游泳,本义指游泳,这个意思后来由“泳”表示。一说“永”的古字形像长长的流水,本义指水流长。由水长流不断的意思引申,指长久、久远,如:永乐、永生、永远。
3、甲骨文的“永”字是象形兼会意字。其字形像长长的流水,中间是主河道,旁边是支流。按这个意思分析,“永”的本义指水长流不断。
四、永乐的解释和造句
【意思】:明成祖(朱棣)年号(公元1403-1424)。
1、位于天津的永乐桥横跨海河,桥上矗立着高大雄伟的观光摩天轮——天津之眼。
2、明朝第三任皇帝永乐帝(1402-1424)将都城从南京迁往现在的北京,明十三陵由其选址。
3、自永乐帝开始,明朝十三陵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
4、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 *** 北京,即开始营造这座宫殿,至明永乐 *** (1420年)落成。
5、本文通过旋转壳体的有限元 *** ,计算了永乐大钟的主要固有频率和振型。
6、公元1405年,永乐皇帝下诏让中国船队远航到印度洋,并派遣郑和负责此趟航程。
7、并且 *** 救赎的民必归回,歌唱来到锡安。永乐必归到他们的头上,他们必得着欢喜快乐,忧愁叹息尽都逃避。
8、我认出几卷用黄绢装订的手抄本,那是从未付印韵明朝第三个皇帝下诏编纂的《永乐大典》的佚卷。
10、在我们当中,永乐的书写是最差的.。
11、我认为永乐年间的明朝在将领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
12、重要文物古迹有芮城永乐宫,它不但建筑别致,而且有着精美的元代巨幅壁画,以其精湛的艺术魅力著称于世。
13、建于1420年,18年的 *** 明永乐皇帝,庙皇帝都会到那里去拜天坛,希望得到好收成。
14、据说明朝永乐年间,宋 *** 学家朱熹的后裔迁来此地,以种花为生,后来种花的传统就在这里世代相传下来。
15、但如果剑装是仿永乐剑新作的,那么这把剑跟永乐剑就没关系了,那即使这把剑是真明剑,那它的价值只能根据自身情况从新评估。
16、当天晚上,舅妈就带着我一起打的到了田林路的永乐家电买空调。
17、尽管如此,古代的 *** 僧侣游历印度取经,而郑和这位15世纪的宦官,率领永乐皇帝的舰队最远驶到了非洲,以“视诸夷域。”
18、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在县内新县镇设浮水县,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孟氏应诏迁此定居,以姓氏命名孟村。
19、本文以永乐油田为例,提出了一种适合泥质砂岩储层的有效孔隙度参数解释 *** 。
20、永乐宫内璧画的总体面积达873平方米。
21、芮城永乐宫是一道观。壁画反映朝拜道教元始天尊的形态。
五、永怎么读 拼音
2、久远:永远。永生。隽永。永昼(长昼)。永年(a.整年;b.长寿)。
3、古同“咏”,以诗词等来叙述。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一说像人在水里游泳,本义指游泳,这个意思后来由“泳”表示。一说“永”的古字形像长长的流水,本义指水流长。由水长流不断的意思引申,指长久、久远,如:永乐、永生。
相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用几年的时间,专门写“永”字。
在“永”字里,包 *** 汉字的各种基本的笔画,有横、竖、勾、点、撇、捺。他不禁欣喜若狂,马上就开始练习起来了。
根据“永”字的笔决,王义之练字更加勤奋了,他常常自己关在房间里练字,到了吃饭的时候,甚至连饭也不出来吃。家人无奈之下,只好将一日三餐送进房中。他认为,这个字具备楷书的八法,写好“永”字,所有的字都能写好。
此后,王羲之的孙子智永又将这“永字八法”传给虞世南,再后来,经过很多书法家一直传了下来。
昼永、智永、渊永、永住、永昼、永终、永制、永贞、永蛰、永宅、永元、永永、永逸、永夜、永业、永言、永续、永新、永啸、永宵、永巷、永夕、永惟。
释义:垂:留传后世;朽:腐烂,磨灭。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例句:张老师一生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他的生命虽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夺去了,但他那永垂不朽的精神仍在鼓舞着我们。
例句:宥恕我希望永生永世和在一起。
例句:袖纳清风,情躬玉鼎,慎身修永铸高举;衣亲翠竹,笔落自然,凝目聚神图有成。
六、明朝历代皇帝名字拼音
1、太祖:朱元璋zhū yuán zhāng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即明太祖(1368年—1398年在位),安徽凤阳人,汉族,生于濠州钟离(明朝建立后改为凤阳),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军改为现名朱元璋。 *** 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即明成祖(1402年-1424年在位),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永乐皇帝等
朱高炽(1378年-1425年),即明仁宗(1424年-1425年在位),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长子。在位年号洪熙。
朱高炽生 *** 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但身形较胖,导致身体较弱。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虽然在位时间很短,但是为人宽厚,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他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 *** 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停止了朱棣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复兴,读书人的待遇比洪武、永乐两朝要好。朱高炽天禀纯明,从善改过,恭检爱民,因此后世对他的评价很高,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
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即明宣宗(1425年-1435年),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 *** 的喜爱与赏识。永乐九年(1411年)被祖父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朱棣征讨蒙古。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
朱祁镇(1427—14 *** ),即明英宗,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明代宗朱祁钰异母兄,明宪宗朱见深之父。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1435—1449年、1457—14 *** 年两次在位)。之一次继位称帝,年仅九岁,年号正统。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诚孝昭皇后)把持,贤臣“三杨”主政。随之,张氏驾崩,三杨去位,宠信 *** 王振,导致宦官专权。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土木堡之变,其弟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改元景泰。后英宗回京,被景泰帝软禁于南宫。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第二次称帝,改元天顺。
朱祁钰(1428年—1457年3月23日),即明代宗,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异母弟。母贤妃吴氏,明朝第七位皇帝,在位时间1449年―1457年,年号景泰(1450年—1457年)。
8、宪宗:朱见深zhu jiàn shēn
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即明宪宗(14 *** 至1487年在位),后更名朱见濡。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母孝肃皇后周氏。
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即明孝宗(1487年-1505年在位),年号弘治,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生母为孝穆纪太后。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即位,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 *** 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弘治中兴”。虽末年宠信宦官李广,但是立刻改过自新,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桢就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10、武宗:朱厚照zhu hòu zhào
朱厚照(1491年10月27日-1521年4月20日),即明武宗(1505年—1521年在位),明朝第十位皇帝,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在位期间年号正德。
11、世宗:朱厚璁zhu hòu cōng
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即明世宗,出生地湖广布政司安陆州(今湖北钟祥),明宪宗之孙,明孝宗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后世称嘉靖帝。
正德十六年(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驾崩,由于武宗死后无嗣,因此张太后(明武宗的母亲)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
朱载垕(1537年-1572年),即明穆宗,明朝第十二位皇帝,1566年-1572年在位。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母杜康妃,明世宗病死后继位。少年因其母缘故而不得父皇宠爱,因其母亲杜康妃失宠,又非长子,所以很少得到父爱。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庆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为皇太子,正位 *** 。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14、光宗:朱常洛zhu cháng luò
朱常洛(1582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即明光宗(1620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在位)。明神宗朱翊钧长子,母亲孝靖皇后王氏。明朝第十四位皇帝,年号泰昌,因在位仅一个月,故又被称为“一月天子”。
15、熹宗:朱由校zhu yóu xiào
朱由校(1605年-1627年),即明熹宗(1620年-1627年),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生母选侍王氏,明思宗朱由检异母兄。16岁即位,在位七年。
16、思宗:朱由检zhu yóu jiǎn
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 *** 4年4月25日),即明思宗(1627年—1 *** 4年在位),字德约,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亦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 *** 的最后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
天启二年(1622年)被册封为信王,天启七年(1627年)登基,改元崇祯,后世称为崇祯帝。崇祯帝继位后大力铲除阉 *** ,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可惜其生 *** 多疑,无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在位期间爆发农民 *** ,关外后金 *** 虎视眈眈,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
崇祯十七年(1 *** 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在位17年。崇祯十七年(1 *** 4年)四月四日,昌平州吏赵一桂等人将崇祯帝与皇后葬入昌平县田贵妃的墓穴之中,清朝以“帝体改葬,令臣民为服丧三日,葬于十三陵思陵”
明朝君主主要列出了开国皇帝、明朝(含南明) *** 君主、追尊未实际 *** 的皇帝,以及南明各监国宗室。历史跨度为1368年-1 *** 4年。
1、太子朱标原谥号“懿文”,其子朱允炆即位后为其尊上皇帝之庙号、谥号、陵号(均已不可考)。靖难之役后各项尊号被成祖一应废除,复称“懿文太子”,并对懿文太子父子多有诋毁。后,明安宗、清高宗先后为懿文太子 *** ,追复其皇帝尊号。
2、建文四年,燕王朱棣攻破南京,取得靖难之役的胜利,建文帝在大火中下落不明。朱棣即位后否定建文帝的正统 *** ,废除建文年号,改称“洪武三十五年”,预定改次年为永乐元年,对其大加诋毁。建文帝的姑父,宁国公主之夫,驸马都尉梅殷在军中为其发丧,谥号“孝愍皇帝”,庙号“神宗”,但未被永乐帝采纳。之后明朝历代皇帝都拒绝追复建文帝的帝号。后,明神宗恢复“建文”年号。安宗为其 *** ,上庙号、谥号。清高宗再为其 *** 改谥。
3、朱棣原庙号是“太宗”,以后世宗改为“成祖”,原庙号不再使用。
4、景泰七年,太上皇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 *** 为帝,废景泰帝朱祁钰为郕王,死后谥号“戾”。后,宪宗追复其皇帝谥号并改其王陵为皇陵,安宗追复庙号并改谥,清朝后多用宪宗所定谥号。
5、明睿宗为世宗生父,本为兴王,谥号“献”。世宗即位后,通过长达三年的“大礼议”之争,成功为生父争得皇帝尊号,为其尊上庙号、谥号,改其王陵为皇陵。
6、清朝对明思宗多不称庙号,只称谥号。
7、甲申之变后,皇太子朱慈烺被李自成所获,封为宋王,李自成兵败后吴三桂奉其还京,请求清摄政王多尔衮立其为明朝皇帝,年号“义兴”,不允,携慈烺逃走,后无记载,或曰死于陕西。安宗为其上谥号,监国鲁王朱以海更追谥其为皇帝。另有说法,南都太子案中被处死的“假太子”其实正是朱慈烺本人,但多数史书不认同这种说法。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